《金瓶梅》
《金瓶梅》是我国明代的长篇世情小说,成书约在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关于其作者有多种说法。《金瓶梅》共100回,其书名从小说中西门庆的三个妾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的名字中各取一字而成。也有人认为书名含义深刻,“金”代表金钱,“瓶”代表酒,“梅”代表女色。
《金瓶梅》借《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故事为引子,描写了西门庆的一生及其家庭从发迹到败落的兴衰史,并以西门庆为中心,一方面辐射市井社会,一方面反映官场社会,展开了一个时代的广阔图景,彻底暴露出人间的肮脏与丑恶。西门庆一方面凭借经济实力结交权贵,行贿钻营,提高政治地位;另一方面又依靠政治地位贪赃枉法,为所欲为,扩大非法经营,从而成为集财、权、势于一身的地方一霸。作品还通过西门庆的社会活动,反映了上自朝廷下至市井,官府权贵与豪绅富商狼狈为奸、鱼肉百姓、无恶不作的现实,从客观上表明了这个社会的无可救药。
《金瓶梅》以相当多的篇幅描写了西门庆及其妻妾的家庭活动,写出了这个罪恶之家的林林总总,以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为代表的诸多女性,尽管出身、性格、遭遇不尽相同,但都被超常的情欲、物欲所支配。她们以扭曲的人性对抗道德沦丧的夫权社会,又在人性的扭曲中走向堕落和毁灭,正常人性惨遭扭曲。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由文人独创的率先以市井人物与世俗风情为描写中心的长篇小说。它的诞生标志着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几部小说取材于历史故事与神话传说而集体整理加工式小说创作模式的终结,开启了文人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而进行独立创作长篇小说的先河。明末著名文学家冯梦龙将《金瓶梅》连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合称“四大奇书”。
《金瓶梅》的思想内容存在着一些严重的缺点。作者对于暴露的黑暗现实,缺乏鲜明的感情和严肃的批判态度。小说对于剥削阶级的腐朽生活肆意渲染,特别是大量露骨的色情描写,秽心污目,而且还宣传宿命理论和虚无思想,使小说的价值受到一定的损害。
《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实际上是由《三言》、《二拍》两部分构成。《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二拍》是《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两部小说集的总称。
《三言》是由明朝冯梦龙(1574-1646)编著。《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三言》中的作品有的是辑录了宋、元、明以来的旧本,有的是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以至于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它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它“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二拍》是由凌濛初编著的。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他受《三言》的影响,编著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各40卷,人称“二拍”。“二拍”与“三言”不同,基本上都是个人创作,“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二刻拍案惊奇小引》)。《二拍》故事内容主要取材于《太平广记》、《夷坚志》、《剪灯新话》、《剪灯余话》等书,是明朝社会的写照,大多反映婚姻自主、因果报应等思想。凌濛初深受冯梦龙影响,其初刻自序曰:“独龙子犹(冯梦龙)氏所辑喻世等书,颇存雅道,时着良规,一破今时陋习。”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是明代长篇神魔小说,共有100回,作者一说为许仲琳,一说为陆西星,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作者以宋元讲史话本《武王伐纣平话》为基础,博采民间传说演绎而成长篇神魔小说。小说通过周武王伐纣灭商的故事,肯定文王、武王的仁政,鞭挞商纣王的荒淫残暴,表现了作者称扬王道、仁政,反对暴君、暴政的思想倾向;说明了人心向背的重要性;同时,托古讽今,曲折地反映了明代的社会现实。
书中神佛杂出,助周者为阐教,助商者为截教,前者是道教的正统而且得到了西方佛教的支持。周武王、姜子牙推行仁政,儒、释、道三教完全合流了。作品描写商周双方战场上的斗士,不分善恶、正邪一样进入封神榜,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分封诸侯作结,双方皆大欢喜,宿命论主宰一切。这些有损作品的现实意义。
《封神演义》艺术上很有特色,想象丰富,富于神奇色彩,描绘的艺术形象也较为鲜明生动。其中的哪吒闹海、姜子牙下山、文王访贤、三抢封神榜、众仙斗阵斗法等故事深入人心。但多数人物缺乏个性,情节有不少雷同、荒唐处。
《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是一部历史题材小说,作者为《三言》的作者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写的是西周结束(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其中叙写的事实,取材于《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四部史书,将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串联起来,冶为一炉,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小说。
小说描写了周幽王凶残无道,周平王东迁,诸侯国争霸,士大夫势力日益壮大,最终形成七雄对峙局面;批判了昏庸愚昧的昏君暴君,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歌颂了赏罚分明的王侯和有胆识的将相勇夫。小说的布局谋篇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每一故事既可独立成篇,又可贯穿一体。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描写引人入胜。但此书中也宣扬了愚忠愚孝等封建伦理观念,有其局限性。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为吴敬梓所著。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清代小说家,安徽全椒人。吴敬梓不善治生,性豪迈,生平最恶举业,所著《儒林外史》五十五回,专写熬于此中者之真相,幽默诙谐,读之捧腹。
《儒林外史》全书56章,由许多个生动的故事连起来。这些故事都是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塑造的,直接来源于生活。作者以悲天悯人的手笔描写了科举制度下众多儒林人士的悲剧命运,展示了一幅科举时代的社会风情画。《儒林外史》擅长运用“皮里阳秋”的笔法,也就是“口无所臧否,而心有所褒贬”。作者的看法并不是直接拿出来硬塞给读者,而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自吹自擂、大言不惭、自作聪明、欺世盗名、自作清高等来表现。周进和范进的中举,匡超人的转变,杜少卿的豪举,马二先生的迂腐,这一切都是通过具体的情节来表现深刻丰富的思想。
《儒林外史》在结构上有独特之处,它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而是各以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活动为中心,构成若干独立的故事情节,可以看做是一部由许多短篇交替而成的长篇小说。但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这样的思想内容,在当时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加上它那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出色的讽刺手法,该书艺术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镜花缘》
《镜花缘》是一部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一样璀璨、带有浓厚神话色彩和浪漫气息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为清代李汝珍所著。
《镜花缘》以其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勾画出一幅绚丽斑斓的彩图。书中百花仙子托生为唐敖之女唐小山。唐敖赴试中探花,因事被贬,遂出游海外,遍游海外四十多个国家,后入小蓬莱山求仙而不归。唐小山出海寻父,终不遇而归。由花神托生的一百个子女都考中了才女,设“红文宴”,显示各自才能。作品显示出对男尊女卑观念的否定,表现了一定的民主主义思想。
《镜花缘》选取《山海经》中《海外西经》、《大荒西经》的一些材料,经过作者的再创造,凭借他丰富的想象、幽默的笔调,运用夸张、隐喻、反衬等手法,创造出了结构独特、思想新颖的长篇小说。小说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了一个虚幻的海外世界,发生的种种离奇神异的故事,实际上却反映的是真实的社会现实。尤其可贵的是,作品颂扬女性的才能,充分肯定女子的社会地位,批判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观念。
但是小说刻画人物的性格较差,众才女的个性不够鲜明,尤其后半部偏重于知识的炫耀,人物形象性不足。所以鲁迅说“则论学说艺,数典谈经,连篇累牍而不能自已矣”。
《七侠五义》
《七侠五义》前身是《三侠五义》(本名《忠烈侠义传》),由清代俞樾改为《七侠五义》。《三侠五义》系清咸丰、同治年间著名说书艺人石玉昆所述。石玉昆,字振之,天津人。他“博学善辩”,乃“西派之超绝者。自著《三侠五义》等书,谈唱皆雅。殁后有《赞昆》子弟书,名重一时”。后有续书《小五义》、《续小五义》、《后续小五义》等等。
据评书艺人世代相传:石玉昆受礼亲王之托,以明清以来流传的包公审案故事为基础,根据王爷家挂画中的钟馗、兰花、玉猫以及挂画钉子、家中的老鼠,构建了书中的主要正反派人物,以三侠五义辅助包拯除暴安良、惩奸除恶为情节主线编缀成书。石玉昆在书中用了很多中国传统学问,比如易经、八卦、五行、儒学等,分别以“仁”、“义”、“礼”、“智”、“信”塑造出性格迥异但却侠肝义胆的五鼠弟兄,另外书中还有大量反映清朝中后期民俗的东西。
《七侠五义》全书120回,前30回,步步深入地描写了贤臣包拯的事迹;随后的40回,以御猫展昭和锦毛鼠白玉堂的“猫鼠”之争为线索,交代了“五鼠”归附包拯的经过以及包拯与侠客们举拔年轻清官、弹劾惩处权奸与贪官的情形;最后50回,以颜敏巡抚襄阳为中心,由七侠引出王义剪除襄阳王党羽、打探襄阳王阴谋的故事。
《七侠五义》绘声状物,保留了宋元以来说话艺术明快、生动、口语化的特点,刻画人物、描写环境,能与情节发展紧密结合,尤其是对侠客的描绘,各具特色,各具性格,富于生活气息,所以甫一问世,就受到人们的喜爱。
《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是刘鹗的代表作,流传甚广。小说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尤其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误国,清官害民,指出有时清官的昏庸并不比贪官好多少。这一点对清廷官场的批判是切中时弊、独具慧眼。
刘鹗(1857-1909),字铁云,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从小得名师传授学业。他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并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被海内外学者誉为“小说家、诗人、哲学家、音乐家、医生、企业家、数学家、藏书家、古董收藏家、水利专家、慈善家”。刘鹗富有学识但又实现不了抱负。
《老残游记》全书共20回,作者在小说的自叙里说:“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小说是作者对“棋局已残”的封建末世及人民深重的苦难遭遇的哭泣。小说写一个被人称作老残的江湖医生铁英在游历中的见闻和作为,描写了晚清的各种社会现象,揭露了当时官场的丑闻。《老残游记》的艺术成就很高,语言运用尤其出色,描写千佛山的景致、桃花山的月夜、王小玉唱大鼓的情景,语言生动、比喻贴切。鲁迅先生称赞“叙景状物,明有可观”。
《老残游记》备受世人称赞,被鲁迅先生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在国外影响也非常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学名著。
《孽海花》
《孽海花》是清代有名的谴责小说之一,为曾朴所著。曾朴笔名东亚病夫,江苏常熟人。光绪三十年(1894年),曾朴与徐念慈等人在上海创立小说林书社,开始长篇小说《孽海花》的创作。《孽海花》开头六回由金松岑(金天翮)执笔,但金松岑不擅长写小说,后来曾朴接手续成。原本酌定全书六十回,曾朴只花了三个月,一口气写了二十回,但直到1930年才将后三十四回写完。
《孽海花》故事场景广阔,除了中国本土之外,还远及德国、俄罗斯等国。当时俄国想吞噬中国东北,清廷外交大臣洪钧出使欧洲时,被俄国人所骗,重金购得假边疆地图,至缔约时失地无数,为言官所劾。本部小说的主角即是以洪钧与赛金花(傅彩云)为出发点。八国联军入北京,清廷西逃热河,命李鸿章与洋人议和;但因德国坚持慈禧太后以命抵命,和议遂陷入困顿。李鸿章求助于赛金花,向与赛金花有旧交情的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疏通,终使《辛丑条约》的签订问题顺利解决。
《孽海花》全书写了二百多个人物,从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到达官名流,到下层社会的妓女、小厮、小偷,直至德国的交际场。该书风靡一时,形成“赛金花热”。《负暄絮语》说:“近来新撰小说,风起云涌,无虑千百种,固自不乏佳构。而才情纵逸,寓意深远者,以《孽海花》为巨擘。”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其“结构工巧,文采斐然”,把它列为清末之谴责小说之一。
集部经典
【集部·总集选集】
《文选》
《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共30卷,收录作品130家,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于武帝天监初被立为太子,死后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故此书又名《昭明文选》。萧统自幼备有奇禀异赋,五岁遍读五经,后笃信佛教,博览群书,雅好文学,感于经书子集之外少有诗文辞赋,立志补阙。天监年间(502-519),萧统在其封邑石城(今池州贵池),召集文人雅士编写《文选》。
《文选》选录自先秦至梁的诗文辞赋,不选经书子集,即便史书也只略选“错比文华”的论赞。《文选》已初步将文学区别于其他著作,《文选》的选录标准以词人才子的名篇为主,以“文为本”(《文选序》),着重于辞藻华美、声律和谐以及对偶、用事切法等艺术形式。因此,凡“姬公之籍,孔父之书”,“老庄之作,管孟之流”,“谋夫之话,辩士之端”,“记事之史,系年之书”,这几类即后来习称为经﹑史﹑子的著作一律不选。《文选》按体裁将作品分为赋、诗、骚、文等38类,收录极为丰富,选材上等,共700余篇。其中不乏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选集,也是研究梁以前文学的重要资料,为历代学者所重视,为许多文人学士所诵读、模仿,也出了不少仿书。
《文选》问世以后,具有很大的影响,唐朝时与五经并驾齐驱,盛极一时。时至北宋年间,民间尚传谣曰:“文选烂,秀才半”,意即熟读文选,考取秀才就成功了一半。延至元、明、清,有关《文选》的研究亦未尝中辍。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是自清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有近800篇古文。《古文观止》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两人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编写此书是为了“正蒙养而裨后学”。“观止”意在力图选编达到尽善尽美,无以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