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清圣祖康熙(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47613300000075

第75章 大帝的千秋功过(9)

这时候天已经黑下来了。透过清军的炮火,可以看到一股又一股的叛军依然拼命的往上冲。萨布素情知,如果再从附近抽调大批清军过来,那整个南线防守,就会变得十分稀松,就会很容易被别的什么地方的叛军趁黑夜冲出去,但萨布素同时又深知,一切还是以保护皇上为紧要,如果康熙皇上有了什么闪失,那即使将叛军一个不漏地全歼了,也是得不偿失的,还有,萨布素已经看出,向康熙皇上这儿发动攻击的叛军,至少在三万人左右,如果把这股叛军歼灭了,再加上被索额图、明珠和费扬古围着的叛军骑兵,则叛军的主力基本上就没有了,即使漏网一些叛军,也寥寥无几。

这么想着,萨布素便以从附近调来了二万名清军官兵,分左右两路,向阿奴所率的叛军包抄过去。这样一来,阿奴和她所率的叛军,纵然插上翅膀,恐也是插翅难逃了。但同时,康熙左右两侧的清军防线,只有不到一万名清军官兵把守了。而噶尔丹身边的叛军骑兵,则还有五千多人,五千多个骑兵,加上夜色掩护,是不难冲破清军左右防线的。也就是说,阿奴以自己和近三万名叛军步兵的性命为代价,为噶尔丹脱逃,创造了充分而又必要的条件。

战至午夜,阿奴所率的三万名叛军步兵至少已死伤过半。而索额图、明珠和费扬古等人也早歼灭了叛军骑兵,开始与康熙、萨布素一起,合围阿奴。到次日黎明,除数千叛军投降外,其余叛军全部被清军所歼。

然而,噶尔丹却乘着夜色逃跑了。不过,让清军略略感到安慰的是,在一处山坡的凹地里,发现了噶尔丹的妻子阿奴的尸体。她显然是被炮弹炸死的,浑身上下血肉模糊,只一张俏丽的脸蛋似乎丝毫无损。她仰卧在地,一手握刀,一手执剑,一对水灵灵的眼睛睁得溜圆,仿佛在深情地凝望着已经逃之天天的噶尔丹。

康熙特意走到阿奴的尸体旁,先是默默地看了看她的死状,然后吩咐萨布素道:“把这个女人就地掩埋了吧……虽然她是个叛匪,但她的英勇无畏,朕却也欣赏!”

康熙又面对着索额图、明珠和费扬古道:“朕向你们保证,只要那噶尔丹还活着,朕就一定还会亲征!”

昭莫多一役,虽然噶尔丹逃跑了,但噶尔丹的叛军主力,却基本上被清军歼灭。换句话说,自昭莫多一役后,噶尔丹便再也没有力量举兵东犯或南犯了。

实际上,噶尔丹自兵败昭莫多后,已经处于一种垂死的境地。他本想逃回自己的大本营伊犁的,可据守伊犁的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却布下重兵,要活捉他解送清廷。原来,策妄阿拉布坦听说噶尔丹在昭莫多惨败后,马上就派人赴北京向清廷表示归顺之意,还将噶尔丹和阿奴的女儿钟齐海也押往北京、表明他与噶尔丹彻底决裂的立场。这样,噶尔丹最后的退路便被策妄阿拉布坦彻底地断了。

这里有必要补充一点的是,策妄阿拉布坦虽然当时明确地表示臣服于大清朝廷,但在康熙末年和雍正年间,当准噶尔部又逐渐强大起来之后,策妄阿拉布坦便又与大清朝廷为敌,重燃内战烽火,最终为清军所败。这里还有必要补充一点的是,策妄阿拉布坦虽然与噶尔丹一样,都曾与大清朝廷开战,但开战的性质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噶尔丹是在沙俄侵略者的支持下发动叛乱的,他的行为,是一种分裂祖国的可耻行为。而策妄阿拉布坦与清廷开战,则属于一国之间的民族矛盾和冲突。后来,沙俄侵略者乘策妄阿拉布坦与清廷交战兵败之际,竭力拉拢引诱策妄阿拉布坦,甚至劝说策妄阿拉布坦加入俄罗斯国籍,这,不仅遭到了策妄阿拉布坦的严词拒绝,而且,当沙俄侵略军对准噶尔地区发动武装入侵时,策妄阿拉布坦还率领准噶尔军民对沙俄侵略军进行了英勇的反击。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噶尔丹不能再回伊犁,自然对策妄阿拉布坦非常地气愤,可是,噶尔丹当时的身边,只剩下四千多个残兵败将,根本不可能远赴伊犁与策妄阿拉布坦一较长短。万般无奈之下,噶尔丹只好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沙俄政府身上,乞求沙俄政府对他进行庇护。因为,噶尔丹深知,就他身边这几千个人,只要清朝大军一到,他就再也没有生还的机会了。然而,令噶尔丹大失所望的是,沙俄政府根本就不愿庇护他,甚至拒绝他进入俄罗斯境内。噶尔丹对沙俄政府的这种“背信弃义”的作法自然又大为愤慨,可除了“愤慨”之外,他只能又无能为力。

既不能去伊犁,又不能去沙俄,噶尔丹只能带着残兵败将流窜于塔米尔河一带,成了一股名副其实的流匪、流寇。据沙俄有关书籍记载,当时的噶尔丹,“士兵不到五千人,牲畜寥寥无几,许多人连帐篷也没有……在即将到来的严冬,他们的处境非常艰难,没有食物,没有住处,没有可靠的供应来源……”

可以这么说,当时的噶尔丹,已经是走投无路、日暮途穷了。然而,尽管如此,噶尔丹也从未想过去归降清朝政府。只时不时地,他想起自己那心爱的妻子阿奴来。一想起阿奴,他就不禁悲从心来、潸然落泪。他常常这么扪心自问:如果阿奴还在,自已的境遇又何至于如此悲惨?所以,有的时候,噶尔丹也确曾想到了死,只是,他似乎又舍不得他这条还在苟延残喘的性命,故而,他就像一条丧家之犬一般,带着他的残部,整年累月地在塔米尔河一带流窜,过着饥寒交迫、牛马不如的生活。

然而,大清康熙皇帝却不想让噶尔丹继续苟延残喘下去。在康熙的心目中,大逆不道的噶尔丹,只有当年犯上作乱的吴三桂才可以比拟,甚至,康熙以为,噶尔丹比吴三桂还要让人切齿痛恨三分。对吴三桂,康熙是不诛不快,对噶尔丹,康熙就更不会网开一面了。康熙曾对索额图和明珠等人道:“朕不愿妄杀人,更不想乱杀人,但该杀可诛之人,朕也决不会手软!”

本来,康熙对远征西北大漠还存有不少的顾虑。从北京到伊犁,路途太过遥远,且多荒漠野岭,大军出征,极为不便。现在可好了,康熙把一切都打探得清清楚楚,策妄阿拉布坦已经正式归顺朝廷,沙俄政府见噶尔丹已无利用价值明确表示放弃,噶尔丹因为平日树敌太多、无路可走,只能流窜于塔米尔河流域。此是彻底剿灭噶尔丹叛匪的最佳时机,康熙岂会轻易放过?故而,康熙决定,第三次亲征平叛。

公元一六九七年春天,康熙带着索额图、明珠并三万精锐清军,浩浩荡荡地开到了宁夏。然后,康熙领一万人驻扎在宁夏,而派索额图和明珠各率一万精兵向北,从东西两侧夹击噶尔丹残匪。以当时噶尔丹的力量,康熙带来如此大军,也真的有些杀鸡用牛刀的意味了。

在索额图和明珠出征前,康熙笑谓二人道:“你们谁能献上噶尔丹的首级,朕就重重地封赏谁!”

康熙本来也许说的是笑话,但索额图和明珠却当了真。他、们本来就是康熙的近臣、朝中的权臣,若再能得到康熙“重重地封赏”。岂不就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炙手可热的人物了吗?所以,索额图和明珠别了康熙之后,就像发了疯似的迅速北上。你夜行八百里,他日走一千里,俩人就像比赛似的几乎同时赶到了塔米尔河流域,并立即向噶尔丹残匪发动了猛烈地进攻。

客观地讲,清军在塔米尔河流域并没有遇到过什么抵抗。噶尔丹身边本来是有四五千人,可闻知清军要来进剿,大部作鸟兽散,待清军开始从东西两路对塔米尔河流域进行扫荡时,噶尔丹的身边,只剩下数百名死心蹋地的亲兵了。亲兵再忠诚、再英勇,毕竟只有数百名,怎禁得二万清军的横扫竖荡?所以,清军扫荡塔米尔河流域,并不是进剿什么叛军,而是奉索额图或明珠之命,仔细搜寻那噶尔丹的下落。但不知为何,清军在塔米尔河流域整整搜寻了一天一夜,也没有发现噶尔丹的影踪。索额图和明珠都不禁大失所望地想:莫非,噶尔丹又逃跑了?或者,噶尔丹已经投河自尽?

实际上,噶尔丹并没有逃跑。他深知,他已经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但他又不想让清军俘虏,因为若是被俘,他的下场肯定很惨。既不想被清军生擒又无路可逃,那噶尔丹就只有一条路可走: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

噶尔丹确是自尽的,不过不是跳河而死,而是服毒自杀。他知道自己早晚会有这么一天,所以就早早地替自己预备了毒药。在清军打到这里之前,他就饮药自尽。他死后,他的亲兵依据他的遗嘱,将他的尸体埋在了河边的沙地里。而掩埋他尸体的那几个亲兵也的确很忠诚,在掩埋了他的尸体之后,那几个亲兵也各各自杀。这样,便无人知道噶尔丹的下落了。

但是,也许是噶尔丹的那几个亲兵太过匆草,没能将噶尔丹的尸体埋得深些,更也许,是苍天不想让噶尔丹的尸体长埋地下,所以,在清军到达塔米尔河流域的第二天上午,清军的骑兵在河边上跑来跑去的、马蹄子在沙滩上刨来刨去的,不知怎么地,就那么把噶尔丹的尸体给刨了出来。这一下子可了不得了,索额图和明珠的手下,马上飞奔过去向各自的主子报告。

可以想象得出,索额图和明珠在听到发现噶尔丹的尸体后是何等的欣喜万分。俩人就像是射出弓的箭一般,“嗖”的一声就几乎同时窜到了噶尔丹尸体的旁边。

明珠的岁数虽然比索额图大那么二三岁,但动作却似乎比索额图快捷。刚到噶尔丹的尸体旁,他就“呼”地一声跃下马来,仗剑便要去割噶尔丹的脑袋。但明珠的剑碰到的并不是噶尔丹的脑袋,而是索额图从对面伸过来的剑。显然,索额图的动作也不是很慢。

明珠似乎很是愕然地问道:“索大人,你这是何意?”

索额图冷冷地反问道:“明大人,你这又是何意?”

明珠哼道:“明某的手下发现了这判贼的尸体,明某来取他首级,天经地义!”

索额图也哼道:“分明是索某的手下发现的这具尸体,明大人又何必强词夺理?”

明珠回头冲着自己的亲信们吼道:“你们说,究竟是谁先发现的这具尸体?”

那些亲信们齐声回道:“是属下首先发现的!”

明珠笑问索额图道:“索大人,你可曾听见?”

索额图不甘示弱地也回头冲着自己的亲信们喝道:“你们说,到底是谁先发现这具尸体的?”

那些亲信们同声应道:“是属下首先发现的!”

索额图笑问明珠道:“明大人,你可曾听见?”

明珠手中的剑弹动了一下。“索大人,你今日好像诚心与我明某过不去啊!”

索额图手中的剑也弹动了一下。“明大人,不是我索某诚心跟你过不去,而是你明大人诚心跟我索某过不去!”

明珠手一挥,他身后的亲信们便“呼啦啦”地向前围拢了过来。“索大人,我就不信,你今日能在我的眼皮底下把这叛赋的首级取去!”

索额图见明珠似乎要动真格的,便赶紧摆了摆手。他的那些亲信也“呼啦啦”地冲上前来。索额图冷笑着言道:“明大人,我取不了这叛贼的首级,谅你也不能!”

两边的亲信一个个都剑拔弩张。只要索额图或明珠再挥挥手,一场流血冲突便不可避免。清军中几个将领闻讯,慌忙一起跑过来,劝索额图和明珠千万要冷静。末了,几个将领在征得了索额图和明珠的同意后决定,由他们另派人手,将噶尔丹的尸体完整地抬回去,恭请皇上圣裁。

就这样,叛乱头子噶尔丹的尸体,竟然被清军从塔米尔河畔用马一直驮到宁夏康熙的行营。一路上,索额图和明珠,居然没说一句话。

见了康熙,索额图和明珠各执一辞,互不相让,都说是自己首先发现噶尔丹的尸体的,甚至,二人还当着康熙的面,大吵大闹起来。

康熙愕然问道:“两位爱卿,你们一个是朕的左臂,一个是朕的右膀,平日里情投意合、从不计较,为何今日,为了一个叛贼的首级而争执得不可开交啊?”

康熙所问,自然在理,但康熙有所不知的是,当自身的重大利益受到损害时,即使平日里再“情投意合”的伙伴或兄弟,恐也会立即反目为仇的。更何况,索额图和明珠二人,既称不上什么真正的伙伴,更不是什么兄弟关系。他们只是两个攀援着康熙这棵大树使劲向上爬的人。过去,他们各在康熙的一侧,互不干扰,倒也可以称得上是“从不计较”,可当他们都爬到康熙的一侧时,为了自己还能够顺利地朝上爬,就难免要“争执得不可开交”了。甚至,他们爬得太过火了,还会危及康熙这棵大树的生长。这个道理,康熙在以后的日子里,应该是深有体会的。只是当时,康熙见索额图和明珠为了一个噶尔丹竟然争吵得面红耳赤,委实大感诧异。

索额图的脸上,满布委屈之色。“皇上,不是微臣想与明大人抢这份功劳,实是微臣首先发现的噶尔丹,当立头功啊!”

明珠立即言道:“皇上,索大人强抢功劳不说,还当着皇上的面冤枉微臣,微臣恳请皇上明察……”

索额图刚想说些什么,康熙制止了。“好了,两位爱卿,你们不要再争执了。叛匪噶尔丹残部已经全部剿灭,这份功劳,朕给你们一人记上一半如何?”

康熙既如此说,索额图和明珠就是心中再有不满,也不便当面说。不过,从此以后,索额图和明珠之间的关系,就再也不会像过去那般似乎非常地融融洽洽了。

而实际上,自平定了噶尔丹叛乱之后,康熙的为人,似乎也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通俗地讲,在这之前,康熙作为一个皇帝,还称得上是开明和英明的,可在这之后,依然作为皇帝的康熙,就变得不那么开明和英明了,甚至,康熙还走上了一条糊涂和昏庸之路。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