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世界经典名著导读
47683200000026

第26章 《红与黑》

是一部以爱情故事为主线的社会政治小说。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严酷的现实,批判了君主专制和封建教会,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块坚实的基石。维立叶尔城坐落在法国与瑞士的临界地。城中有个名叫于连的青年,因为精通拉丁文,当了市长家的家庭教师。他约十八九岁,长得文弱清秀,两只大眼睛又黑又亮。他的父亲老索黑尔是个木匠,在城边开办了个小木材厂,自己不识字,也最讨厌读书人。因为于连整天抱着书本不放,全家人都嫌弃、怨恨他,经常被父亲和两个哥哥毒打。于连小时候认识了拿破仑部下一个老军医,老军医给他讲拿破仑的故事,教给他拉丁文和历史。因此,他从小就崇拜拿破仑,渴望未来投身军界,像拿破仑那样,身佩长剑,做世界的主人。但后来他又想当神甫,因为看到神甫很受人尊敬,权力也大。于是,他投拜在神甫西朗的门下,钻研起神学来。他有着惊人的好记性,能把一本拉丁文《圣经》全背下来,还能倒背如流。这事轰动了全城。因此,他在市长家里很受欢迎。

市长德·瑞那出身贵族,原是开设制钉厂起家的,复辟王朝建立后,他见风使舵,投身保王党,捞到了市长的宝座。他的妻子年纪30左右,长得很漂亮。她是在修道院长大的,她厌恶丈夫的庸俗、粗鲁和势利。由于没有爱情,她把心思全放在教养3个孩子身上。最初,她以为于连是一个粗野、面目污垢的乡下佬,心里不以为然。谁知见面时却大出她的意料:面前这个年轻人皮肤白皙,眼睛温柔动人。于是她对于连由好感、关心发展到了热烈的爱。她崇拜于连的才能,倾慕他的外貌,喜欢他那慷慨、高尚的气质和仁爱的心。当她知道于连拒绝了女仆爱丽莎的爱情时,心里异常高兴和激动,她发觉自己对他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情。夏天,晚上乘凉的时候,她让自己的手被于连偷偷地紧握着,满足了于连的自尊心,而自己却被爱情与道德责任感折腾得一夜未眠。她决定冷淡地对待于连。可是,当于连请了3天假去看朋友福格时,她却按捺不住对他的思念。于连回来后,她变得爱装饰打扮起来。见此,于连便大胆起来,终于在一天深夜2点时闯进了她的房里。开始,她对于连的无礼行为很生气,但当于连两眼含泪地望着她时,她便同情起他来。她暗想,如果在10年前能爱上于连该多好,那时她更年轻美丽。不过,于连的爱则是出于一种野心与虚荣心,一种因占有欲而产生的狂热。他心想:自己这样贫穷,能够得到这么高贵、这么美丽的妇人,已是满足了。

皇帝驾临维立叶尔城,在市长夫人的提携下,于连当上了仪仗队的队员,在公众面前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风采。

爱丽莎出于妒忌,把夫人与于连的关系暗中告诉了瓦列诺先生。瓦列诺因早年追求德·瑞那夫人不得,正想找机会报复,借此便给市长写了一封揭发信。可市长却没有什么反映,因为如果把妻子赶出家门,自己失去一大笔遗产不说,在名誉上也不好听。渐渐地,人们都谈论起此事来。爱丽莎又向西朗神父说了这件事,神父便劝于连到省城的贝尚松神学院去进修。

贝尚松是法国的一座古城,于连初到神学院,很不适应,幸亏院长彼拉神父是西朗神父的老朋友,对他呵护有加,才使他顺利地安定下来。

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很平庸,于连对自己的成功深信不疑。由于学习成绩名列前茅,院长破例让他担任了新旧约全书课程的辅导教师。可神学院也不是一方净土,彼拉院长受到排挤辞职离开,临行前介绍于连到穆尔侯爵家当秘书。他告诫于连,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去攀附这些达人贵族。

侯爵是个极端保皇党人,法国大革命时,他逃亡到了国外;王朝复辟后,他在朝中谋得了一个显赫的地位。于连来到这里后,每天为他誊写稿件和公文,工作十分认真仔细。侯爵十分满意,不仅让他去管理自己两个省的田庄,还委托他负责自己与贝尚松代理主教福力列之间的诉讼通讯,后来又派他到伦敦去搞外交。于连凭借自己的精明能干获得了一枚十字勋章,成就感大增。

于连很快便在巴黎的上流社会里混得如鱼得水,成了一个花花公子,甚至还得到了穆尔小姐的青睐。

于连最初并不喜欢清高傲慢的玛特儿,可一想到她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上升机会,便追求起她来。而玛特儿虽然也知道于连出身低微,却在浪漫主义激情的支配之下热恋起来。她不但主动给于连写信表示爱情,还鼓励于连追求自己,并委身于他。时隔不久,她就后悔起来,对于于连的爱慕之情大为愤怒,可是当于连冷落她的时候,她却又祈求他爱自己。

穆尔侯爵让于连去参加一次有政府首相、红衣主教、将军等保王党人参加的秘密会议,并让他冒着生命危险把会议记录带到国外去。于连几经凶险,顺利完成任务。俄国王子柯哈莎夫以身说法,告诉于连该如何让玛特儿乖乖地就范。

于连回到巴黎,依照柯哈莎夫的计策行事,玛特儿果然乖乖跪在自己脚下,这使得于连的虚荣心很是满足。不久,玛特儿怀孕了。在爱女坚持下,侯爵先是给了他们一份田产,他们结婚了就可以搬到田庄去;接着又任命于连为骠骑兵中尉,并授予贵族称号。

正当于连穿上骠骑兵中尉制服,陶醉在个人野心满足的快乐里时,突然玛特儿寄来了急信。信中说:一切都完了。于连急忙赶回,才知德·瑞那夫人给穆尔侯爵写信揭露了他们原先的关系。恼羞成怒的于连立即跳上去维立叶尔的马车。下车后,他买了一支手枪,赶往教堂,正在祷告的德·瑞那夫人连中于连两枪,当场倒地。

于连被捕了。入狱后,他头脑冷静下来,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悔恨和耻辱。他意识到野心已经破灭,死没有什么可怕的。德·瑞那夫人只受了枪伤,并没有死。好点以后,她买通狱吏不要虐待于连。于连知道后,痛哭流涕。玛特儿从巴黎赶来探监,为营救于连四处奔走。于连对玛特儿所做的这一切并不感动,只觉得愤怒。公审的时候,于连没有表现出一点求人饶恕的样子,对法庭审判大声地抗议。这样,激怒了已升为省长的哇列诺为首的陪审官,结果法庭宣布于连犯了蓄意杀人的大罪,判处死刑。德·瑞那夫人不顾一切前去探监,并说明了一切。于连这才知道,她写那封信是被逼的。于连和德·瑞那夫人彼此饶恕了。于连拒绝上诉,也拒绝做临终祷告,以示对封建贵族阶级专制的抗议。

阳光明媚的一天,于连走上了断头台。玛特儿买下了他的头颅,按照她景仰的玛嘉锐特皇后的方式,亲自埋葬了自己情人的头颅。而德·瑞那夫人,在于连死后的第三天,抱吻着她的儿子,也离开了人世。

《欧也妮·葛朗台》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法国)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出生于图尔市一个中等资产阶级家庭,1814年他随父亲来到巴黎,1829年开始文学创作,后来弃文经商,却因不善经营而负债累累。于是,又重新开始文学创作。他一生共创作九十六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就包括了像《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贝姨》、《邦斯舅舅》等优秀之作。《人间喜剧》包括“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三部分,有“社会百科全书”之称,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