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买房的革命
48094000000060

第60章 住豪宅申请保障房与豪宅变身保障房

深圳的“保障房门”越来越热闹了。继不久前媒体曝出深圳市拟购买单价超过3万元的豪宅做保障房之后,媒体又曝出深圳近300名政府机构人员通过保障房初审的消息。(4月9日南方网)

在深圳市第二次保障性住房初审合格家庭(单身居民)公示名单中,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全市通过保障房初审家庭中至少299户有成员在政府机构工作,有些家庭甚至不止一个是政府机构人员。还有不少人家住豪宅。

在初审通过者填写的“工作单位”一栏里,有政协深圳市委办公厅、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中院、海关等显赫单位,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也有旗下机构人员通过申报。只有25个人员编制的福田区安监局有11人通过初审。记者统计时发现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不少在政府机构工作的人员都“谦虚”地把自己放在共同申请人的位置,而让其家人充当第一申请人。

对于这种怪现象,当地有关部门是如何解释的呢?深圳海关表示,该单位通过初审12人均是合同工。同样,福田区安监局回应,该局通过者为临时工。而对于申请人住豪宅的现象,当地官员的解释居然是“这些人都是暂时借住在亲戚朋友的豪宅里”。不过,该负责人也坦承,不敢保证没有人隐瞒财产情况。

如果我们的很多“公仆”都是拿着高薪、住着豪宅,却又申请政府的保障房,那么,以济贫为初衷的保障房制度,是否变成劫贫济富了呢?

再联想到深圳购豪宅当保障房的“史上最贵保障房”事件,想想那样的“保障房”又岂非“一般人”所能享受到。联想到许多地方的保障房成为偷工减料的楼脆脆楼歪歪,豪住宅做保障房,深圳有关部门“为弱势群体谋福利”的决心真是令人动容啊!但300名政府机构工作人员通过保障房初审,又怎能让人不产生“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联想呢?

虽然深圳购买豪宅当保障房被媒体曝光后,“相关人士”才透露,政府购买3.5万一平方米的“首地荣御”做保障房,主要是为“人才”提供公共租赁房。而具体的定价和配置情况,深圳市发改委及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均未给予回复。也许,昨天的“首地荣御”,正是为今天的“人才”量身定制的,只不过那些“高级人才”今天摇身一变成了各机关单位的“临时工”、“合同工”。哦我想起来了,最近笔者刚刚和单位签订新的劳动合同,可能也算是“合同工”吧?

又看到深圳方面对于购置豪宅做保障房的最新回应。深圳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近日透露,“首地荣御”的成本价约5000元/平方米,这也是政府向开发商回购的大致价格。这固然可以说明政府并没有买贵,但人家开发商可以卖3.5万元的房子,为什么要卖你5000元呢?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所有在售房屋均为毛坯房,政府用做保障房的正是“首地容御”其中一栋,其楼盘品质与其他3.5万/平方米的房子并无任何差别。原来,是政府通过允许开发商捂盘惜售来达到“双赢的目的”。记者通过熟悉该项目的人士了解到,该项目在土地出让之初便与政府有着“拿出其中一部分用做保障房”的协定。不过该人士同时指出,开发商10多年前拿的地,成本自然十分低廉,就算后来由于改变土地性质补了一部分地价,但是按照今天3.5万元/平方米的售价,开发商可谓是获得了惊人的暴利!实际上在深圳本地,“首地荣御”一直被业内指为“捂盘惜售”的典型。包括《南方都市报》在内的众多媒体,都曾对该楼盘捂盘惜售进行过批评报道。据悉,该开发商的背景是首都机场集团深圳公司,上世纪90年代中期拿地,代价极低。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一辉花园一期建成后就停工了10多年,等到后来房价暴涨后再建二期,的确难逃捂盘的嫌疑。”

显然,其最终结果要以购房人的损失为代价,而它的背后,则是政府机构与开发商之间神不知鬼不觉的不合理却貌似合法的利益输送。

又是住豪宅者堂而皇之地通过保障房申请,又是豪宅堂而皇之地变身保障房,深圳“保障房门”事件再一次以坚硬的现实告诉我们,在现行的监督和管理体制机制下,保障性住房的腐败问题根本无法消除,甚至完全有可能愈演愈烈。(2010年4月10日《青年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