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杜甫文集2
47771800000106

第106章 释闷

四海十年不解兵,犬戎也复临咸京。①

失道非关出襄野,扬鞭忽是过湖城。②

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尸纵横。③

天子亦应厌奔走,群公固合思升平。④

但恐诛求不改辙,闻道嬖孽能全生。⑤

江边老翁错料事,眼暗不见风尘清。⑥

【注释】

①十年:自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至杜甫作此诗,恰为十年。犬戎:古代西戎种族名,此指吐蕃。咸京:秦都咸阳,此喻长安。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攻陷长安,代宗仓皇逃奔陕州(今河南陕县)。②失道:迷失道路。《庄子·徐无鬼》:“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途。”代宗出奔陕州,是为了避吐蕃之乱,不同于黄帝之迷路,故曰“非关”。湖城:即安徽芜湖。《晋书·明帝纪》载:王敦屯兵芜湖,阴谋叛乱,晋明帝曾微服私访,骑马执七宝鞭暗察王敦营垒,为王敦识破,王敦命令追赶持七宝鞭的人,明帝乃将七宝鞭交给道旁卖食物的老妇人,追兵见七宝鞭,把玩许久,耽误了追赶的时间,明帝才得以脱身。晋明帝微服出行,是为了侦察敌情,与代宗仓促出逃不同,而将两者对比,暗含讽意。忽是:好像是。③“豺狼”二句:言吐蕃入寇和国内战乱不休造成的巨大损失。烽火:战火。④“天子”二句:讽刺代宗君臣不修朝政。天子:指代宗。群公:指当权大臣。⑤“但恐”二句:指出天子奔走,升平不至的原因在于朝廷不施行新政,减轻剥削,对专权祸国的小人也不能严厉制裁。诛求:横征暴敛。改辙:改变政策。嬖(bì)孽:受宠之佞臣,此指宦官程元振。《资治通鉴》卷二二三载,元振专权,人畏之甚于李辅国,诸将有大功者,元振皆忌疾欲害之。吐蕃入寇,元振不以时奏,致代宗狼狈出幸。太常博士柳伉上疏请斩元振以谢天下,代宗以元振有保护之功,仅削其官爵,放归田里。杜甫这里责代宗对程元振不加诛戮,故曰“能全生”。⑥江边老翁:杜甫自谓。江:指嘉陵江,阆州在嘉陵江畔。错料事:诛求当改辙而未改,嬖孽本不应全生,却偏能全生,这些都出乎意料,故云。这是反话,不言朝廷处事乖谬,反言自己料事有错,正所以深责之也。风尘:指吐蕃入寇,逼乘舆,毒生民,祸患不休。风尘清:指战乱结束。

【评析】

此诗当为广德二年(764)春得知收京后作。诗写痛定思痛,忧弊政难改,预料国无宁日。表现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卓越的政治器识。浦起龙评曰:“此篇可古可排,为乱极思治之诗。忧国之忱,溢于言表。论事切中,语气含蓄。”(《读杜心解》卷五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