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尊老爱幼
47682700000081

第81章 曾国藩教子的故事

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

——马卡连柯

曾国藩(1811—1872),清末湘军首领。他权管四省,位列三公,拜相封侯,谥称“文正”。他的儿子可算得上是“正牌高干子弟”了。然而,儿子曾纪泽和曾纪鸿都没有变成“衙内”和“大少爷”。曾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又自学英文,成为清朝的著名外交家;曾纪鸿不幸早死,研究古算学亦取得相当成就。不仅儿子个个成才,孙辈还出了曾广均这样的诗人,曾孙辈又出了曾宝荪、曾约农这样的教育家和学者。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曾国藩教子有方,“爱之以其道”。

别的不说,就他不为子女谋求任何特殊化、教儿节俭创业这两件事,就可令人们深思一番。

咸丰六年(1856年)十一月五日,他给纪泽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一‘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与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做矣……京师子弟子之坏,未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

同治元年(1862年)五月二十七日又给纪鸿写信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曾国藩受封侯爵,纪鸿正赴长沙考试,国藩特别写信告诫:“尔在外以谦谨二字为主,世家子弟,门第过盛,万目所属……场前不可与州县往来,不可送条子,进身自始,务知自重。”

他对女儿也同样严格。咸丰十一年八月二十四日致女儿:“衣服不宜多制,尤其不宜大镶大缘,过于绚烂。”

他还告诉儿女、家眷:“今家中境地虽渐宽裕,且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勤字工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俭字工夫,第一莫着华丽衣服,第二莫多用仆婢雇工……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他还要求:“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女子于衣、食、粗、细四字缺一不可。家勤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