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清末之复国大业
4810000000013

第13章 谈判

不管心中的那团火焰烧的多旺但战争还必需持续下去,在大变革中总有人倒下,也许有一天自己能为他们立一座纪念碑。

郑克坚没心情继续再看这悲壮的一幕,默不做声的离开了战场,带着这好无胜利喜悦的心情回到大帐中。

“军长,发匪已被全部剿灭,是否进攻松江城。”王成业满心欢喜的报告。

“不用了,松江城里也没有多少发匪了,让弟兄们休息吧,下午开始攻城。”

“是。这一夜可太难受了,那我休息去了。”

···

“军长,军长。”中午时分郑克坚还在补他昨晚的觉,卫兵就把他叫醒。

“军长,松江城门开了,城里出来了一些人,献城了。”

“献城?”郑克坚还没明白这献城是什么意思,郑克坚穿好衣服走出帐房。

“将军,我们是松江城里的百姓,城里的长毛都跑了,我们特来献城。”几个百姓模样的人向郑克坚说道。

“你说城里的发匪跑了?”

“是的。”

“好,第四团先进城维持城秩序,老乡还请你们带路。”

···

郑克坚在松江休息了两日,接管了松江城,安抚了城里的百姓。

“军长,第三团郑团长的信。”

郑必定也拿下了嘉下县城。在郑克坚出发时,郑必定派出偷偷潜入嘉定,第二天晚上打开嘉定城的城门第三团和第六团轻而易举的拿下嘉定。

郑克坚看了信后,回信让郑必定和哈代防守嘉定务必小心苏州的发匪的进攻。

···

当松江失守的消息传到石达开时,石达开一声叹息说了句退兵吧。

太平军在杭州城下久攻不下,现在松江被清军占领那么清军就有可能随时抄自己的后路。如果是其它的清军石达开倒也不所谓,几千人的清军还不放在他的眼里,但这台勇人虽然不多却不能小看。第一次在上海城下它使自己功亏一篑,这次进攻杭州又使自己前功尽弃。石达开真想回兵和台勇一决雌雄,可松江城不战而下,城墙保存完好。在松江城下和台勇开战,清妖既有火枪利炮又有高城深池,自己得用多少将士的性命才能拿下松江。

杨得意一听退后,急道:“翼王,这杭州城指日可下,现在退兵太可惜了。”

“指日可下,那好我再给一天,你给攻下杭州。”

“这、翼王不能看着这大好形势前功尽弃啊。要不我去守嘉兴,在嘉兴挡住清妖。”

“如果清妖直接去湖州如何是好。”

“翼王,那就这么退兵了吗,在这杭州城下我们可损失了近万的天兵啊。”

“好了,传我令立即退兵,退往湖州。”

···

石达开的退兵终于使上海周边的威胁消除了,这时郑克坚可以好好的来做做军队的建设和筹办上海兵工厂。

当郑克坚率领着第一团和第四团回到上海时,各界人士就摆下盛宴为他接风洗尘,这时的郑克坚表现出他能守住,他能稳定上海的局势,而在上海的官绅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守住上海,使上海这个江南的避风港能让他们躲过太平军的狂风。因此此次松江之战后在上海的官绅们才会表现出了相当的尊敬与热忱。

郑克坚在宴会上表示,他的台勇拥有与发匪作战的丰富经验,如果上海官商界能为他提供购买武器以及饷银的充足支持,他保证他的台勇有能力击败发匪的入侵,保卫上海的安全。

上海成为通商口岸日久,租界内外国的洋行云集,而许多中国商贾也在此开办产业,当时的上海虽然还不是号称"东亚第一都市”的大上海却也是繁荣异常,上海此刻对混乱、落后的中国而言是个异术,这里更是清政府关税收入的主要来源,用遍地黄金来形容上海虽有夸张,却也形象的描述了上海的富裕。

此时的上海就像一艘满载珍宝的孤舟,在一片太平军的包围下。钱对于在上海官绅们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能够守得住上海,上海县令当即代表各界表示,只要台勇能保证上海安全,则他们可以提供每月三万两人的饷银,另外再提供十万两犒赏此次出征的将士和用于购买洋枪洋炮。

郑克坚满意的从宴会上捞了第一桶金。

从官绅身上拿到第一笔钱后,第二天郑克坚就找上英国领事巴富尔。

“郑先生,很高兴见到你,恭喜你在松江之事中取得胜利。”

“是的,我想我在松江取得的胜利也保卫了上海的和平,对租界来说也是好事。”

“是的,郑先生你今天来的正好,我也有事找你,好事。”

“是吗,有什么好事?”

“我国驻香港总督同意了你购买军火和派遣教官的请求,你以前的军火是通过走私来的。你现在可以通过领事馆或者香港总督府向我国购买军火,还会从英国皇家陆军中选派十个教官来你的军队进行执教。但是关于军工厂的建设问题我们有一些条件。”

“感谢贵国同意我购买军火和选派教官,你可以说说军工厂的条件。”

“是这样的,我国政府同意在上海建一座军工厂,这座工厂每天可以生产五千发子弹和每个月生产五百条枪。不过这座工厂必需在我国的掌握之下,工厂的管理和技术由我国的人来做,贵国的人只能做一些基本的工作,当然这也是考虑到贵国现在还没有能应秀机器设备的人。”

郑克坚听了直皱眉,这样等于给他们打工,自己最想获取的技术和设备就得不到了。

“领事先生,那你说这样我有什么好处?”

“当然有了,第一工厂的产品有你来销售;第二你是工厂的股东,你可以分得利润;最重要的是你是我英国政府的合作伙伴。”

“领事先生,说实话是挺诱人的,不过我希望第一军工厂的规模更大一点每天可以生产一万发子弹和每个月生产一千条枪,还有我想是不是可以也能生产一些炮弹,当然我知道贵国的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二就是军工厂的管理和技术,我希望军工厂能共同管理而且贵国能我方转让技术、培养技术人员。”

“郑先生,我想提醒你贵国现在连机器都没见过,如何培养。”

“我国这么大,我想找一些懂机器的人不难,而且我安排人员你们只要教他们就行了。”

“郑先生,你让我很难做。”

“巴富尔先生,如何你能促成此事的话,我想我们能成为更好的朋友,而我国的人对朋友从来都不会吝啬的。”

巴富尔听明白了郑克坚的话,虽然自己是一个英国领事但如果只靠政府的那点工资的话自己很难有一个体面的生活。

“郑先生,我试试也许我们能成为更好的朋友,但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过我想建一个军工厂也需要时间,你可以先开始建厂房,可能从英国运机器到清国时一切都办妥了。”

“巴富尔先生,这真是个好主意,那有劳你了。”说完郑克坚从怀拿出一张银票放在桌子上。

“告辞了,我等你的好消息。”

其实在台湾兵工厂已经开始生产子弹,不过由于机器设备的落后和人员的缺乏一直生产都不太顺利,所以才决定在上海依靠英国人再办一座军工厂。郑克坚原想把军工厂设在台湾,不过后来他自己否决了这个想法。一是台湾离战争地江南比较远,二是恐怕英国人不会接受把军工厂建在台湾,三是如果设在台湾不利控制军火市场。自己只能等把武器生产技术学到手以后在台湾再办一个厂。

回到上海县衙,郑克坚把自己关在书房动手写信。

英国和中国远隔万里如果什么事都要伦敦的英国政府决定的话那一来一回就要半年,因此远东的事务基本由香港总督决定。在上海巴富尔虽然会去促成此事但最终的决定在香港总督的手里,郑克坚的第一封信是给在香港的何兴贤,要他动用一切力量去影响香港总督,让香港总督能答应此事。

第二封信是给菲尔德的,如果在上海建军工厂,一定会影响他们的军火生意但军工厂是一定要建的,他不建别人也会建所以希望他能理解。而且减少的军火生意可以从其它方面弥补,他希望菲尔德能为他尽快进口一些最先进的军工厂机器设备,当然这要以英国政府同意援助才能办到。郑克坚在信中向菲尔德说明了他和巴富尔领事谈判的内容,希望他也能做一些香港总督的工作。

第三封信是给陈远航的,郑克坚要求加快人才的培养,为在上海军工厂的建设和生产准备好人手。同时郑克坚决定把军校迁往上海,台湾太局限性了,在上海才能招到更多的人才而且郑克坚也已经招收了很多读书人,这中间有一些将会被培养成军官。最后郑克坚希望陈远航如果有时间可以亲自来一趟上海。

写好信给卫兵马上发出去,郑克坚则坐在椅子憧憬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