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人与环境知识丛书:日常节能、环保并不难
47673300000008

第8章 饮食篇(1)

饮食是人类维持生存的必需。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学会了寻找食物,只是那个时期是为了果腹,人们更关注的是饥饱问题。随着生产的发展,食物的种类也日渐丰富,人们饮食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更多地学会了品尝,讲究色香味俱全。餐桌上的食物越来越精细,人们想方设法地用尽各种手段去改造食物的色泽、口味,从一开始的烹饪手段,器具、材料的选择,到后来的食品添加剂,如香辛料、抗氧化剂、着色剂,人们所吃的食物越来越漂亮精致,却越来越不安全。晶莹剔透的大米裹了石蜡,雪白的面粉却是经过漂白的,日本水俣病患者鲜红的辣椒末添加了苏丹红,催熟的西红柿在冬季成为餐桌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春天还能吃到的烤白薯不知道用了多少保鲜剂,肯德基餐厅火爆的场面背后是人们用激素催肥的鸡,超市热卖的深海鱼其实已经被污染。饮食的健康环保问题在今天已经成为人们谈论的重要话题。最著名的生态环境病是20世纪中叶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该病是以地名命名的。在靠近水俣湾的水俣市,突然爆发一种前所未有的怪病。发病者中渔民明显高于农民。发病前毫无征兆,发病时会突然表现出头疼、耳鸣、昏迷、抽搐、神志不清、手舞足蹈、行动障碍不能直线行走等症状,严重者数日内死亡,轻者症状终身不退,可随时发作,只能以药物暂缓痛苦。后来研究发现,其实该病是汞污染导致。水俣市的一家化工厂常年大量向附近海域排放未经处理的高汞的工业废水,水俣湾恰好又是一个口袋型海湾,出口狭小,排放的工业废水很难被广阔海域的海水淡化,聚积在较为封闭的海湾内。海湾的鱼虾蟹贝等海洋生物因海水的污染,食物链的转移和富集,体内积存了大量剧毒的重金属汞。人若食用这些有毒的食物,其中相当一部分有害物质就会留在人的身体里。当人体内汞的含量超过临界点以后,就会突然发病。也就是说当地的渔民是因为过多地食用了这种受污染的海鲜而致病的。

除此之外,世界上每年都有很多类似的由于饮食而引发的疾病。众多饮食问题的出现迫使人们重新去思考,环保与健康不再是毫无关联,而是密切相关。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了重大改变,由崇尚美味到更加回归自然。绿色饮食现在已经成了一种消费的时尚。但是你又对绿色食品了解多少呢?怎么才能吃出健康绿色来呢?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食品我们怎么去选择健康食品呢?怎样才能防止食品污染呢?在食品食用和存放时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饮食跟环保又如何挂钩呢?而对于和饮食密切相关的环境我们又应该注意什么呢?本篇就为你讲述吃出来的绿色健康。

1.绿色食品到底“绿”在哪儿

无公害产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

绿色食品——特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之所以称为“绿色”,是因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食品生产的基本条件,由于与生命、资源、环境保护相关的事物国际上通常冠之以“绿色”,为了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并能给人们带来旺盛的生命活力,因此将其定名为“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2)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

(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

(4)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符合绿色食品特定的包装和标签规定。

此外,值得消费者注意的是,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有效期只有3年,期满后必须重新申报认证方可继续使用。选购时还要注意,只有包装上同时带有图标和以“LB”开头编号的才称得上真正的绿色食品,否则便是假冒。

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是绿色食品的特征。无污染是指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通过严密监测、控制,防范农药残留、放射性物质、重金属、有害细菌等对食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污染,以确保绿色食品的洁净。绿色食品的优质特性不仅包括产品的外包装水平高,而且包括内在质量水准高。产品的内在质量又包括两方面:一是内在品质优良,二是营养价值和卫生安全指标高。

2.如何吃出健康绿色来

★有机食品的辨别方法

不少消费者对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的区别不甚明了。绿色食品是向有机食品过渡的一种产品。专家指出,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并通过独立的国家权威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食品。有机食品是一种环保型安全食品,是真正的源自自然,富营养、高品质的安全环保生态食品。有机食品要求原料基地在最近3年内未使用过农药、化肥、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素等违禁物质。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有机食品必须有完善的质量控制和跟踪审查有机食品标志体系,并有完整的生产和销售记录档案。消费者在选购粮食、蔬菜、果品、畜禽、水产品和食用油等时,应注意是否有有机食品的标志。达到有机食品所有标准的产品被允许使用有机食品标签。有机食品标志由两个同心圆、图案以及中英文文字组成。内圆表示太阳,其中的既像青菜又像绵羊头的图案泛指自然界的动植物;外圆表示整个地球。整个图案为绿色,象征着有机产品是真正无污染、符合健康要求的产品以及有机农业给人类带来了优美、清洁的生态环境。

★有机食品与其他食品的区别

有机食品与其他食品的区别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有机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其他食品则允许有限使用这些物质,并且不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如绿色食品对基因工程技术和辐射技术的使用就未作规定。

第二,有机食品在土地生产转型方面有严格规定。考虑到某些物质在环境中会残留相当一段时间,土地从生产其他食品到生产有机食品需要2~3年的转换期,而生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则没有转换期的要求。

第三,有机食品在数量上有严格控制,要求定地块、定产量,生产其他食品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

★如何杜绝食品的二次污染

二次污染,其实就是在饮食中不注意或者饮食习惯不合理,对食物造成再一次的污染。

其实,我们身边某些包装食品的东西,如买菜时赠送的有色塑料袋等,对人体的危害是比较大的。

用保鲜膜保鲜食物不保险

为了避免食品的二次污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如果到菜市场买菜,提倡使用菜篮子或自己携带安全的食品塑料袋,否则应尽量要求商家提供白色或无色透明的塑料袋。

(2)慎用“不明身份”的塑料制品装热、油、酸类等食品。

(3)在购买和使用食品塑料包装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食品塑料包装材料的颜色应为白色、半透明或无色透明状,其他颜色塑料袋均不宜用于包装直接入口的食品;食品塑料袋触感光滑,用手抖动声音清脆;食品塑料袋遇明火易燃,离火后仍能继续燃烧,无异味;食品塑料袋比重比水小,可浮于水面。

★真空包装食品也会滋生细菌在人们的印象中,真空包装食品由于断绝了与空气接触的机会,所以不会轻易滋生细菌。真空包装作为一种保鲜技术,已经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经过真空包装,食物能够锁住水分,保持新鲜色泽,延长保存日期。但美国的《生物医学中心》月刊的一项研究报告称,真空包装食品其实更容易为一种导致食物中毒的病菌提供有利的繁殖环境。真空包装的食品与氧气隔离,从而保鲜并延长保质期,但同样也是对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恩赐,这种细菌导致的食物中毒能够使25%的感染者丧生。丹麦技术大学的生物医学人员研究发现,李斯特菌喜欢在无氧环境中生存。而真空包装食品与氧气隔离,在这种无氧环境下,李斯特菌会比正常情况下高出100多倍,从而导致食物中毒。与其他许多食品滋生的细菌不同,李斯特菌即使在冰箱的温度环境中也能繁殖。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指出,可能滋生这种细菌的食品包括火腿、生牛乳、午餐肉、软质熟干酪、生肉和熟肉、未经烹煮的家禽、生鱼和熏鱼等。

因此,大家在食用这些食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卫生情况,尽量买比较有质量保证的产品,检查包装是否有漏气胀气现象。买回来的食品尽快食用,食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好食物的清洁和加热,以免引起食物中毒。

★小心有毒保鲜膜

保鲜膜一盖就能保持食物的美味,为保存食物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现在有很多家庭都在使用。微波炉食物加热会用上,在冰箱里存放食物同样会用上,人们似乎觉得用了它食品就安全、可靠了。但是,有的时候保鲜膜本身就很难让人放心,更何况是用它包裹的食品呢?尤其是使用含有聚氯乙烯(PVC)塑料的保鲜膜包装产品,更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绝大部分保鲜膜和常用的塑料袋一样,都是以乙烯母料为原材料。根据乙烯母料的不同种类,保鲜膜又分为三大类:第一种是聚乙烯,简称PE,这种材料主要用于食品的包装,像我们平常买回来的水果、蔬菜外面包裹的这个膜,包括在超市采购回来的半成品菜都用这种材料的膜来包裹。第二种是聚氯乙烯,简称PVC,这种材料也可以用于食品包装,但它对人体的安全性有一定的影响。第三种是聚偏二氯乙烯,简称PVDC,主要用于一些熟食、火腿等产品的包装。这三种保鲜膜中,PVC保鲜膜用的增塑剂主要成份是乙基己基胺,简称DEHA。这种物质容易析出,如果和熟食表面的油脂接触或者放进微波炉里加热,保鲜膜里的增塑剂就会同食物发生化学反应,毒素挥发出来,渗入食物之中,或残留在食物表面上,随着食物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致癌作用,特别是造成内分泌、激素的紊乱,对人体造成比较大的危害。

而另外两种材料的保鲜膜是安全的,可以放心使用。因此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发现保鲜膜上有“PE”、“不含有PVC”或“可用于微波炉加热”这样的标志,并且保鲜膜外包装上有“QS”标志的就是安全产品。

★别把冰箱当成保险箱

很多人把冰箱当成了家里的“食品消毒柜”,认为储存在冰箱里的食品就是卫生的。其实,冰箱因长期存放食品又不经常清洗会滋生许多细菌。

美国佐治亚大学食品安全中心主任麦克洱·柯南道尔博士建议,长期存放在冰箱里的食物虽然外表看起来还新鲜,但是实际上已经变质。对于熟肉类食物在冰箱中的储存时间不应超过4天。

冰箱保存食物的常用冷藏温度是4℃~8℃,在这种环境下,绝大多数的细菌生长速度会放慢。但有些细菌却嗜冷,如耶尔森菌、李斯特菌等在这种温度下反而能迅速繁殖,如果食用感染了这类细菌的食品,就会引起肠道疾病。

冰箱的冷冻室里,温度一般在-18℃左右,在这种温度下,一般细菌都会被抑制或杀死,所以这里面存放食品具有更好的保鲜作用。但冷冻并不等于能完全杀菌,仍有些抗冻能力较强的细菌会存活下来。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冰箱如果不经常消毒,反而会成为一些细菌的“温床”。

任何食品在冰箱里的储存时间都不要太长,最好做到随买随吃,因为储存时间过长,既影响食品的鲜美,又易产生异味。还有一些水果,如香蕉、苹果等,如果放时间长了就容易变质,一旦变质就会散发出一种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冰箱里的食品也不要存放过多,存放过多冷藏效果变差,这样会让食物的外部温度低而内部温度高,从而导致变质。

★如何洗菜更健康

说起洗菜,你会觉得这太容易了。洗、泡、涮、擦,蔬菜怎么可能洗不干净?可是,你真的能保证,经过你如此一翻的清洗,蔬菜既能保存营养还能干干净净吗?洗菜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下面就简单介绍几种洗菜的小窍门:

如何洗菜更健康

在清洗包叶类青菜时,如大白菜、卷心菜、生菜等,要先把菜叶一片一片剥开再清洗,这样可以彻底清除包在菜叶里面的残余农药。对于表面比较光滑的蔬菜,如黄瓜、西红柿、豆角之类的蔬菜直接用水清洗就可以清洗干净,但如果碰到像苦瓜之类的表面凸凹不平的蔬菜,可以用刷子刷。切记,千万不要把蔬菜切碎后再洗,因为蔬菜切碎后与水的直接接触面积增大,会使蔬菜中的水溶性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部分矿物质以及一些能溶于水的糖类溶解在水里而流失。同时蔬菜切碎后,还会增大被蔬菜表面细菌污染的机会,留下健康隐患。因此蔬菜不能先切后洗,而应该先洗后切。有些蔬菜容易生虫,小虫紧紧地吸在菜梗窝里或菜叶褶皱里,洗起来很麻烦。对付这种蔬菜的最好的方法是用2%的淡盐水洗,只需5分钟,就能洗净。这种方法也适用于洗放置时间较长的蔬菜。由于放置时间长,蔬菜会发蔫,用2%的淡盐水泡一下,蔬菜就会水灵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