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遇难的前夕,他和门徒们在耶路撒冷相会,庆祝犹太教的逾越节。在共进晚餐的时候,耶稣用无酵饼和葡萄酒来向门徒们阐述他即将面临的死亡所具有的意义。从此以后,基督徒们用定期的晚餐仪式来纪念这顿晚餐(基督徒们称为“最后的晚餐”,也称“圣餐”)。晚餐后,耶稣走出耶路撒冷城,在橄榄山麓的革责玛尼山园向上帝祈祷了一些时间。当夜,他就被非法逮捕,被带到大祭司和犹太教最高评议会面前,遭到非法刑讯和非法审判;最后被交给罗马帝国的犹地亚州总督彼拉多判与死刑。就在耶路撒冷城外,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直到窒息而死。这就是全世界的基督徒痛悼的“耶稣受难日”。
耶稣死了,门徒在心灰意冷之余,如鸟兽散,各自回去重操旧业。第三天,几个女人来到耶稣的坟墓为他的身体擦膏油。这项任务本该在人去世后立即完成,但是耶稣去世的时候已接近礼拜五傍晚,犹太人的安息日是从礼拜五的日落后到礼拜六的日落前,而犹太人在这天不能做任何事情,尤其是这个安息日是逾越节的安息日,对犹太教有着十分特殊的重大意义,除非迫不得已,犹太人绝不会做触摸尸体等不洁净物品及其他诸如此类的事情,所以为耶稣的尸体涂抹膏油这件事,被推迟到了下一个星期的第一天(周日)黎明时分,也就是耶稣死后第三天的拂晓,逾越节安息日后的第一个白昼降临之时。
当这些女人到达坟墓的时候,她们发现坟墓入口的石头已经滚开,而且坟墓里是空的;她们还碰到几位天使,并被告知耶稣已经复活了。就在那一天,耶稣在他的门徒中间出现,以后还现身过两次。在接着的几周内,关于耶稣身体复活的消息被传播给越来越多的人。接着是彼得和约翰在空坟墓里面看见了原本包裹耶稣的裹尸布及头巾。头巾被折叠好,裹尸布完好整齐地卷在一起,只是中间的身体不见了,像是金蝉脱壳一般!
《耶稣的复活》这幅画即取材于马太福音中这个故事:耶稣带着彼得、雅各和约翰暗暗地上了高山,突然间就在他们的面前变了形象,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有摩西、以利亚向他们显现,并同耶稣说话。忽然有一朵光明的云彩遮盖他们,从云彩里传出来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他。”门徒听到,就俯伏在地,极害怕。耶稣进来,抚摸他们说:“起来,不要害怕。”
在这幅画中,地面上的光线虽然是阴暗的,但人群却被基督显灵的光所照亮。在空中卷起的风暴中,圣光和云朵将基督托起,犹如从天而降来到人间。在基督两边飞腾着的是摩西和以利亚,在山顶上躺卧着的是吓坏了的门徒。画家在这里运用了螺旋形造型技法,造成一种旋转的运动感,三个门徒中姿态各不相同:雅各掩面伏地,彼得惊恐万状,而约翰则被惊吓得晕头转向,都表明在神力面前无能为力。
画面划分为天上和人间两部分,据记载,画的上部分出自拉斐尔本人手笔,而人间的人群则是以罗马诺为首的学生们画的。但据考证,画面左下角的那位圣安德鲁是拉斐尔所画,他的姿态动作前伸转首,身体的明暗对比强烈,画面色彩鲜明、响亮且丰富,这表明他吸收了威尼斯画派的色彩成就。
此作品运用巧妙的创作手法,让人心的脆弱在丢失了信仰之后凸显无疑。人之所以存在必须有精神支撑,耶稣复活无疑给了信徒强大的力量,唤起人最纯粹的重生信心。好的作品不在表面,而在于能否传达给人以心灵震撼与情感共鸣,这是精髓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