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点亮心灵的灯
47917100000029

第29章 中短篇小说集《找不回的感觉》……

中短篇小说集《找不回的感觉》研讨会发言摘要

时间:2006年1月10日

地点:河南省作家协会

主持人:李佩甫孙荪(河南省文联副主席、著名评论家)

天岑是一个特殊的作家,身为官员,还不忘情于小说写作,表达了他对世道人心的关怀,也就是人文关怀。写人心折射世道变化,写世道彰显人心,两者互相折射,互相彰显,互相深化,形成天岑创作的基本内涵,也是他社会角色的基本内涵。

好多人写生活小说,常常对人物仰视,缺乏俯视的姿态和剖析的眼光。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作家开始俯视了,才有了李佩甫的《羊的门》一类的小说。大写的人也要小看,如二月河俯视皇帝一样,要做到透彻。天岑长期在官场,知道文字的分量,下笔很吝啬,文字的质感、分量把握得很好。举重若轻的叙述能力,老到的文字,骨子里冷峻的幽默感,是天岑小说的特点。他的社会角色更助于他将作品打磨得更精致和更深入。写作没有影响他做官,但又保留了文人最高贵的人文情怀,“找回了那种感觉”,向天岑表示祝贺。李佩甫(河南省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

我和天岑上世纪80年代就是文友,当时同属业余作者。天岑这个人不张扬,很厚道,很踏实,官做得好,还出了作品,我是很佩服的。如果中国的官员都有文学作衬底,那社会状态或许会更好。

我看了天岑的《找不回的感觉》,很有感慨。他的政治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眼光和视角,因而看问题相对开阔,对生活的透视显示了更多的包容性。如《四单元三楼的两户人家》,构思比较开阔,不那么偏颇,包容性更大。《那夜·那灯·那女人》对人生人性人情的把握,非常准确,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天岑一直在找感觉,其实他已经找回了作家的感觉。他写小说,骨子里是作家的视角,不是官员的视角。可能因为公务太忙,所以他的小说写得都不太长,有些显得简白了一些,等他不干官员了或许更能铺开。南丁(河南省文联名誉主席、著名评论家)

看了天岑的小说,感觉很鲜活,因为他写的是生活,譬如农民、村干部、乡干部。他的语言很朴素,天然去雕饰。美有很多种,契诃夫说:在一切美当中,朴素是最美的。南阳的群众语言很有文学性,不用加工,直接进入小说就是文学。如“年纪大了,熬骨胶也不值钱。”语言很贴切。二月河(河南省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

我要说的话在序中已经说了。《赖四偷婚》写得较好,是当代的“活鬼”。虽然《那夜·那灯·那女人》能触及人心灵深处,让人怦然心动,但真正能代表天岑的艺术价值、思想意义,写人性的变迁和商品时代人文理念的变化,没有哪一篇能取代《赖四偷婚》。一般来讲,做官会将文人做坏了,文才很高的人,一做官就折腾得不行了,这是一种现象。官做得好,文章也写得好的人,在历史上不多。

天岑可能更珍惜作家这个身份。他当过常务副市长,管百姓的菜篮子、钱柜子,油盐酱醋都管。好比二月河正在楼上写作,正激情澎湃、热血沸腾时,老婆在楼下喊了一句:“酱油没了!”登时,思想一下子没了。天岑很让我佩服,他听到“酱油”还能继续写下去。田中禾(河南省文学院顾问、著名作家)

我拿到这本书,很高兴,找回了过去的感觉,说明天岑这些年还在写作,还是我们的文友。我印象最深的有三篇,《那夜·那灯·那女人》写人性,《找不回的感觉》写人生,《赖四偷婚》写世态。我读到不少领导写的小说,但相比而言,他们缺少自己的哲学和思维,而南阳的作家善于思考生活。天岑这几篇小说,是一个人性的贯穿,到《找不回的感觉》和《赖四偷婚》发生了转折,是一个嬗变,是一个从人性的真善美,到理想主义完全破灭的过程,是一个价值观念分裂的过程。我认为《找不回的感觉》是最好的小说,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写得很从容。创作心态要从容起来,关键是要有哲学和思维。何向阳(河南省作协副主席、著名评论家)

我最喜欢的是《刘正县》里投票的问题,不知该投谁的票。《那夜·那灯·那女人》写得很纯净,但《刘正县》是让人看到人的善良之后,又看出人的荒谬。天岑抱着悲悯之心,不是声嘶力竭地批判,而是将这个人物的灵魂一点点地披露出来,没有拎出来的血淋淋的感觉,没有石头的尖锐冰冷,他用镇平人的玉的感觉玉的语言方式,很温婉,很温润,很温和,很温情,即使写很琐碎的小人物,也抱有悲悯之心,这样的一种气质,让人珍视。天岑的作品里有一种像玉一样很透彻的感觉,我对这种感觉抱着一种敬意。杨东明(河南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有些领导爱好文学,但只是爱好,天岑却是真正的作家。一个人只要当过作家,就和其他官员不一样,他骨子里有一种文学情结。《赖四偷婚》中的“赖四”刻画得特别好,是一个点睛形象。在这个人物中,天岑展示了作家的才华。《找不回的感觉》是天岑作为文化人、艺术人内心世界的真实感觉。这恰恰证明他是一个很温情的、有情调的人,处理公务是他的职业,而骨子里他是作家。郑彦英(河南省文学院院长、著名作家)我一直喜欢南阳的汉画,很飘逸。在天岑的小说集中,我找到了汉画中纯真的源于生活本真美的感觉。小说源于生活,又升华了生活,就像汉画一样。汉画中的奔马,小腿很细,是平的,以奔腾之势跃于石上,很生动。天岑小说的感觉很多地方像汉画中的马,如《那夜·那灯·那女人》中的一床被子,只一床,这便是高于生活。天岑的小说,让我看到了现代的文学版的汉画。王守国(大河报副总编、博士)天岑的小说我从头看到尾。如果写读后感,我想文章题目应该叫《文章太守》。一是天岑的身份与太守相符;二是天岑的小说颇有欧阳修等太守们的温和之风。

对天岑的作品我有两点感受。一是天岑没有刻意写官场,譬如《刘正县》,他写的是人生和人性,写一个人步入官场之后,天性和职业行为冲突之后的无奈和荒谬,写出了人性的光辉,而不是刻意写权力的争斗,官场的扭曲。这是文化的力量,是文学之本性在里边。二是书名。二月河老师在《序》里说到书名应该用《赖四偷婚》,而天岑坚持用《找不回的感觉》,所以我特意认认真真将《赖四偷婚》看了两遍。我认同现在这个书名,觉得比较好。我认为,作为一个从农村、从黄土地走出来的官员,他很在意带有原野气味的人性美,他想找回来的感觉就是人性的质朴,就是千古文人的田园梦,这种田园梦代表了人性的光辉。

(《大河报》2006年1月19日第1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