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佚名
情商与我们平日里所说的智商究竟有何区别?
简言之,我的理解就是感性与理性的差别。过去数十年来,一般认为智商可决定个人的成就。可是,我们常看到一些高智商的人表现并不出色,而智商普通的人却成就非凡。
例如,戈尔曼曾经对美国伊利诺州某中学的81位高材生进行调查,这些人的智商在毕业时可以说是全校之冠,他们上大学后成绩都很好,但是到30岁时却表现一般,只有25%的人在本行业中达到同龄人的最高阶层,很多人的表现甚至远远落后于智商一般的学生。
上述事例证明,学生的成绩优异,并不能确保他们在面对人生的磨砺或机遇时会有适当的反应。戈尔曼呼吁:“既然高智商并非能与幸福、快乐或成功画上等号,我们的教育与文化却依然以学业能力为主,这应该引起我们众多的教育家与心理学家的关注。”许多证据证明:情商较高的人在人生的每个领域都较占优势,无论是恋爱、人际关系还是对生活的态度,成功的几率都比较大。
为什么会这样呢?仔细探究其原因:智力泛指抽象的思考和推理、学习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高智力的人能够学得很快,考上不错的学校或者提出具有创意的企划方案,但这并不代表他能够清楚自己的情绪、忍受挫折或者处理好人际关系。
近两年在北京某著名大学发生的几件研究生因愤怒或嫉妒而伤害他人的案例,不都是明显的例证吗?许多研究结果向我们表明,智商的高低与成就的关系不密切。事实上,只要智商达到普通的水准,拥有高情商的人会有较高的成就。
情商的重要性表现在生活的各个层面:它决定了个人主观上感到生活是不是顺心,也会影响个人与他人(如家人、朋友、配偶、上司、同事、客户)之间的关系,甚至会影响学业及工作方面的能力。
试想,一个不能很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必定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表现出冲动的行为,因此破坏人际关系。如果与身边的人不能和睦相处,不管在家庭、学校还是工作环境中都怀着不满的情绪,觉得大家都对不起他,认为一切都是别人的错,当然活得不快乐,人际关系也会变得越来越糟糕。
相反地,若能敏锐地察觉到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坦诚面对自己的感受,理解对方的感受,不随意批评,并且将生活中的困境视为合理的挑战,有坚定的信念去完成艰巨的任务,对人对事作出适当的反应,那么就容易与他人友好相处,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这样一来,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以工作为例,相信很多人都曾经认为工作能否顺利完成,常常不是由能力决定,而是由你能否打开心扉倾听同事或上司的各种意见,能否将个人的好恶、利益与工作划分开来,能否将人际冲突的阻力变为助力而决定的。
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学家戴尔·卡耐基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取决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靠人际关系、处事技巧。所以他的哲学思想就是要怎样宽厚待人,如何建立人的自信心以及如何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其核心理念是自控情绪,积极向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谁若能自我控制情绪,他就具备了特别的智慧,而这种智慧的获得不是天生的,而是由后天的培养获得的,所以情商的训练已为发达国家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他们用不同的形式教学生决策的能力、情感的管理、压力的处理、同情心、沟通能力、矛盾的解决等。
美国研究人员最近对“成功因素”做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智力因素占20%,其余因素包含社会背景、运气、健康以及被视为情商的一系列个人素质。美国“领导者中心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指出:一些高级管理人员不能正常开展工作,其原因常常是“人际关系紧张”,而并非是“计划有误”等一系列技术问题。该中心在对美国及欧洲的大企业总裁调查之后,列出管理人员的“九大致命缺陷”,这几大缺陷大多与个人情绪素质有关,如“工作关系处理不好”、“过于武断”、“野心勃勃”、“常与上级对着干”。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所属的BellLabs公司经理对表现上佳的工作人员有这样形象的说法:他们不是那些高智商的人,而是这样一些人——他们家的电子信箱总是音讯不断。
也许“情绪智商”的确值得教育界注意,值得科学界研究。实验证明:情绪控制技能具有普遍的实用价值,它们对父母应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学校应怎样教育学生,企业应如何决定该聘用谁,夫妻双方如何才能保持婚姻的长久等都是有价值的。
以下介绍几个与“情绪智商”有关的实验案例:
一是“软糖实验”。该实验通过观察4岁儿童对果汁软糖的反应预见他们的未来。实验方法是:研究人员将孩子们带到一间陈设简单的房间,告诉每个孩子,你可以立刻得到一颗果汁软糖,但是如果你能坚持不拿它直到等我外出办事回来,你就可以得到两颗糖。说罢便离去了,当他回来后便兑现承诺。
经过追踪调查发现,这些接受测试的孩子上中学时,会表现出某些明显的差异:
那些能够以“坚持”换得第二颗软糖的孩子,通常成为适应性较强、冒险精神较强、比较受人喜欢、比较自信、比较独立的少年;而那些经不起软糖诱惑的孩子则有的会成为孤僻、易受挫、固执的少年,他们往往屈从于压力并逃避挑战。把这些孩子分两组进行学术能力倾向测试,结果表明那些在软糖实验中坚持时间较长的孩子的平均得分高达210分,大大超出那些在软糖实验中坚持时间较短的孩子。
二是“乐观测试”。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某保险公司雇佣了5000名推销员并对他们进行了培训,每名推销员的培训费高达30000美元。雇佣后第一年有50%人辞职;4年后这批人只剩下五分之一。原因是:在推销人寿保险的过程中,推销员得一次次面对被人拒之门外的窘境。
为了确定那些能够面对困难将每一次拒绝都看做是挑战而不是挫折的人,是否能成为成功的推销员,该公司向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讨教,并请他来检验“乐观成功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当乐观主义者失败时,他们会将失败归结于某些他们能够改变的事情,而不是某些固定的、他们无法克服的弱点。因此,他们会争取去克服困难,改变现状,争取成功。
塞里格曼对15000名参加过两次测试的新员工进行了跟踪研究,这两次测试一次是该公司常规的甄别测试;另一次是塞里格曼自己设计的用于测试被测者乐观程度的。这些人中有一组人未通过甄别测试但却在乐观测试中取得“超级乐观主义者”成绩。跟踪研究表明:这一组人在所有人中工作任务完成得最出色。第一年,他们的推销额比“一般悲观主义者”高出21%,第二年高出57%。从此以后,通过塞里格曼的“乐观测试”便成为被录用为该公司推销员的一个条件。
三是企业人事管理者对“情绪智商”的认识案例。在美国企业界,人事主管们普遍认为“智商使人得以录用,而情商使人得以提升”。一个著名的案例是新泽西AT&T贝尔实验室的一位经理受命列出他手下工作绩效最佳的人。从他所列出的名单看,那些工作绩效最好的人不是具有最高智商的人,而是情商比较高的人。这表明,与那些性格孤僻的天才相比,那些具有良好的合作能力和善于与同事相处的员工能够取得更佳的工作绩效。
另一个案例是,美国创造性领导研究中心的大卫·坎普尔在研究“出轨的主管人中”(指流星闪过的主管人员)时发现,这些人之所以未获成功不是因为技术能力,而是因为人际关系方面的欠缺。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很容易看到“情商”研究对于个人成功及改进人事管理极具实用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像“信心”、“乐观”这样一些非属智力范畴的个人素质已经备受美国企业界的重视。美国一些公司的员工们目前流行的一句话是:智商决定聘用,情商决定提拔。美国心理学家奥列弗·温德尔·荷尔姆斯运用情商概念,对美国历史上各位总统进行了一系列测试。他发现,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属于二流智力、一流情商的政治家,由此被众人认为是美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领导人。
在成功之路上,人们面临的最大的敌人其实并不是没有机会或是资历浅薄,而是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愤怒时,不能控制,使周围的合作者不敢前往;沉沦时,放纵自己的委靡,把许多转瞬即逝的机会全部浪费掉。
美文感悟
智商高并不等于快乐幸福,但情商较高的人生领域均占尽优势。
“谁能自我控制情绪,谁就具备了特别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