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比尔盖茨的故事
47699900000013

第13章 化解危机

依赖的习惯是阻止你走向成功的一个绊脚石,要想成大事,你必须把它们一个个地踢开。

——比尔·盖茨

(一)

工作安排妥当之后,公司就要全力应战。比尔·盖茨从来不打没有准备的仗,这次也不例外。为了研究官司的胜算,盖茨用上了自己所学过的所有法律知识,并且特意跑到西雅图向父亲讨教。

父亲仔细地分析案情之后告诉他,这场官司完全有机会打赢。他还为儿子介绍了阿尔伯克基的一位资深律师。但接下了的问题才是最棘手的,那就是钱。

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赶到了一起,公司在年初去参加计算机大会花了不少钱。现在,高昂的律师费、房子的租金、员工的工资,都成了大问题。而仲裁决定又迟迟不下达,限制令只得一拖再拖。再这样下去,微软真的到了破产的边缘,比尔·盖茨和保罗也早已经身无分文了。

父母准备向儿子伸出援手,但好强的比尔·盖茨拒绝了。他想依靠自己的力量渡过难关,因此只得向自己手下员工借了2.5万美金艰难度日。8月初,苹果公司支付给微软前期合同的软件费用10500美元。这笔钱真可谓雪中送炭,暂时缓解了微软的经济危机。

1977年12月,经过漫长的9个月的等待,虽然临近严冬,但微软公司还是迎来了他们的春天。法院指派的仲裁人员最终宣布佩特克公司和艾德·罗伯茨违背协议,罗伯茨将Basic语言软件的专利权卖给佩特克公司的这一行为属于“商业剽窃”,因此最终判定微型仪器公司有权使用Basic软件,而微软公司则最终享有该软件的销售权。也就是说,微软公司可以继续销售软件,佩特克公司不能再分享Basic软件的任何利润。

这次有惊无险的经历给了比尔·盖茨很大的启发,他对法律也有了更加切身的认识。从此之后,微软公司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经济危机”。

虽然历经数次官司缠身,但比尔·盖茨和他的微软团队最终都以严密的逻辑和无懈可击的合同文本赢得了胜利。

但是,这段经历让比尔·盖茨并不好受。多年以后,他在回忆起那时的情形,仍然愤慨地说:

“他们企图把我们饿死,我们甚至付不出律师费。所以当他们有意与我们和解时,我们几乎就范。事情到了那么糟糕的地步,仲裁者用了9个月才发布那该死的裁决……”

在这个过程中的风风雨雨足以让一个意志不坚定的人退缩,而这对于比尔·盖茨和他的微软团队来说,也是一次不小的历练。随着业务的开展,越来越多的软件公司成了微软利益博弈的对象,比尔·盖茨和微软也始终在诉讼的漩涡里挣扎。

这一切正如《圣经》中所说的那样:

“你若在患难之日胆怯,你的力量就要变得微不足道。”

比尔·盖茨在创业的道路上从来都没有失去过耐心,即使被美国、欧盟等国家和组织裁定为垄断,被迫缴纳巨额的罚金、进行业务拆分等。对比尔·盖茨来说,坚持就是胜利的助动力。

(二)

任何一个新兴行业总是要经过短暂的崛起和优胜劣汰的选择,重新洗牌之后,那些屹立不倒的企业才是最后的赢家。

1977年4月15日,当计算机产业方兴未艾之时,第一届西海岸计算机博览会在旧金山举行。这是一次行业盛会,尽管微软刚刚成立两年,但比尔·盖茨知道不能错过这个绝佳的机会,几乎整个微型计算机工业的产业动态都会在那里呈现。但参展费是昂贵的,尤其是对微软这家刚刚起步的公司来说,参展费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比尔·盖茨当时和微型仪器公司还没有闹掰,他问罗伯茨会否前往,这样他们可以共用一个摊位。但罗伯茨却缺乏长远的眼光,他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此时他正打算功成身退,拿着佩特克公司给他的一大笔费用退休呢。因此,他对这个花费巨大的投资项目根本不感兴趣。

比尔·盖茨和保罗只得孤注一掷。为了参加这次盛会,他们几乎掏光了家底,这也为他下半年的官司埋下了资金的隐患。否则,微软不会陷入那么艰难的困境。

但是,这个富有远见的主张又是十分值得的。比尔·盖茨和保罗从来没有后悔过这个决定,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因为这次展会真正为微软插上了起飞的翅膀。

展览会的产品丰富多彩,吸引眼球:Commodore国际公司推出的PET微型计算机。它以完全组装的形式销售,既可以使用4KB的内存,也可以使用8KB的内存。微软为其开发的Basic语言也位列其中;专家和技术公司展示的是最新的木制控制板的、含键盘和盒式磁带走带机构的SOL计算机;乔布斯所带领的苹果公司团队演示了他们的新产品,苹果Ⅱ型机,这台机器几乎是全能的,它既能显示简单的文字,还有图像,甚至有彩色显示。

除了硬件,软件的形式也多样化了,有打靶游戏,还有电子笔,以及早期的文字处理程序等。

这些都让比尔·盖茨大开眼界。而在展销会上最大的收获,则是比尔·盖茨遇到了一位老朋友——基尔代尔教授。他们曾在为电脑中心公司找漏洞的时候相识。那时候基尔代尔正在读博士,他在软件设计方面给了比尔·盖茨不少指导。

时隔多年,这次见面时,基尔代尔已经是数字研究公司的教授了。他展示了自己的新产品,一个叫做CP/M的操作系统。这是仿照用于POP-10机的DEC的TOPS-10开发出来的,可谓一个巨大的进步。

这套系统可以用在任何8080微处理器的计算机上。因为在此之前,计算机还没有统一的操作系统,各家公司都为了保持自己的特色使用自己独一份的系统,这就使得行业标准很难形成,各家的产品的销路也十分有限。

比尔·盖茨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在一年前,他作为计算机软件界崛起的新星,在接受《个人计算机》采访时就说过这样一番话:

“假如所有的个人计算机硬件商能聚在一起,讨论出一个标准的操作系统的话,那对于用户就是最好的事情了。……这样,软件公司就可以编写标准的操作系统之下运行的程序,而不必为许多这样的或那样的版本操心。那就太方便了。”

当看到CP/M操作系统时,盖茨知道自己一直以来所设想的前景正在展开。他和保罗当时就决定,以后编制的程序都以这个操作系统作为环境。

这步棋走得镇定自若,也成为微软战略的重要一步。

(三)

从计算机博览会回来之后,当比尔·盖茨正打算大干一场之时,恼然的官司又束缚了比尔·盖茨的手脚。不过,在盖茨和微软团队的共同努力之下,微软又平安地度过了这一劫。

转眼就到了1978年,这是计算机行业突飞猛进的一年,各种新兴的硬件机型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没有了Basic语言的微型仪器遥测公司迅速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所吞噬:TPS-80、苹果机、RET等一批新产生的个人计算机逐渐成为计算机行业的主流,新闻媒介大肆报道。而罗伯茨的公司早已成为昨日黄花,被人遗忘。计算机中心也从阿尔伯克基转移出去,遍地开花。

就在这种行业内的浮躁气氛之中,微软公司有了新的想法。当初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在阿尔伯克基创建微软公司,完全是因为微型仪器遥测公司在这里,而微软的主要合作对象就是它。

而今,合作已经不在,阿尔伯克基的气候条件也越来越让保罗·艾伦感到不舒服。这里与西雅图常年湿润多雨的气候形成着巨大的反差,因此也让保罗非常想家。他十分盼望回到那个他出生的地方,那里潮湿的海洋性气候让他感觉分外舒服。

但比尔·盖茨却不这么想。他认为阿尔伯克基和西雅图都信息隔绝,他要搬到计算机世界的中心、软件和硬件都比较发达的加利福尼亚去。那里有众多的电商巨头:英特尔、摩托罗拉、苹果公司,还有国家半导体的芯片生产中心。

大家都赞同比尔·盖茨的意见,但保罗却不同意,他是一个更加注重内心感受的人。西雅图有太多他所熟悉的东西,他热切希望回到那里,而且华盛顿大学也有很多软件人才。因此,他觉得公司搬迁到西雅图也并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比尔·盖茨依然犹豫不决。保罗见盖茨面露难色,只得使出他的杀手锏:

“如果不搬到西雅图去,我就不干了。”

比尔·盖茨十分了解保罗,他知道保罗也只不过是说说而已,但他不得不考虑保罗的想法,毕竟让保罗心有不快地工作是他所不愿意见到的。而公司也有保罗的份儿,盖茨不想这么武断地只顾自己的想法。而且,公司也的确离不开保罗。

于是,比尔·盖茨便顺着保罗的思路往下想:如果公司搬到圣弗朗西斯科湾地区,房价自然很贵;尽管西雅图不是计算机的中心,但好在公司多数人都是西雅图人,能有更强的归属感。而且,华盛顿大学还有一个培养计算机人才的基地。若从西雅图到加利福尼亚,坐飞机也只是一个小时的路程。

比尔·盖茨已经开始动摇了。而此时,比尔·盖茨的父母也适时地打来电话劝他回西雅图。当然,这一切肯定是保罗干的。

比尔·盖茨微笑着同意了父母的意见,决定1978 年底将公司搬迁到西雅图。

1978年11月7日,严冬,阿尔伯克基天降暴雪,微软公司留下了在这里的最后一张“全家福”。这天,卢宝要照顾孩子,没有过来;而韦兰德出差未归。因此,照片上少了他们两个人的身影。但却并不妨碍在这三年的光阴中,大家心中所镌刻的每个日日夜夜。

几天后,公司的所有设备都搬走了,只剩下比尔·盖茨一个人在空空如也的办公室里流连。

“比尔,离飞机起飞只有不到半个小时了,我们走吧。”卢宝又一次地催促着他。今天是大家去西雅图的日子,而比尔·盖茨仍然不急不缓。

“我知道了,你们先走吧,给我20分钟就够了。”

“你又要开快车了,这样很危险。”卢宝忍不住说,但盖茨并没有搭腔。他此刻心里想的是:

“就让我再疯一次吧。”

比尔·盖茨喜欢开快车。在建立微软之后,每当他想挑战自我的时候,总是选择开快车。他喜欢在最短的时间到达目的地的感觉。而为这一嗜好,他也收获了不少罚单。但他并不以此为意,相反,他甚至乐此不疲,似乎只有那个快速奔驰的人才是真正的自己。

这一次的离开象征着不会回来,这三年的光阴不会回来,微软也不会回来,而他还想最后体会一次极限的快乐。

不出卢宝所料,在去往飞机场的途中,比尔·盖茨又被记了三次罚单,其中有两次是在一条路上被同一个警察给记的。他微笑着把罚单交给卢宝:

“最后麻烦你再跑一趟了。”

卢宝略带苦涩地看着这个似乎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