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高高的墙壁将同族同源的一国人民分在了两个世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柏林墙事件。它的建造昭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而它的一夕倒塌却成了一个难解的谜。
骨肉两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按照雅尔塔会议约定,苏、美、英、法四个战胜国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地处苏占区的柏林,亦按此原则由四国分区占领。1948年,柏林一分为二,苏占区成为东柏林,西方三国占领区成为西柏林。尽管柏林发生政治上的分裂,但对居住在分界线两边的德国人来说,他们依然生活在同一座城市。然而,随着冷战的开始,以及不同社会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东西柏林的德国人开始感到他们仿佛生活在两个国度。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援助下,西德的经济飞速发展,很快恢复到战前的水平,并持续高速增长了10年,这种情况引起许多东德人纷纷跑到西柏林和西德寻找工作,谋取机会。后来,美苏围绕柏林问题爆发的激烈对抗,在柏林引起一片恐慌,大批东德人涌入西柏林或通过西柏林逃亡西德,逃亡人数逐月上升。据统计,从1949年至1961年8月13日柏林墙修筑前一天为止,从东德逃亡到西柏林和西德的总人数达260万人之多,占东德1600万总人口的16%左右,给东德造成了巨大损失。东德决心彻底控制东、西柏林的边界。1961年8月13日凌晨,东西两边的柏林人看到许多工人正在忙碌着,他们在开阔的马路或河水中央竖起一根根水泥桩,上面架上倒刺铁丝网。整个西柏林被倒刺铁丝网墙团团围了起来,逃亡潮被遏制住了。当然,柏林墙建立后,仍然有人采用跳楼、挖地道、游泳等方式翻越它,据统计,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伤。
东西相聚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于苏美两个大国开始“对话”,1989年下半年,东欧冷战局势缓和,政治形势剧变,苏联放松了对东德的控制。与此同时,东德国内形势也发生变化,要求统一的呼声日益高涨,1989年11月9日下午,新上任的德国第一书记克伦茨在中央全会上宣读了匆忙起草的《民主德国公民出国旅行条例》,新条例规定,只要提出申请,就批准出国旅行或移居。当新条例公布的时候,内涵是含混不清的,并没有明确东西柏林之间的旅行自由,正当各界人士要求政府发言人澄清规定内涵的时候,新闻记者们打破了常规,自己动手写报道,强调了“从现在开始,不需要任何特殊理由就可以申请私人出国旅行”,使得新规定的意思成为完全开放边界,开放柏林墙。这个新规定,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在大街小巷传开,几分钟之后,柏林墙下就聚集了几千人,到晚上8点半,人群开始拥挤起来,并高喊“打开大门!”眼看人群越来越密集,群情激奋,一些军官向上级请示,然而得不到任何命令。在毫无指示的情况下,两名警察秘密发出了开放柏林墙的信号,无数东德人涌上街头,推倒了这座象征着东西方冷战和德意志分裂的墙。
就在柏林墙倒塌前,不少西方政治分析家和政界要人还曾预言至少需要10年时间,有些德国人甚至没有打算活着看到这一天。然而事实上,历史的发展永远出乎人们的意料。也有一些人认为柏林墙的倒塌是出于蓄意的安排,例如新闻记者的自发报道以及后来军队的不作为,因此,有人大胆猜测说:“很显然,这应该是一场策划好的阴谋,它的背后也许是民间组织,也许是其他政治势力。”然而,更多的人认为,柏林墙的倒塌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一方面是人们经历多年战乱后,对和平有着深刻的向往和渴望,一方面是全球和平趋势的带动,柏林墙的倒塌早已经被酝酿多时。如果说真的有阴谋,那么主导者恐怕是德国人民同承一脉的骨肉亲情,柏林墙倒塌后,在过境站西侧,西柏林市民夹道欢迎自己的同胞、亲人的到来,他们冲上前去,拥抱、亲吻、哭泣,周围的人则为他们鼓掌,为他们欢呼。据统计,在边界开放的最初10天里,到西德和西柏林的东德公民超过了1000万人,占了东德总人口的三分之二。1990年10月,德国宣布统一,那道著名的柏林墙一如德国不堪回首的分裂,永远地成为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