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齐白石
梅兰芳(1894—1961),原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不断探索革新,在艺术上精益求精,虚心好学,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也称“梅派”,对我国京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梅兰芳不仅在我国戏剧艺术发展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而他甘拜他人为师、拜名人为师,活到老学到老、尊老敬业的美德,也广为传颂。
1931年春,南北京剧界名家齐集上海演出。演出的剧场在浦东的高桥,乘船过江后还有近10千米路。由于路远难走,雇车很不方便。这天,梅兰芳与杨小楼好不容易找到一辆车,刚坐上去,正要上路,突然见到年近六旬的龚云甫老先生步履蹒跚地走过来。梅兰芳立即下车打招呼,当得知龚先生没有雇到车时,便执意让龚先生上车先走,龚先生推辞说:“你今天的戏很重,不坐车,到台上怎么顶得住?”梅兰芳谦恭地说:“我还年轻,顶得住,您老别为我担心。”说着就搀扶龚老上了车,他自己则冒雨步行10千米赶到了剧场。梅兰芳当时已是名震海内外的“四大名旦”之一,论资历和声望,在梨园界都无人匹敌,但他从不摆架子,而是处处考虑别人。
张大千与梅兰芳,一位是泼墨挥毫、丹青写意的国画大师,一位是扮相俊美、唱念俱佳的京剧名伶。两人慕名而知,相敬相重。一次酒会,两人都受邀参加。一些官场人物以为两位大师相遇,必然会有一番排座位争名次的矛盾。岂料梅兰芳一进门见到张大千,恭敬地拱手致意,尊以大师。而张大千更是幽默,故作下跪之姿,慌得梅兰芳赶忙双手相扶,问他何以如此。张大千道:“古人说:君子动口不动手。您以唱念为业,是‘动口’的,‘君子’当之无愧。我以作画为生,是‘动手’的,自然属于‘小人’。今‘小人’见‘君子’,岂有不跪之理。”说罢,两人开怀大笑,满座宾客也为之捧腹。
解放前,在一次京剧《杀惜》的演出中,剧场内,戏迷们喝彩声不绝于耳。
“不好!不好!”突然,从剧场里传来一位老人的喊声。人们一看,是一位衣着朴素的老者,已有六旬年纪,正不住地摇着头。
梅兰芳看到这一情景,心里感到蹊跷。戏一下场,他来不及卸装、更衣,就用专车把那位老先生接到家中,待如上宾。他恭恭敬敬地对老人说道:“说我孬者,是吾师也。先生言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
老先生严肃而认真地指出:“惜姣上楼和下楼之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博士为何上八下八,请问这是哪位名师所传?”
梅兰芳一听,恍然大悟,深感自己的疏漏。纳头便拜,连声称谢不止。
后来,梅兰芳凡在当地演戏,都要请这位老者观看,并常请他指教。
梅兰芳不仅在京剧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在琴棋书画上也是妙手。他师从齐白石,虚心求教,总是执弟子之礼,经常为齐白石磨墨铺纸,老师对这个“学生”也十分敬爱。
有一次,齐白石到朋友家做客。客厅内宾朋云集,皆是社会上之名流。齐白石较之这些人自觉寒酸,不引人注目。正在这时,主人上前恭迎梅兰芳,人们也蜂拥而上,一一同他握手。可是,梅兰芳已知齐白石也在赴宴,他四下环顾,寻找老师,亲切地问:“难道齐白石先生没来?”当他看到被冷落到一旁的齐白石老人时,立即让开别人一一伸过来的手,挤出人群,向老画家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老师”,和他寒暄问安。
在座的人见状,都很惊讶。齐白石也深受感动。隔了几天,他特向梅兰芳馈赠《雪中送炭》一画,并题诗道:
记得前朝享太平,
布衣尊贵动公卿,
如今沦落长安市,
幸有梅郎识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