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非权力领导力
48092800000055

第55章 校长人际沟通与交往(3)

理想的谈话时机一般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问题发生后。这时谈话可使问题不致发展严重,影响不致扩大,当事人也不致心存侥幸,再犯类似错误。如果时过境迁,感受已不强烈,再谈就显得不重要了。

第二种:当事人冷静后。对于性格急躁的胆汁型教师,要在他情绪稳定下来后再帮助他分析原因,权衡后果。否则会使事态激化,问题愈加复杂化。

第三种:教师主动征求意见时。此时的教师就像海绵一样最易接受忠告。

第四种:教师工作有成绩时。在教师工作绩效有了初步评判后,趁热打铁,及时赞扬,他会鼓满风帆,一往无前。

谈话的场合对谈话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在适当的场合,校长的专心一致会使教师觉得备受重视而生发肺腑感念之言。反之,则会使谈话功亏一篑。比如,随便找个地方跟教师谈,以自己的心态和理解,不失时机地先批评两句,既讨好了校长,又推卸了责任。他横里插上一杠,你精心准备的开场白、细心设计的谈话步骤、预期的谈话成果以及张开的充满温情的笑脸都可能泡汤,甚至可能导致转移主题,节外生枝。这使教师原本紧张的心理又受压抑,情绪再度低落。你就是说得天花乱坠、口干舌燥,他依然给你个“闷葫芦”或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你再真诚的话语,听到他心里都会走样。有时,谈话正入港,来了请示工作的,扯了半天,打发走了;刚拾起话题,又来电话,出来进去布置一番。谈话对象晾在一边,好容易培植的情绪又回到了起点。如同演戏,在渐进高潮而未达到高潮时陡然拉幕,肯定让观众失望甚至喝倒彩。因此校长与教师谈话最好在一个安静的不受任何干扰的场所单独谈,一对一的晤谈。

2.确定目标和内容。

通过谈话要达到、能达到什么目标呢?一次谈话改变一个人或解决所有问题?每次都能“一言惊醒梦中人”?显然是不现实的。一个人的看法、想法、做法不是一天形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教师改变看法也非一日之功。所以,不要期望太高,希望过大。只要拉近了情感距离,就是很大的成功。他佩服你、依赖你、相信你心里有他,他会心情愉快,信心倍增,经常向你请教,你的思想何愁融不进他的思想里!

要写出好的剧本必须广泛搜集生活素材。校长谈话前也要通过各种途径先了解教师的秉性、思想、爱好、能力、具体事件的真相以及他的精神困扰。然后再冷静思考:用什么方法启发他,用什么资料说服他,用什么语言打动他,用什么诚意感化他,用怎样的思维方式看待具体事件,希望他哪方面有所改进,学校会给他哪些帮助。有备而谈,方能有的放矢,谈到教师心里去,说得教师乐意接受。

(二)先耐心倾听,后要言不烦

剧情的发展是由剧中人物的语言冲突表现出来的。“谈话”这个词的本意就是两个人或许多人在一起说。不是演讲、讲话,更不是唱独角戏。所以校长与教师谈话必须是双向的。作为知识型的教师,不可能也不应该成为空洞说教、喋喋不休的填鸭式讲话中的听筒。校长要说也要脉络清晰、言简意赅并且是在倾听之后。

1.耐心倾听。

耐心倾听是有人格魅力的校长具备的基本素质。

首先,倾听有利于信息的反馈。在系统理论里,反馈是指组织各部分的情况互相交流,如发现任何部门偏离方向便可加以矫正。学校的每一个教师是这一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反馈如同学校的血液。少了反馈这一环,任何问题一浮现很可能迅速恶化。所以校长要借谈话之机,多听取反馈意见,尤其是反对意见,常能使人有醍醐灌顶之感。

其次,倾听能创设自由自在顺畅谈话的氛围,使教师畅所欲言,增强使命感。

第三,倾听以了解他人,倾诉以被了解。与谈话主题相关的事实需要听听当事人有什么看法,有什么冤屈,避免偏听偏信、主观武断。

第四,一个人在诉苦时可能边说边反省。你愈是敞开心胸聆听,他愈觉是否有些任性。一旦他把不满全倾诉出来,转而就会以开朗的态度投入工作。

因此,校长要以宽阔的心胸和极大的耐心去倾听。让他把话说完,给他机会解释,不要防护、抗拒,不要打断、争辩,不要急于下结论,也不要过于沉默,偶尔插几句“是的……”、“以后……”,他会觉得校长是个有修养、有同情心的人,他更会信赖校长。

2.要言不烦。

校长的语言应该是要言不烦、条分缕析、谈言微中、旁征博引的。但在现实中,有的领导喜欢罗列许多理由,无主次、无重点、无逻辑性,唠唠叨叨,重复拖沓;有的领导喜欢做流水账,把以前的经历津津有味地从根说到梢,从头说到尾,绕了半天回不到主题上来,听者焦急无趣又无耐;有的领导话语里没有一句至理名言,没有一丝真知灼见,没有一处幽默的描绘,没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甚至没有一点儿真情实感。如此苍白无力的语言,怎么打动人心,怎能说服人,让人怎生敬佩之情!而语言是否有见地,说服力是否强,是与人知识多少、学问深浅成正比的。校长只有不断丰富知识文化修养,才能厚积薄发,言简意赅,说出有质量有分量有感染力的话。

(三)先扬后抑,重评轻批

为使剧情跌宕起伏,需要构思故事情节来推波助澜。为使谈话双方心理距离贴近,教师的自尊得以提升,校长与教师谈话要先择典型事例给予表扬肯定。情感基础夯实以后,再以评为主给予必要的批评。

1.不吝啬赞美。

世间大部分人从童年开始就有了渴望别人认可的需要。如果身为学校精神支柱的校长该表扬时不表扬,就会使教师在无尽的期待中渐渐失去工作热情,从而走向一般化;该赞美时不赞美,校长的想法就会永远停留在纸上,校长的批评会让人感觉如芒刺在背。如果校长有意识地用表扬和赞美表明校长的关注、关心,清除教师对校长的疑虑和隔阂,满足教师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使其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和价值,在校长心目中的形象,那么谈话会在热烈的情绪和振奋的斗志中愉快地进行。值得注意的是,表扬与赞美切忌轻描淡写、泛泛称赞,要慷慨,要言之有物,更要真诚。

2.要轻批重评。

讲究艺术性的批评,是奉献给对方尤其是自己的一份财富:它可以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和个人修养,增加彼此信任,促进亲密友好。反之,则心蓄不满,情绪对立,恶语相向,甚至引起诉讼。怎样使批评不产生负面影响呢?

首先,使批评扎下根基。批评之前要让教师知道校长对他的期望是什么。他心里自会自我评估,对批评有所准备。

其次,以“评”为主,以“批”为辅。“评”是讲道理,实事求是地评价与分析;“批”是指出所犯错误的性质。如果只“批”不“评”,就会变成训斥。所以校长要以平和的语调与教师一起分析:那样做对他个人有什么不利和影响,客观方面对他有什么制约,主观方面问题出在动机上、期望值上还是方式方法上,自身的潜力和价值是否认识到并且发掘出来……。教师深切感受到校长的确是为他着想,对批评就会诚恳接受甚或心存感激。

第三,忠言不必逆耳。要多使用描述的、具体的、肯定的句子,如“我觉得……”、“依我看……”、“我相信……”等,使教师感觉不到职权性影响力的压制,只感觉像朋友在谈心。你的话只是个人看法,不是行政命令,他可以掏出心里话与你商讨,在商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你的影响。不要用“从来”、“总是”、“根本”之类带有偏见和盖棺定论的字眼,否则会改变论题,节外生枝,并且纠缠不清,导致谈话失败。

第四,就事论事。不翻旧账,不与其他教师比较。过去的问题他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并已纠正,如果现拉扯出来,他就会感到你一直在收集他的缺点,现在跟他算总账了,由此产生抵触情绪;与其他教师比较,显然是表达对他的失望,对其他人的信任。连信任都没有了,谈话还有必要进行吗?

第五,运用“三明治批评法”。即把批评夹在好评中间。假如你认为这个教师没有优点、长处,乏善可陈,那就不是改变教师的问题了,而是你这个校长的思维方式需要改变了。

(四)先商量后建议,先认同后存异

剧本的精彩处是处理矛盾冲突。冲突化解是喜剧结局,矛盾激化便是悲剧结局了。校长与教师谈话是要解决责任归属,是要使教师身心安定、专注有效地工作并发展自己,自然希望有个喜剧结局。那么最好多用并先用商量和认同,然后再发表不同见解,提出可行性建议。

有人觉得,商量意味着妥协,认同意味着降格。其实商量和认同是一种自己胜利又帮助别人胜利的风格。商量的风格优点是可以有多种选择,能表现出灵活性;认同的风格优点是能洞察内心,找出真正能激励的因素。谈话的障碍往往源于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标准衡量主观世界,以自己的“地图”定义脚下这块疆域,而不能以现实状况来看待人和事。因此,校长与教师谈话要从双方的共同点开始沟通,进入有分歧的现实问题时,要站在教师的立场上,以教师的眼光来看待并理清分歧的根源。度教师以君子之心,肯定并承认教师的可取之处,真诚表示能体谅教师的处境、感受,用商量的口吻提出帮助教师从烦恼中解脱出来的建议。有时不妨提出具体的报偿条件,表示愿意从旁协助,使教师觉得改变有益。使教师受损的校长会令人讨厌而不信任,使教师得益而闻名的校长,教师会唯恐不及地紧跟他。在沟通中校长千万不要制造赢家和输家。最好的大团圆结局是三方(学校、教师、校长)皆赢。

(五)先定角色后定态度,先有真诚后有成果

跌宕的情节能吸引人,而真正打动人要靠声情并茂的台词和唱腔。校长对教师持何种态度取决于校长的角色定位。与教师的谈话成功与否关键看校长是否真诚。

如果校长在心灵深处把教师看作朋友,而非单纯的上司、领导者,那他就能放下架子,平等待人。谈话时的心态、语态乃至体态都会透着亲切、体贴。如果校长固执地认为职权在握,教师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们不敢不服校长的管理,那么,他就会浑身上下都透着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骄傲和盛气凌人。教师与他身在咫尺而心隔万里,口服心不服,工作满足于应付交差而毫无创意。

心理学研究证明,由于角色差异即身份差异,人际交往的双方会因之而产生一定的心理距离。心理距离过大,不会产生心理相容和语言的共鸣;但是心理距离过小,领导的影响过小,批评就成了白开水,起不到教育的效果。怎样把握控制心理距离的这个度呢?首先,校长要有真诚的爱心。其实校长在谈话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掌握着心理沟通、情感交流行为的主动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校长不要一本正经,面容严肃,正襟危坐,不苟言笑;要充满热情,富有爱心,乐观开朗,使用感性与理性交融的语言,调节并创设和谐轻松的语境,开启改善之门,让困难和不快随着谈话的进程逐渐转化、溶解,赢得语言的共鸣进而赢得情感的共鸣。其次,避免与教师的正面冲突。“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驳,也许偶尔能获胜;但那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富兰克林)让他把火发出来,他才有心境坐下来。正面冲突只会激化矛盾,再制造新的矛盾;而且,教师有那么大的火,学校可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教师着想,干戈就可能化为玉帛。第三,决不使用讥讽。任何人都不喜欢接受讽刺。那是最易让人耿耿于怀的。谈话的目的是使对方的行动按我们的愿望改变,而讥讽则堵塞了沟通的通道,对方也就丧失了前进的愿望。所以,有学问、有新理念的校长会经常运用脑力激荡,以文雅的言辞、深刻的道理、激情的表白、新颖的创意令教师心情舒畅、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呕心沥血地为校长、为学校、为社会也为自己奉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