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科普故事大本营第三季-艺术故事总动员
47844800000084

第84章 帝王的奢华寿衣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据《西京杂志》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当时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金玉在九窍,则死者为之不朽”。实际上事与愿违,考古发现的玉衣没有一件能够保存尸身不腐的。

一直到1968年在河北省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内,出土了一件用2498片玉片以金丝穿缀的完整玉衣,才揭开了玉衣神秘的面纱,使人看到来自2000年前的旷世瑰宝金缕玉衣的真正全貌。

1995年冬,考古人员发掘到狮子山楚王陵陵墓门外时,看到巨大塞石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玉片和各式玉器。这些玉片四角穿孔,少数孔中还残留着细细的金丝,经过进一步发掘,发现楚王身上的金缕玉衣完全被破坏。这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金缕玉衣,其时代不晚于公元前154年,至少已有2154年的历史。徐州狮子山楚王陵金缕玉衣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使用玉片最多、玉质最好、制作工艺最精的玉衣。挖掘时,玉衣已被盗墓者盗出墓室,并抽走金缕,成为一堆散乱堆积的玉片。

2200多年前的西汉朝廷分封在徐州的第三代楚王刘戊。刘戊在位时,耗时20多年修建王陵,尚没有完工,他却因谋反案而自杀,被匆忙下葬。这个王陵同样在南北朝时就被盗,但好在没有被反复被盗,因而在考古工作者发现时,墓中出土了各类珍贵文物近两千件,其中不少文物是国内考古首次发现。尤其珍贵的是,科学工作者根据墓中残留的楚王遗骨,成功地复原了2100年前一代楚王的形象。该陵墓规模庞大、气势恢宏,藏于海拔54.3米的狮子山主峰腹中,南北总长117米,凿石量5100余立方米,墓室面积850余平方米。陵墓为横、竖穴式相结合的墓葬建制,结构独特,240余平方米的墓道天井更是独树一帜,前所未有。

值得一提的是,两千年前玉器为无价之宝,唯皇室才能佩带使用。如果是外人拥有玉器,定会引来杀身之祸。因此,盗墓者发现该墓中的金缕玉衣时,只是将其中金丝抽走,而玉片则完整地保留了。楚王陵出土的这件金缕玉衣做工精美,价值不菲,堪称精品中的精品。该玉衣使用的玉片最多。一般玉衣的玉片总数仅2000多片,多的也不超过3000多片,而该玉衣的玉片竟达到4000多片;玉片非常小,有些还不到1平方厘米,最大的也不超过10平方厘米。这件玉衣全部使用新疆和田白玉和青玉组成,玉质温润;工艺制作精良,玉片保存最好。这件玉衣玉片极薄,有些厚度仅1毫米。玉片表面光洁度很高,至今仍然具有光泽。玉片四边的倒棱、打孔都非常规范,其技艺精湛是现代艺人望尘莫及的。

2002年,专家鉴于狮子山金缕玉衣的特殊价值,建议修复出土的这件金缕玉衣。徐州博物馆集全馆业务骨干成立了玉衣修复组,并且邀请国内顶级专家多次召开修复方案论证会。经过22个月的攻关,终于使这件玉衣恢复了精美绝伦的昔日容颜。复原的金缕玉衣长1.74米,使用玉片4248片,金缕1576克。

我国出土汉代完整和不完整的玉衣已达70多套,目前经修复完整的有7套,分别为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王后窦绾金缕玉衣2件,河北定县金缕玉衣1件,徐州狮子山金缕玉衣1件,南越王赵昧丝缕玉衣1件,徐州火山西汉刘和墓和土山东汉彭城王墓银缕玉衣各1件。这些玉衣绝大多数玉片以辽宁岫岩玉制作,玉片密度相对较差,埋入地下2000年,渗入各种物品腐烂后的颜色,表面也失去原有的光泽,显得色泽比较晦暗。徐州狮子山的金缕玉衣则全部用新疆和田白玉或青白玉制作而成,硬度大,密度高,玉质温润,透明度好,有玻璃光感。楚王墓内有巨大的空间,玉衣片没有受到压力渗透,不易受沁。因此出土时能保持原来的晶莹光泽,是迄今我国发现玉衣中最上乘的一件。同为玉衣,徐州博物馆珍藏的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金缕玉衣,是名副其实的旷世珍宝。

北京奥运期间,为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华文明,首都博物馆举办了《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展》,展品由来自全国26个省市55家博物馆169件镇馆之宝组成。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金缕玉衣,作为代表中国瑰宝之一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