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北宋辽金风云人物大观
47708100000006

第6章 狄青

狄青(1008年~1048年)字汉臣。是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小的时候就开始习武。本领高强,有远见,擅长骑马射箭。他刚到陕西,还是一个低级军官。当时,将士大多胆小怕死,只有狄青艺高胆大,因此经常担任先锋。在朝廷上,他从不借势干预同僚,受到了众人的钦佩,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他都享有盛名。狄青从军不是主动从军,宋朝军人地位低下,士兵被百姓们称为“赤老”,远没有唐朝军人“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的豪迈,为了防止士兵潜逃,宋军还有在士兵脸上或身上刺字的习惯。狄青就是因为兄长与他人斗殴,造成严重后果,为兄顶罪被迫充军的,“逮罪入京,窜名赤籍”,所以他脸上刺有黥文,伴随了他一生的荣辱沉浮。他从普通一兵做起,在重文轻武的宋代,创造了一个不小的奇迹。

不怕出身低

狄青开始隶属骑御马直,身份是京城卫士,赵元昊(拓跋元昊)起兵反宋,宋仁宗下令挑选善于骑射的卫士从军,狄青来到了西北前线,开始了血战沙场的边塞生涯,“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他的军功是真刀真枪换来的,是流血流汗换来的,“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他得到了经略使韩琦、范仲淹的赏识,待遇甚厚,进士出身的范仲淹就是那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才子,他对狄青说道,“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将《左氏春秋》赠予狄青,鼓励他多读史书兵法,狄青听从了他的建议,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战功累累,升至经略招讨副使,西夏党项人十分畏惧这个戴着铜面具的宋朝武将,把他称做“狄天使”。比起好水川战役中宋军的表现,狄青训练的士兵个个都是能征惯战的好手,能拉强弓,能骑烈马,能使刀枪。公元1052年(皇佑四年)狄青升为枢密副使,带着精锐的西北军来到平定侬智高叛乱的前线,打出了兵书上传诵千古的精彩战役——昆仑关(今广西邕宁县与宾阳县交界)之战。

北宋皇佑四年,西南壮族首领侬智高起兵反宋,“陷邕州,又破沿江九州,围广州,岭外骚动”,并在邕州(今南宁)建立了大南国。史书上记载侬智高为了摆脱交趾(今越南北部)的控制,多次向宋朝恳求内附,宋仁宗赵祯担心因此得罪交趾,多次拒绝了侬智高的请求,侬智高忍无可忍,向大宋发动了一场风云变色的战争。侬智高精通汉文诗书,是当时广源州(今越南高平)少有的中举的读书人,侬智高的母亲却是一个喜欢吃人肉的女魔头,而且口味颇为挑剔,爱吃幼儿,每天都要杀死一名小儿供她大快朵颐,如此可怕的蛮族,难怪宋朝君臣头皮发麻,敬而远之。侬智高在汉族奸细的帮助下,很快形成了雷霆之势,宋仁宗害怕了,一反往日文人为正、武人为副、宦官监军的带兵惯例,任命狄青为宣徽南院使,总领平南的一切事宜。

狄青打仗的时候,有个特点。他每次上阵,都披头散发,脸上罩着一个铜面具。他在敌阵中往来冲杀,勇猛异常,西夏军没有一个抵挡得住,以为是天神天将下凡,因此给他起了一个外号,称他“狄天使”。狄青打仗,也很有智谋。有一次,狄青率领少量军队,在泾原和西夏军作战。西夏军人数很多,狄青想,敌众我寡,如不采用奇计,无法取胜。于是,他下令军中,出战时不用弓箭,都拿刀枪,以钲(古代军队中所用的打击乐器,用铜制成)声作为号气,第一次敲钲,全军停止不动;第二次敲钲,全军退却,但仍排好阵势;钲声一停,全军转身向前,大喊大叫,向敌军冲杀过去。宋军士兵还都按照这一办法,作了演习。第二天,宋军出战。他们还没有跟西夏军接战,军中第一次钲声就响了,宋军士兵全部停下来不动。第一次钲声刚过,第二次钲声又响了,宋军士兵又突然退却了。西夏士兵一向惧怕狄青,这次看了宋军的出战情况,不觉大笑说:“哪有这样的打法,谁说狄天使勇猛善战!”就在这时候,宋军的钲声突然停止了,宋军将士顿时转过身来,大声喊杀,冲入西夏军阵中。敌人措手不及,乱成一团,吓得四散逃奔,很多人都自相践踏而死。这一仗,狄青以奇计制敌,取得了大胜。他在西北的四年当中,大大小小的仗打了二十五次,身上受了八次箭伤,也为宋朝立了不少功劳。

后来,北宋和西夏订立了和议,宋仁宗才把他调回京城,让他担任了马军副都指挥使。狄青出身士兵。宋代为了防止士兵逃跑,在他们脸上刺上字,再涂上墨做记号,皮肤上留下青黑色的字迹,称做面涅。狄青当过小兵,脸上也留有面涅。韩琦、范仲淹刚到陕西的时候,有人向他们推荐,当地军官中有个狄青,英勇善战,有大将的才干。范仲淹正需要将才,听了这话,很感兴趣,要部下把狄青的事迹详细说一下。原来,狄青本是京城禁军里的一个普通兵士。他从小练得一身武艺,骑马射箭,样样精通,加上胆壮力大,后来被选拔做了小军官。

西夏的元昊称帝以后,宋仁宗派禁军到边境去防守,狄青被派到陕西保安(今陕西志丹)。不久,西夏兵进攻保安。保安的宋军多次被西夏兵打败,兵士们一听说打仗都有点害怕。守将卢守勤为了这件事正在发愁。狄青主动要求让他担任先锋,抗击西夏军。卢守勤见狄青愿意当先锋,自然高兴,就拨给他一支人马,跟前来进犯的西夏军交战,他手拿一支长枪,带头冲进敌阵,东挑西杀。西夏兵士自从进犯宋境以来,没有碰到过这样厉害的对手。他们看到狄青这副打扮,已经胆寒了。经狄青和宋军猛冲了一阵,西夏军的阵脚大乱,纷纷败退。狄青带领宋军冲杀过去,打了一个大胜仗。

捷报传到朝廷,宋仁宗十分高兴,把卢守勤提升了官职,狄青提升四级。宋仁宗还想把狄青召回京城,亲自接见。后来因为西夏兵又进犯渭州,调狄青去抵抗,不得不取消了召见的打算,叫人给狄青画了肖像,送到朝廷去。

以后几年里,西夏兵不断在边境各地进犯,弄得地方不得安宁。狄青前后参加了二十五次大小战斗,受了八次箭伤,从没有打过一次败仗。西夏兵士一听到狄青的名字,就吓得不敢跟他交锋。

后来,宋仁宗把他调回京城,担任马军副都指挥。宋朝有个残酷的制度。为了防止兵士开小差,在兵士的脸上刺上字。狄青当小兵的时候也被刺过字。过了十多年,狄青当了大将,但是脸上还留着黑色的字迹。

有一次,宋仁宗召见他以后,认为当大将脸上留着黑字,很不体面,就叫狄青回家以后,敷上药,把黑字除掉。狄青说:“陛下不嫌我出身低微,按照战功把我提到这个地位,我很感激。至于这些黑字,我宁愿留着,让兵士们见了,知道该怎样上进!”宋仁宗听了,很赞赏狄青的见识,更加器重他。后来,因为狄青多次立功,被提拔为掌握全国军事的枢密使。一个小兵出身的人当上枢密使,这是宋朝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有些大臣嫌狄青出身低,劝仁宗不该把狄青提到这么高的职位,但是宋仁宗这时候正在重用将才,没有听这些意见。

狄青当了枢密使,有人总觉得他的出身和地位太不相称。有一个自称是唐朝名相狄仁杰后代的人,拿了狄仁杰的画像,送给狄青说:“您不也是狄公的后代吗?不如认狄公做祖宗吧!”狄青谦虚地笑了笑说:“我本来是个出身低微的人,偶然碰到机会得到高位,怎么能跟狄公高攀呢。”

英勇善战

西夏战事平息后不多几年,南方又出现了一个割据政权。广源州酋长侬智高起兵反宋,他攻占邕(yōng)州(今广西南宁),建立大南国,自称仁惠皇帝,随后又一连攻下了九个州,还进犯广州。宋朝的许多守城官吏,吓得丢掉城池逃跑了。有些地方的百姓逃到山谷中避难,侬智高追到山谷中,放一把火,把避难者一齐烧死。宋仁宗非常忧虑。狄青就上书朝廷,请求前去作战。第二天,狄青上朝,对宋仁宗说:“臣出身行伍,没有别的可以报答国家。我只要带领一支精锐骑兵,再调拨一些禁军,就可以平定侬智高。”宋仁宗马上任命狄青为宣抚使,率领三万人马前去。第二年,狄青攻破了邕州。侬智高逃到大理,被杀死了。狄青平定侬智高割据政权,又立了大功。宋仁宗拜他为枢密使,让他掌管军权,还赏赐他一所住宅。

宋仁宗宝元初(1038年),西夏元昊,不断骚扰宋沿边州郡,而沿边将帅又多为元昊所败。狄青就是在这时应诏从边,先后在军中任三班差使、殿侍、延州指挥使。前后四年,在大里、清化、榆林、归娘岭东女之崖、木匮山、浑州川、白草、南安、安远等地,大小25战,计中流矢8次。狄青在战斗中能身先士卒,受伤后,仍顽强杀敌。有一次,他受伤后,临阵披发,戴铜面具,继续战斗,所向披靡。几年来,岁香、毛奴、尚罗、庆七、家口等族一一被他所收服。他还修了桥子谷城,以及筑招安、丰林、新砦、大郎等堡,皆是军事要地,对保卫宋朝沿边州郡具有重要作用。狄青的才略,深得经略判官尹洙的赏识,庆历元年(1041年),元昊派兵攻打渭州,逼近怀远城,行营总管任福领兵迎战,桑怿为前锋,中西夏军埋伏,于好水川西的羊牧隆城附近,被打得大败,任福、桑怿皆战死。庆历二年(1042年),西夏军再次进军定川,宋军大败,总管葛怀敏战死,西夏军队直抵渭州城下。这时,仁宗急调狄青前去应战,狄青到达前线,乘对方不备,短兵相接,一举把西夏军打得大败。这时,由于西夏正逢旱灾,财力不济,又加之连年战争,死伤极多,元昊已无力攻宋,只好息兵。狄青以军功从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移真定路副都总管。不久,迁侍卫亲军、步军、马军殿前都虞候,历惠州团练使、眉州防御使、保大军节度观察留后,迁步军、马军副都指挥使,遂领彰化军节度使,又知延州,不久召为枢密副使,加检校司空。

皇祐四年(1052年),南方广源州侬智高起兵反宋,攻陷邕州、横州。由于州府地方毫无防备,侬智高很快占领了横、贵、藤、梧、康、端、龚、封八州,并继续包围广州,东南大骇。这时,朝廷深为忧虑,宰相庞籍推荐狄青。狄青也慨然上表请行。于是狄青除宣抚荆湖南北路,还提举广南经制盗贼事,岭南诸军皆受狄青节制。当狄青向广南进军之际,广西钤辖陈曙偕同殿直袁用,提步兵8000人,盲目袭击侬智高,结果大败于昆仑关。狄青集将佐于幕前说:“令之不齐,所以致败”。决定将陈曙、袁用等军校32人斩之,以整肃军纪。

狄青率军到达昆仑关附近的宾州时,已是皇佑五年(1053年)的正月,正月十五上元节是宋人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有悬花灯、踩高跷、演百戏的习俗,狄青眼见昆仑关易守难攻,想到了智取昆仑关的妙计。他传出命令,让地方为大军备下五天粮草,在军中安排三个晚上的酒宴,分别宴请高级军官、中级军官和低级军官,让手下官兵过个开怀畅饮的上元节。奸细们给侬智高送去了最新消息,侬智高放下心里一块大石头,居然也让手下摆开宴席,好好过个上元节。

第一天晚上,狄青和高级军官们喝到天明,第二天晚上,刮风下雨,宴会如期举行,喝到半路,狄青让孙沔代替自己在宴会上张罗,自己点齐数万精兵,趁着风雨大作进攻昆仑关,天明时分,帐中宴会上传来捷报,让众人“过关吃食”,大军越过昆仑关,在归仁铺摆开了阵势。归仁铺地势开阔,对骑兵极为有利,宋军骑兵从左右冲击,杀得敌人溃不成军,追击五十里,斩首数千级,狗头军师黄师宓和侬智高的弟弟侬建中、侬智中都死于此役,七千二百名俘虏被狄青遣散回家。当时,敌军的尸体中有一个穿龙袍的男人,将士们认为这就是侬智高,想要上报请功,狄青言道,“安知非诈邪?宁失智高,不敢诬朝廷以贪功也”,宋人笔记中记载侬智高逃到了大理,后来死在了那里。

南方平定了,宋仁宗欣喜万分,将狄青破格提拔为枢密使,成为最高级别的军事长官。朝廷掀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大宋开国以来,为了避免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一直极力压制武人的地位,士兵地位低下,那些判了刑的小混混,都被送去充军,连同样地位低下的妓女都看不起当兵的人。狄青有一次赴韩琦的宴会,妓女白牡丹为狄青斟酒,当场出言不逊,“劝斑儿一杯(狄青脸上有刺字)”,韩琦脸上挂不住,下令将白牡丹打了一顿。还有一次,狄青宴客的时候,邀请了一位文臣刘易,宴会上“优人以儒为戏”,刘易认为这是狄青授意的,勃然而起,摔碎了盘子,破口大骂,“黥卒敢尔?”闹到狄青还要给他陪不是的田地。在“文德致治”的宋代,武人是心照不宣的二等人,没有资格充当统治集团的宰辅,当年韩琦要杀狄青的部下焦用,狄青极力为部下求情,言说焦用是个好男儿,韩琦讥讽道,“状元及第的才是好男儿,焦用一介武夫哪有这个资格”,硬是当着狄青的面杀掉了焦用,难怪狄青叹息自己比起韩琦这样的文人来,少了进士及第,但是,在宋代没有进士及第,就如同今天一个年轻人没有大学文凭,想要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肯定是困难重重、希望渺渺。而狄青偏偏不在这个游戏规则之内,自然会让众多进士及第的文人心中忐忑不安。士兵是“赤老”,枢密院的人说,“迎一赤老,屡日不来”,狄青当上了枢密使,就变成了文人眼中的“赤枢”。宋仁宗曾劝狄青用药物除去脸上的黥文,改头换面,重新包装,狄青十分坦然,“狄)青若无此两行字,何由致身於此?断不敢去,要使天下贱儿知国家有此名位待之也”,宋仁宗十分感佩,认定狄青是个忠心耿耿的好臣子,但是,文人出身的大臣如欧阳修等人轮番上书,一定要罢免狄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皇帝置身在文人的喧嚣当中,左右为难。说一千道一万,文人们其实找不到狄青的什么罪证,狄青一向深受军士们的爱戴,史书上记载,狄青“尤喜推功与将佐”,但是文人们的借题发挥却是耸人听闻,他们说,狄青家中夜里出现光怪,其实这是狄家祭祖烧纸钱的火光,但管家忘了事先通知京城的有关部门。还有人说,狄青家的狗头上长角,是个怪物。京城突发大水,狄青避洪水于相国寺中,他穿过浅黄色的衣衫,正好犯了民间忌穿黄色的大忌,被视为企图谋逆的证据,众口烁金,宋仁宗再三为他辩护,说他是个忠臣,文彦博立马反驳,“本朝太祖也是周世宗的忠臣”。欧阳修上书说道,“水者阳也,兵亦阴也,武将亦阴”,把京师发大水的天灾解释为上天对狄青担任枢密使的警示。宋仁宗大病刚愈,一位刘姓官员就大放厥词,“今上体平复,大忧者去矣,而大疑者尚存”,这“大疑者”就是狄青。终于,朝廷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在狄青担任了四年枢密使之后,“乃罢青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外放陈州。去陈州之前,狄青黯然说到,“陈州有一种梨叫青沙烂,此去狄青必死无疑”。去陈州之后,朝廷每半个月都要遣使探问,狄青整日生活在惶恐之中,“明年二月,疽发髭,卒”,享年49岁。宋仁宗得知他的死讯,非常悲痛,“赠中书令,谥武襄”,陪葬皇陵,极尽哀荣,后来的宋主思慕狄青这样的将才而不可得,平添无限惆怅。狄青的墓葬,与包文正等人的墓葬一起,永远成为北宋皇陵中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它使人们想起了范仲淹笔下的意境,“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皇祐五年(1053年)春正月,狄青率军夜度昆仑关,袭击侬智高。侬智高的据点在昆仑关下的归仁铺。狄青表面上休整军队,暗中则自将前军,孙沔将次军,余靖殿后,以一昼夜到达昆仑关。次日黎明交战,再次大败侬智高。侬智高由合江口败走大理,广南基本平定。在宋军入城收拾战场时,发现有一具尸体穿着金龙衣,众以为此尸就是侬智高,可以上奏请功。狄青却拒绝这样做,说:“安知其非诈邪?宁失智高,不敢诬朝廷以贪功也。”这种不虚美、不贪功反映了他的务实精神。后来查明,侬智高果然逃到了大理。两年之后大理国杀侬智高,由余靖函其首级送至京师。狄青以平定广南之战功,拜为枢密使。狄青在枢密使任上四年。至和三年(1056年),受谣言中伤,罢为护国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判陈州。嘉祐二年(1057年)三月,狄青病死,终年48岁。死后赠中书令,谥武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