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科普故事大本营第三季-艺术故事总动员
47844800000071

第71章 意志的较量《老人与海》

喜欢冒险的海明威喜欢航海,喜欢迎风破浪与海搏击的感觉,《老人与海》就是一次出海惊遇风险后写成的。

1930年,位于古美之间的海域发生了一场热带风暴,正出海的富恩特斯把渔船驶向附近的岛屿去避风。途中遇到了一条身处险境的小船,正在和暴风雨搏斗,富恩特斯见状,立刻命令渔船前去救护。那条小船上有三个人,正是海明威和他的两个朋友。他们上了富恩特斯的渔船,一起驶向佛罗里达海岸附近的一个小岛。海明威非常感谢富恩特斯的救命之恩,约他两星期后在哈瓦那一家饭店见面。富恩特斯如约而至,见到了海明威。那年他31岁,海明威29岁,两人至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35年,富恩特斯做了海明威私人游艇“皮拉尔”号的船长。之后,他们经常一同驾驶着游艇出海打鱼,抽雪茄,喝葡萄酒,忠实的朋友富恩特斯陪着海明威走过他人生中的起落和风雨。

这个富恩特斯就是海明威《老人与海》中勇敢、顽强的老人原型。

海明威认为,人生是一场悲剧,孤独、失败和死亡永远伴随着我们。他的哲学是直面惨淡的人生,厄运当头仍视死如归,百折不挠地斗争到底,永葆人的理性与尊严,勇敢地承担不幸。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众多海明威式的主人公也秉承了这一条人生信条,在种种压力下仍以优雅的风度与命运抗衡,《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桑提亚哥将这种风度推向极致。

主人公桑提亚哥作为一个优秀的渔夫,84天捕不到鱼是怎样的挫折和耻辱,村民嘲笑轻视他,崇敬他的孩子也被迫离开他,但他依然在风浪起伏的大海上战斗。第85天,老人一清早就把船划出很远,他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老人和这条鱼周旋了两天,终于叉中了它。但受伤的鱼在海上留下的血腥,引来无数鲨鱼的争抢,老人奋力与鲨鱼展开惊心动魄的搏斗。回到海港时,马林鱼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筋疲力尽。崇拜他的孩子来看老人,他认为桑提亚哥没有被打败。那天下午,桑提亚哥在茅棚中睡着了,梦中他见到了狮子。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一个人可以被打败,但不能被打倒。”这是桑提亚哥的生活信念,也是《老人与海》中作者要表明的思想。通过桑提亚哥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孩子准备和老人再度出海,他要学会老人的一切“本领”,这象征着人类这种“打不败”的精神将代代相传。桑提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硬汉子”。他们在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时,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他们尽管失败了,却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

1953年海明威凭《老人与海》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凭《老人与海》及一生的文学成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一贯信奉“活着,则应勇敢地活下去”的海明威,晚年开枪自杀,对美国是一场极大的震动。正如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唁电所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老人”富恩特斯在位于哈瓦那东郊的海明威原住所贝希亚庄园建立了博物馆,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凭吊海明威的文学爱好者和游客,人们阅读和怀念着曾经那个坚强壮丽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