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
——《礼记·中庸》[释义]自己地位高,不欺凌地位低的人;自己地位低,不攀附地位高的人。
攒失而折之,不若分而折之易易也。
——《郁离子》[释义]与其把箭聚在一起,倒不如把箭分开来容易折断。说明处理难办的事情,要想法各个击破,分而治之。
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先自成。
——《钱公良测语下·规世》[释义]要想批评别人,首先要自我批评;要想帮助别人,首先要自己做好。
责人者不全友,自恕者不改过。
——《省心录》[释义]喜欢指责别人的人,不能保全友谊;喜欢宽恕自己的人,不能改正错误。
责我以过,当虚心体察,不必论其人何如。
——《荆园小语》[释义]不论是什么人,只要他提的意见对,就应当虚心接受。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释义]早上懂得做人的道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
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释义]知道羞耻,也就近于勇敢了。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语录·传习录上》[释义]学了知识,而不实践,这等于没有学到知识一样。
知而弗为,莫如勿知。
——《孔子家语·子路初见》[释义]既然知道了道理不去实行,还不如不知道。
知过而能改,闻善而能用。
——《二程粹言·论学篇》[释义]知道自己的过错能改掉它,听到别人好的建议能采纳它。
知过之谓智,改过之谓勇。
——《陈确集·别集·瞽言》[释义]自己有错而知道省悟,叫做聪明;有错能努力改正,叫做有勇气。
知人之难,莫难于别真伪。
——《傅子·阙题》[释义]了解一个人难就难在辨别真假。
知无不言,言无不行。
——《策略第三》[释义]只要是自己知道的就没有不说的,说了就一定要做到。
知一不难,难在于终。
——《太平御览》
[释义]学习一点东西不难,难在能否坚持到最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释义]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知止所以不殆。
——《老子》[释义]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危困。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传习录》[释义]认识是行动的开始,行动是认识的完成。
知而不知,尚矣;不知而知,病也。
——《淮南子·原道训》[释义]聪明而不自以为聪明,这是最聪明的;不聪明而自作聪明,这是最大的毛病。
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远而不携。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释义]刚直而不傲慢,委婉而不屈不挠,亲近而不互相逼迫,疏远而不离心。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庄子·山木》[释义]长得笔直的树木,最先被砍伐;甘甜的水井,一定会最早枯竭。
直言不闻,则己之耳目塞。
——《傅子·通志篇》[释义]听不到直言进谏的话,自己就会耳目闭塞,情况不明。
止谤莫如修身。
——《中论·虚道》[释义]要禁止别人诽谤你,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自我修养。
志不可慢,时不可失。
——《论王霸札子》[释义]意志不可懈怠,时机不可丧失。
志不彊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修身》[释义]意志不坚强的人,智慧不能得到发挥;说话不诚实的人,做事不会有成果。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
——《抱朴子·博喻》[释义]志同道合的人,就是彼此在天涯海角,也不觉得远;貌合神离的人,纵然只有咫尺之隔,也觉得距离很远。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杂诗三首》
[释义]有志之士惋惜白天太短,而忧愁的人感叹黑夜太长。
志小不可以语大事。
——《陆象山先生语录》[释义]对胸无大志的人,不能谈论伟大的事业。
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
——《蕉窗日记》[释义]治家严谨,家庭就和睦;与邻里相处宽厚,邻里间就和睦。
治人不治,反其智。
——《孟子·离娄上》[释义]我管理别人,可是没管好,那得反问自己,是不是能力不足。
治外物易,治己身难。
——《伸蒙子·治难》[释义]修正外人、外事容易,修正自己的毛病就相对难了。
智不重恶,勇不逃死。
——《说苑·立节》[释义]聪明的人不重犯过去的罪过,勇敢的人不怕死。
智而好谋必成。
——《太平御览·人事部》[释义]有智慧又喜欢思考的人,必然成功。
智而能愚,则天下之智莫加焉。
——《郁离子·大智》[释义]聪明的人不自以为是,这就是天下最大的智慧了。
智莫难于知人。
——《孔子家语·观周》[释义]最大的智慧在于知人。
智士日千虑,愚夫唯四愁。
——《孟东野诗集·百忧》[释义]聪明的人常常思考应当如何奋发有为,而愚蠢的人唯有常常愁闷叹气,毫无作为。
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论语·卫灵公》[释义]有智慧的人既不会失掉人才,也不会说不该说的话。
智者不为小利移目。
——《三国志·蜀书·谯周传》[释义]聪明的人绝不因为蝇头小利而改变自己的视线和志向。
智者弃其所短,而采其所长,以致其功。
——《潜夫论·实质》[释义]聪明的人弃己之短,取人所长,以成就自己的事业。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释义]即使智慧的人,考虑上千次,总有一次是失算的;即使愚笨的人,考虑上千次,也必定有一次是对的。
忠信,所以进德也。
——《易经·乾传》[释义]如能诚挚有信,就会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
忠信者,交之庆也。
——《管子·戒》[释义]如果能以忠信的心去交朋友,看到朋友的优点,必然要引为高兴的。
终身为善不足,一旦为恶有余。
——《西畴老人常言》[释义]一辈子做好事,也嫌不够;一旦做一件坏事,也是太多了。
终身为善,一言则败之。
——《孔子家语·颜回》[释义]就是做了一辈子好事,如果说了一句不该说的话,也会前功尽弃,因此人讲话应该谨慎。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必察焉。
——《论语·卫灵公》[释义]大家厌恶他,必须仔细考察;大家都喜欢他,也要认真考察。
众口毁誉,浮石沉木。
——《陆贾新语》[释义]说明流言蜚语可以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有很大的欺骗作用。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传列》[释义]众口一词,连金属也会被熔化;接二连三的毁谤,久而久之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比喻流言蜚语多了,毁者无以自存。
众以亏形为辱,君子以亏义为辱。
——《尸子》[释义]平庸的人以身体残疾引以为耻,而君子却认为有负大义才是真正的耻辱。
重义如泰山,轻利如鸿毛。
——《傅子·阙题》[释义]视大义像泰山那样重,视财利如鸿毛那轻。
骤长之木,必无坚理;早熟之禾,必无嘉实。
——《耻言一》[释义]骤然长起的树木,必然没有坚硬的木质;过早成熟的庄稼,必然结不了好的果实。比喻急于求成,必然失败。
自卑而尊人,先彼而后己。
——《诫儿侄八百字》[释义]待人接物,应该自谦,尊重别人,先他人而后自己。
自奋则人莫之告,人莫之告则孤而无辅。
——《列子·说符》[释义]自以为比别人高明的人,就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因此就会孤立无援。
自家有过,人说要听;当局者迷,旁观者醒。
——《养正遗规》[释义]自己有了缺点过失,要接受别人的批评;当事人往往迷惑,而旁观的人往往清醒。
自满者败,自矜者愚。
——《省心录》[释义]自满的人要失败,自大的人必定愚昧。
自谦则人愈服,自夸则人必疑。
——《荆园小语》[释义]自己谦虚,人家就愈信服你;自我夸耀,别人必定怀疑。
作事必谋始,出言必顾行。
——《小学集注·广敬身》[释义]做事之前必须预先计划周到,说出话必须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