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贵细中药材100味选用
47872700000050

第50章 阿胶

阿胶又名驴皮胶。为马科动物驴的皮,经加工煎熬,使胶原水解后,再浓缩而成的固体胶块。主产于山东、浙江。以山东东阿县产品最为著名,奉为道地药材。

药材识别

呈扁长方形块状或骰状。16块胶,长约8.5cm,宽约3.7cm,厚1.5cm。32块胶厚约0.7cm。表面棕黑色或乌黑色,平滑,有光泽,对光透视稍透明。质坚脆,易碎。断面与表面色泽一致。

气微腥,味微甜。以色乌黑、光亮、稍透明、无腥臭气、经夏不软化者为佳。规格标准分山东阿胶、无锡二泉胶盒装等。

作用用途

阿胶具有补血滋阴,止血、安胎的功能。用于血虚诸证;阴虚火旺之虚烦失眠及阴虚肺燥咳嗽;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妊娠下血等出血证;胎动不安等。使用时用蒲黄炒可增强止血作用,蛤粉炒增强润肺作用。

现代临床上还用于肺结核,白细胞减少,缺铁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用法推荐

(1)医师处方用量5~10g,烊化服。

(2)阿胶(蒲黄炒)研末。每次服20~30g,1日2~3次,用温开水送下。用于肺结核咯血。

(3)阿胶12g、鸡蛋2个、红糖30g。炖服。用于滑胎,胎动不安。

(4)阿胶10g。每日1次,烊化服或加入粥内溶化服,也可加入核桃仁、黑芝麻、枸杞、冰糖等同服。用于食疗养生。

(5)阿胶150g(蛤粉炒)、百合300g、白芨300g、鳖甲300g(醋炙)共研为细末,1日2次,每次9g,早、晚各服1次。用于空洞型肺结核。

(6)阿胶6g(蒲黄炒)、白芨75g、黄芩6g、花蕊石50g、蒲黄50g。共研为细末,1日3~4次,每次3~6g,开水冲服。用于肺结核,咯血,支气管扩张出血。

(7)阿胶12g(蒲黄炒,烊化)、白芨12g、煅蛤壳12g、侧柏炭9g、仙鹤草15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于肺结核,咳血。

(8)阿胶(蛤粉炒)30g、马兜铃15g、炙杏仁15g、牛蒡子12g、炙甘草10g、糯米10g。隔日1剂,水煎分3~4次服。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

(9)阿胶10g(蒲黄炒,烊化)、金银花15g、白芨15g、川贝母6g(冲服)、甘草4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于肺脓肿。

(10)阿胶25g(蒲黄炒,烊化)、伏龙肝50g。先用水煎伏龙肝,取其澄清液,加入阿胶,1日分2次服。用于吐血。

(11)阿胶10g(蒲黄炒)、乌贼骨15g、白芨20g、三七10g、生大黄3g。共研为细末,1次3g,1日4次,温开水冲服。用于吐血。

(12)阿胶3g(蒲黄炒,烊化)、侧柏叶9g、陈艾叶6g、干姜6g、百草霜4.5g。除阿胶外余药用童便或黄酒与水各适量煎煮,取药汁烊化阿胶,1日分2次温服。用于吐血。

(13)阿胶20g、冰糖15g。将阿胶捣碎,放入冰糖,加水适量,隔水炖半小时,空腹时1次服用。用于吐血。

(14)阿胶10g、大黄3g。先将大黄研为细末,再将阿胶烊化并与大黄末调匀,内服,每次1剂,1日3剂,连服9剂。用于便血。

(15)阿胶30g(蒲黄炒,烊化)、栀子15g、车前子15g(纱布包煎)、甘草15g。水煎服。用于尿血。

(16)阿胶15g(烊化)、当归15g、熟地25g。隔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于贫血。

(17)阿胶12g(烊化)、当归6g、白芍6g、艾叶6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于月经不调。

(18)阿胶10g。先将阿胶烊化,再用黄酒适量1次冲服,每日1剂。用于阴血不足之月经先期,或经量多少不定。

(19)阿胶10g(烊化)、当归10g、熟地10g。隔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于血虚月经后期。

(20)阿胶30g(烊化)、当归15g、白芍炭12g、生姜炭15g、艾叶炭12g。水煎服。用于崩漏(虚寒型)。

(21)阿胶10g(烊化)、艾叶炭9g。水煎服。用于崩漏。

(22)阿胶10g(烊化)、乌贼骨15g、蒲黄6g、五灵脂6g。水煎服。用于崩漏。

(23)阿胶15g(蒲黄炒)、炮姜15g、煅龙骨15g、赤石脂15g、艾叶适量。将前四味药共研为细末,每日早、晚饭前服6g,艾叶汤送服。用于白带异常。

(24)阿胶40g(烊化)、醋炙艾叶12g。水煎服。用于滑胎、漏胎。

(25)阿胶15g、芫荽5g。加水共炖熟,1次服下。用于妊娠5~6个月咳嗽。

(26)阿胶15g(烊化)、艾叶炭15g、藕节炭15g。水煎服。用于产后恶露不绝。

(27)阿胶120g、米醋150g。共熬制成膏,摊于布上,外贴患处,隔3日换1次药。用于痈疽。

(28)阿胶6g、葱白3根、蜂蜜2匙。用水1碗煮葱白,沸后捞去,加入阿胶和蜂蜜,炖化,食前温服。用于老人阴血亏虚便秘。

(29)阿胶6g、瘦猪肉100g。加水适量,先炖猪肉,熟后入阿胶炖化,低盐调味,饮汤食肉。用于出血性贫血。

(30)阿胶6g、白茅根15g、生地20g、玉米须50g。将后3味水煎煮取汁,再将阿胶放入药汁中烊化,即可饮用。用于血热证之衄血,尿血,便血,吐血,崩漏及胎漏等。

(31)阿胶5g、枳壳5g、蜂蜜适量。将枳壳切成小碎块,与阿胶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15分钟左右即可,饮用前,将蜂蜜放入药液中,搅拌,待阿胶和蜂蜜完全溶化后饮用,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日晚睡觉前泡服1剂。用于老年血虚津枯出现的习惯性便秘,症见大便数日不解,干结如羊屎,努挣吃力等。

(32)阿胶5g、黄连2g。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15分钟左右即可,饮用前,搅拌药液,使阿胶完全溶化后再代茶饮用,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日上、下午各泡服1剂。用于湿热下注,灼伤血络的血痢,症见下痢不止,痢中带血,里急后重,日行数次。

(33)阿胶5g、生地5g、桂枝5g、炙甘草3g。将生地、桂枝和甘草切成小碎块,与阿胶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饮用前,搅拌药液,使阿胶完全溶化后再代茶饮用,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日上午和晚上各泡服1剂。用于心血不足的传导阻滞,症见心悸,怔忡,自汗等。

(34)阿胶5g、白芨5g、枇杷叶5g、生地5g。先将生地和白芨切成小碎块,与其他药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饮用前,搅拌药液,使阿胶完全溶化后再代茶饮用,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日上、下午各泡服1剂。用于肺结核,症见咯血,痰中带血,人体消瘦,潮热,胸痛,五心烦热等。

(35)阿胶5g、小蓟5g、栀子3枚、生地5g。将栀子砸破、生地切成小碎块,与其他药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饮用前,搅拌药液,使阿胶完全溶化后再代茶饮用,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日上、下午和晚上各泡服1剂。用于湿热下注,损伤阴络的尿血证,症见尿频尿急,尿中带血,尿时刺痛难忍。

(36)阿胶5g、侧柏叶5g、蒲黄5g、炮姜3g。将炮姜切成小碎块,与其他药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饮用前,搅拌药液,使阿胶完全溶化后再代茶饮用,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日上午和晚上各泡服1剂。用于中焦虚寒,脾不摄血,浊气冲逆所致的吐血,症见胃脘隐痛,恶心呕吐,吐出物中带血,甚者吐血,血色紫暗。

(37)阿胶5g、杏仁5g、枇杷叶5g、麦冬5g。先将杏仁砸碎,与其他药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饮用前,搅拌药液,使阿胶完全溶化后再代茶饮用。用于肺虚有热,化燥伤阴的支气管扩张,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带血,甚者咯出鲜血,久咯无度等。

(38)阿胶5g、黄芪5g、白术5g、艾叶5g。先将黄芪和白术切成小碎块,与其他药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饮用前,搅拌药液,使阿胶完全溶化后再饮用,1剂泡服1次,1次饮完,每日上午和晚上各泡服1剂。用于下焦虚寒,脾肾不足所致的胎动不安,或胎漏下血不止。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不宜用。加工制作

蒲黄炒阿胶珠:将蒲黄粉置锅内,用微火或文火炒至蒲黄微起烟时,放入阿胶丁,拌炒至鼓起成珠,内无溏心时取出,除去蒲黄,放凉即成。

蛤粉炒阿胶珠:将蛤粉置锅内,用文火炒至灵活时,放入阿胶丁,拌炒至鼓起成珠,色黄白,内无溏心时立即取出,筛去蛤粉,放凉即成(阿胶丁制作:取原药材烘软切成小丁块,或捣成碎块即得)。

保存条件

置塑料袋或盒内,密闭保存。放置阴凉干燥处,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