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自立自强
47681400000077

第77章 为了民族的解放

这个世界总是充满美好的事物,然而能看到这些美好事物的人,事实上是少之又少。

——罗丹

反英武装大起义的著名领袖马赫迪原名叫穆罕默德·艾哈迈德。1844年出生在苏丹栋古拉省拉巴卜岛一个贫苦的阿拉伯造船工人家庭,从小就没有父亲,他和几个哥哥在尼罗河上游过着流浪生活。19世纪70年代的苏丹,在英国殖民者和埃及封建主的双重压迫下,人民生活极为痛苦。家境的清贫,民族的灾难,在艾哈迈德幼小的心灵里打下很深的烙印。他同情民众疾苦,仇恨外国统治者。

艾哈迈德从儿童时代起就很想读书,终于找到一个机会,在一所古兰经学校求学。他发愤学习,成绩经常名列前茅。艾哈迈德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年轻的伊斯兰教教士。据传,有一次他公开拒绝吃学校发给学生的口粮,因为他认为这些口粮是政府从穷人那里横征暴敛得来的,直到教师向他保证,这是自己地里种出来的,他这才同意就餐。他的这一举动,轰动了全校。艾哈迈德对现实社会的种种腐败弊政更是愤愤不满。有一次,他的师父穆罕默德·沙里夫教长为儿子举行排场极为豪华的割礼仪式,艾哈迈德也参加了这次仪式。他不满这种情景,当即向师父提出异议。但是,他却因此冒犯了师父,被革出教门。艾哈迈德并没有屈服,相反,更坚定了他同腐朽势力作斗争的决心。

1871年,艾哈迈德到阿巴岛定居,以传教方式在群众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他通过宣讲古兰经教义,在民间宣传朴素的平等观念,主张在真主面前人人平等。他猛烈谴责一切富人、教长、官吏和外国入侵者的贪婪、残暴,号召人民拒绝纳税,起来驱逐外国侵略者。他的宣传深得人民的拥护。

1881年8月,艾哈迈德经过长期的准备工作,利用伊斯兰教关于马赫迪(即救世主)出现的传说,宣布自己就是“救世主”——马赫迪,号召人民起来和“邪恶势力”作斗争,在人间建立真正的伊斯兰信仰和实现人间正义。他散发宣言,公开宣布要推翻统治阶级,建立一个“普遍平等、处处公正的美好社会”,提出“宁拼千条命,不缴一文税”的口号,这个口号,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苏丹农民具有极大的号召力,鼓舞他们同本国反动统治者和英国殖民侵略者进行英勇的斗争。

艾哈迈德的这一行动,使反动当局极为惊恐,苏丹总督派人去阿巴岛,要艾哈迈德立即放弃“救世主”的称号,停止“叛逆”行动。艾哈迈德严正回答说:“除了受命于神的权威之外,不承认任何权威”。统治当局派了两连武装来捕捉艾哈迈德。艾哈迈德以马赫迪的名义,号召人民拿起武器,进行“圣战”。他组织了一支以农民、手工业者为主体的300多人的起义队伍,手执长矛、鱼叉和棍棒,严阵以待。

1881年8月12日凌晨,当政府军偷袭马赫迪所在的村庄时,埋伏在四周的起义者,出其不意地冲杀出来,打死官兵130人。马赫迪武装起义正式开始。这是一次争取社会解放的起义。

初战胜利后,马赫迪的起义队伍转移到地势险要的卡迪尔山区,建立根据地。接着,他向各地派密使、发书信进行广泛宣传鼓动,号召均贫富、反压迫,赶走英国侵略者。

反动派为消灭起义者,多次派重兵围剿卡迪尔山区,均遭惨败。1881年底,法绍达省长拉希德指挥1400多人的“讨伐军”,前去袭击起义军,结果全军覆没。1882年6月,一支3500人的“讨伐军”,在优素福·帕夏的率领下,气势汹汹地向根据地扑来,结果,中了起义军的埋伏,又被全部歼灭,优素福当场毙命。两次大胜仗,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斗志,起义队伍迅速扩大到15万人。

1882年9月至1883年初,马赫迪率领他的主力军,向苏丹第二大城市乌拜伊德发起进攻。事先,他曾派出3名使者向该城统治者招降,均被活活绞死。统治者的残暴,激怒了起义的群众,在为战友报仇的口号声中,起义军直扑该城的西南角,马赫迪身先士卒,奋勇杀敌。经过3个多月的艰苦战斗,1883年1月17日,终于攻克了乌拜伊德城。英国殖民者惊恐万分,先后从埃及派遣5万多士兵到苏丹参战。这年9月,英军11万余人,在希克斯将军的率领下,侵入苏丹,准备夺回乌拜伊德城。马赫迪采取了坚壁清野、切断后路、打进敌军内部进行分化瓦解和设埋伏圈袭击等办法,使敌军陷入绝境。在城南的希甘会战中,英军终于被马赫迪的4万优势兵力所歼,希克斯被击毙。此后,革命的烽火席卷苏丹的西部和南部,至1884年初,整个南部地区宣告解放。

1884年1月,英国殖民者派出老奸巨猾的戈登任苏丹总督,戈登一到苏丹,就散布谎言,说他同情苏丹人民,将下令给苏丹“独立”。他还写信给马赫迪,要与马赫迪交“朋友”,“共商”苏丹大事。马赫迪当即回信,坚决地表示:“我是众所期待的当之无愧的马赫迪,是先知的继承人,我无须接受你委以的……君主之任”,“向我们投降,你才有生路”,表现出一个革命者崇高的民族气节。与此同时,马赫迪继续扩大反英武装队伍,决心消灭戈登的军队。

1884年8月,马赫迪率军4万,向总督府所在地喀土穆挺进。10月22日,起义大军抵达距喀土穆不远的恩图曼城下。经过2个多月的鏖战,终于在1885年1月26日攻陷了喀土穆城,苏丹人民的死敌、曾经镇压过我国太平天国运动的刽子手戈登,被起义战士用长矛刺死在总督府前。

马赫迪在起义中,和士兵同甘共苦,实行军事民主,缴获的战利品一律上交国库,不享受特权,作战机智多谋,屡战屡胜,深得人民的拥戴。正当抗英斗争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1885年6月,马赫迪不幸患病逝世,终年41岁。马赫迪逝世后,在总指挥阿卜杜拉的领导下,武装起义继续进行。9月,苏丹全境解放,马赫迪国家宣告成立。这个由马赫迪首创的独立国家,一直存在到19世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