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从早到晚我们已经拥有足够多的时间,只是大部分的时间被白白浪费了,而且我们还毫无察觉。没有很好的计划,时间就如同指缝间默默流走的细砂一样,要是能够很有条理地把它安排好,什么时段该做什么,计划好了就努力去实施。如果我们一早能虔诚地发菩提心,练习扩大自己的心量,好好念经,为当天的修行做个良好的开端,这样很善巧地就把修行融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了。
生活中有很多可以修行的机缘,就看我们是不是能好好运用,把握住每个机会。
面对心灵的挑战
信仰和修行的特殊之处在于,修得好不好,是无法用皈依或修行时间的长短来衡量。当然,如果平常付出比较多的时间念经持咒,一定和比较少把精力投入修持会有不同。最大的差别在哪里呢?通过诵经、拜佛和平常的修炼,自身的行为有没有发生改变?言语上有没有发生改变?最主要是我们的心灵有没有改变?修心是很重要的,这也是佛教徒又被称为内教徒的原因。
另一方面,能不能驾驭自己的情绪,也可以检验自己的修行如何,而不是会念经、背经,就叫修行很好。念经,是一种开发我们慈悲和智慧的善巧方法,但不代表就是修行。念《金刚经》、《心经》、《般若经》等等,主要是希望透过诵经,借由佛的加持力改变我们的大脑频率,让自己的负面情绪,慢慢转化成佛的快乐和智慧。
人,不可能没有起心动念。突然觉得某个人不顺眼,心里马上就不怀好意地嘀咕了,而且隐隐希望对方发生不如意的事情,这种负面情绪的蔓延,就可以叫做恨了。随后,嫉妒和傲慢就跟着全起来了。这一切都很正常,但是我们需要学会的是,当念头产生的时候,自己要很清楚,不要跟随着它们,不让它们继续发展下去,不要贪恋、放大这些对你有害的思想,要转而去爱、去放大正面和积极的思想。
道德沦丧是很可怕的,不是因为我是宗教人士,而在这里对大家说教。有没有发现,现在无论在哪儿,见解大部分都是浑浊的。什么叫见解浑浊呢?就是对事物的认知和看法,全是颠倒而行的。
今天有一个人皱着眉头跟我讲:“您看,对我很霸道的这些人,其实全都是欠我钱的人。我现在跟他们要钱,就得小心翼翼,要非常礼貌和他们相处。”他说得很轻松,但是我听得心里很难过,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啊?自己欠别人的钱,难道不应该感到很愧疚吗?不要说欠别人东西,我们如果承诺过别人一件事情,但没有做到,都会感到于心不安,也睡得不踏实。可是现在走遍全中国,似乎全都如此,欠钱的都是大爷,债主反而低头哈腰,像仆人似地跟在欠债人后面,偶尔小心翼翼地提醒一下:“麻烦你,有机会的话,把欠我的钱还一点给我吧。”这就是道德沦丧。现在的情况是如此,事实天天都摆在眼前。
不得不承认,现在人们的正面思想越来越微弱,而负面思想却越来越强势。所有人都只考虑自己,只关心把该得的拿到手,至于自己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根本不会去考虑。问题是,如果没有让大家共同享受得与失,那么一个人的“得”很快就会消失。当你是个体户时,赚到的小钱是你自己的,可是一旦变成大老板,钱就变成是大家的了。我经常都会和经济条件好一些的弟子说:“别以为你是富豪,独自拥有了令人羡慕的大量财富,正因为是富豪,就表示你的钱已经是大家的了。你如果不好好管理自己的心,随时都可能变成穷光蛋。富人要变成穷光蛋比谁都快,一夜之间就可以破产,穷人要变得更穷一点还不太容易,因为本来也没什么财富,再少也少不到哪里去。”
在信仰和世间的事务里,要能有智慧取舍,要能真的视黄金如粪土,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出家人为了永恒而究竟的大乐,也一样要付出很多辛劳,并不是进了山里,马上就能快乐。他们同样面对很多纷繁的念头,贪念、嗔恨、嫉妒以及傲慢,同样需要一个个去面对、修正。有时候可能觉得自己修得不错了,那些杂乱的念头好像都消失了,可是当真正的对境突然出现时,不一定能立刻认识到。没有经历过挑战,就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已经修到那个层次上了。就像我们常讲的“修忍辱的故事”,突然被人搧一记耳光,立刻就跳起来,忍不下去了。没人惹我们的时候,修行总是相对容易一些。
在深山里,因为大部分时间都远离红尘,管住自己的心还是比较容易,这样日积月累,福报资粮也就慢慢多起来。而在红尘里,面对挑战的机会实在太多了,如果你能熬得过世间的大风大浪,也许修行成就的速度,会比出家人更快,成就也更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被世间的大风大浪淹没的机会也很大。所以每个人在修行时,都一样需要面对心灵的挑战,只是各自挑战的对境不同。只有战胜自己,超越了对境,才能觉悟;做到这种转变,我们才能称为修行。
所谓开悟,实际上就是真正看透、想清楚了,不会再被外境所干扰。
在乎者多伤害
对于“我执”,印度的寂天大师概括为“在乎者,多伤害”,非常贴切。如果一个人太过在乎每一个细节,那么任何人的一举一动或每一句话,都会觉得是在针对自己。现代生活,每天都需要接触很多的人和事,过多的“在乎”,只会让自己感觉永远都在受伤害,总觉得大家都对自己不好,伤害到自己了。其实,这就是心量太小了,小到只够容得下自己。
作为凡夫的我们,总习惯用自己的方式,排除反击所有不喜欢的人、事、物。有人讲了一句你不爱听的话,就希望他立刻消失;有人伤害到你,你马上更强烈地反击。这样以冤报冤,纠缠下去,相互间得到的伤害只会越来越多,没完没了。有些人脾气很大,自己也控制不了,明知道不应该去做的事,可总停不下来,这就是无始以来累积的可怕业力。
嗔恨心就是深深的我执在作怪。自私的我,永远忍受不了别人在行为和语言上挑衅,受不了别人否定自己的观念和想法,认为自己的领地或安全范围,受到了威胁侵犯,这些都是潜意识在自我保护的反应。无论人还是动物,感受到危险时,立刻会把自己最恐怖的一面表现出来,还有很多体积很小的动物,会在瞬间把身体膨胀好几倍,装出很凶猛的样子,向对方示威。这些行为,都在展露内心缺乏安全感,生怕自己受到伤害或侵犯,只能试图通过大吼、大叫或凶狠的模样,来遮盖自己内心的脆弱,试图阻止对方伤害自己。
连带受到最深伤害的人,还有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在陌生人或不是那么亲近的人面前,我们都会伪装得很好,很能控制自己的言行。其实这也是因为我们心里知道,一旦对陌生人发火,对方立刻会以同样或更为强烈的方式,回报自己。但是面对自己最亲的人,我们往往任性到一点点控制能力都没有,因为我们知道亲人对自己的包容和忍耐是无限的,即使给他们造成很大的痛苦,我们也不会受到同样的伤害,所以才会这么肆无忌惮的爆发。“我”就是那么的狡猾,欺软怕硬。
嗔恨心是把我们带往地狱的种子,把我们好不容易累积的一点点功德,全部烧得一干二净。就好像对一个你善待了几十年的人,只需要用一句最恶毒的语言,对方马上就会把你之前所有的好都忘记,只记得这一句伤害他最深的话。因为那句话是带着嗔恨说出去的,把之前的功德全部烧完了。喜欢发脾气的人,做完功德,回向一定要勤快些,否则太可惜了。同时也要试着调整,以前天天都发脾气,现在能不能隔一天或一周再发一次,最后变成一个月一次,渐渐就忘记要发脾气了。此外,爆发过后,马上向对方忏悔,对方大部分是能够原谅的。千万不能死要面子,特别是在亲人面前,面子真是一钱不值,可我们都小心翼翼捧着面子,但面对把我们带往地狱的坏脾气,却可以很奢侈地挥霍,这就是无明和颠倒。
一件痛苦的事情,如果给自己造成伤害了,就应该放下,但很多人却一直揣在怀里,念念不忘。这就好像有人把你的衣服弄脏了,你为了让别人知道衣服不是你弄脏的,而是其他人弄脏的,就一直穿着它,不肯脱下来,而且还嫌它太臭。人都有这种毛病,特别是别人伤害到我们的时候。其实,伤害的过程结束后,如果我们理智一点,这件事可以很快放下,后续的伤害与痛苦,就不会再持续下去。但大多数时间,我们继续还爱着它,爱什么呢?爱这个伤害,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被伤害了,我们就紧紧抱着那个伤害,念念不忘,不愿放开。
我们太善于去回忆和爱恋自己的各种念头,越跟着它走,想法就越多。不停地想,越想越复杂,越想就会跟着它越走越远。一件痛苦的事情,越回忆会越痛苦,越痛苦越不能自拔,完全掉入它的漩涡里,被它掌握,被它欺骗,让我们误以为整个世界就只剩下它,把它放大成生活的全部。
要对治这个问题,佛陀教给我们的妙药,就是发菩提心,把自私的“我”从执著中解救出来。保护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去伤害任何其他生命,对身边所有生命都充满感恩的心。有容乃大,只要有开放的广阔心胸,就会过得非常舒服,脾气也会很好,渐渐就会发现,似乎伤害自己的人越来越少了。其实,并不是伤害你的人少了,而是你的心接纳身边事物的范围扩大了,能包容各种不同性格的人。别人已经伤害不了你,因为你根本不再把那些小小的言行举止,放在心上了。
以前,你可能什么事情都斤斤计较,别人的一句话就能让你火冒三丈,别人的一个动作也可以把你气疯了。可是现在不同了,当心胸和虚空一样广大时,没有什么可以影响到你,这时候就可以达到如如不动的状态。就好比我们的脚是很柔软的,如果光着脚满山跑,双脚肯定早被树枝、草木或石头弄得伤痕累累了。但只要穿上鞋,无论跑到哪里,脚都被鞋子保护着。表面看起来,我们好像征服了一切,不再受外在的影响,最后会发现,其实是为自己的脚上穿了一双鞋,地上那些扎脚的东西,在我们还没察觉时,都被鞋子提前隔离掉了。心也是一样,把自己的心保护好了,无论面对怎样的外境,都不会再受到任何伤害了。
心境这样的转变,就像脚在穿上鞋子的那一刻起,不再受干扰或伤害了。不是那些外在的伤害消失了,而是已经拥有时时刻刻都能保护自己的防弹衣了,任何伤害都不可能再影响你的身心。这也说明你已经把学到的佛法,很好地运用到心里,继而表现在行为举止上了。
学佛,就是让我们拥有开朗和包容的心,把“我执”——痛苦的根源消除,把自私的心慢慢打碎。一个人越自私,感受伤害的机会也就越多,所承受的痛苦也会越大,生活的品质也就越来越低,越来越不快乐。所以,一定要学会从烦恼中解脱出来。
感恩的心和慈悲的心,是破除嗔恨最好的方法。任何人都不可能独立在世界上生存。自己的吃穿用度,如果没有整个社会、亲朋好友和家人的奉献和付出,不太可能过着现在的生活。所有人都需要彼此扶持、互相帮助,才能幸福快乐地生活下去。因此,我们需要时时感恩身边的每一位众生,感恩所处的团体,感恩这个社会和国家,感恩这个世界。当心量越来越广大时,慈悲就已经在我们的心里了。
多维度思考
人的一生中,经常会面临各种难以决定的选择。两瓶一样的矿泉水放在面前,我们选择其中一瓶时,不代表另一瓶是有瑕疵的,尤其内心杂乱时,要做选择是很不容易的。
佛法认为人和动物的差别在于人类是有智慧的,知道把自己清空以后再看问题。什么叫清空自己?就是让自己跳出限制来看问题。我们会习惯性把自己放在主角的位置,视线总是围绕着自己的需求转,这样看问题很容易不客观。当自己从事件中跳脱出来,再看问题时,就会比较清楚了。
同一个事物,用四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有、无、有和无都是、有和无皆不是,叫四方看问题。也就是,从这边的角度看一看、再去那边的角度看一下、两者优缺点并存的角度看一看、优缺点都不存在的角度再去看一看,这样心里大概就会有个比较宏观的选择了。
我的工作常要面临太多选择,现在我把总结出来的经验告诉你们,大家可以试试看。我每天要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基本上只要讲得出来的行业,我都需要去接触,也常接触一些很奇怪的人物。我以前在国外时,常到监狱去讲法,对象都是其他人眼中满身罪恶的人。跟他们谈话时,还不能把他们当成罪人,不然他们很快就不理你了,要把他们当成正常的好人,当然他们身上也一定有好的部分。任何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接触久了就会发现,大家眼里罪大恶极的坏人,也有善良慈悲的一面;看起来似乎很傻的人,往往都有非常智慧的一面。
所以大部分时间,我都是用多角度的方法分析以后,再做结论,而既然做了选择,就不能再后悔了,这是随缘。我们在建寺庙时,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每年都有不同的建筑完工,绘画技术、雕塑等各方面,每年都会有进步。过了几年以后,有人就说如果当时把这个盖成那样,把这个画成那样的话,会更完美。我只能无奈地告诉他:“那时候我的智商,就只到那个水平。”
也许我们当初努力作了最好的选择,最后发现不如预期,坦然接受就好了。
不执著的拥有
一个人若有福报,能获得多少财富都没有问题,因为财富本身并没有善与恶。但是,它的存在是为了让自己解决生存问题,行有余力,再去服务别人,做更多的善事。这样做,不仅能从自我中心的捆绑中解脱出来,也会让自己所拥有的财富和人生更有意义。如果太执著于财富,它就会反过来把我们绑架了,牵绊越来越多,担心越来越多,恐惧也会日益增长,这些都缠缚着我们的心,心量被压得越来越小。而心灵如果没有任何自由和空间,就会变成痛苦的根源。
佛陀时代最有名的富豪——给孤独长老,他用黄金铺满几百公顷的土地,供养释迦牟尼佛,可说是富可敌国,但佛陀也没有要他抛弃工作,不要继续赚钱,只要好好修行就可以了。这表示,给孤独长老拥有的一切是他的福报,但是在拥有福报的同时,却不执著财富,这才是最重要的。
内心平静时,拥有这些自然得来的财富,是绝对正确的,但是心静不下来的时候,还是需要先找回内心的平静。否则,我们不断为这个兴风作浪的心服务,这个“我”永远没有知足的时候,只会让我们的身体变成为它服务的奴隶,最后却发现服务的对象还不是它,而是外在的物质。为了拥有那一点点物质,我们不停地当奴隶,甚至像机器一样,付出所有的时间与精力,最后得到的却和付出完全不对等,就像用黄金换了沙子一样,投资了全部的生命,却没有得到我们预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