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如何放下(禅·心灵·灵性)
47853100000062

第62章 自古知兵非好战

战争,是矛盾的白热化、冲突的粗暴化,让人联想到贪婪、疯狂、残酷、铁血、惨烈、毁灭,以及英雄与逃兵。

有人说:战争,是没有解决办法的最好办法。这是战争狂的口号。

也有人说:战争,是人类最高级的一种行为艺术。这是虐待狂的宣言。

佛教对战争是什么态度?

先看教主:佛陀认为战争源自贪嗔痴,为了优先权;战争没有胜利者,只有失败者,而胜利者徒增傲慢,失败者则沉溺忧伤;战胜千人千次,不如战胜自己一次;战争非战争所能制止,仇恨非仇恨所能止息;弱者忍了强者不起,强者忍弱者更了不起;赢得战争,不能赢得和平,赢得和平,恰恰是通过避免战争。

佛陀认为:征服不是去伤害,伸张要靠慈悲给予;胜利要来自漂亮的语言,冲突要由漂亮的语言化解。

也因此,佛陀谆谆教诲,身体力行,反对战争,调解战争,制止战争。

再看高僧:数十年前,苏联与美国大搞核武竞争,中国福州开元寺有位高僧,叫宝松和尚,他认为,如此下去,必将世界大战,地球毁灭。为了拯救,他舍身自焚,震惊各国,警醒诸邦。相近的时期,越南有位高僧,叫广德和尚,因为南越政府枪杀反政府示威者,他便舍身自焚,以示抗议。

佛陀是解脱者,高僧是超脱者,一般僧人是求脱者,但都脱不了战争的影响,古来如此,今天也如此。令人无奈且悲哀的是,有的僧人还被动地成了战争的当事人,如著名的佛教人物:释道安、鸠摩罗什与释玄奘。

东晋时的苻坚令将符丕率十万精兵,发动襄阳之役,攻入他国,只为得一人半。苻坚说,他用十万大军攻取襄阳,所为的就是一个半人……安公算一个完人,习凿齿算半人。历史上,有“四海习凿齿,弥天释道安”之谓。又是这苻坚,听闻鸠摩罗什深具才德,又令将吕晋光率大军西征,侵入异邦,终如其愿。而东印度迦摩罗波国的鸠摩罗王,为获得学成正欲东归的释玄奘,几欲发兵强迎,幸有羯若鞠阇国戒日王的调解,才算圆满解决。

谈到战争,不禁想到近来中东的风云变幻,其台上台下者,都如其所在的沙漠,热火朝天,处于火热之中。昨与今,西方一些国家,又在这火上加了油,一而再、再而三地千里奔袭,于油与火中,挥舞着铁、挥洒着血。报章告诉说:战争打响了。当然,我们知道,但不知为何打响?为什么要打响?我不敢想象,难道就是佛陀说的那个原因吗?是源于什么的什么,为了什么的什么,或者就是报章中说的那样:是抢夺石油资源的战争,是宗教文明冲突的战争。

在这世上,矛盾不可避免。有矛盾,就有冲突,但不等于有冲突就必须要战争。中国的本土智慧早就说了:“自古知兵非好战。”这与远自他来的佛教智慧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