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最经典的外国散文
47869700000053

第53章 新思想 乌尔法特

作者简介

左帕哈·乌尔法特(1909—1977 ),阿富汗当代散文家和诗人。他青年时代开始写诗,以后兼写散文和小说。主要作品有《散文选》《诗选》和《论写作》等。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方面,代表作为《两个葬礼》。他的诗歌和散文观察敏锐,风格清新,文字凝练,时代意识浓厚,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文学创作有自己的风格,艺术造诣深厚,深受阿富汗人民的喜爱。

我走遍东西,踏遍各地,寻访了所有的人。

我寻遍了每一座城市,可是无论谁家也没有它的住址。

我所要的东西这儿找不到。可是那些想作高官的人却可以找到进身的阶梯。

想要得到新汽车的人已经坐上了汽车;想要发财的人的金钱已经把银行塞满了。

只有我的愿望未能实现。因为我所想要的东西的确很稀罕,可是我非常希望能得到它。

是呀,我需要的是新的思想和新的世界。

在这里,新收音机、新电影、新手表、新装饰品,一样也不缺,可就是没有新的思想和新的主题。

在这里,诗人们吟出了许多诗,但却没一点新思想。

春天带给我们的仍是那被我们看了多次、嗅了多次的花。

我们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总是翻来覆去地诵着“花与夜莺”的主题,没有任何新的创造。

我们只是在旧的事物里搜罗新的主题。这不过是在老太婆脸上蒙一块新纱巾而已。

这里,母亲们带来了新生的儿子,可是头脑里却生不出新的思想。

这里,妇女们可以走出大门了,可是新的主题仍然不能从大脑里走出来。

这里,由于风俗习惯,姑娘在父亲家里成了老小姐之后才嫁出去。

这里,媒人们正在旧思想的家里进进出出,旧伦理比新思想更有市场。

这里,旧观念在老太婆的秋千上任意游荡,唱的仍然是老调。

这里,靠施舍过活的人成了百万富翁,目不识丁的人当上了局长。

尽管妇女的威风已超过了丈夫,毛拉已加入了酒徒的聚会,可是新思想和新主题却依然没有产生。

孩子们一生下地就像个老头子。他们睡的是旧时代的摇篮,听的是我们那古老的儿歌,看顾他们的又是老太婆。如果我们的青年再不刮净脸上的胡子,完全可以把他们称为老翁。

我们把新帽子戴上头顶,可是拒绝接受新思想,我们建造了新城市,可是住在那里的全是老头子,讲的全是老故事。

我们在老头们的集会上唱古老歌曲,还要这些老头子们跳起青年人的阿丹舞。

我未能如愿以偿。我应该到别的地方去追求新的思想。

这种新思想与那些复古的人是不会在一起的。

如果一位八十岁的老翁刚娶亲,他还是个老翁。一个老人穿上件新衣,仍然是个老人。即使他从一个旧城迁到新城,而那些旧家什也仍然跟着他一起。

他们的住房是新的,思想却是旧的。虽然住在崭新的房子里,但新的思想与主题仍然产生不出来。

品味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它很接近,甚至可以说就是散文诗。

本文既没有欢乐的情绪,也没有特别的愤怒,表现的是一种抑郁的感情,是一种失掉了激情的、既沉闷又失望的感情。这种感情,在作者生活的那个环境,对于知识分子来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由于追求的是历史进程必然产生而现在还没有产生的东西,理想超越了现实,现实否定着理想;两者的尖锐对立,使作者既深情憧憬新思想,又深感不能如愿以偿。这种欲求而不得的、既清醒又失望的思想感情,使作品具有苦闷而悲凉的情调,但这绝不是空灵和颓废。

这篇作品,表现了作者巨大的期望和巨大的失望。表现的方法主要是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