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北宋辽金风云人物大观
47708100000077

第77章 耶律弥勒

耶律弥勒(1136年~?),海陵王完颜亮的柔妃。耶律弥勒长得天香国色,年十余岁便名闻遐迩,被誉为美人儿。弥勒听到一片赞美声,也甜在心里。她自幼与哈密都卢为邻居。哈密都卢是一位美男子。美女与美男为邻,互相爱慕,年仅十余岁,就弄出事来。有一次,弥勒正在沐浴,忘记上门栓,恰好哈密都卢来串门。他把门一推,见自如玉的弥勒坐在浴盆中,欲火难遏,便要求欢。弥勒不肯,她的母亲闻声赶至,哈密都卢才乘间逃去。

天德二年(1150年),弥勒年15岁,海陵王闻其美貌,使礼部侍郎迪辇阿不(萧拱)至南京(今开封)召之入京。迪辇阿不的父亲仲恭(燕京留守)知道儿子与弥勒干了那事,很为儿子担心。果然,海陵王召幸弥勒,圣御医检察发现已非处女,大怒,令宫监将弥勒捆绑起来审问。弥勒只供认13岁时,与邻居哈密都卢发生性关系。海陵问哈密都卢在哪里,弥勒说已经死了。海陵王问哈密都卢死时多少岁,弥勒说年方16岁。海陵王认为16岁的男孩与13岁的少女通奸,这虽有可能,但凭他与许多女人发生性关系的经验认为弥勒的破身,绝非少年男子所为。海陵王进一步推论,认为弥勒是在数年前先与哈密都卢发生性关系,这次在入京途中,又与迪辇阿不发生了关系,才会出现如此破身之形的,弥勒只得默认。结果,迪辇阿没被处死,又召迪辇阿不的妻子择特懒入宫,恣行淫乱,以示报复。后来,海陵因夺了秘书监文某的妻子石哥有愧,便把择特懒赐给文某为妻。弥勒则被逐出宫门,以示惩戒。弥勒出宫数月后,海陵王又舍不得这位美貌风流的女子,便复召入宫,封为充嫒,封其母张氏为萃国夫人,封其伯母兰陵郡君萧氏为巩国夫人。后来,又晋封弥勒为柔妃。

完颜莎里古真

完颜莎里古真,完颜宗本的女儿,完颜莎里古真是海陵的堂妹,已嫁与近侍官撒速为妻。她年轻美貌,海陵见了,便如醉如痴。对撒速说:“你妻子年少,遇你值宿,不可让她宿于家,应让她宿于妃位。”从此,海陵王经常安排撒速值夜班,借机召幸其妻。每召入,海陵王必在廊下等候,站久了,便坐在侍女高师姑的膝上。高师姑说:“为了一个女人,您竟这样劳苦,值得么?”海陵答道:“对于我这个人来说,得天子之位,是件很容易的事;而等待与天下绝色美人幽会的事,则是比什么都难得和可贵的幸事啊!”他那心急火燎,望眼欲穿的样子,跟帝王的身分是很不相称的。这位莎里古真也是风流泼浪的胚子。每次遇到海陵召幸,她都会因精心打扮自己而耗费好多时间。每当她顾盼多情、笑声朗朗、花枝招展地出现在海陵面前时,海陵都会像疯了一样地扑上去和她亲热,而不管周围有没有人。

后来,古真又与一位俊俏潇洒的书生如胶似漆,常在外与情人幽会。海陵知悉,大怒,杀了书生,说:“你爱权势,天下有比我权势更大的吗?你爱人才,国中哪一位比得上我这文武全才呢?你喜欢男女之乐,世上男人哪一个能比得上我感情丰富、性欲旺盛和体魄雄健呢?”他越说声越大,越说越委屈,直至气咽而不能再说下去。古真无言以对,早已惶恐地跪在地上了,好似一枝遭雨的梨花。过了一会儿,面对这位如花似玉的女人,海陵的声调又降下来。他安慰古真道:“你不要对我说什么了,我知道你已经很悔恨了。今后遇到饮宴、聚会的场合,你还要像过去那样坦然自若,不要被别人猜疑此事,而让天下人耻笑。”此后,古真屡受召幸,恩宠甚厚,位比贵妃。

完颜重节

完颜重节,完颜宗磐的孙女,完颜阿虎迭的女儿,为蒲察阿里虎所生,海陵的妃子。阿里虎嫁与阿虎迭为妻,皇统三年(1143年),生女重节。阿虎迭被杀,阿里虎又改嫁完颜南家。南家死,阿里虎应召入宫,封为贤妃,又晋为昭妃。正隆二年(1157年),重节入宫探望母亲,留宿宫中,被海陵王撞见,时重节年近15岁,长得秀丽且带稚气,是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海陵想占有她便设下诱局,在宫中高张灯烛,殿堂辉煌如同白昼。海陵王自传淫药,与诸宫嫔裸戏淫乐,笑声传到重节居室。重节出于好奇,便隔窗揭帘窥看。不看则已,一看双颊飞红,既害羞又喜好,淫欲不能自制。及至四更,灯灭人散,重节翻来覆去睡不着。忽听有敲门声,重节起身开门,进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海陵王。就这样,重节被海陵王占有了。海陵王把重节安排在昭华宫居住,她再也不到阿里虎那里去了。此事被阿里虎知道了,便赶到昭华宫,痛骂女儿不该与母亲争宠。母女扭打成一团,在侍女的劝解下,阿里虎才忿忿归宫。海陵知道后,遣人斥责阿里虎,又亲对重节抚慰。重节是海陵的亲侄女,海陵不顾大臣反对,封她为蓬莱县主,晋为暐国夫人。

李洪愿

金世宗之母贞懿皇后李洪愿(1094年~1161年),是金代皇族中一位德才兼备、教子有方、颇有才略和独到见解的杰出女性。李洪愿是东京渤海(今辽宁省辽阳市)人,出身于渤海名门望族。祖父李仙寿因对辽帝舅舅有救命之恩,而得到辽廷的殊遇。辽帝称他为李舅,把辽阳和汤池千余顷土地和许多贵重之物赐给他。李洪愿之父李侯,曾任桂州观察使,死于抗击东京高永昌兵变的战斗中,因而李家多得辽、金两朝之抚恤。李洪愿的弟弟李石,以足智多谋著称,世宗朝,官至尚书令,在金世宗夺取和巩固政权过程中,是举足重轻的人物。李洪愿自幼容貌端庄,聪颖美丽,长大后,知书达礼,学品兼优,特别孝顺,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受到好的教育,儒学根底甚深,不但能诗善文,而且甚懂佐夫教子、贞女烈妇之道。

天辅年间,阿骨打因羡慕渤海人的文化修养,便在辽阳地区选了一批德才貌俱佳的渤海大族女子与金上京的皇族子弟婚配。23岁的李洪愿,便是在这时被选中,做了金国三太子宗辅的妻子。

李洪愿虽为侧室,但为人谦恭和蔼,不卑不亢。敬长爱幼的礼节和佐夫持家的贤良很快赢得了金廷皇族上下的瞩目和好评。她深爱文武全才的宗辅,但却常告诫夫君,且莫因情而丧志。在李洪愿的积极辅佐和尽心服侍下,宗辅常年征战在外,勋绩颇多。入宫后的第七年,李洪愿生下爱子乌禄(金世宗),她见儿子相貌奇伟,并且胸前有七颗黑痣,如北斗七星,心中甚喜。作为对儒学很有研究的李洪愿,认为这是主贵之相,因而对儿子的前途充满信心。于是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抚育和培养儿子上。乌禄也果然不是平庸之辈,他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之下,不但汉文化功底扎实,诗词歌赋样样都行,而且饱读史书,深悉天下兴亡及守战之事。到了13岁的时候,乌禄已经在他第一任老师、慈母李洪愿的教导下,成为一个文才出众、名扬金地的翩翩美少年了。可就在这时天会十三年即(1135年),智勇超人、功勋卓著的宗辅,由于常年鞍马劳顿而积劳成疾,突然病逝于军中。这使李洪愿的命运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转折。

当时的李洪愿虽已年过40,但仍然红颜不老,风韵犹存。按照女真旧俗,“兄死,弟可妻其嫂;弟死,兄亦如之。”因而求婚者很多。但性情柔中有刚的李洪愿自幼受儒家节烈观的影响,不肯在这种陋俗面前屈就;同时出于尚未完成对儿子教育的考虑,而铁心不嫁,并从此承担起了对儿子进行全面教育的重担。以治家严谨,教子有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刚烈品性,再次赢得了宗室亲友们钦佩。为了鼓励失去父亲的儿子不丧失信心,她经常对人说:“吾儿有奇相,久后必成大事!”与此同时,领儿子走遍金上京的山山水水,让儿子感悟大自然的美好和女真风俗中,刚健、质朴、友爱、真纯的一面。通过讲述太祖、太宗及大金历代先人的功业,说明祖先创业之艰难;还多次向乌禄介绍其父宗辅,在灭大辽、亡北宋战争中的非凡作用,在接替宗望为“太子军”统帅之后,兵临洛水,威震川陕的超常勋业和与宗弼“搜山检海”,横扫江南的雄奇武功。李洪愿常对儿子说:“你是英雄的后代,长大也一定要成为一个英雄!”这些传统教育,使处于青少年时代的乌禄听得如醉如痴,壮怀激烈。决心做一个像爷爷阿骨打和父亲宗辅那样的盖世英豪,以报答慈母对自己哺育和教导之深恩。就这样,为了儿子,李洪愿在一次次婉言谢绝求婚者并不断引导儿子学文习武的情况下,苦苦地守寡10年。在这10年中,乌禄果然没有辜负母亲的希望,已成为一个相貌奇伟、体魂强健、能诗善文、能骑善射的女真勇士了。乌禄18岁成丁的时候,李洪愿又把乌禄送到他四叔完颜宗弼(金兀术)的帐下,当一名普通军官。但由于乌禄文韬武略出众,作战勇敢,很快就成了“国人推为第一”的青年将军,这使李洪愿十分欣慰。

李洪愿作为母亲和老师已把儿子培养成人。这时的她,有时在金上京闲居,有时在东京辽阳的娘家小住。按当时的女真风俗,她可以嫁给宗室中人。李洪愿眼见金熙宗母亲在夫死后,由大伯哥纳为侧室的情景,感到那是一种污辱,那样做,子女间的关系也不易处好。就当时李洪愿的情况而言,同辈人中,宗辅的大哥、二哥均已去世,宗辅之下,就只有四太子宗弼(兀术)了,兀术与宗辅关系最好,对他这位贤惠的嫂子李洪愿十分敬重。他见李洪愿没有再嫁的意思,自己也不好强求;而兀术常年征战在外,转眼10年过去,李洪愿已成为52岁的耄老之人。命运,使这位早年丧父,中年丧夫的刚烈女子李洪愿想到了出家。皇统五年(1145年),笃信佛教的金熙宗来东京辽阳巡视,正好李洪愿居其弟李石家。在一次宴会上,李洪愿以婶母身分,盛赞熙宗年轻有为,心容中外,泽波四方,他特别高兴。熙宗早年丧父,继父宗干虽待他不薄,但与完颜亮的关系,一直令他不快。由此他赞赏为儿子不受屈而独立支撑的李洪愿,并对这个过去曾多次关怀、照顾过自己的知书达礼的婶母甚为尊崇。李洪愿趁着他高兴,向熙宗提出打算在辽阳削发为尼,为熙宗盛世多积功德的想法。汉化程度很深,又深信佛道的金熙宗一口答应由内府库拨出30万两银子,为李洪愿修建禅寺,并亲书“清安禅寺”四字,赐李洪愿“通慧圆明大师”之号并赐紫袈娑一袭。

当时,金上京有皇家寺院储庆寺、兴王寺和宝胜寺,又有释迦院(尼姑院)。那么,李洪愿出家为什么专选择东京辽阳这个地方呢?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这儿离金上京远,也可以远离皇室内部的倾轧、残杀与争斗,既能减少麻烦,又能真正静下心来礼佛;二是辽阳乃李氏老家,在这儿能得到渤海旺族,特别是自己胞弟随时随地的关照。三是儿子在朝为官,一旦有个风吹草动,辽阳也是个可以安身自保之地。

李洪愿出家为尼后,潜心佛事。由于她文化高,悟性也高,很快成为渤海名尼,四方前来听经学佛者甚众。为此,每年都由她主持,做规模很大的佛事。于是辽阳的清安禅寺成为一方万民瞩目、崇敬和向往的地方。在潜心佛事的同时,李洪愿也十分关注自己儿子的处境和金朝时局的发展。在她削发为尼的第10年贞祜三年(1155年),海陵王任命李洪愿的儿子完颜雍(乌禄)为东京留守,这是东京路的最高军政长官。海陵王本想通过这种安排,打击10年未曾升迁的完颜雍,使他在辽阳亲族大户面前抬不起头,并因此失去号召力,以解除他南攻赵宋的后顾之忧。但却事与愿违,反给李洪愿与儿子在东京组成对抗海陵王的集团创造了最好的机会和条件。

早在完颜雍长大成人之时,在李洪愿的主持下,将胞弟李石之女给自己的儿子当妻子,将渤海很有势力的贵族张玄征的女儿也娶过来。后来又择辽阳望族刘氏之女,为自己的长孙完颜允恭做妻子。通过这些精研苦思的联姻,完颜雍在辽东已是根深蒂固,势力和影响也在不断扩大。李洪愿以佛学凝聚了一方民众,以姻亲关系形成了完颜雍皇族“一姓连三族”的强大势力,即完颜氏与李姓、张姓、刘姓形成的亲戚联合体。李洪愿在佛界之中,那种深谋远虑的政治眼光和运作之功,为儿子推翻海陵王和登上皇位,创造了根据地式的条件。

自完颜雍到辽阳之后,清安禅寺便从此不“清安”了。当时,海陵王正在南伐,他怕后方诸王乘机作乱,特派亲信高存福明里暗里监视完颜雍。为了避开高存福等人的耳目,完颜雍常与李石等人到寺里商讨事情。于是清安禅寺便成为李洪愿为儿子招揽贤才、商定大计的秘密场所。

正隆六年(1161年)五月,李洪愿病重,她对儿子说:“我生在辽阳,又在此削发为尼19年。乡土之念,人情所同。我爱辽阳,死后就埋在这里吧,不要送回上京与你父亲合葬了。”说完,就去世了。完颜雍按母亲遗嘱,将其安葬在辽阳清安寺内。当年六月,完颜雍请人为其母撰写塔铭,记述这位贤良、美丽的通慧圆明大师平凡而又非凡的家事和佛事等活动。

李洪愿虽然为儿子的成长和发展操劳了一生,也苦了自己一生,但竟在儿子即将登皇位的前夕溘然长逝,没有看到梦寐以求的由这儿子开创的“小尧舜”盛世,没有看到她那“仁政”教育所结出的果实。只有高洁素雅、挺拔清秀的辽阳白塔,无怨无悔地立在那里,历八百余载沧桑而犹存于世。

辽阳白塔雄伟壮丽,是一座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砖塔,高71米,是辽宁省内最高的塔。塔座和塔身都以砖雕花纹装饰。两层基座上刻着斗拱、俯仰蓬、乐人和栏版等。塔身八面皆建龛、龛内雕坐佛,左右立胁侍,上有宝盖和飞天。造形优美,形象逼真,庄严肃穆。第一级檐下有木檐,收度极小,表现出极高的建筑技艺。塔顶有铁刹杆、宝珠、法轮等。各级塔壁间有铜镜多面。

清圣祖玄烨(康熙)游幸至此,对这位满族先世的杰出女性亦赞叹不已,他写诗咏道:“驯檐来紫鸽,涌地出青莲。”当是对辽阳白塔的讴歌,也是对李洪愿这位佛家名尼的礼赞。辽阳白塔是李洪愿品格和金世宗孝心的象征,也是金代佛教建筑的杰作。完颜雍登大位之后,号为金世宗,十分尊重他的母亲,尊谥她为贞懿皇后,她的寝园叫孝宁宫。

乌林答氏

昭德皇后乌林答氏,生于女真贵族之家,世居黑龙江的海罗伊河畔(牡丹江流域)。乌林答氏是石土黑的女儿,世宗称帝前的原配妻子。乌林答氏“聪敏孝慈,容仪整肃,在父母家,家族皆敬重之”。完颜雍13岁丧父。母亲远离皇宫,削发为尼。乌林答氏不但给完颜雍带来了生活和情爱的温暖,而且伴随丈夫闯过了一道道政治上的难关。

天会五年(1127年),完颜雍与乌林答氏订婚,那时,他俩都是5岁。到了天眷三年(1140年),他们18岁的时候才结婚。不久,他们的儿子完颜允恭出世,更给生活增添了新的光彩。乌林答氏知书达礼,文采超群,侍夫教子,贤良无比。《金史》上说她“事舅姑孝谨,治家有叙,甚得妇道”。

金熙宗晚期,肆酒发狂,喜怒无常,悼平皇后裴满氏趁机专权肆虐,许多朝臣无端遭贬遇害。这使官居兵部尚书的完颜雍如履薄冰,寝食难安。对此,乌林答氏建议丈夫把公公宗辅攻宋时得的一件稀世之宝白玉带献给熙宗。因为此物是父亲留下的传家宝,完颜雍有些犹豫不决。乌林答氏说:“人若不在,宝传谁家?”完颜雍心有所悟,遂将玉带献出,于是熙宗欣然,悼后大喜,认为完颜雍诚信忠厚之至。这不仅使完颜雍保住了兵部尚书之职,而且在熙宗大杀开国勋贵和近臣时,也没有对完颜雍产生任何猜忌。

皇统九年(1149年),完颜亮杀熙宗而登位,又大开杀戒,排除异己,并且对完颜雍这个文武双全、口碑极好的弟弟特不放心,所以不但将兵部尚书的官职解除,而且频繁调动官职,唯恐他在一地久了,形成气候扎下根而有异志,并且一直派人暗中监视,以便找个借口,将他除掉。对此,完颜雍心存畏惧,一筹莫展。乌林答氏看透了熙宗和海陵的共同本性,便复用前策,劝完颜雍“多献珍异,以悦其心”。于是完颜雍便看准时机,相继把“辽骨睹犀佩刀”和“吐鹘良玉茶盏”等献给海陵。阴险妒忌的海陵见到这些稀世之宝,十分惊异,“由是,忌刻之心颇解”。认为完颜雍胆小,敬他,怕他,不足为患。就这样,乌林答氏伴随着完颜雍,走过了那缺少爱抚和充满恐怖的日子,他们已经成为一对谁也离不开谁的患难夫妻了。每当乌林答氏有病,完颜雍“为视医药,数日不离去”。海陵王久闻乌林答氏贤而美,便在完颜雍当济南尹的时候,诏乌林答氏去中都。乌林答氏知道,如果不去,丈夫必遭其害;如果在去中都的途中而死,丈夫既无罪责,自己又可保持贞节。于是她毅然踏上了赴中都的路。在行至良乡时,乌林答氏投湖自杀。自杀前,给完颜雍写了一份遗书,即《上雍王书》:尝谓女之事夫,犹臣之事君。臣之事君,其心惟一,而后谓之忠;女之事夫,其心惟一,而后谓之节。故日,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良以此也。妾自揆蒲柳微躯,草茅贱质,荷蒙殿下不弃,得谐琴瑟之欢?奈何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打开水面鸳鸯,拆散工花间鸾凤。妾幼读诗书,颇知义命,非不谅坠楼之可嘉,见捐金之可愧。第欲投其鼠,恐伤其器,是诚羝羊触藩,进退两难耳。故饮恨以行,挥涕而别,然其心岂得已哉?诚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云尔。妾既勉从,君危幸免。逆亮不知此意,以为移花就蝶,饥鱼吞饵矣。吁!燕雀岂知鸿鹄志哉!今至良乡,密迩京国,则妾洁身之机可以逞矣。妾之死为纳常计,纵谕生忍辱,延残喘于一旦,受唾骂于万年,而甘聚唐奔鹑之诮,讵谓之有廉耻者乎!妾之一死,为后世“为臣不忠,为妇不节”之劝也!非若自经沟渎莫知者比焉。逆亮罪恶滔天,其亡立待!妾愿殿下修德政,肃纲纪,延揽英雄,务悦民心,以仁易暴,不占有孚矣。殿下其卧薪尝胆,一怒而安天下。勿以贱妄故,哀毁以伤生,而做儿女态也。裁书永诀,不胜呜咽痛愤之至。

据张金吾按,《上雍王书》原载明人孙惟熊撰《采璧》,并有“未详何本,姑录之,以俟续考”之语。但看书的内容和口气、感情,当为昭德皇后所写无疑。《上雍王书》自“尝谓”起,至“良以此也”,为第一部分,提出“女之侍夫,其心惟一”的观点。这无疑是儒家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但在昭德皇后却是处事准绳。

从“妾自”起,至“拆散花间鸾凤”止,为第二部分,回忆自己与完颜雍婚后的和谐美满生活以及完颜亮对这种生活的破坏。虽然她认为这是“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有一定宿命论观点,但其中也暗含着对完颜亮的痛恨。

第三部分从“妾幼读诗书”起至“君危幸免”止,主要说明自己面对完颜亮之诏处于进退两难之苦境,以及“妾自勉从”的原因:我如像晋之绿珠坠楼以对赵王伦那样,虽然节气可嘉,但必给君带来杀身之祸,“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我如遵从完颜亮之诏,又有辱自己的贞节,真是“羝羊触藩,进退两难”。不得已,只好“饮恨以行”,使“君危幸免”,表现了作为贞节女人为保夫君安全而不顾个人生死的大义之举。

第四部分从“亮不知此意”起,至“非若自经沟渎而莫知者此焉”止,是说自己之举并非真的屈从,而“亮不知此意”。这部分充分说明自己之死的重要意义,既可“洁身”,又可“为纲常计”,既免去“受唾骂于万年”,又可以劝勉后世之“为臣不忠,为妇不节”者。

从“亮罪恶滔天”起至最后为第五部分,写出自己对完颜雍的希望。完颜亮必亡,君应该“修德政,肃纲妃,延揽英雄,务悦民心,以仁易暴”,“卧薪尝胆,一怒而安天下”,不必为我而哀伤,抛掉儿女之情。

全文虽然一再宣扬昭德皇后所遵从的封建节妇的纲常伦理,但当这种纲常伦理成为反抗完颜亮的武器时,就显出了它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历史唯物主义强调,根据历史条件进行具体分析,不能跨越时代的局限和具体情况,用今人标准去要求古人。全文情真意切,叙事委婉,结构严谨,用典准确,寓感情于叙事之中,表现了昭德皇后的高贵品格和忠贞不渝的节操。书中把完颜亮喻为燕雀,直斥完颜亮的罪恶,指出完颜亮之必亡,表现了昭德皇后坚持正义的勇气和胆识。《上雍王书》反映了女真统治者内部争权夺势、互相倾轧的一个侧面,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李氏

李氏,南阳郡王李石的女儿,金世宗完颜雍的元妃。天德四年(1152年),乌林答氏死,完颜雍娶李氏为继室。婚后生三子,完颜允蹈(郑王)、完颜允济(卫绍王)、完颜允德(潞王)。完颜允成(豫王)的生母梁氏早逝,也被李氏收为养子。正隆六年(1161年),完颜雍即位,称世宗,封李氏为贤妃。翌年,晋封贵妃。1167年,晋封元妃。由于世宗的正妻乌林答氏早逝,世宗即位后,只追封乌林答氏为皇后,不另立皇后。李氏虽为元妃,实居皇后位。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李元妃死。金世宗朝吏治清廉,不许后妃干政。其长子郑王永蹈以诬术制造谣言,企图夺取章宗皇位,事由家奴千家奴告发,被章宗处死。李元妃的另一个儿子永济却因自幼懦弱,平庸无见识而被金章宗诏为皇位继承人,成为金朝第七位皇帝。泰和八年(1208年),完颜允济继位为卫绍王,追谥李氏为光献皇后。

徒单氏

徒单氏忒黑辟剌人,其曾祖抄因跟随太祖伐辽有功,被授予世袭猛安。父亲徒单贞,娶辽王宗干的女儿梁国公主为妻,海陵篡位后,封他为驸马都尉,加赠太师,广平郡王。

皇统七年(1147年),徒单氏出生于东京辽阳府一个优越的家庭环境中。她生性庄重寡言。自幼年时期,梁国公主就注意对她的培养,成人之后,梁国公主便把管理家务的权力交给徒单氏,有意识地锻炼她的办事能力。结果,无论大小事宜,徒单氏都理得头头是道,就连她的诸位兄长都自惭弗如。

徒单贞因参与谋杀熙宗,屡受海陵王重用。正隆元年(1161年),奉命随军南伐,海陵王兵败被杀后,徒单贞自汴京前来投奔世宗。金世宗不但没有杀他,反而高兴地对他说:“你虽然是海陵王的心腹大臣,但从来没有助纣为虐,希望以后能为我效忠。听说你的家教不错,就让你女儿给我做儿媳妇吧!”于是,徒单氏许配给了世宗的儿子允恭。大定二年(1162年)五月,允恭被封为皇太子,大定四年(1164年)九月,世宗把徒单氏娶进东宫,同年十一月,封她为皇太子妃。

大定八年(1168年)七月,徒单氏喜得贵子。当时,世宗正游幸金莲川,得讯后,立刻起驾回宫,并亲临探视。世宗有了自己的嫡孙,大喜过望,大摆庆席,宴请群臣。席问高兴地对司徒李石、枢密使纥石烈志宁等人说;“我虽然有很多儿子,但是昭德皇后只有太子允恭一人,今日幸得嫡孙,我看他气度不凡,就叫他麻达葛吧!”麻达葛是一座山的名字,此山势衍气清,世宗非常喜欢,就用它作了自己嫡孙的乳名。

徒单氏为人谨慎,处事得体,深受世宗喜爱。世宗多次对诸位王妃和公主说:“皇太子妃举止大方,服饰得体,从不娇揉造作,你们应当好好地向她学习。”

徒单氏爱好诗书,尤其喜爱老庄之学,纯淡清懿。她以子得贵,但并没有变得骄横跋扈,而且仍然恪守其处世之道,对人更是礼敬备至。反对阿谀奉承,对向她进谗言的人,不但不听,反而严惩。对属下公正平等,就连对待她的至亲也是如此。常常告诫自己的侄子们说:“当今皇上因为我的缘故,才对你们这样器重,你们应当尽忠报国,不要依仗我去胡作非为,干涉朝政。”

大定二十四至二十五年,世宗东巡上京,太子允恭守国,徒单氏主持后宫之事,井井有条。不幸太子因操劳过度而逝。徒单氏及子完颜璟特受世宗的保护。

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世宗病逝,麻达葛以皇太孙的身分即皇帝位,是为章宗。徒单氏被尊为皇太后,其所居仁寿宫也改名为隆庆宫。章宗还诏令每年拨给皇太后黄金千两、银5000两、重币500端、绢2000匹、绵2万两、布500匹、钱5万贯,凡是太后所需要的,一律由内库供给。

徒单氏生活非常简朴。一次,她的妹妹并国夫人、嫂子泾国夫人进宫看望她,徒单氏嘱咐她们说:“咱们徒单家的铺张浪费,历来比较严重,你们应当注意节俭。我身为国母,受天下供养,并没有多少私房钱,何况一切财用都是朝廷的,我终究不能拿去交给你们使用。”有一次,有人向她进献一尊精美的玉盂,她没有接受,并说:“因贵异物而殚财用,不是我所希望的。何况我的财用随时可由内库供给,现在你把这么贵重的东西送给我,只不过是浪费你的财物,对我不会有用。你以后不要干这种事情了。”

明昌元年(1190年),徒单太后丁卯岁生日,章宗为其塑六十甲子太岁神像,初欲刻于上京金源乳峰山(今黑龙江阿城松峰山)之崖壁,因路途遥远,遂将泥塑神像置于长春观(今北京白云观),章宗题殿名“瑞圣殿”。近年,金源乳峰山的摩崖石刻——六十甲子太岁神像,已放置崖上,香客骆驿不绝,是谓“神州无双地,塞北第一崖”,其缘由在此。明昌二年(1191年)正月,徒单氏病逝于隆庆宫,终年45岁。章宗尊谥为孝懿皇后,葬于裕陵。

李师儿

李师儿,父李湘,母王盼儿,金章宗完颜曙的元妃。李师儿出身微贱,因受其父罪牵连而被没入宫籍监,称为“宫籍监户”,其地位低于平民而高于奴隶。宫籍监是隶属殿前都点检司的一个机构,专门管理“监户”从事劳动。大定末年,后宫妃嫔太少,人手不够,世宗下令召纳所有漂亮的监户女子入宫当宫女,李师儿也在入选之列。

按照金朝的宫廷惯例,宫女入宫后,首先要学习识字和宫廷礼仪。学习时,宫女与宫教以青纱帐隔开,宫女在内,宫教在外,双方不能见面,更谈不上接触。宫女有不认识的字需要问,也只能在帐内映着青纱,指着不认识的字问,宫教也只能在帐外回答。李师儿等入宫后,担任宫教的是张建。李师儿聪慧好学,张建所教的东西,她很快就能领会,并且能举一反三,张建对她的敏捷才思极为赏识,但由于隔着纱帐,也不知道“李师儿”是谁,只知道她的声音清晰宏亮。一次,完颜王景问:“宫女中,谁的才学最为出众?”张建说:“声音清亮的那位。”于是完颜骡诏见李师儿。师儿的年轻貌美和聪明伶俐,给章宗留下极深的印象。金章宗继位后对李师儿念念不忘,不久,就接受宦官梁道的建议,将她纳为妃子。李师儿聪颖,静稚,能诗会文,并且善于察颜观色,因而日受章宗恩宠。

她陪章宗赏月,二人席地而坐,突然间,章宗见景生情,冒出一句“二人土上坐,”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上联。表面看,是说他和李师儿在地上坐,实则是,全句合成了“坐”字的字谜,如果下联也按这样的模式对,那可就难了。只见李师儿略一思索,应声对道:“一月日边明”,“一月”,指独具阴柔之美的自己;“日”,指君临天下的章宗。一月边加日,正是“明”字的字谜,这联对得真是天衣无缝了。章宗拍手叫绝,深深为李师儿的文才所震惊。从此,文才出众的章宗对李师儿更加宠爱。

明昌四年(1193年),李师儿被封为昭容;第二年,又晋封为淑妃。她的父亲李湘,乃一个死囚,因女李师儿为妃,则被追封为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陇西郡公,哥哥李喜儿先后被授为宣徽使、安国军节度使,并被赐名为李仁惠。弟弟铁哥也先后被授为近侍局使、少府监。一时间,李氏兄妹成了章宗的红人,他们互相勾结,气势薰炫,朝中许多大臣竞相趋附,纷纷拜在李氏门下。像南京的李炳、中山的李著,甚至不惜更易族谱,与李氏攀上本家。

章宗即位以前,发妻蒲察氏就已命归黄泉,多年以来,一直没有册立皇后。李师儿得宠后,章宗有意将她册立为后。按照金朝的惯例,皇后必须是出身名门望族的徒单、唐括、蒲察、拏懒、仆散、纥石烈、乌林答、乌古论等姓氏的女真族闺秀,李师儿出身微贱,又是汉人,这就引起了监察御史宗端修、御史大夫张暐、侍御史路铎等人的激烈反对,章宗无可奈何,只好作罢。明昌四年(1193年)十二月,将李师儿由淑妃晋封为元妃。

李氏虽然没有被立为皇后,但是,她这元妃的地位与皇后不相上下。李氏更加不可一世,很快同尚书右丞胥持国勾结在一起,把持了中央政权,像诛杀郑王允韬、镐王永中,罢黜完颜守贞等事,都出于他俩的策划与参谋。胥持国,字秉钧,代州繁峙人。经童入仕,所谓经童,其实是科考的一个等级。金朝科举制规定,凡是士庶子弟,年龄在13岁以下,能读大经2部,小经3部,又能读《论语》、诸子,认识5000字以上的,经考试合格,便称为经童。明昌五年(1194年),胥持国被授为尚书右丞,他见元妃李氏深受章宗宠幸,就阴谋与她交结。章宗即位前,胥持国曾任职于太子宫,他深知章宗生性好色,私下里向李氏密授房中之术,还多次贿赂李氏的宫女。元妃李氏也明白,自己门第低微,要想在宫中立稳脚跟,必须得到朝中官员的支持。于是,她多次在章宗面前为胥持国说好话,两人互为表里,把持朝政,当时就有人讽刺说,“经童作相,监婢为妃。”

陆长春《金宫词》云:“清声监女隔纱帏,彩凤争看向里飞。一月日边明更好,轻抛罗扇障元妃。”李氏兄妹的飞扬跋扈,引起了朝野上下众多官员的不满。一次,章宗临朝,就汉高祖与光武帝的功过问题,同文武大臣们展开了,议论。平章政事张孑公说:“汉高祖刘邦横刀立马,血战沙场,创立汉室,为子孙创千秋功业,他是汉代最优秀的一位皇帝。”平章政事徒单镒不同意他的看法并说:“汉光武帝刘秀起兵于危难之际,再造汉朝帝业,在位30多年,勤于政事,不事声色犬马;而汉高祖在即位之后,居功自傲,一味追求奢侈享乐,宠信戚姬,终于酿成大乱。从这方面来讲,光武帝更胜过汉高祖。”章宗听了,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他心里很明白,徒单镒是在影射自己对李师儿恩宠过甚,因此无言答对。李氏兄弟依恃李师儿的势力,骄横恣肆,干预朝政,更引起了文武大臣的反对。一次,监察御史宗端修上书章宗,请求他疏远小人。章宗弄不清宗端修所指“小人”是谁,就派国舅李仁惠前去传诏询问,宗端修见是李仁惠来问,气就不打一处来,义正辞严地回答说:“我所说的小人,就是你李仁惠和你弟弟李铁哥。”

章宗在位20年,妃嫔成群,但却没有留下一个儿子。其它妃姬虽然曾生过孩子,但大都二三岁时就死掉了。泰和二年(1202年)八月,元妃李师儿生下皇子忒邻,章宗年45岁。晚年得子,十分高兴,满月的时候,诏令封为遏王,举国欢庆,并宴请文武百官。可是,忒邻刚满两岁,也夭折了,因而皇嗣一直空缺。到泰和八年(1208年),李师儿知章宗已得了咳疾,久治不愈。在宫中制造承御贾氏和范氏皆有身孕,企图在生之时以李家子换来,巩固李氏政权,两宫女子怀有身孕报章宗,章宗且喜且忧。喜的是,嫔妃中竟有两人同时怀孕,得皇儿的梦想就要成真了;忧的是,自己这么治国有方,尚且有二叔争位、宗族窥皇位之险,一旦自己死了,那两个未见过父皇的太子,如何能坐上皇位?他想来想去说:“这位子还是暂交永济吧。”

章宗病死之前,果将王位传给了卫王允济,并且留下遣诏:“我的宫人中,有两个已有身孕,如果其中一个生下男孩,就立他为皇储,如果两个都是男孩,挑选可立的立为皇储。”大安元年(1209年)四月,卫绍王即位,完颜匡等上书,说所谓两宫人有孕,是李师儿的阴谋。说范氏已胎损,服药结果,无胎息,必须削发为尼;承御贾氏,怀有身孕为诈。本来,这些莫名其妙的话疑点颇多,都有待进一步查证核实,但卫绍王深怕真有两龙子,今后会危及自己皇位,所以下诏,赐元妃李氏和承御贾氏自尽;削夺了李氏兄李喜儿、弟铁哥的官职,并恢复他们的监籍,流放到边远地区。至此,才结束了章宗末年元妃干政这一段不正常的历史。

崇庆二年(1213年),卫绍王死,完颜珣立,是为宣宗。他认为这是卫绍王为自己独占皇位而精心制造的冤案,因而,为李元妃平反,恢复名誉。

王云

王云,中都人,太尉王彦昌的女儿,王霓的姐姐。宣宗完颜珀的皇后。完颜珀为翼王时,王霓先应召入宫,完颜珀见其姐姐王云有姿色,也召之入宫,受宠。明昌九年(1198年),生子完颜守绪(哀宗),时年18岁。崇庆二年(1213年),完颜殉即位,为宣宗,封王云为淑妃。翌年,王霓立为皇后,王云晋封为元妃。

兴定六年(1223年)宣宗死,完颜守绪继位,是为哀宗,王云与妹妹同被尊为皇太后。妹妹居“仁圣”宫,王云居“慈圣”宫,称慈圣皇太后。王云“性端严,颇达古今”。完颜守绪于1216年立为太子,她以生母身分,对儿子严加教育,太子有过时严加指责。及哀宗即位后,她发现宫中食具分等级:两宫太后及哀宗用玉碗,荆王母真妃则用玛瑙碗。王云太后即提出批评,认为不应厚此薄彼。王云太后自己出身微贱,却不愿哀宗也立一位出身微贱的女人为皇后。时哀宗宠一宫女,欲立为皇后,王云太后极力反对,放她出东华门,并对送她出宫的侍者说,出宫后,见到第一个男人,便送给她做妻子。结果见到一位丝商,遂赐之为妻。正大七年(1230年),金将完颜彝经大昌原之役,击败蒙古军,国势颇振。有大臣主张庆贺“圣德中兴”。王云太后说:“帝年少气锐,无惧心则骄怠生,今幸一胜,何享中兴。”反对庆功助骄。翌年,王云太后死,时年约51岁,葬在汴京城迎朔门外庄献太子墓之西。谥明惠皇后。

王霓

王霓中都(今北京市)人,太尉王彦昌的女儿,金宣宗完颜珣的皇后。完颜珣为翼王时,王霓应召入府侍完颜珣。完颜珣见王霓有姿色,遂召幸。

崇庆二年(1213年),完颜珣即位,是为宣宗,封王霓为元妃。王霓没有儿子,便收养她姐姐王淑妃所生的皇子完颜守绪(哀宗)为养子。翌年,赐姓温敦氏,立为皇后。宣宗的后妃均出身微贱,王皇后的出身也贫贱,时人有谣云:“头巾王,过道史,白酒庞。”就是讽刺王皇后及史妃、庞妃皆出身微贱。及王霓封为皇后,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仙”。追封其曾祖王得寿为司空、冀国公,曾祖母刘氏为翼国夫人。祖父王璞为司徒、益国公,祖母杨氏为益国夫人。父王彦昌为太尉、汴国公,母马氏为汴国夫人。

兴定六年(1223年),宣宗死,完颜守绪继位,尊王霓为圣皇太后,居“仁圣”宫。王太后经常劝告哀宗要励精图治,“祖宗初取天下,甚不易”。作为一国之主,应以“四方承平,百姓安乐”为目标。哀宗表示采纳,于是制定了联宋,睦夏,抗蒙的外交政策,并一度在山西取得抗蒙的军事胜利,但金朝国势已经衰弱,哀宗虽有所振作,实无力挽救危局。蒙古军围汴京,哀宗借口率兵抗战逃归德。临行,王太后以酒肉在城门里为将士壮行。天兴元年(1132年),开封城破,王太后和其它妃嫔被掳北上,不知所终。

庞氏

庞氏,宣宗完颜珣的妃子。完颜珣为翼王时,庞氏与王霓同时入府邸。由于新入宫的佳丽都出身贫贱,所以陆长春的《金宫词》说:夜半传餐醉玉缸,宫壶莲漏响淙淙。承恩原不嫌卑贱,新得佳人白酒庞。诗中的“白酒庞”,就是指庞氏。庞氏生子完颜守纯(荆王)。崇庆二年(1213年),宣宗封其为真妃,封守纯为濮王。第二年,守纯任殿前部检点兼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权部元帅。兴定六年(1223年),哀宗即位,翌年封守纯为荆王。由于荆王掌握一定军政权力,两宫太后对庞真妃也另眼相待,时御厨在进膳时,两宫太后和哀宗用玉碗,庞真妃用玛瑙碗,王霓太后知道了,认为不应薄待庞真妃。正大九年(1232年),察官奴等阴谋拥立守纯为帝,事败。守纯下狱,哀宗征求王霓太后如何处决。王霓太后说:“汝只有这一个哥哥,怎么能因为别人趁机说他坏话而有杀害他的想法呢?章宗杀伯与叔,享年不永,皇嗣又绝。你怎么能学他呢?”因而,守纯和庞真妃得到宽大处理。开封城破,被蒙古军被掳北上,不知所终。

纥石烈志宁

纥石烈志宁(?~1172年),本名撒曷辇,金代名将。他以“沉毅有大略”著称,是金世宗时的一员名将。纥石烈志宁是上京(今黑龙江阿城)胡塔安人。纥石烈是著名的女真部落,从五代祖韩赤以来,就世与皇室完颜氏通婚。志宁父撒八,海陵王时曾历任东平尹、开远军节度使等官。志宁的岳父完颜宗弼,是金代女真族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诸婿中,志宁最得宗弼的喜爱。熙宗时,志宁曾担任过护卫等官。海陵王时,志宁颇受信任,官职逐渐升迁,开始显露头角。他官拜右宣徽使、汾阳军节度使、兵部尚书,改任左宣徽使、都点检,迁枢密副使、开封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