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CII管理人员和他的下级,作为一个群体,一起来开会讨论问题,不过仍由管理人员最后决策。
高G管理人员和他的部下们一起开会,讨论问题,由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制定决策
这个表上所列的模式,不是说哪一个比哪一个优,要看问题的性质。比如,关于一个学校发展规划,全体教职工利益的问题,那当然是G类好,但是比如有关人事变化、商业机密(如产品转向),就不能全体人员来讨论。
作为学校,一般重大问题还是民主参与程度越高越好。优点有这样几个。
(1)增加透明度。从问题提出开始,就容易在讨论中取得共识,这就是统一思想的过程。
(2)集思广益。大家在讨论中会提供出很多的信息,增加了决策的可靠程度。
(3)民主参与中,容易在不同方案中进行比较,减少感情色彩,增加理性程度。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文化背景,有不同理解视角,就更容易分析出不同方案的利弊得失。
(4)民主讨论中,容易听取不同意见。听取不同意见可以完善原来方案,甚至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产生出新的更完善的方案,或形成多个备选方案。
(5)在民主讨论中,可以发现人才。有人对方案细致思考后,形成可操作的计划,往往这个人就是执行该计划的最佳人选。
(6)估计阻力。在讨论中,也可以了解到漠不关心的比例有多大,强烈反对的比例有多大,如果阻力大于推力,就要从头思考一番了。
决策过程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群体参与解决问题,应该分阶段来活动,这一个过程,群体自始至终参与,并在每一个阶段中完成一定活动,达到一定的目的。
第三节 校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无数的事例说明,对领导者而言,决策的成功是最大的成功,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西方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教授认为,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毛泽东也说过:“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的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同样,在学校管理中,决策是校长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职能,中小学校长大量的工作就是按照一定的治校目标计划做决定,对解决管理中的问题拍板定案,引导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和学生努力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科学和民主不可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也不可分。在决策中校长怎样正确处理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关系,可视为怎样处理“多谋”和“善断”的关系。其中“多谋”体现民主化,“善断”体现科学化。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决策的科学化是根本,它要求决策应遵循科学的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科学的程序,反映客观发展的规律,从而指导实践,而决策科学化要以民主化为前提,只有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集思广益、才能作出科学的决策。
在中小学的实际管理中,校长的决策方式不是唯一的,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五种:
1.校长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和资料,自行作出决策。
2.由下属提供必要的资料,然后校长自己作出决定。
3.以个别接触的方式,让下属知道问题,并取得他们的意见或建议,随后由校长作出决策。
4.让下属集体了解问题,集体提出意见或建议、随后由校长作出决策。
5.让下属集体知道问题并一起提出和评价可供选择的方案,争取获得解决问题的一致意见。
由此可见学校管理实际中,校长决策方式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中小学校长的决策应实现民主化和科学化的有机结合。
一、决策的民主化
由于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者劳动的复杂性、长期性、潜在性和创造性等特点,使学校管理更强调调动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一书中提到“今后需要预见到的另一种趋势是教师将更广泛地参与影响学校生活的所有决策。没有这种参与便难以克服许多教师对变化和创新的自然抵抗……琼·托马斯(JeanThomas)曾说过一句名言:‘革新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全体教师的态度。’”
民主的核心问题是集体决策问题。民主意味着每个成员都有平等的一员,都有决策的权利,没有决策也就不存在什么集体民主与不民主的问题。决策的民主化是科学决策的前提或基本要求,没有决策民主就谈不上科学决策。教育决策的民主化。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实现学校决策的民主化,校长应做到:
1.树立平等观念。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校长、书记、教师应当和平相处,这是事势的必然。校长、书记、教师只是分工不同,没有高低的分别,当然必须平等相处。非但必须平等相处,还在于思想认识上,习惯行动上,出言吐语上,彼此基本一致,才能收到学校教育的好效果。要是你东我西,他又不东不西往南,对学生将产生怎样的坏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平等观念可以说是民主意识的核心,校长必须明确师生员工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者。必须承认师生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尊重他们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的权利。
2.建立合理的管理系统。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关于“校长负责制”,萧宗六教授在其《学校管理学》一书中用四句话来说明我国特有的校长负责制的涵义,即上级机关领导,校长全面负责,支部保证监督,教工民主管理。相应地,在学校内部应建立合理的管理系统。作为有一定规模的中小学管理系统,必须包含以下机构:决策指挥中心,行政实施机构,监督控制机构,参谋指导机构。一般说来决策指挥中心是校长室,监督机构是党支部、教代会,参谋机构是救科室,行政实施机构有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教研室也具备实施职能。
3.建立适当的决策制度,进一步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
一项决策在什么层次上被作出取决于这个集体的规模,也取决于这个集体成员的意愿和其对民主的投入能力。
根据学校所具备的具体条件,要建立一种决策的程序决定什么问题决策在什么层次作出各种决策应该反映多大范围的学校成员的意愿。问题越重要,学校成员的投入能力越强决策讨论的范围应该越广。实践中,有的中小学建立了三个层次的民主决策程序。最高的是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层是行政会议除中层以上干部外,有时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可列席;第三层次是校级领导之间的碰头会。
教代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主要的基本的组织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30条明文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保证教代会对学校重大决策有审议权,对重要规章制度有决定权,对学校领导有评议、监督、选举权。对教工的提案,校长要十分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对教职工代表大会,部分校长存在着一些错误倾向。一是认为教代会可有可无,形式而已,甚至自己也认为是在“作秀”。要知道民主不仅是一句口号、一个理念,更是一种实践,有其发展的进程。中国的民主化也不例外。我们就应该通过即使是形式的民主训练,培养广大教职工的民主习惯,以达到实质性的民主;二是仅将牵涉到教职工切身利益问题中的棘手问题,容易得罪人的议项交由教代会讨论决定,使教代会似乎成了校长逃避责任的“避风港”。
如果教代会不是一种把领导意图简单地变成集体决定的形式,而是发挥教职工办学积极性和贡献其聪明才智的机构,校长就应该让教职工真正参与决策过程。权宜的改善办法有三:①规定代表的条件,提高代表素质;②分设不同的小组参与不同问题的决策;③有区别地参加决策过程的不同阶段。
校长要自觉服从教代会的决定,会议决定的事,要推翻它,必须在相应的或更高层次上才能决定。此外,在决策的有关会议中,要防止所谓“众口一词”、“一致同意”的表面现象。一把手校长特别要警惕参与者中有人“看自己的眼色”行事。
4.设置“合理化建议箱”。
合理化建议的目的是鼓励教职工提供建议以改善工作。当教职工提供的建议被采纳时学校应该规定给予各种物质和精神上的奖赏。日本对此的作用估计很高,采用很广泛。丰田汽车公司的领导宣称,其成功的秘诀有二:一是统一意志,上下沟通,对公司发展大计心中有数,行动协调。二是发挥了职工的创造力。厂方建立了合理化建议制度设有130个意见箱,平均每人每年10条建议,厂方设有专人处理意见并根据建议的实用价值给予奖励,即使意见未被采纳,也付以资金以示鼓励。合理化建议箱(或者是校长信箱)的设置,奖励制度的及时落实,会使得教职工参与学校事务的渠道保持畅通。
5.重视学生及其家长的决策参与。
随着社会改革推进、竞争的加剧,学校对外开放程度加大,学校应切实加强“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校长应定期向“家长委员会”作工作报告,报告有关事项决策,由他们提出批评建议,对学校工作进行监督反馈与支持。更不应忽视吸收学生参与学校的决策,如教学质量管理、食堂伙食的民主管理等事项,学生参与可更好地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同时让学生亲身体验民主程序,受到民主教育和民主训练,培养平等意识和民主作风。
二、决策的科学化
学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校长每一种管理职能的发挥,都离不开校长正确的决策,要做到决策的科学化必须遵循以下几点:
1.获取必要的决策资料信息。
信息对于现代管理活动有着重要意义,尤其对于决策有着决定性意义。在信息时代,可以说,信息就是资料,信息就是竞争力,信息就是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