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农村养老基金来源应当主要来自五个方面:第一,国家根据每年的GDP确定一定比例。国家投入部分要列入国家财政预算范畴,明确规定此项经费应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相应的以法律条文形式将其规范化、基金化,使基金在国家的支持下,具有固定来源和稳定增长的机制。国家出资所起的作用是基础作用,体现了农村社会保障以国家为后盾的坚实基础,又能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体现了互助共济的社会主义的本质特点。第二,地方政府根据地方财力具体制定一定比例,在每年地方财政预算中作出安排。根据地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出资部分相应的按实际拨付。第三,吸收企业、港澳台同胞、侨胞以及国际组织等社会捐助。第四,鼓励农民自愿出资。第五,划转农民进城务工由企业与农民工所交纳的那部分社会保障费用。虽然各个途径筹措资金所占比例不同,但政府应采取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全社会各方面亦予以关注参与,从而将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带入实质性运行轨道,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存状况,使城乡更加协调发展。
(二)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满足农民需求中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是维护农民作为公民应当享有的生存权利的起码要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一种解决贫困问题的补救机制是所有现代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后一道“安全网”。根据目前我国的发展水平,在农村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尚不具备条件。已经建立的,截至2004年底,全国有8个省份、1206个县(市、区)开始试行,已有488万农民受益,应当进一步完善;尚未建立的,可以按照“政府救助、社会互助、子女赡养、稳定土地政策”的原则,重点安排好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
一是农村贫困人口。这一群体主要因自然条件制约,生产生活都受到一定影响,靠自身的力量难以自保。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农村仍然有2000多万人处于绝对贫困线以下,年人均收入不足500元。
二是农村中的残疾人和因病、因自然灾害形成的贫困人口。对这一群体政府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确定维持最低生活需要的最低保障线。
三是失地农民。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量的农业耕地将被征用,如何建立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目前的重点。土地是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农民“最终”和天然的保障。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主要缺陷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涵尚不够充分和明确,土地产权主体不清,农民通过承包获得的土地权益尚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在实际生活中,尽管农民拿到了土地使用证,却无法阻止土地承包的频繁调整和乡政府及村委会对土地使用权的硬性转让。据有关部门粗略估计,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通过土地征用从农村转移出的土地资产收益超过2万亿元,而这与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密切相关。同时,由于不少征地项目没有给农民合理的补偿,没有妥善解决农民的长远生计,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和养老保障没有作出制度性安排,导致失地农民既丧失了拥有土地所带来的社会保障权利,同时又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权利,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人员,面临着极大的社会风险。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特别是城市近郊农民土地被征用数量会越来越多,失地农民群体也会越来越大,这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对此,政府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尽快建立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一是对失地农民给予资金补偿。征用农民集体土地的补偿费政府要及时足额到位,并优先用于补偿农民,不能拖欠农民征地补偿费。二是为失地农民优先提供就业机会。对征用农民土地兴办的项目创造的就业岗位,应该优先让失地农民就业。三是加强征地补偿费的管理。对征地补偿费要专款专用,防止资金流失。
(三)建立农村五保户供养体系
农村五保户的对象是指农村中丧失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的孤儿等。五保工作是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和农村集体福利事业的组成部分。对五保户实行供养,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应尽的义务,是党和政府在农村的一项重要政策。
农村五保户供养的基本内容是: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孤儿保教)。对农村五保户供养的五个方面,县级人民政府应结合当地的情况,对五保供给标准作出具体规定,切实保证五保户的生活不低于当地群众的中等生活水平。贫困地区享受五保的,每人每年供养标准应该有明确规定。受灾地区在发放救灾款、物和解决住房时,应优先照顾五保户。农村五保户的吃、穿、住房、看病、丧葬处理以及孤儿的入学教育等,由乡(镇)、村负责安排落实。供给五保户的粮、款、物,一般应以乡(镇)为单位统筹负担;也可以乡(镇)、村两级分别统筹负担。承担供给的粮、款(包括实物折款)应由乡(镇)或村统一提取,每年分一次或两次兑现。钱款存入信用社存款折交五保对象本人保存;有条件的地方口粮也可存入粮站或粮食加工厂,发给粮本,按月供应。对有自理生活能力的五保对象,可由其自己安排生活,并鼓励其搞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副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对丧失自理生活能力的,由集体派专人或委托亲邻照料,集体付给适当报酬。农村五保户的供养经费应该逐步纳入县乡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制定政策鼓励社会各界捐助,以筹集五保供应所需资金。举办敬老院是集中供养五保户的一种好形式,凡有条件的乡(镇)、村,都应积极兴办。敬老院要坚持“依靠集体、勤俭办院、民主管理、敬老养老”和“入院自愿、出院自由”的原则,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活和财务管理制度。五保户的私人财产属五保户个人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五保对象去世后,其遗产由供养单位继承。其亲友尽过赡养义务的,可进行协商,合理继承部分遗产。对分散供养的五保户所需费用,应与集中供养的一样,由各乡镇制定统一标准,财政列支,如果愿意入敬老院,应当安排进敬老院集中供养。
(四)建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是指针对农村病灾户、贫困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建立的政府和社会救助制度,主要解决这部分群体的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基本需求。根据各地的做法,主要实行以下六个方面的救助:一是教育救助。对基础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学生进行救助。二是残疾人救助。着重解决残疾人生活、康复、上学、就业等方面的困难。三是灾害救助。建立灾害应急机制,确保受灾群众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助,重点保证受灾群众吃、穿、住等基本生活需要,帮助受灾群众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提高农村抗灾救灾能力。四是老年人救助。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均生命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群不断扩大,仅仅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必须建立政府、社会与家庭相结合的老年人救助制度。对不同年龄、不同情况的老年人分别给予适当救助。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免除一切社会义务;70岁以上的老年人给予乘车、公园等游览场所方面的免费待遇;80岁以上的老年人,政府要给予一定补贴;9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保健就医等方面应当逐步实行减免政策。五是住房救助。在农村也要逐步实行“安居工程”,着重解决农村无房户、危房户的住房问题,确保居者有其屋。六是对农村贫困家庭实行医疗救助。医疗救助对象主要是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医疗救助形式可以是对救助对象患大病给予一定的医疗费用补助,也可以是资助其参加当地合作医疗。医疗救助资金通过政府投入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多渠道筹集。建立独立的医疗救助基金,实行个人申请、村民代表会议评议,民政部门审核批准,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管理体制。山东省东营市在“五项救助”方面已经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并开始实施,取得了明显效果。
(五)建立农村保险体系
我国7亿多劳动力,其中4.7亿是农业劳动者,农民在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后,对养老、医疗和抵御意外伤害风险等全面保障的需求与日俱增。发展农村保险市场,是保险支持“三农”、服务国民经济全局的需要,是实现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的需要。因此,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保险体系,防止和化解农业风险。目前发达国家均对农产品在备播、种植管理和销售等环节进行保险,为农民分担风险。
近几年,我国农业保险有了一定发展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一是农业保险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农业保险产品达160多个,险种已发展到目前涵盖种养两业、家庭财产、人身意外及合作医疗等涉及农民生产生活各方面的保险服务。二是创新了现代农业保险机制。保监会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建立农业保险制度的初步方案》中提出,现阶段中国开展农业保险应逐步建立多层次体系、多渠道支持、多主体经营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保险制度;立足于政策扶持,商业运作的经营原则;适时建立农业巨灾基金和再保险运作机制等支持政策措施;实行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多元化,各地区因地制宜地选择确定经营模式。三是培育发展农业保险市场,积极探索现代农业保险体制。根据“先起步、后完善,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保监会在上海、吉林、黑龙江分别批设了不同经营模式的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在江苏、四川、辽宁、新疆等省(自治区),依靠地方政府支持开展了保险公司与政府联办、为政府代办以及保险公司自营等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试点工作,还引进了具有长期经营农业保险经验的外资公司参与试点。保监会正会同相关部门着手研究制定政策性农业保险鼓励支持政策,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目录,共同组成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小组,保证农业保险实践工作顺利开展。
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要按照农业保险与灾害救济相结合、强制性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建立保险基金的多级分担制等原则,加快建立农村保险体系,促进农村保险市场发展。①鼓励现有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扩大农业保险经营范围,各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农业保险给予适当补贴。②支持农民和农业经营组织建立为农民服务的互助保险合作组织,通过减免营业税、所得税等优惠办法,扶持其发展壮大。③创立全国性的农业保险机构,并在粮食、棉花、油料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及禽畜、蔬菜、水果等主要出口农产品主产区,按照经济合作原则,设立二级分支机构,由基层政府部门代理其与农户直接相关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④积极吸引国外保险公司在我国粮食等农产品主产区设立农业保险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