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贵细中药材100味选用
47872700000058

第58章 金银花

金银花又名二宝花、双花、忍冬花、银花、净银花、二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或毛花柱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主产于山东、河南。以河南密县产者奉为道地药材,习称“密银花”。山东为主产区,产品习称“东银花”或“济银花”,与“密银花”齐名。四川及重庆地区产者习称“川银花”,次之。

药材识别

花蕾呈长棒状,多弯曲,上粗下细,长2~3.5cm。外表淡黄色,久贮色渐深。密生短柔毛及腺毛,下部有细小的花萼,黄绿色,先端5裂。偶有开放者,花冠筒状,顶端开裂呈唇形;上唇4裂,下唇不裂。筒内有雄蕊5枚,附于筒壁;雌蕊1枚,略长于雄蕊,子房无毛。气香,味淡、微苦。以花蕾多、色淡、气清香者为佳。规格标准品别等级标准

密银花

东银花

一等干货。花蕾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表面绿白色,花冠厚,质稍硬,握之有顶手感。气清香,味甘微苦。无开放花朵,破裂花蕾及黄条不超过5%。无黑条、黑头、枝叶、杂质、虫蛀、霉变二等干货。花蕾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表面绿白色,花冠厚,质硬,握之有顶手感。气清香,味甘微苦。开放花朵不超过5%。黑头、破裂花蕾及黄条不超过10%。无黑条、枝叶、杂质、虫蛀、霉变三等干货。花蕾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表面绿白色或黄白色,花冠厚质硬,握之有顶手感。气清香,味甘微苦。开放花朵、黑条不超过30%。无枝叶、杂质、虫蛀、霉变四等干货。花蕾或开放花朵兼有。色泽不分。枝叶不超过3%。无杂质、虫蛀、霉变

一等干货。花蕾呈棒状、肥壮。上粗下细,略弯曲。表面黄、白、青色。气清香,味甘微苦。开放花朵不超过5%。无嫩蕾、黑头、枝叶、杂质、虫蛀、霉变二等干货。花蕾呈棒状、花蕾较瘦。上粗下细,略弯曲。表面黄、白、青色。气清香,味甘微苦。开放花朵不超过15%,黑头不超过3%。无枝叶、杂质、虫蛀、霉变三等干货。花蕾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花蕾瘦小。

表面黄、白、青色。气清香,味甘微苦。开放花朵不续表

品别等级标准

超过25%,黑头不超过15%。枝叶不超过1%。无

杂质、虫蛀、霉变

山银花

四等干货。花蕾或开放的花朵兼有。色泽不分,枝叶不超过3%。无杂质、虫蛀、霉变

一等干货。花蕾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花蕾长瘦。表面黄白色或青白色。气清香,味淡微苦。开放花朵不超过20%。无梗叶、杂质、虫蛀、霉变二等干货。花蕾或开放的花朵兼有。色泽不分。枝叶不超过10%。无杂质、虫蛀、霉变

注:山银花品种来源较多,有的地区采收加工还很粗放,质量较差,产品中枝叶较多,色泽不好。

作用用途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能。主要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血毒痢,风热感冒等证。本品清中又有宣散之力,故常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炒炭之后可凉血止痢。本品故为临床常用之品。

现代临床上还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大叶性肺炎,肺脓肿,菌痢,急性乳腺炎,急性结膜炎,眼角膜炎,角膜溃疡,疖痈,丹毒,脓疱疮,痱子,流行性腮腺炎,高血压病等。

用法推荐

(1)医师处方用量6~15g。

(2)金银花20g、菊花20g、鲜河蚌5~7只。将鲜河蚌置木炭火上烤,待蚌壳微张时,取出蚌体液状物,用此液状物与金银花、菊花煎液混匀,待凉后服下,1日1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

(3)金银花12g、甜杏仁12g、海浮石12g、炙麻黄9g。每日1剂,分2~3次水煎服。用于喘息性支气管炎。

(4)金银花250g、蒲公英250g、紫花地丁250g。水煎服。用于肺脓肿。

(5)金银花30g。每日1剂,水煎,取汁,兑适量白糖内服。用于便血。

(6)金银花30g、金钱草50g、蒲公英30g、丹参20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于胆囊炎。

(7)金银花12g、连翘12g、石膏60g、知母15g、粳米15g、防己15g、木瓜15g、桑枝3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于风湿性心肌炎。

(8)金银花15g、地胆头15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于膀胱炎(地胆头为菊科植物地胆草的全草)。

(9)金银花50g、萹蓄40g、车前草40g、葵花秆心20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于尿路感染。

(10)金银花15g、蒲公英15g。水煎,代茶饮。用于热淋。

(11)金银花15g、麦冬15g、杭菊花10g、桔梗10g、木蝴蝶3g、粉甘草3g、胖大海3枚。用沸水冲泡,代茶饮,10日为一疗程。用于梅核气,慢性咽炎。

(12)金银花15g、桑叶15g、柴胡30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于风热咳嗽。

(13)金银花120g、金鸡尾120g、甘草60g。水煎及时服。用于农药中毒(金鸡尾为凤尾蕨科植物掌羽凤尾的全草)。

(14)金银花60g。水煎即时服。用于毒蘑菇中毒。

(15)金银花30g或忍冬藤120g。水煎,取汁,趁热熏洗阴部,每日早、晚各1次。用于宫颈炎。

(16)金银花100g、翻白草100g、白花蛇舌草100g。水煎,取汁,趁热坐浴,每日早、晚各1剂,连用3~5天。用于急性盆腔炎。

(17)金银花10g、芦根10g、荆芥5g、淡竹叶5g。水煎服,连服3剂。用于水痘,发热或微热。

(18)金银花20g、蒲公英10g、玄参5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于腮腺炎。

(19)金银花60g、蒲公英60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连服5剂。用于痈疽初起,症见红肿疼痛等。

(20)金银花30g、丹皮15g、生山栀子12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于丹毒。

(21)金银花15g、蒲公英15g、夏枯草15g。加黄酒15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于瘰疬。

(22)金银花10g、乌梅5g、白糖适量。先将乌梅去核,加水适量,煮沸30分钟,再将金银花放入,同煎20分钟,去渣取汁,加入白糖搅匀,待凉后饮用。用于防治小儿疖肿,咽喉肿痛,痢疾等。

(23)金银花30g、野菊花30g、大青叶50g、板蓝根50g。同放入茶桶内,用沸水浸泡,片刻后饮用。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此为10人1日剂量)。

(24)金银花10g、菊花5g、绿茶3g。沸水浸泡代茶饮。用于防治咽喉干燥,缓和喉部疼痛,促进喉部痰液排出;还可用于外感风热,急性扁桃体炎,疖肿,小儿痱毒等。

(25)金银花10g、菊花10g。泡开水代茶饮。用于暑热心烦、口渴、冠心病胸闷痛。

(26)金银花5g、连翘5g、杏仁5g、桔梗5g。先将杏仁砸烂、桔梗切成小碎块,与其他药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15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日上、下午和晚上各泡服1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症见流涕,喷嚏,咽痛,咽痒,干咳无痰,口干渴等。

(27)金银花3g、荆芥5g、蝉蜕5g、丹皮3g、土茯苓3g。将后4味药物切成小碎块,与金银花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日上、下午各泡服1剂。用于全身突发风疹块,症见疹块发红,高出皮肤,瘙痒难忍等。

(28)金银花10g、玄参5g、当归5g、甘草3g。将玄参、当归和甘草切成小碎块,与金银花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日上午和晚上各泡服1剂。用于阻塞性脉管炎,症见四肢指端末节冷厥疼痛,甚至坏死脱落。

(29)金银花500g、菊花500g、山楂500g、精制蜂蜜5000g。前3味药洗净(山楂若系整个尚需拍破),一同放入锅内加水约30kg,用文火烧沸煮约半小时,起锅过滤取药汁;再将蜂蜜倒入锅内用文火加热保持微沸,炼至微黄色,粘手成丝;将炼制蜂蜜缓缓倒入药汁内,搅拌均匀,待蜂蜜全部溶化后,用纱布二层过滤去渣,冷却后即可服用。用于伤暑身热、烦渴、眩晕、火毒目赤、咽痛、疮疖等证。可作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痢疾、化脓性感染患者之饮料。更是夏季优良的清凉饮料。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加工制作金银花炭:取金银花,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喷淋少量清水,熄灭火星,取出,摊凉即得。保存条件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