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清世宗雍正(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47613000000033

第33章 显才华至诚至孝(3)

戴锦苦笑一下,说道:“金兄不逼问我也会说的,不然,四爷也会生疑的。说来话长,家父和朝中隐退的顾八代是世交,家父未去世前他经常到我家为我兄弟二人讲学。顾先生授课之余时常谈论朝中的事,也传授我们一些为官之道和官场上的许多掌故。四阿哥的许多事都是顾先生讲给我们听的,从言谈之中可知顾先生十分偏爱四阿哥,他也希望我兄弟二人能够考取功名,将来到四爷手下做事。只可惜,我兄弟二人都是愚笨之人,辜负了顾先生的一番苦心调教,让他老人家失望了。”

不等戴锦说下去,胤禛就打断了他的话:

“顾先生现在在何处?能否找到他?”

戴锦凄然地说:“顾先生去年秋天去世了,等我兄弟二人得知消息时,顾先生已去世近半年了,他老人家临终前我们连看望一眼都没有,心中有愧呀。”

胤禛一听说顾八代去世了,也黯然神伤。在众多的师傅中,对他最好的一位师傅莫过于顾八代了,他的罢官离去一定程度上也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多年来,胤禛时常回想起他到顾师傅府中和顾师傅告别的情景,每次回想起那件事总不免流下几滴眼泪。他也曾多次派人打听顾师傅的下落,但音信全无,后来,随着时间的久远,诸事繁多,也渐渐把顾师傅淡忘了。今天突然听到顾师傅的消息怎能不让他震惊呢?顾师傅的才学人品是一流的,如果他能到自己府中做幕僚,那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只可惜他已经去世了。

这戴氏兄弟二人原来竟是顾师傅的门生,胤禛心中的诸多疑点也都消失了。顾师傅不在人世了,能让这兄弟二人到手下做事也让胤禛感到欣慰。

众人见胤禛神色恍惚,若有所思的样子,都没有说什么,怕打断他的沉思。

戴锦连喝两杯闷酒说:“四阿哥,我兄弟二人虽然都亲受顾师傅教诲,由于秉赋不佳,才短智疏,对顾师傅所授知识不能领悟十之一二,终究不成材。再加上我兄弟二人平日里懒散惯了,也不习惯宫闱中的礼仪规矩的约束,只怕惹得他人讨厌,一次二次尚可,时间一久恐怕也会给四阿哥带来麻烦的。我等只是纸上谈兵,夸夸其谈几句还可以,真正做起事来会让四阿哥失望的。这两天,四阿哥只是听到我兄弟的几旬海阔天,空不着边际的话儿,被我们兄弟的浮妄之辞给迷惑了。我兄弟得到四阿哥的如此知遇与谬奖,实在是感激不尽,本想随四爷做点事,报答四爷的知遇之恩,又恐怕自己因才学有限辜负了四爷的知遇,让我们兄弟无地自容,想来想去,还是不能去。不过,我兄弟二人说过的话一定算数,这家产明日就卖了全部捐赠给灾民,也算是报答四爷这片诚挚之心,为四爷的募捐抛砖引玉。”

戴锦看看弟弟,说道:“该说的我都说了,该出的主意我都出了,你还有什么想对四爷说的吗?”

戴铎也隐隐猜中哥哥的心思,说道:“我与哥哥的想法一样,愿随哥哥流浪天涯,在天水田园中纵心尽性,了此一生。”金昆一听,心中暗自高兴,却又不动声色地说:

“逸情尽性,醉心田园山水何尝不是人生一大乐事呢?上古有许由、务观,先秦的老聘、庄周,魏晋时代的竹林七贤,以及后来的陶潜、王摩诘、李太白、孟浩然、杜牧、黄山谷、八大山人,还有人人称颂的扬州八怪、江南四才子,虽然不当官不为将,不同样逍遥一生,留芳百世吗?人各有志,心性使之,也未尝不可。”

“住嘴!”

胤禛早已气不打一处来,厉声喝斥金昆再说下去。他从戴锦态度的突然变化中也约略猜中几分,又听金昆这几句给他泼冷水的话,胤禛怎能不大怒呢?

胤禛继续训斥道:“金昆,你嫉贤妒能,心胸如此狭窄,太令我失望了,空负我对你的栽培之心。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而我能够得到戴氏兄弟的帮助,无异于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你不从大局出发,反而考虑个人得失,来了戴氏兄弟二人,难道我就会亏待你等不成?别说多了戴氏兄弟,只要有胆有识、有才有能,再多来了三百二百我胤禛也养得起,也决不会亏待任何人!其他人不说,你金昆跟随我多年,我的脾气、秉性你难道不知吗?只要你真心跟随我,我刻薄自己也不会有负于你等。金昆,我视你为亲兄弟,甚至比兄弟还亲,谁知你,你太令我失望了!”

金昆见胤禛伤心、失望、痛心嫉首的样子,立即扑通一声跪道:

“四阿哥,是奴才错了,奴才不该产生妒嫉之心,你惩罚奴才吧!”

常赉、李卫等人也都扑通跪在地上。

胤禛向金昆暗使一下眼色,金昆会意,急忙转身向戴锦哀求说:

“戴兄弟,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请你们兄弟二人留下来,我们共同在四阿哥手下做事,我金昆一定像对待亲兄弟一样待你兄弟二人,如果我金昆有一丝不敬举动和私心,天打雷轰。”

金昆说着,泪水涌了出来。

胤禛见戴锦仍然不为之所动,立即沉下来对金昆喝道:

“如果戴家兄弟有一人被你赶走,我定拿你是问!”

戴铎看了看哥哥一眼,走上前拉起金昆:

“金大哥快快请起吧,我兄弟二人至死也不离开四阿哥。其实,我哥哥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四爷错会了哥哥的意思,我兄弟二人一向闲散惯了,确实不适合为官。如果四爷真的不嫌弃,我们留在四爷身边就是。”

胤禛见戴锦仍不开口,又说道:

“我这样对金昆是为了防患未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决不允许任何人对戴氏兄弟二人有丝毫怠慢之心,你等明白吗?”

“奴才明白!”

金昆、常赉等人异口同声地答道。

戴锦这才说道:“既然四阿哥如此看得起我兄弟二人,知遇之恩不报非君子,我兄弟二人愿为四阿哥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但我兄弟二人才疏智浅,恐怕不堪大用,如果四阿哥果真求贤若渴,能够不拘一格任用人才,我愿为四阿哥推举一人,这人虽然身残,但才志不残,胜我兄弟二人十倍。”

胤禛怀疑戴锦是用金蝉脱壳之计,故意抬出他人来贬低自己的,于是笑道:

“我有你兄弟二人在身边就足够了,何必另请人呢?我只是想尽心尽责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做皇上的孝顺儿子,又没有其他大的志向,你兄弟二人在我身边我都唯恐委屈你二人,不能让你兄弟充分展示才华,那些怀有凌云之志的仁人志士,就让他另投高明吧!”

戴锦知道胤禛这话是口是心非,除了挽留自己之意外,也是在掩盖他个人的野心,于是淡淡地说道:

“如果四爷仅仅想当一名普通的皇子或王爷,收留那样有登龙术的人才确实没有多大用处,怕只怕那样足智多谋的人被其他阿哥收留府中,对四阿哥就不利了,我兄弟二人的才智合起来也抵不上那人十之一二。”

“哥哥是在说邬大哥吧?”戴铎问道。

戴锦无言地点点头。

戴铎立即来了精神,用十分钦佩的口气说:

“嗬,别说我兄弟二人赶不上他,只怕当今世人能够抵上邬大哥才华的也绝无仅有,顾师傅时常夸赞他有孔明之才,刘基之智。起初,顾师傅这样夸赞邬大哥时我不服气,直到见了他之后才晓得顾师傅的称赞一点也不过分,我兄弟二人与他相比确实有井底之蛙的感觉。唉,只可惜邬大哥残废了。”

“这是他生不逢时啊,不然,怎会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戴锦也感叹道。

“真有这样的人才?也许传闻超过现实罢了,他有何才何能能够超过你兄弟二人?我是绝不相信的。”李卫说道。

胤禛一听顾八代也十分称赞这人,不免心中痒痒,如果真像戴铎所说,那才是自己所苦苦寻求的辅弼之才。只要有真才实学,什么样的人我也敢用,曹操不采取唯才是举的策略如何能有三分天下呢?戴锦不是说这位姓邬的学士残废了吗?但不知是怎么个残法?想到此,胤禛问道:

“不知这位邬学士是何方人士,和顾师傅又有何渊源能博得顾先生的盛赞?”

戴锦答道:“四爷当年是北闱副主考,对南闱之事可能不知,那年南闱科场事件就与这位邬学士有关联,他的双眼致残也是那时造成的。此人姓邬,名思道,字王路,号一行,浙江慈溪人,那次科考事件至残后便到福建浦田少林寺养伤,后来看破红尘要在少林寺出家,寺院住持说他尘缘未尽,拒绝他人寺为僧,他就一直留在寺内攻读。”

听戴锦这么一说,胤禛这才想起那年科考之事,因为这邬思道,他差点被皇阿玛削去爵位呢!起初是文觉推荐此人,让他向佟国维疏通关系,他为了避嫌没有答应。谁知文觉私自打着他的名义找到隆科多求父亲为邬思道走门子。佟国维有没有收邬家的银两无从知道,佟国维有没有真的为邬思道开了后门也无从查考。但胤祀拿邬思道开刀打击佟国维,并借机攻击自己却是事实。由于邬思道从第二名更改为倒数第二名的风声传扬出去,才酿成南闱事件。也由于曹寅这老不死的偏向胤祀,至使佟国维罢官,他也差点倒了大霉。皇阿玛虽然没有削了他的爵位,劈头盖脑臭骂一顿,被罚三年思过不准出府确实让他在众朝臣面前丢尽了脸面。想不到事隔多年,如今又有人提及了此人,这邬思道究竟是徒有虚名,还真是一位旷世奇才,他从来也没有见过。别人说邬思道有才,胤禛可能不信,顾师傅都对他大加赞赏,胤禛不能不信了几分。

胤禛问道:“顾师傅和邬思道有何渊源呢?”

戴锦答道:“顾师傅和浦田少林寺的方丈是至交,二人时常往来,顾师傅是通过方丈认识的邬思道。邬思道也经常向顾师傅请教一些问题,久而久之,二人成了忘年交。顾师傅每次从浦田回来,都对邬思道夸赞一番,还曾经带我们兄弟二人去浦田拜会过邬思道呢。自从那次相见之后,我才真正理解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含义,也知道顾师傅对邬思道的盛赞并不过分,他确实不是一位读死书、死读书的普通书生,而是一位通天文、懂地理、精兵法、明天机、参玄理的治世之才。墨、儒、法、道、佛各家经典触类旁通,治国之道举一反三,用兵之法熟烂于心,诗词曲赋对于他更是雕虫小技,邬思道不仅有过目成诵的本领,还写得一手飘逸萧洒的好字。四阿哥也许以为我言过其实,将来有机会我一定让四阿哥领教一下他的才华与学识。”

胤禛的心真的被说动了,他试探着问:

“邬学士既有这等才华,昔日科考为何还四处托人疏通关系呢?这种做法岂不辱没了他自己的名声?结果弄得身残心冷,还差点入狱为囚。”

戴锦解释说:“说出来也许四阿哥不相信,当年花银走门子的事邬思道根本就不知道,直到发榜那天才有人告知他原委,这也是他父亲祖祖辈辈没有人做官,希望在邬思道这代人身上能出个进士或举人什么的,他父亲才四处花钱为儿子走门子,结果是害了儿子。我兄弟二人认识邬思道也是在那次科考事件中,不瞒四阿哥,我们兄弟都参与了那次攻击贡院的事,不是那次事件,也许我兄弟二人早已登上仕途。人的命运有时实在难以预料,自从那次科考失败,我对读书做官便失去了信心,如今虽然不是人仕为官,到四阿哥手下做事算重新走上仕途之路吧。”

胤禛也感叹道:“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能让你兄弟二人为朝廷做事,也算我胤禛为大清江山社稷做了一件有益的事吧。不然,栋梁之才失之交臂,这岂不是国家的损失,对我大清的名声也十分不利,人不能尽其才,才不能尽其用这错由何人担当?我胤禛虽不敢自称伯乐,也算发现两匹千里马,经二位介绍又为大清发现一位埋没多年的千里良驹,只可惜邬思道身残不能外出做官,否则我一定冒死举荐他到翰林院。尽管如此,不能做官并不代表不能做事,我有心请邬先生到我府中当上宾,不知邬先生是否肯委屈求全,我想麻烦戴铎先生去浦田一趟。如果不是当前筹集赈灾物资紧迫,我一定亲自去浦田请求邬先生出山,如今有劳戴铎前往,你不会介意吧?”

胤禛想让戴氏兄弟先去探个口风,又怕二人同往浦田一去不复返,故意让戴铎一人去,而把戴锦留下。戴锦会意,也说道:

“此去浦田路途遥远,戴铎一人去恐怕不便,我兄弟二人一向形影不离,让我二人同去如何?”

胤禛连忙摇头:“你兄弟二人同去固然很好,但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这里不能缺少戴先生,为了两方面都照顾到,你们兄弟暂时分离一段时间吧,我另派他人陪伴戴铎前往浦田,你二人以为如何?”

戴锦、戴铎也只好点头同意。

酒宴结束,胤禛便把戴氏兄弟请到华亭馆安顿下来。戴锦留在金陵处理变卖的家产,全部捐作赈灾之用,戴铎则前往福建浦田少林寺。

二、弹劾曹军门

曹寅是康熙第一侍卫,又是宠妃曹贵妃之父,康熙对他宠爱有加,胜过任何皇子。胤旗弹劾曹寅消息传出,朝野震动,……曹贵妃大闹皇宫,康熙却……胤禛的折子递到京城,满朝哗然,好话孬话,支持者与反对者说什么都有,连康熙也颇感意外,认为胤禛小题大作之余,对他的这种做法也有几分赞赏。康熙就是这样,对再信任之人也想听一听反对者的意见,也许这就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吧。

康熙并不亮明态度,而是公开交廷臣议论,众人只好揣测皇上心意行事,认为皇上若是反对胤禛上折弹劾曹寅,早就大发雷霆。沉默就意味着赞同,也许是皇上碍于曹寅在京的面子不便直言训斥,故意借众臣之口给曹寅敲警钟,何况胤禛弹劾之事是站在公的立场,是为朝廷办事,为灾民募集赈灾之资,曹家拒不捐纳,于情于理都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