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贵细中药材100味选用
47872700000077

第77章 菊花

菊花又名甘菊、白菊、白菊花、亳菊、滁菊、贡菊、怀菊、祁菊、川菊、杭白菊、白茶菊、黄菊花、杭黄菊、黄甘菊。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主产于安徽、河南、浙江、山东等地。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等。以安徽所产亳菊、滁菊最负盛名。

药材识别

亳菊:呈倒圆锥形或圆筒形,有时压扁呈扇形,直径1.5~3cm,离散。总苞碟状;总苞片3~4层,卵形或椭圆形,草质,黄绿色或褐绿色,外面被柔毛,边缘膜质。花托半球形,无托片和托毛。舌状花数层,雌性,位于外围,类白色,劲直上举,纵向折缩,散生金黄色腺点;管状花多数,两性,位于中央,为舌状花所隐藏,黄色,顶端5齿裂。瘦果不发育,无冠毛。体轻,质柔润,干时松脆。气清香,味甜,微苦。

滁菊: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2.5cm。舌状花白色,不规则扭曲,内卷,边缘皱缩,有时可见淡褐色腺点;管状花大多隐藏。

贡菊:呈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1.5~2.5cm。舌状花白色或类白色,斜升,上部反折,边缘稍内卷而皱缩,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少,外露。

杭菊:呈碟形或扁球形,直径2.5~4cm。常数个相连成片。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平展或微折叠,彼此粘连,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多数,外露。

均以花朵完整、颜色新鲜、气清香、味甜、微苦、少梗叶者为佳。

一等干货。呈圆盘或扁扇形。花朵大、瓣密、苞厚、不露心,花瓣长宽,白色,近基部微带红色。体轻,质柔软。气清香,味甘微苦。无散朵、枝叶、杂质、虫蛀、霉变二等干货。呈圆盘或扁扇形。花朵中个,色微黄,近基部微带红色。气芳香,味甘微苦。无散朵、枝叶、杂质、虫蛀、霉变三等干货。呈圆盘或扁扇形。花朵小,色黄或暗,间有散朵。叶棒不超过5%。无杂质、虫蛀、霉变

一等干货。呈绒球状或圆形(多为头花),朵大色粉白、花心较大、黄色。质柔。气芳香,味甘微苦。不散瓣、无枝叶、杂质、虫蛀、霉变二等干货。呈绒球状圆形(即二水花)。色粉白,朵均匀,不散瓣。无枝叶、杂质、虫蛀、霉变三等干货。呈绒球状。朵小、色次(即尾花)。间有散瓣、并条,无杂质、虫蛀、霉变

一等干货。花头较小,圆形,花瓣密、色白,花蒂绿色,花心小、淡黄色、均匀不散朵。体轻、质柔软。气芳香,味甘微苦。无枝叶、杂质、虫蛀、霉变二等干货。花头较小,圆形色白,花心淡黄色、朵欠均匀。气芳香,味甘微苦,不散朵。无枝叶、杂质、虫蛀、霉变三等干货。花头小,圆形色白,花心淡黄色、朵不均匀。气芳香,味甘微苦。间有散瓣。无枝叶、杂质、虫蛀、霉变一等干货。呈圆盘或扁扇形。朵大,瓣长、肥厚。花黄白色,间有浅红或棕红色。质松而柔。气芳香,味微苦。无散朵、枝叶、杂质、虫蛀、霉变二等干货。呈圆盘或扁扇形。朵较瘦小,色泽较暗。气芳香,味微苦。间有散朵。无杂质、虫蛀、霉变一等干货。蒸花呈压缩状。朵大肥厚,玉白色,花心较大、黄色。气清香,味甘微苦。无霜打花、浦汤花、生花、枝叶、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干货。蒸花呈压缩状。朵大厚,较小、玉白色,花心黄色、气清香,味甘微苦。无霜打花、浦汤花、枝叶、杂质、虫蛀、霉变三等干货。蒸花呈压缩状。朵小、玉白色,花心黄色、气清香,味甘微苦。间有不严重的霜打花和浦汤花。无枝叶、杂质、虫蛀、霉变一等干货。蒸花呈压缩状。朵大肥厚,亮黄色。气清香,味甘微苦。无严重的霜打花、浦汤花、生花、枝叶、杂质、虫蛀、霉变二等干货。蒸花呈压缩状。花朵小,较瘦薄、黄色。气续表

品别等级标准

清香,味甘微苦。间有霜打花和浦汤花。无黑花、

枝叶、杂质、虫蛀、霉变

注:菊花的产区较多,花形各异,所订的规格标准是按照花形不同结合传统名称制订的。新产区产品,符合哪个品种,即按哪个品种规格分等。

作用用途

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功能。主要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等。本品又能清热解毒,用于疔痈肿毒。本品尚有白、黄之分。亳菊、滁菊、贡菊、怀菊、祁菊、川菊、杭白菊等均属白菊花,长于平肝潜阳、明目,主治肝阳上亢证和各种目疾;黄杭菊为黄菊花类,疏散风热效力胜过白菊,主治风热外感和热毒疮肿。

现代临床上还用于治疗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神经官能症等。

用法推荐

(1)医师处方用量5~9g。

(2)菊花12g、夏枯草15g。水煎常服。用于高血压。

(3)白菊花90g、桑寄生120g、草决明180g、酸枣树根皮90g。共研为细末,过80~100目筛,水泛为丸如绿豆大,1次3g,1日3次,温开水送服。用于高血压(酸枣树根皮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根皮)。

(4)白菊花30g、泽泻9g、煅人中白9g。先将人中白研为细末,菊花和泽泻水煎,分2次冲服煅人中白末。用于前列腺炎。

(5)白菊花15g、苏叶20g、薄荷9g、牛蒡子10g。水煎服。用于头痛。

(6)菊花30g、桑叶30g、荷叶30g。水煎,代茶饮。用于肝阳上亢型眩晕。

(7)菊花12g、石决明24g、枸杞12g、桑叶9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于肝肾阴虚之头晕目眩,心烦。

(8)白菊花50g、鸡冠花50g、月季花50g、大乌泡根15g、土牛膝15g。水煎,取汁,兑红糖50g和匀,1日分3次服。连服3剂。用于经闭(大乌泡根为蔷薇科植物川梅的根;土牛膝为苋科植物柳叶牛膝的根茎及根)。

(9)黄菊花25g、蝉蜕10g、枳实10g、大黄9g。水煎服。用于小儿风疹。

(10)白菊花15g、白矾2g。共煎水,取汁,趁热熏洗患处,1日3次。用于睑缘炎。

(11)白菊花20g。水煎,取汁,头煎内服,二煎洗患处,1日2次。用于麦粒肿。

(12)白菊花30g、野菊花10g、龙胆草6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于麦粒肿。

(13)黄菊花30g、桑叶30g、冰片2g。先用水煎桑叶、菊花,取汁,再加入冰片调匀,熏洗患眼,1日2~3次。用于泪囊炎。

(14)菊花15g、枸杞子15g、巴戟天10g、肉苁蓉10g、金银花12g。每日1剂,水煎分3~4次服。用于泪囊炎。

(15)白菊花3g、草决明3g、灯心草3g、大黄3g、白蒺藜3g、竹叶3g。将上药共用水煎取药液,洗患眼,1日2~3次。用于急性结膜炎。

(16)菊花适量。晒干,研末和米蒸,做酒服。治头风眩晕。

(17)白菊花120g、甘草12g。水煎,顿服,渣再煎服。用于疔毒。

(18)菊花15g、白芍12g、金银花12g、柠檬酸2g、白糖适量。将前3味药同煮20分钟,取汁,加入柠檬酸、白糖即可服用。用于夏季防暑。

(19)菊花5g、苍耳子5g、天麻2g。先将苍耳子砸碎、天麻切成小碎块,与菊花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日上、下午各泡服1剂。用于美尼尔综合征,症见头晕,头痛,目眩,目暗,耳鸣,恶心呕吐,如坐车船等。

(20)金银花15g、黄菊花10g、茉莉花3g。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15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日泡服1剂。用于热毒所致的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痈疽等。

(21)菊花5g、钩藤5g、生地5g、白芍3g。将生地和白芍切成小碎块,与其他药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日上、下午各泡服1剂。用于高血压,症见头痛头胀,目眩眼花,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

(22)菊花5g、槐花3g、夏枯草10g。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15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日上、下午各泡服1剂。用于高血压,症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脑鸣,口苦,烦躁,性急易怒等。

保存条件

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防蛀、防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