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难,不成功更难
47630100000037

第37章 给自己多一点爱心

有一些优秀人士对待自己十分苛刻,并把这种苛刻作为美德来看待。

优秀人士的成功,的确要依赖一些美德来完成,譬如超人的毅力、勤奋以及其他。然而作为创业时的原始动力,对自己无论怎样苛刻,它都是必要的,甚至是必须的。但是这种心态作为一种世界观被定型以后,它的作用与影响就值得反省了。

我们说,人作为一种生命个体,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诉求。工作与创造的愿望只是生命愿望中的一部分。更多时候,工作的愿望是在巨大社会压力之下而形成并被无限放大的。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承认,工作并不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唯一的愿望。但在一个优秀人士那里,在责任心、荣誉和财富的召唤之下,长期的劳作会无情地排斥除了工作外的所有愿望,譬如闲适、游戏,包括懒惰。对于一个长期过劳的人来说,懒惰或许才算美德。因为懒惰可能在特定状态下拯救他的生命。

这里,仅仅是说,一个人要善于倾听内心的声音,找到生命的均衡感。

均衡感是重要的人生智慧,只有真正肩负重任的、想做大事业的人才会意识到均衡感的重要。譬如说,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事业需要在漫长的现人生中次序展开,那么第一条就是寿限。拿齐白石来说,他的作品从40多岁到90岁以不同面目、不同风貌呈现于人们的面前,人们觉得他的作品像一条龙一样,首尾俱佳,不可或缺。当你知道齐白石已经高寿90多岁的时候,会觉得他如果缺少60岁或70岁以后的作品,是一种不完整;或许还可以说,缺少了大师的整体的影响力。那么,对齐白石来说,天才、修养、寿命是缺一不可的。同时,齐白石又是一位闲适的、懂得生活乐趣的、富于童心的人,当然他又是勤奋刻苦的人。均衡感,在齐白石的人生和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的作品像果实一样,该90岁结出只能在90岁结出,不可能指望提前。

经济学当中有一个“木桶效应”,木桶中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那块板。说的也是均衡的效应。但人们常常瞩目于木桶中的最长那块板,譬如这块板叫拼搏,希望它越长越好。最后,则有可能把整个桶拖垮了。均衡意味着我们必须知道自己身心当中最短的那块板是什么。了解它并改善它。

那么,善于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则是掌握均衡的一个前提。人既然不是机器,会产生多种愿望,发出多种声音,有些可能是微弱的,转瞬即逝的声音。在一些由于工作过劳而导致焦虑症的患者当中,则可能忽略了这些声音,或者是粗暴地对待这种声音,最后导致冷漠、沮丧、对生活毫无兴趣。

这些声音是什么呢?它常常是奇怪的,和现实生活(特别是既定计划)毫不搭界的一些想法。譬如在上班途中突然想去公园坐坐,想养一只鸟儿,甚至想学吹笛子,想用碎布头缝一个口袋装上沙子踢,想拆马蹄表,想在雨中裸奔。这些看上去有可能显得可笑的想法证明你太累了,你已经在目前的工作中找不到什么乐趣,也证明你的内心仍有活泼的生机。这时最重要的事情是放下一切,去满足这些愿望,不管它多么荒诞不经。否则你再也没有机会去调整自身。而且,重要的问题在于,当你进入这些愿望的时候,会有极大的解脱感,会有机会从容地梳理思绪。此时,你对自己的现状与前景会比平时观察得更为清晰。

有时,对一个过劳的人来说,休息和娱乐仍然达不到“休息”的目的,因为心仍不“休息”。只有在毫无功利目的的“闲”当中,才能获得“休息”。人的本性当中包括着这种愿望,即毫无目的之闲。而为了积蓄精力而进行的休息与运动员在比赛之前的等待一样,无法休息。

因此,我们善于了解自己内心的声音,善于在内心建立一个有多种声音并存的机制,并善于达到身心平衡。就是对自己的一点点的爱。我们对自己的爱,有时是以错误的方式给予的,譬如唱卡拉OK、打麻将、玩保龄球之类。你并不一定需要与喜欢它,只是由于时尚而趋之。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为自己购置精美的服饰,也不一定是对自己的爱。当一个人需要休息的时候,希望观察树叶在春天怎么绽放的时候,你不给他这种机会,光为他购置西服领带有什么用呢?有时候,我们爱自己但不知怎么爱,吃了喝了,然后茫然。爱自己应该包括爱自己的身体与心智。譬如比身体更应该放松的是自己的神经系统,让它宁静,让它安详。让自己的身心如同蓄积满满的水,待势而已,不致枯竭。在这种对自己的爱的施予中,其实已经包括了你对家人与社会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