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老师栽培。
——华罗庚
华罗庚(1910—1985),江苏金坛人。著名的数学家。他对近代数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华罗庚在老家金坛读初中时,得到数学老师王维克的特殊栽培。王老师学识渊博,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还是一位很有水平的翻译家。是他发现了华罗庚这个数学天才,并精心扶植和培育这棵数学新苗。华罗庚成名以后,曾深情地回忆说:“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老师的辛勤培育。”
华罗庚对王维克老师非常敬重,对老师为自己花费的心血始终抱有感激的心情。他从没忘过自己的老师,时刻关怀着老师的工作和生活,表达诚挚的尊师之情。他觉得这是自己对老师应尽的一点心意。
1947年,多年留学在外的华罗庚回国后,回故乡作学术报告,首先看望了王维克老师。1950年,华罗庚从美国回到祖国,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当他看到王维克老师给他的信时,马上提笔复函,开头第一句写到:“归后,见书函盈尺,但不能不先复吾师……”那时王老师正闲在家中,华罗庚多次去探望。后来,他又推荐老师到商务印书馆担任编审员,使这位翻译家能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才智。
1952年,王维克不幸得了胃癌,病逝在金坛。华罗庚十分悲痛。他一面给陈淑师母写信表示哀悼,一面特意托亲属代他去灵前凭吊。此后,他一直像亲人一样热心地照顾陈淑师母及其子女的生活。
1980年,华罗庚到江苏推广“优选法”与“统筹法”,又回到金坛老家。当记者问他此行金坛的主要目的时,他直言不讳地说:“我这次回金坛,第一件事是看望陈淑师母,第二件事是去母校看看。”他到县招待所,还特地把师母请来,用金坛话亲切地向师母问好,搀扶师母坐下,并让记者照下了那愉快的场面。当时的华罗庚已是70岁的老人了。
在这次相会中,陈淑师母把一本新版的王维克重要译著——但丁的《神曲》签上自己的名字,赠给了华罗庚教授。望着王老师的杰作,握着陈师母的手,华老激动地说:“谢谢,谢谢!这是王老师的心血啊!”
在全国人大的一次会议上,华罗庚指着自己说:“我愿意做一个攀登高峰的‘人梯’。”是的,王维克曾辛勤地培育了华罗庚。华罗庚继承了老师识才、育才、荐才的精神,又为社会主义祖国培养了一批批数学新秀,使“人梯”精神得到了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