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智慧,我们其实并不难于理解:天上的风是最柔的,但是却能通过肌肤,拔坚倒屋,再小的孔隙也能通过;电是最柔弱的,但它能通过金石,透过钢铁。
有个成语叫“四两拨千斤”,讲的正是以柔克刚的道理。俗语说:“百人百心,百人百性。”有的人性格内向,有的人性格外向,有的人性格柔和,有的人则性格刚烈,各有特点,又各有利弊。然而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往往刚烈之人容易被柔和之人征服利用。太过于嚣张的民族,往往越容易被低调的民族所征服。
冒顿是匈奴单于头曼的太子,头曼后来又喜爱别的妻子生的小儿子,想废掉冒顿而立小儿子为太子。冒顿便杀掉头曼,自立为单于。
当时东胡强盛,听说冒顿弑父自立,内部形势不稳定,乘机挑衅,派使者到冒顿那里,索要头曼的一匹千里马。
冒顿问左右大臣。大臣们都说:“千里马是匈奴的宝马,绝不能送给他。”
冒顿沉吟着说:“东胡索要千里马不过是个借口,假如我们不给,他就有理由攻打我们,就要发生战争。”
左右大臣都攘臂愤慨地说:“宁可和他们拼一生死,也绝不可示弱送马。”
冒顿说:“打起仗来就要损失几千几万匹马了,人死得要更多,不值得为了一匹千里马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况且都是邻国,在乎一匹千里马也显得过于小气。”冒顿便派人把千里马送给东胡。
过了不久,东胡又派人来索要单于的一个阏氏 (单于的妻子称为阏氏)。冒顿又问左右大臣。左右大臣都义愤填膺,说:“东胡太没有道义了,竟敢索要阏氏,是可忍,孰不可忍!请您下令发兵攻打他。 ”
冒顿说:“为了一名女子和邻国大动干戈,损失人马牲畜无数,太不值得了,况且和人家邻国友好,何必吝惜一名女子。”便又把东胡索要的阏氏送了出去。
东胡王见所求辄获,意气骄横,根本瞧不起冒顿单于,又派使者见冒顿,说:“你我两国边境之间有块空地,有 1000多里,你匈奴也到不了那里,把这块地送给我吧。”
冒顿又问左右大臣该如何。左右大臣们说:“这本来就是块无用的土地,给他也可以,不给也可以。”
冒顿闻言大怒,说道:“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么能把土地送给别人?”
凡是说可以把地给东胡的大臣都被他斩首,然后下令集中兵马,有敢迟到者一律斩首,随后亲率大军袭击东胡。东胡素来轻视匈奴,全然不加防备,冒顿一举消灭了东胡,把东胡的百姓和牲畜占为己有。
冒顿弑父自立,虽属自保,也显露出他凶猛残忍的天性,然而面对东胡的无理要求,却一忍再忍,而且忍常人所不能忍,这是因为他要成就常人所不能成就的事业。
当时东胡最为强大,东胡敢于提出无理至极的要求也是倚仗自己的实力,索要千里马和阏氏不过是想挑起事端,以便自己师出有名,假如此时冒顿不答应请求,正式开战,一定占不到上风。
冒顿偏偏都忍住了,要马给马,要人给人,就是不给你开战的理由。另外也以谦卑懦弱的姿态达到骄敌、愚敌、痹敌的目的,同时用所受到的耻辱来激发国内斗士的血性,“知耻近乎勇”,耻辱常常会增强斗志。
东胡见所求无不获,心满意足,既不把匈奴放在眼里,也不屑出兵攻打了,却不知“骄兵必败”,在表面的胜利中,已经输掉了最关键的战争要素。
冒顿战胜东胡的智慧,正是以老子“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为指导思想才成功的,或者说是一种退一小步而进一大步的胜利。倘若东胡是一块巨石的话,那么冒顿就必须要让自己成为一堆棉花,而不是同样硬的岩石。因为棉花与巨石相碰,则会很轻松地将其包在里面。而如果巨石与巨石相碰,必然会两败俱伤。
至柔治刚的智慧并非让我们在面对强者时一味退缩、忍让,而是让我们适时地避开锋芒,与别人巧妙地周旋,最终达到制胜的目的。历史上最有名的以柔克刚的事例莫过于《将相和》——蔺相如正是善于使用柔术,不但避免了窝里斗,还使廉颇自己认识到错误主动请罪。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和“滴水石穿”论证了刚与柔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换。刚来柔制;柔来刚对。刚柔相生相克的道理常常被运用于政治和军事当中,古今中外“以柔克刚、以刚制柔”的案例层出不穷。老子的“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智慧,我们其实并不难于理解:天上的风是最柔的,但是却能通过肌肤,拔坚倒屋,再小的孔隙也能通过;电是最柔弱的,但它能通过金石,透过钢铁。
为何能至柔治刚呢?从物理的角度来看,刚性越大,物体的脆性就越大,抗打击的能力也就越低。钻石的确是自然界最硬的东西,但又有谁注意到,钻石甚至比玻璃更易碎呢?而硬度极差的铅,柔韧性却极好,你甚至可以用锤子把它砸得像纸一样薄,但仍然不能将它砸为两半。
阳刚是年轻人的标志,然而处事过于阳刚就不明智了。遇到问题应该以冷静的心态去对待,在某些不能直接解决的问题上不妨退一步,以一种柔弱的态度转到另一个方向去解决,这就是那些会办事的人通常采取软硬兼施手段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