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7月21日)
质量是经济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经济能否上一个新台阶的关键所在。如何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包括售后服务质量,我想从总结经验、发挥优势和进一步解放思想三个方面,讲几点意见。
一
总结经验既是一个在实践中学习的过程,也是从战略上提高我们本领的过程。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质量管理工作是有成绩的,产品质量水平在逐步提高。现在,我们应该好好总结一下这方面的经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十几年来,我们的一些做法究竟对不对,就看实践的结果是不是有利于把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起来,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即一方面能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根据这一观点,我认为有几个方面的经验要好好总结。
1.总结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地区的经验。这些地区的经验值得我们重视,尤其是走在前面的深圳、珠海、厦门、汕头特区的经验,值得我们很好地去总结。十几年来,我们一直在争论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是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其实,特区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例如,他们总结的“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12个字经验就较好地解决了计划与市场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促使企业面向市场,开发、生产出市场需要的产品。他们的这一做法,无非是指令性计划要缩小,指导性计划要扩大,最后都要进入市场,就是指令性计划也要尊重价值规律,不能让生产出来的东西压在仓库里,而是要根据市场用户的需求生产。
2.总结已经办得好的国营大中型企业的经验。在同样的外部环境下,有一些大中型企业质量管理很出色,产品热销,效益很高。例如,一些企业大面积亏损,而上海二纺机、武钢、吉化、大庆石化、湖北二汽等效益却很好。这些企业走的是质量效益型道路,坚持严格质量管理,一丝不苟。这些企业可以做到的,其他同行业企业为什么做不到?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对于解决一些国有企业长期低效率运转的问题是很有意义的。
3.总结集体企业,包括乡镇企业的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迅速发展,1990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已达9500亿元,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25%。乡镇企业发展的经验很值得我们重视。一位乡镇企业局局长对我说:十多年来,乡镇企业从小到大都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的。初期是“船小好调头”;企业有了某些发展时则强调“船大抗风浪”;现在是鼓励发展“联合舰队”,以利于市场竞争。对于乡镇企业的经验,我也听到过一些同志的议论,说:乡镇企业推销产品靠的是“经济手腕”,这我学不了。这是一种偏见。就大多数乡镇企业来说,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规模,且牢牢地占领了市场,靠的是严格的管理,靠的是过硬的产品质量。杭州万向节厂就是它们中的典型。这个厂质量管理非常严格,低成本、高质量,它不仅能为湖北二汽这样的大企业配套,产品还出口国外,竞争力一直很强。这能是“经济手腕”办得到的?我认为,应认真总结乡镇企业的经营机制、内部分配制度及管理方面的经验。
4.总结三资企业的经验。在改革开放中,大量出现的三资企业,不仅带进了国外资金,而且带来了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这都是送上门的好经验,要认真总结。这些企业视质量为企业的生命。例如,肯德基公司有一套很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为保证食品质量,他们将当日卖剩下的食品全部处理掉,不允许第二天继续卖。“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是由日本人提出来的。我国不少企业把这句话只挂在嘴上,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它的真谛所在。这些送上门的经验难道不需要我们认真总结?
5.总结商业企业的经验。提高我国质量管理水平,商业企业是很重要的一块阵地,生产和流通不结合起来是没有生命力的。重庆市商业企业“四放开”的经验也要认真总结推广。
6.总结建立企业集团的经验。建立企业集团,发挥集团内企业间优势,对改善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作用,这已被许多联合企业经验所证明。虽然,目前我们这方面经验还不多,但对于已有的经验要好好总结,以利不断完善。
邓小平同志曾多次强调要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我们要善于学习各方面的经验,使其成为我们大家的共同财富。那种对新经验视而不见、抱残守缺的陈旧观念是没有出路的。总结经验是我们大家的任务,是我们每一个实践者的任务,不要把这项任务看作只是理论家的事。上述六个方面的实践,我认为对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只要我们大家共同总结,善于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就一定能把我们的经济很快搞上去。
二
发挥优势。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要分析当前的形势,研究其对于提高质量创造了哪些优势,并研究如何充分地去发挥这些优势。质量问题是各方面工作的一个综合反映,所以提高质量,使产品和服务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许多问题,如认识、体制、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做长期而艰苦的努力。当前的形势对我们尽快使经济上一个新台阶是十分有利的。我们要自觉地把握这个好形势,以转化为我们的工作优势。
优势之一,是质量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我国现正在由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产品进入市场要接受市场的考验,市场竞争的胜负关键取决于质量,因此质量问题提到了各方议事日程。这是我们抓质量最好的时机。随着大多数产品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买方决定着产品的命运。过去那些喊破嗓子也不重视质量的企业,那些产品质量总是在一个低水平上徘徊的企业,那些“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企业,也开始有了危机感、紧迫感,压力变动力,促使企业在提高质量上下真功夫。这是形势所迫。形势带来了抓质量工作的优势。
优势之二,是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的迅速发展不仅成为广大国营企业的竞争对手,同时也提供了好经验。许多乡镇企业、三资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发新产品,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与我们一些企业的大批量、少品种的老一套生产形成鲜明对照,为这些企业指出了方向,促使国营企业认识市场,了解市场,适应市场,认识到品种、质量的重要。乡镇企业、三资企业的发展经验迫使广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观念和方式必须转变。
优势之三,是我国将加入关贸总协定给企业带来的紧迫感。在中国产品平等地进入国际市场的同时,国外的产品也将大量进入我国市场,这意味着国内企业将自愿或不自愿地参与国际市场更加严峻的竞争和进入“国际级”较量。国家虽然可对“幼稚工业”给予必要的保护,但毕竟是少数产品。这对广大企业是巨大的压力。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质量是首当其冲的大课题。当60年代日本贸易自由化时,对日本国内企业的冲击是很大的,像小松制作所等一些公司面临着美国产品的挑战,几乎破产,使这些公司能够起死回生的是它们抓住产品质量这个关键。它们经过了这次背水一战,求得了生存,而且贸易自由化加速了整个日本经济的发展。所以,我把压力视为动力,视为优势。
优势之四,是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改革的步伐加快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转变政府的职能,进一步落实企业的自主权,更好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必将增强企业面对市场、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内在动力;改企业对上级负责为对市场、对自己的利益负责,改“让我抓”为“我要抓”,在抓法和效果上将会有很大的不同,后者将会有更大的积极性、持久性,更注重实际效果。当然,经济体制改革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光是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就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我们要做长期的艰苦奋斗。
优势之五,是今年开展的“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引起了全社会的共鸣,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将伪劣商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把某些地方保护主义揭露在众人的面前,唤起全民的质量意识,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也增强了生产、销售企业的质量责任感。这为加强质量和质量管理工作定会打下最好的舆论基础。
三
解放思想。总结经验、发挥优势,关键还在于解放思想。我们的思想往往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往往和实际的需要有一定的距离,对新的形势不认识、不适应。要适应,就必须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同志发表的那篇著名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就是从“解放思想”讲起。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使我们的思想适应于尽快把经济搞上去的形势要求,我们一切工作要有利于扭转国有企业长期低效率运转的局面,要有利于增强我国产品质量的竞争能力,要有利于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我认为,小平同志的重大历史功绩之一,是恢复了我们党一贯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转变思想观念十分必要,却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要有一点反省精神,时刻检查自己的思想是不是不够解放,是不是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是不是距离实际的要求还很远。我自己就有这方面的体会,如对企业改革三项制度破“铁饭碗”的问题,思想上就有一个转变的过程。很长一段时间,我是主张社会主义要有个“铁饭碗”的,后来全民所有制企业长期低效率运转这件事情促使我的思想有了改变,逐步认识到国营企业这样下去,我国经济实力会一天天被消耗、被削弱,最后用什么来坚持社会主义?这是个有关工人阶级根本利益的问题。我痛切地感到,不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不干一个样的问题,我们没有出路。所以必须破长期以来作为社会主义“优越性”体现的这个“铁饭碗”。破“铁饭碗”,是为了把竞争机制引入企业内部,使激励机制起作用,使人人奋发向上,使人民群众明天能够端上“金饭碗”、“银饭碗”,以显示社会主义的真正优势。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认真总结各方面的经验,发挥我们的优势,从宏观到微观,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在提高质量方面真抓实干,才能促使我国经济尽快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