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研究
47874200000009

第9章 探讨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遇到了许多从未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认真地研究这些新情况,制定正确的政策,接受新的考验。

(一)提出两个“务必”的思想

1949年3月5日,在中国革命即将胜利的前夜,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思想。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的“两个务必”思想经历了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早在七届二中全会之前,这一思想开始萌芽并初步形成;在七届二中全会之后的长时期里,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又有新的发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影响熏陶,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具有战略家的眼光和思维,是毛泽东“两个务必”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几个重要因素。

毛泽东的“两个务必”思想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这就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无论在胜利还是在困难面前,中国共产党人都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都要把两者内在地统一于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只有首先保持谦虚谨慎,才能做到艰苦奋斗;在经过了艰苦奋斗,取得了成绩、赢得了胜利之后,又要继续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地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谦虚谨慎与艰苦奋斗,无限循环,以至无穷,我们党就能不断地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毛泽东的“两个务必”思想言简意赅,却揭示了极其深刻的哲理。它留给后人以无穷而有益的启迪。

(二)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接受来自党内和党外的监督

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十分强调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监督。毛泽东首先在《论十大关系》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他说:“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就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主要监督中国共产党的是劳动群众和党员群众。但是有了民主党派,对我们更为有益。邓小平在中共八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也指出:我们需要实行党的内部的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对我们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共产党人应当善于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和批评中得到帮助。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必须反对官僚主义。邓小平在中共八大关于修改党章报告中还指出: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的同志容易沾染上脱离群众和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习气。1963年5月,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属机关负责干部会议上讲话时说:官僚主义是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一种政治病症,是十分有害、非常危险的,我们决不能容许官僚主义再继续发展下去。务必要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要重视党内的思想教育,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思想水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健全民主集中制;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要坚决执行反对突出个人和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三)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毛泽东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教训,反复强调执政党要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主要从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身上体现出来,是以各级党委和干部执政能力为依托的。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通过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来实现,通过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在公共权力机关中工作的党员干部的能力来实现。尤其在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机制尚待完善、科学的体制和机制的建立仍有一个过程的情况下,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就显得更为重要、更为迫切。

毛泽东一向重视干部问题,始终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他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1956年,他曾经意味深长地说,我们党有成百万有经验的干部。我们这些干部,大多数是好的,是土生土长,联系群众,经过长期斗争考验的,他们都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产。我们有在不同革命时期经过考验的这样一批干部,就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要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就要有一条正确的干部路线。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用生动的民族语言,把党的干部路线概括为“任人唯贤”四个字。实行“任人唯贤”的路线,就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和使用标准。所谓德,主要是指干部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和工作作风;所谓才,主要是指干部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和文化知识;所谓兼备,就是既要有德,又要有才,两者缺一不可,并且德在首位。党的干部和领袖应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党依靠着这些人而联系党员和群众,依靠着这些人对于群众的坚强领导而达到打倒敌人的目的。

(四)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一个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原则。

从1938年起,在我军历次颁布的政治工作条例中,都有政治工作是“生命线”的原则规定。195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送党中央审改时,毛泽东亲笔写上“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生命线”是我们党的一个不可动摇的原则,它不仅适用于军队建设,对于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也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1955年,正当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进入高潮时,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这本书的按语中,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著名论断,并且强调:“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向农民群众不断地灌输社会主义思想。”1958年2月,毛泽东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提出“把党的工作的着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去”,同时进一步论述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经济工作、技术工作的重大意义。他说:“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这是毫无疑义的,年年如此,永远如此。这就是又红又专。”“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虽然当时出现了“左”倾错误,但毛泽东的观点仍给我们重要的启示,值得我们认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