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压力的生理反应———战斗或逃跑
一个人的压力过度时,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医学权威估计,大约有一半或者四分之三的疾病和意外伤亡都与压力有关。
人体对压力要求的每一个反应都是对自身是有用的。它可以促使身体对面临的挑战做出响应,或者发动攻击,或者迅速撤离。
这种“打或者撤”的反应是神经系统的自动反应,也就是说,这种反应不受我们大脑的支配。它是自动化的,就像我们进入到一个陌生的黑屋子里会立即肌肉紧张,呼吸加快一样。
当我们面临过度的压力时,在人体的自动反应系统的调控之下,肾上腺、甲状腺、肝脏、以及人体的丘脑都会加速分泌激素,以应对出现的紧急情况。
肾上腺把肾上腺素和去甲状腺素释放到血液中。这些激素可以加快心跳频率、提高血压、提高血糖的浓度。这时我们会发现自己处于高度兴奋之中,反应速度也会加快。但是,如果长期持续下去就会导致心脏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还会因为血压升高导致肾脏坏损、因血糖失调而导致糖尿病。肾上腺皮质素还可以降低身体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甚至会增加消化性溃疡的危险。
另外一个参与压力状态下的应激反应的是甲状腺。它把甲状腺素释放到血液中,加快了身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增加了能量的消耗率并转化成身体的活动。但是如果持续时间过长,这种全速新陈代谢会导致精力衰竭,体重减轻,最终身体会垮掉。
在压力状态下,肝脏会把胆固醇释放到血液中,使能量进一步增加,以增强肌肉的运动。然而,胆固醇的比例持续上升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动脉硬化的危险,这是心脏病的主要诱因。
在危机状态下,丘脑释放出的内啡肽进入血液。内啡肽是人体天然止痛剂,可以减轻身体对伤痛的敏感度。在一些战争场面的影片中,我们经常看到战斗者有时会对自己所受的伤痛浑然不知,实际上是内啡肽在起作用。但是,如果内啡肽被耗尽的话,我们就会对日常生活中的微弱刺激更加敏感,甚至会出现心理性的疼痛。
当一个国家面临经济困难时,所有的政策都是围绕着“开源节流”进行的。与此类似,当人体面临压力危机时,一些器官的功能会加强,消耗的能量增加;而另外一些器官的功能被抑制,能量消耗减少。在压力状态下,人体首先会关闭消化系统,这样血液会从胃部转入肺部和肌肉发挥作用。这时我们的嘴巴会变干,胃液分泌减少。但是,如果消化系统关闭时间过长,会导致胃病和消化功能紊乱。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经验:在某些紧张状态下(如参加高考一些高中生),进餐之后会出现呕吐的现象。
在压力状态下,血液会从皮肤表面转移出来用来应付当前的困境,这就是我们在压力状态下会变得面色苍白的主要原因。同时,皮肤的汗液生成,并分泌到身体的表层,以降低由于运动加剧而产生的热量。然而,如果皮肤想保持健康,必须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出汗过多不仅让人不舒服,更重要的是使人体内的能量迅速流失,使身体固有的平衡被打破。
在压力状态下,性激素的分泌会减少,这可以避免能量和注意力更加集中于当前的事务。然而如果长期抑制过度,就会造成一些性疾病,如性冷淡、阳痿等。
“开源与节流”的反应都是在自动的状态下完成的,是不受我们的意识控制的。这种自动反应系统增加了个体成功应对危机的概率,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机体受损的可能性。尽管这些自动反应不受意识控制,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对此束手无策。心理学家和健康行为学家提出了很多办法来消除和减缓压力带来的副作用。
过度压力对心理功能的损害
由于生理和心理作用密切相关,我们在生理上越感到衰竭,我们对压力的心理反应便会越明显。当然,有些人可能会对压力做较长的抵抗,但最终也会因为生理的衰竭而造成心理功能的失调,甚至崩溃。
过度的压力会让人的注意力范围缩小,难以达到聚精会神的状态。经常遗忘正在思考和谈论的事情,出现中途“思维断路”的现象。长期处在过度压力状态下,可以使个体的记忆力减退,对非常熟悉的事物的记忆和辨别能力下降。同时,过度的压力使个体的反应速度下降,为了弥补这种不足,个体往往采取莽撞的行为,导致决策的失败。总之,在压力状态下,个体的认知功能会下降,变得缺乏必要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最终的后果是使判断缺少效率,客观公平的评判能力降低,思维模式也会变得混乱无章。
“三株”曾经是一个以经营保健品为主的大型企业,在短短几年时间,它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迅速发展成销售额80亿左右的保健品帝国。然而由于一件被当时媒体称为“八瓶三株口服液喝死一条老汉“的事件,使这个当时的保健品巨人轰然倒下。据说,法院一审判决三株败诉后,三株的总裁吴炳新大病一场,领导层在巨大压力下对突发的事件没有做出正确决策,使这一事件成为三株企业迅速衰落的转折点。尽管三株二审胜出,但已经于事无补⑩。一个企业的兴衰与很多潜在因素有关,然而企业决策层在压力状态下的反应确实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除了理性减弱外,过度压力对人的情感和性格也会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长期的过度的压力会使人的精神萎靡不振,无能力、无价值的消极自我评价会油然而生。已经存在的一些弱点,如焦虑、忧郁、神经过敏会更加恶化。更严重的是,过度的压力可能使人的性格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如热心的人变得冷漠、认真的人变得马虎、平和的人变得暴躁、民主的人变得独断等等。这些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危害巨大。对一个决策者来说,压力增加不但会造成自己情绪的消极改变,还可能有更糟糕的影响。
首先,消极的情绪和行为,可能会恶化与周围人关系,影响团队的合作。更重要的,领导对压力过度的情感和行为反应所引起的恐慌可能会像传染病一样迅速蔓延,最终使部下的压力感剧增,团队的整体工作效率会急剧下降,严重的会造成组织解体。
在不同研究上一致显示的另一个有趣发现是,除去所有的压力并没有助益。如果太多的压力对我们有害,那么太少的压力也是如此。我们在某个最理想的(适度的)压力水准上会有最佳的表现。此时,我们被刺激得足以“保持警觉”,但不足以造成惊慌或挫折。在这最理想的压力水准上,我们能够进行上面所描述的工作:把紧张和能量转换成一种具有创意的激励物。只有当我们经历到太多或太少的压力时,才会感到筋疲力竭。
压力下出现的短暂行为改变
理性和情感的失衡随之会造成行为上的改变。比如:
已经存在的结巴、含糊的语言现象增加,而且还会出现在从未有过的人身上;
睡眠质量不断下降,或者失眠,或者每隔3-4个小时就会瞌睡一次;
对酒精和尼古丁的需求增加,严重的还会出现非法吸毒现象;
拒绝接受新信息,甚至会把重大的机遇拒之门外。认为自己太忙了,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由于感到自己的身体健康状态急剧下滑,因此会不断出现迟到、旷工、懈怠等现象;
将自己的责任转嫁给他人。重新划分界限,把本应该属于自己的责任推给别人,在减轻自己压力感的同时也导致了与周围人关系的恶化;
已经有的爱好和兴趣,乃至人生的目标完全丧失,觉得生活无意义,不如“一了百了”,等等。
在重压之下,人会产生一些举止、情绪和性格上的反应。人在压力之下,一般都会自然地产生抵抗力,如果抵抗奏效,不安或者焦虑就会减弱。如果对抗没有发生作用,心理压力就会增加,此时就会出现一些无意识的防御机制。压力会让人产生挫折感,在挫折情绪的支配下,个体就会出现很多短暂的行为改变。
1.攻击。挫折可以激发动力,在初次遭到挫折的时候,第二次再做同样的事情的时候就会更加努力。但是如果持续的努力不能得到回报,就会出现攻击的行为。挫折使人感到愤怒,愤怒需要发泄,这样就会导致攻击性行为。攻击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一种间接的。直接的就是对引发挫折的事物做出直接的攻击。如一个员工总是达不到上司的要求,上司在情急之下可能会勃然大怒,甚至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间接的攻击就是“寻找”替罪羊。一个在公司内受了委屈的员工很容易回到家之后将自己的怒气发到家人的身上。
2. 冷漠。挫折也可能会引起冷漠反应。冷漠的反应就是表面上表现出的毫不在乎,对挫折的情境漠不关心,而且表现出冷漠和退缩。冷漠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内心实际上是非常痛苦的。产生冷漠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学习得来的,而不是本来的反应。一个个体最初受到攻击的时候往往是出现攻击行为,但是如果攻击不得力,并且带来了更加悲惨的结果,自此之后,他便学会以逆来顺受的态度来接受挫折,因此会形成冷漠的反应。
冷漠心理形成以后,便严重影响了寻求解决挫折的能力和方法,甚至对本来能应付的挫折,也放弃做出努力。对这一挫折下的态度转换,心理学家曾有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将一块通了电流的铁板四周围了起来,以一块木板从中隔开,使铁板划分为两个完全相等大小的区域。实验的对象是一只狗,围墙上有一只信号灯,当灯亮起后数秒内便有电流通过到达狗所在的那块地板,经过多次电击后,狗就学会在灯亮的时候,跳过木板到另一个隔间,以避开电击。当狗已经适应这种躲避后,便开始另一个实验:无论狗跳到哪一边,都瞬间通以电流,往返几次之后,狗通过这样的学习知道,它再也不可能躲避得了电击。慢慢地,它由挫折产生了冷漠,便不做逃避,只是一味瑟缩地来承受电击。这个实验称为“习得性无助”,它显示了当挫折来临多次而不能反抗,便会形成了以冷漠来对付挫折的行为。
曾经有资料显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关在纳粹集中营的人,就是如此。起初,他们可能不是冷漠的,他们企图改变营中的生活,愿意担负各种事务甚至共谋反抗与逃脱。但在遭遇一连串的挫折,逃亡不成功,而且遭到严厉的处罚后,他们渐渐认识到,对于这种遭遇他们是无能为力的。正如实验中那只无处可逃的狗一样,这些营犯产生了极度的冷漠情怀,对于什么都漠不关心,甚至到战争结束,盟军前来解救他们时,他们仍然是茫然不知所措,不敢相信和平与自由真正回到他们身上。
3. 文饰。文饰就是在面对无法消除的挫折时,替自己找寻一个掩饰失败的理由,借以减轻因挫折而引起的情绪伤害。最广为人知的文饰行为便是《伊索语言》中的酸葡萄的故事。那只聪明的狐狸既然得不到葡萄,无妨把它想成为酸的,这样便减轻了挫折的不快。
4. 压抑。压抑作用是最普遍的现象。在压抑作用中,痛苦的思想从意识中排除,而到了潜意识的空间中,正如一个没有准备好功课的学生会“忘了”今天的考试,被虐待的孩子会记不清楚他是如何被虐待的。不过,这些经压抑的而离开意识范围的压力情绪并不会因此完全消失,它常常以另一种形态———梦境———来困扰和影响当事者。欧洲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在其《梦的解析》中就明白地指出:个人痛苦、挫折的过往经验,往往借由压抑作用暂时逃避出来,但将改换面貌在梦境中出现。有时,压力会在梦中得到戏剧性的解决,但也有时候,压力只是一再在梦中显现,却无法借此让当事人获得压力的缓解。
5. 否定。否定也是挫折所引起的反应行为之一。否定作用是指降低不愉快信息的严重性和重要性的行为。通过否定,可以降低挫折带来的冲击。例如一个被丈夫抛弃的女人会告诉其朋友他们是协议分居,而非被单方面的抛弃;胸痛的男人会固执的认为自己是消化不良,而不是心脏问题,他会选择去药房买消除胃酸的药,而不是去医院看心脏科医生。
6. 幻想。幻想又称作白日梦,也是挫折的一种反应。由于有许多事务在真实的世界中是我们得不到的,所以就只好在幻想中寻求弥补。前面所述梦境的功能,除了发泄压抑情绪外,有很大一部分也执行着“幻想”的反应。
在幻想中出现的事物范围是很广阔的,可以说是千奇百怪。有些人沉醉于做白日梦,自得其乐。不过幻想的事物,也反映了个人所希望获得的事物。例如一个生意失败的商人,可能幻想自己做成了一笔很大的生意,赚了很多钱;而一个常受人欺侮的人,可能幻想自己成为武艺高强的武士,要把欺侮他的人一个个打倒。
7. 执拗。挫折所产生的另一种不理智的性格偏差是执拗。特别是重复遭到挫折之后,他容易因此失去理智,顽固而偏执地做着一些达不到目的的行为。本来,在理智清醒的时候,人对于解决问题会采取灵活应变的处理手法,当该解决方法行不通的时候,便会采用其他的解决途径。但是,当受到连续的挫折困扰时,个人解决问题的努力便容易受到的干扰,变得顽固,从而一意孤行地做出没有成功希望的举止来,并且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尽管事实证明他是错误的,他也不愿意接受现实。
这一种心理现象是值得担忧的,连续的挫折使人变得野蛮而执拗,不肯实事求是地面对并接受现实。明知下面是悬崖,也不惜身纵身跳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观察到由于挫折产生的执拗行为。例如某先生的车子尾随着前方开得很慢的车。该先生本想加油超车,但是前车也加速前进,不让他超过。张先生几次尝试超车都没有成功,这个挫折引起了张先生的执拗行为,终于冒着不惜出现事故的危险超了过去。前方的车子本来已经加速,张先生超车的动机应该消失了,但是由于挫折的执拗,张先生还是执意超车。
8. 退化。退化就是在挫折的状态下产生的一种不成熟的举动,或者回复到孩童时代才有的那种行为。例如一些人在经受巨大打击之后会像一个小孩子一样痛苦。另外一种退化行为就是回复到原始的行为,如采取一些暴力行为。
9. 升华。升华是可以为社会所接受的应对压力的正常反应。例如一个具有暴力倾向的人变成了一位拳击运动员而不是暴力犯罪。伟大的心理学家阿德勒由于从小非常瘦小,并且还是个驼背,因此非常自卑。为了克服自己的自卑,他发愤自强,终于成为一代心理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