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鸿孟光举案齐眉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顾夏
东汉时,有个女子叫孟光,长得十分丑陋,但却很有力气,能举起一盘石臼,年龄30岁,仍未出嫁。父母多次请媒人给她找对象,她都不中意,没有办法,只好问她:“光儿,你到底想找个什么样的对象呢?”孟光说:“只有像梁鸿那样品德高尚的君子,我才嫁给他。”
梁鸿是个家境贫寒的读书人,他为人正直,很有志气,说话办事也很讲信用。从太学里读书回来,家乡的许多人家都想把女儿嫁给他,可是都被他谢绝了。不料听说丑女孟光要嫁给他,他却很高兴,即刻请媒人上门去求亲。
结婚以后,孟光天天盛装打扮,穿红着绿,服饰非常华丽。梁鸿一看便虎起了脸,七天没和孟光说一句话。孟光问丈夫为什么不理睬她,梁鸿没好气儿地说:“我娶你本来是想找个能和我到深山里一同吃苦过日子的伴侣,没想到你天天搽脂抹粉,讲究穿戴,太让我失望了!”
孟光高兴地说:“我这样穿着打扮是想试试你的志向是不是像别人说的那样,其实我早就准备好了隐居劳动的粗布衣服。”说着便卸下头饰,随便挽了个发髻(jì),脱下绸衣,换上布服,里里外外干起活来。梁鸿见孟光好像变了一个人,高兴地说:“这才是我梁鸿想娶的妻子!”
于是,夫妻二人隐居到灞陵山中,梁鸿耕田,孟光织布。后来二人又出关向东而行,当路过京师洛阳时,梁鸿看到了富丽堂皇的宫殿,想起了百姓的劳苦,就写下了著名的《王噫(yī)歌》,这首歌是中国文学史上很优秀的作品。到了山东地界,二人暂时定居下来。最后,他们又到了江南,住在一个叫皋伯通的大户人家的厢房里。
这时梁鸿天天外出给人家舂(chōng)米,得点工钱,夫妻二人过着清苦的日子。每天完工回家,孟光早已把饭做好了。等丈夫坐下后,她把热气腾腾的饭菜放在托盘里,把托盘举到和眉毛一般平,送到梁鸿面前,然后夫妻俩才亲亲热热地吃那家常饭菜。这情景让房主人皋伯通看见了,很是惊讶,也很赞叹他二人互敬互爱的情谊。
他们这种因为互相敬爱而走到一起,面对挫折而不离不弃的精神值得现代人敬仰。
“王吉休妻”和“东邻伐树”
结交非贤者,难免生爱憎。
——孟郊
东汉宣帝时,有位谏议大夫叫王吉,此人秉性耿直,敢说敢谏。当时汉宣帝宠任外戚(皇帝的丈母亲和外祖母家的亲戚)。外戚的子弟都做了官,还屡屡升职,而这些人差不多没有一个不荒淫奢侈、目中无人的。王吉对这件事很生气,于是就上了一道奏章,建议皇上废除任命外戚子弟的办法。汉宣帝看了王吉的奏章,认为他太古板了,不但不采用他的意见,而且以后干脆不去理他了。王吉碰了个软钉子,无心再为朝廷做事,便推说有病,辞官不干了。
王吉辞官后,在长安城租了一座房子居住。王吉的妻子对丈夫十分敬重,她每天都端来洗干净的大枣让王吉吃。起初王吉以为妻子是从街上买来的枣子,便心安理得地享用。后来他才知道是东边邻居家里有颗大枣树,枝叶茂盛,结满了果实,枝头长过墙这边来了,妻子每天从邻居家伸过来的树枝上摘的枣,给他吃的。王吉是个十分正直,又注重团结的人。他知道了事情真相后非常生气,批评妻子不应该这样做,在盛怒之下,将妻子赶回娘家去了。
东边邻居家听说王吉为此事赶走了妻子,感到过意不去,就拿了把斧子想砍大枣树。
街坊、邻居们纷纷出来调解,王吉只好听从众人的劝解,把妻子接回来了,东邻家也把斧子扔掉了。
王吉和东邻两家,从此更加友好相处了。街坊邻居对王吉和邻居注重邻里团结的美德很敬佩,于是编了一首歌儿来赞美他们,歌中唱道:“东家有树,王吉妇去,东家枣完,去妇复还。”
王祥王览兄友弟恭
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
——韩愈
王祥,是晋代琅琊(今山东临沂县)人。
他小时,性情温厚,孝敬父母。母亲死后,继母朱氏对他很不好,多次向他父亲说他的坏话,因此他父亲也不喜欢他,让他干又脏又累的活,但他毫无怨言,更加小心,不惹父亲生气。
王览,是王祥继母生的弟弟,性情爽直,很懂事儿。四五岁时,看见王祥挨打挨骂,他就抱着母亲流泪。到了童年,他经常劝阻母亲不要虐待王祥。他和王祥很友爱,经常在一起,王祥也很喜欢他。
有时他母亲无理地支使王祥干力所不及的重活,他就和哥哥一起去干,这样使母亲停止对王祥的无理支使。
父亲死后,王祥在乡里稍稍有点名气了。这又遭到继母的忌妒。她暗自把毒药放到酒里,想毒死王祥。王览在暗中看出毛病,赶紧到哥哥房中夺回毒酒。这时王祥也看出酒有问题,怕弟弟抢去喝了中毒,于是弟兄俩抢起酒来。继母听到争吵声,赶紧跑来把酒夺回去倒掉。从此以后,每逢吃饭,王览就和哥哥一起吃,朱氏再也不敢在食物中放毒了。
继母死后,徐州刺史吕虔(qián)聘请王祥去当别驾。王祥不愿意离开弟弟,想不去就职,王览极力劝哥哥去,并亲自为哥哥打点行装,亲自赶着牛车送哥哥去徐州上任。
后来,王祥政绩清明,得到百姓的赞扬。王览也得到皇帝的嘉奖,并起用为宗正卿官。弟兄俩始终亲密友爱,为当时人所称颂。
展子虔和董伯仁“文人相亲”
丈夫结交须结贫,贫者结交交始亲。
——高适
展子虔和董伯仁都是隋朝时的名画家。展子虔画人物甩笔细腻,形象逼真;画鞍马如腾似跃,煞是惊人;特别是画北方的山水,更能给人以咫尺千里之感。为此,他在众多的恭维话面前,变得骄傲起来,不把别的画家放在眼里。
董伯仁除所画的人物、鞍马和展子虔所画的人物、鞍马不相上下外,他画的南方山水,更是别具一格:所画的亭台、楼阁,多精巧有致;所画的山水树石,多秀丽柔美。他听说展子虔很瞧不起人,不以为然地说:“展子虔所画的北方山水,不过是些秃山恶水罢了。我从未见他画过一张像样的南方秀丽的山水画。”
这话传到了展子虔的耳朵里,开始他十分生气,但拿过董伯仁的山水画仔细一看,不由不佩服得连连称赞。为了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便主动与董伯仁和好。
董伯仁也很受感动,当下表示要向展子虔好好学习,从此,两人便成了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好朋友。
魏万追寻李白三千里
一长复一少,相看如兄弟。
——魏万
李白(701—762),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被人们称为写诗的“神仙”。
李白42岁那年,被唐玄宗召进长安,任命为翰(hàn)林学士。李白来到京城本想帮助皇帝治国安民,干一番事业。可是他在长安待了2年,亲眼看见皇帝整天吃喝玩乐,把国家大事都交给几个奸臣去办,感到很失望。
李白是个有骨气的人,从来也不肯低头弯腰去巴结那些有钱有势的大官僚。这些奸臣恨透了李白,就经常在皇帝面前说李白的坏话,终于把他挤出了长安。
李白被朝廷变相地赶出长安后,他原来结交的一些势利朋友马上换了一副脸孔,不理他了。然而有个年轻人叫魏万,仰慕李白的诗才,不顾世俗偏见,非想结识这位名满天下的诗人不可。李白出了长安,遍游祖国名山大川,写下了不少壮丽的诗篇。魏万踏着诗人游踪,马不停蹄,足足追了3000里,终于在广陵见到了李白。两人一见如故,谈得很投机。以后两人一同游赏自然风光,切磋诗歌艺术,成了一对知心朋友。魏万说:“一长复一少,相看如兄弟。”李白说:“相逢乐无限!”
大诗人李白见魏万诚挚忠厚,年轻有为,特别高兴,因此不仅托魏万照顾他的儿子明月奴,还把自己的全部诗稿交给魏万,让他编成集子。后来魏万中了进士,他不负重托,编出了《李翰林集》,自己还饱含热情地为诗集写了一篇序。
魏万编的李白诗集早已散失,但他的那篇序却一直流传到今天,成了他俩互敬互爱的友谊见证。
韩愈柳宗元互相支持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汉乐府》
韩愈和柳宗元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他们之间有着十分深厚的友谊。他俩同朝为官,韩愈为监察御史时,柳宗元做监察御史里行(御史的见习官)。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政事,切磋诗文,尽管有时争论得面红耳赤,可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友谊。当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改革而被贬到永州(湖南省枣陵)做司马时,许多过去的朋友因此同他断了往来,但他和韩愈之间的书信却从没有间断,信中倾吐着相互思念的感情,还经常把自己的新作品寄给对方征求意见,对政治、人生等问题也经常交流看法。他俩互相支持。当韩愈因写作《毛颖传》而遭到一些人围攻、耻笑的时候,柳宗元挺身而出,他义正词严地反击那些嘲笑者说:“你们所喜爱的文章不过是一些模拟、抄袭前人、形式华丽而内容空洞的东西罢了,哪里能识得真正的好文章!”当韩愈提出了“文以载道”的文学主张,要求人们写文章要“言之有物”时,柳宗元不仅赞同这些主张,同时还写了许多论文,进一步充实了韩愈的理论。当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的口号,要求写文章敢于揭露现实时,柳宗元便用自己的写作实践积极响应,带头写了大量的“鸣不平”的文章。
柳宗元先于韩愈去世。逝世前,柳宗元给韩愈写了一封长信,托他关照自己的子女。韩愈接到信后,反复诵读,凄然泪下。为了缅怀老朋友生前的功绩,寄托自己的哀思,他赶写出了《柳子厚墓志铭》。
柳宗元死后的第三年,柳州人民为他修了罗池庙宇,并请韩愈为新建的庙宇写碑文。韩愈欣然接受,很快写出了《柳州罗池庙碑》,文中充分表达了对柳宗元的怀念之情。
张氏兄弟让秀才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易·系辞上》
张楚金,唐朝人。他当过刑部尚书,是个德才兼备的人。
张楚金少年时发愤读书,才华横溢,17岁时同哥哥张越石一起参加地方科举考试,考中了就可以当上秀才。
张越石和张楚金哥俩的成绩都很好,主考官却认为兄弟二人只能取一个,决定录取弟弟而不录取哥哥。张楚金对主考官说;“论年龄,张越石比我大,按才能,张越石比我强。请您把我除名,录取我哥哥张越石吧!”
这个州的长官李绩,听说弟弟让功名的事,十分感动,赞叹说:“国家选拔人才,本来就是选择德才兼备的人,张楚金兄弟相让如此,品德高尚,可破例录取兄弟二人。”
由于李绩的推荐,张楚金和他的哥哥一齐被录取。后来张楚金官职一直做到刑部尚书。名利地位时时考验着每一个有才能的人。能做到不伸手向国家和人民要名要利要地位,可算是正直的人。在名利地位面前能做到互相谦让、尊敬他人的人,称得上是高尚的人。每一个有才能的人,同时也应是一个高尚的人。
贺知章金龟换美酒
人生乐在相知心。
——王安石
唐玄宗天宝元年,伟大的诗人李白到各地巡游之后,来到了京城长安。
尽管李白的诗写得好,名气大,但因性格耿介,所以长安虽大,竟没有一个旧友,只好孤身一人住在小客店里。
一天,他去著名的道观紫极宫游览,碰见了著名的诗人贺知章(659~744)。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是个三品大官。他任过皇家图书和出版机构的秘书监,此时担任“太子宾客”的官职。虽然与李白素昧平生,但早就读过李白的诗,极为景慕,这次邂逅相逢,一见如故,亲切地攀谈起来。
李白仪表堂堂,很得贺知章的赏识。他向李白索读新作,当他读完《蜀道难》时,惊讶地对李白说;“听说天上的文星谪贬到人世间来了,看来,这谪仙就是你呀!”
天将晚了,贺知章邀李白去饮酒,在酒店刚坐下,才想起没有带钱来,就毫不犹豫地把悬在腰间的金饰龟袋解下来,作为酒资。
李白阻拦说:“这是皇家按品级给你的饰品,怎好拿来换酒呢?”贺知章仰面大笑说:“这算什么呢?我记得你的诗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两人皆能豪饮,尽欢而别。接着,贺知章向唐玄宗推荐李白,唐玄宗也是久闻李白的大名,于是就任命李白为翰林学士。
娄师德以德报怨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有一次,女皇帝武则天单独召见宰相娄师德,谈论国事。她问娄师德能否推荐可以担任辅政大臣的人才,娄师德极力推荐了狄仁杰。武则天接纳了荐举意见,将狄仁杰从外地召回京城,和娄师德一起担任宰相。
狄仁杰不知道自己当宰相是由于娄师德的举荐,相反他心中老是记着过去和娄师德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因此,他耿耿于怀,常常当武则天的面讲娄师德的坏话。这一切,引起了武则天的注意。
一天,她在偏殿和狄仁杰闲谈,问狄仁杰:“娄师德的品德好不好?”
狄仁杰的话里有刺:“他带兵守边时,有过战功,品德好不好,不很清楚。”
武则天又问:“他能发现和举荐出色人才吗?”
狄仁杰说:“我和他一起,没有这方面的感受。”
武则天哈哈一笑说:“你能当宰相,正是由于他的举荐呀!依我看,没有比娄师德做得更好的了。”随即找出了娄师德的荐表,让狄仁杰过目。
事情出乎狄仁杰的意料之外,他十分惭愧,感叹地说:“娄公的度量这么广阔,我全身都给包涵进去了,却还一点不知道人家,我比人家差远啦!”
从此,两人关系密切起来,共同辅助武则天管理国务。不久,北方的契丹国出兵犯边,侵占了一些州郡,两人又一同率兵抵御,分路出击,驱逐了敌军,使边境居民重新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