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少年百科知识1:社会生活卷
48115500000014

第14章 民俗风情篇(14)

爱斯基摩人好客,但串门不用敲门,食物是随便吃。有时,谁家有美味,还会特地出广告,愿者可事先打个招呼,前往品尝鉴赏。西班牙,每年的1月17日,是莫洛尔几纳地区的“口福节”。每村的人,不分男女老幼,从晚餐开始,每家带一份自己烹制的食品来到篝火旁交换品尝。半夜,围着篝火吃淡米饭,然后喝鳗鱼汤、吃鳗鱼肉馅饼。凌晨,大家在篝火堆烤香肠。围火堆一圈有多长,香肠就有多长。天亮,太阳初升,大家一同捧香肠在手上享用,象征美好的生活地久天长。

墨西哥人吃辣椒的水平远远超过我国湘贵川人。中国人只是把辣椒当成佐料,或者把鲜嫩的辣椒当蔬菜吃罢了。墨西哥人却把辣椒作为他们的三大基本食物之一,其他两种基本食物是玉米薄饼和土豆泥。嫩嫩的煮玉米在抹一层奶酪式的酱后,还得撒上一层红红的辣椒末。又香又甜的芒果,也要撒上一层辣椒末才吃;甜而脆的红甘蔗,削皮之后,也要撒辣椒末。

◆古今六大名宴

国宴

国宴是国家元首或政府为招待宾客或在重要节日为招待各界人士而举行的正式宴会。国宴一般都设在人民大会堂和钓鱼台,其中人民大会堂承担要多一些,这里的宴会厅能同时容纳5000人。国宴制定的菜谱,一般清淡、浑素搭配。基本上是四菜一汤,这是周总理定的标准,一直延续至今。国宴的菜,汇集了各地方菜系,经几代厨师的潜心整理、改良、提炼而成。国宴的菜系,被称为“堂菜”,以清淡软烂,嫩滑、酥脆、香醇著称;以咸为主,较温和的刺激味副之。据说这种烹调风格适应性很强,基本可以满足中外大多数宾客的口味要求。

满汉席

满汉席是满汉两族风味肴馔兼有的盛大筵席。满人入主中原,满汉两族开始融合,皇宫里出现了满汉并用的局面。满汉席是清代皇室贵族、官府才能举办的宴席,一般民间少见。满汉席规模盛大、程式复杂,菜肴达三百多种,有中国古代宴席之最的美誉。

孔府宴

孔府是孔子诞生和其后人居住的地方,是中国典型的大家族聚居地,兼具家庭和官府职能。孔府举办过各种民间家宴,又宴请过皇帝、钦差大臣,各种宴席无所不包,集中国宴席之大成。孔子认为“礼”是社会的最高规范,宴饮是“礼”的基本表现形式之一。孔府宴礼节周全,程式严谨,是中国古代宴席的典范。

全鸭席

全鸭席首创于北京全聚德烤鸭店,菜肴全部以北京填鸭为主料烹制,共有一百多种冷热鸭菜可供选择。用同一种主要原料烹制各种菜肴组成筵席是中国宴席的特点之一。全国著名全席有天津的全羊席、上海全鸡席、无锡全鳝席、广州全蛇席、苏杭全鱼席、四川豆腐席、西安饺子宴、佛教全素席等等。

文会宴

文会宴是中国古代文人进行文学创作和相互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形式自由活泼,内容丰富多采,追求雅致的环境和情趣。多在气候宜人的时节和风景优美的地点举行。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学和艺术作品都是在文会宴上创作出来的,《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在兰亭文会上写就。

烧尾宴

专指为士子登科或官位升迁而举行的宴会,盛行于唐代,是中国欢庆宴的典型代表。“烧尾”一词源于唐代,有三种说法:一说是兽可变人,但尾巴不能变没,只有烧掉;二说是新羊初入羊群,只有烧掉尾巴才能被接受;三说是鲤鱼跃上龙门,必有天火把它的尾巴烧掉才能成龙。此三说都有升迁更新之意,故此宴取名“烧尾宴”。

◆咖啡文化

相传埃塞俄比亚高地一位名叫柯迪(Kaldi)的牧羊人,他发觉他的羊儿吃了一种植物的果实后,变得充满活力,于是发现了咖啡。所有的历史学家都同意咖啡的诞生地为埃塞俄比亚的咖发(Kaffa)地区。

最早有计划栽培及食用咖啡的是阿拉伯人,咖啡这个名称被认为源自于阿拉伯语“Qahwah”--意即植物饮料。最早期阿拉伯人食用咖啡的方式,是将整棵果实(CoffeeCherry)咀嚼,以吸取其汁液。其后他们将磨碎的咖啡豆与动物的脂肪混合,来当成长途旅行的体力补充剂。到约公元1000年,绿色的咖啡豆,才被拿来在滚水中煮沸成为芳香的饮料。又过了三个世纪,阿拉伯人开始烘培及研磨咖啡豆,可兰经对饮酒的禁止是促使咖啡在阿拉伯世界广泛流行的的一个很大的因素。16世纪,咖啡以“阿拉伯酒”的名义,经由威尼斯及马赛港传入欧洲。在威尼斯出现了欧洲第一家的咖啡店--波的葛(BottegadelCaffe)。四百年来,咖啡的饮用习惯已成为当今的流行风潮。各国饮食咖啡的习惯并不一样。

美国

美国人喝咖啡百无禁忌,就像进行一场不需要规则的游戏。欧洲人冲调咖啡的种种讲究,美国人是不屑一顾的。美国人喝咖啡喝得就是自由。

土耳其

咖啡在中东古国既可以帮助亲近神,又是冲洗忧伤的清泉。如同中国茶道,他们喝咖啡也有一套讲究,不仅焚香,还要撒香料,琳琅满目的咖啡壶具更使它充满着天方夜谭式的风情。一杯加了丁香、豆蔻、肉桂的中东咖啡充满着神秘色彩,热饮时满室飘香,难怪阿拉伯人称赞它如麝香般慑人心魄了。

意大利

到意大利观光要关注两件事--一是男人,一是咖啡。意大利有这样一句名言,“男人要像好咖啡,既强劲又充满热情!”英文名称为Espresso的意大利咖啡,近年来在国内已经普遍为爱好咖啡的人所熟知。这种又浓又香、表面浮着一层金黄色泡沫的纯黑咖啡,浓稠滚烫,好似从地狱逃上来的魔鬼,叫人一饮便陷入它不可言喻的魅力中。

中北欧

不像意大利人那么热情如火,也不像法国人那么浪漫似水,中北欧一带的人喝咖啡,喝得理智又温和。他们深深了解中庸之道,完全属于中浓度口味。

奥地利

维也纳人爱喝咖啡,把它和音乐、华尔兹相提并论,称为“维也纳三宝”。在维也纳悠闲的气氛中,人们只要付一杯咖啡的钱,就可以在咖啡馆会友、下棋、看书、写作、读报,或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看电视。

◆汤的文化

“汤”(Soup)这个词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喝汤时要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呷汤时则发出“丝丝”的声音,“丝丝”的声音和“Soup”这个词的发音很相似。另一种说法是“Soup”这个词可能起源于德文“Sop”,即一种浇有肉汤或浓汤的面包。

汤的历史悠久。根据考古学家所发掘的文物表明,近东地区是世界上最早做汤的地方。公元前8000到7000年间,那里的人就会将所栽培出来的谷物放在粗陶器中煮成汤喝。据记载,在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每个参赛者都带着一头山羊或小牛到宙斯神庙中去,先放在宙斯祭坛上祭告一番,然后按照传统的仪式宰杀掉,并放在一口大锅中煮,煮熟的肉与非参赛者一起分而食之,但汤却留下来给运动员喝,以增强体力。这说明在那个时候,人们已经知道在煮熟的食物中,汤的营养最为丰富。

现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食谱存在中国,有两千七百年的历史。这本食谱上记载有十几种汤,其中的一道汤叫“银海挂金月”,流传至今,现在叫“鸽蛋汤”。美国《食谱大全》说,美国每年要喝掉了300多亿碗汤。

与此相似,俄国有罗宋汤;意大利有用青豆、通心粉作为佐料煮成的浓肉汁菜汤;西班牙有冷汤;英国和印度有咖喱汤等等。汤似乎已成各国饮食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难怪法国人说:“餐桌上是离不开汤的,菜肴再多,没有汤犹如餐桌上没有女主人。”在品尝这些口味各异的汤食时,也可领略其特有的奇趣。

一位美食家说,“汤是广东饮食文化的全部底蕴,更是广东省男女老少们日常生活的幸福源泉”。悠久的汤文化使广东人个个是品汤高手兼汤疗专家。体虚燥热时,要喝气血双补、润肺去燥的霸王花煲猪骨或花旗参煲生鱼;天气转凉时则换上一煲海底椰川贝母炖冰糖……广东人在煲汤上付出的时间和耐心绝非外地人所能及。下面介绍一些他们的煲汤经吧。

煲汤是冷水下料好还是热水下料好呢?冷水下料比较好,开水会使蛋白质迅速凝固,不易出鲜味。煲汤用什么锅好?选择质地细腻的砂锅煲汤为宜,劣质砂锅的瓷釉中含有少量铅,煮酸性食物时容易溶解出来,有害健康。瘦肉煲汤后,肉质较粗糙。由此煲汤宜选半肥半瘦的肉,但猪前脚的瘦肉,煲炖后仍嫩滑可食。

在饭店里喝的鱼汤、肉汤都像奶汁一样,很滋补,可是自己在家煲汤总是出不来这个效果,为什么?油与水充分混合才能出奶汁的效果。做肉汤时要先用大火煮开,然后用小火煮透,再改大火。做鱼汤时要先用油煎透,然后加入沸水,用大火。还要注意水要一次加足,中间再补水,汤就泄了。

煲汤要加哪些香料?味精要吗?什么时候放盐?广东人喝汤讲究原汁原味,葱、姜、花椒、大料等香料大可不必,如果需要,一片姜足矣。盐应当最后加,因为盐会使蛋白质凝固,妨碍鲜味成分的扩散。

煲汤是不是时间越久越好?错!汤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氨基酸类,加热时间过长,会破坏营养,鱼汤一般1小时,鸡汤、排骨汤3小时左右足矣。

喝汤宜在饭前,可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吸收,但有浅表性胃炎的人应饭后喝,以免加重症状。

◆麦加朝圣

麦加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它坐落在沙特阿拉伯西部赛拉特山区一条狭窄的山谷里,面积约26平方公里,人口三十多万。这里群山环抱,层峦起伏,景色壮丽。

麦加是沙特阿拉伯王国西部的一个城市,因穆斯林最神圣的清真寺坐落于城中心而闻名。它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

一年一度的伊斯兰教朝觐大典在伊斯兰教历12月上旬(公历10月末11月初)举行,各国的穆斯林朝觐者从世界各地前往圣地麦加。

“朝觐”是伊斯兰教信徒必须遵守的基本制度之一,每一位有经济和有体力的成年穆斯林都负有朝拜麦加的宗教义务。所有穆斯林,无论是男是女,都会尽最大努力争取一生至少要前往麦加朝觐一次。1000多年来,随着交通工具的日益发达,前往麦加朝觐的穆斯林逐年增多。1932年沙特阿拉伯王国建立后,麦加被称为“宗教之都”,来此朝觐的人更加摩肩接踵,目前已经有70多个国家说着不同语言的穆斯林到此朝觐。每年在伊斯兰教历的第12个月,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都会聚集在麦加,参加一年一度的朝觐。朝圣期间,他们聚集在“圣城”麦加周围,一起祈祷,一起吃饭,一同学习。“麦加朝圣”是每年伊斯兰教最盛大的宗教活动。

大清真寺是世界各国穆斯林去麦加朝觐礼拜的主要圣地。据《古兰经》经文,在此禁止凶杀、抢劫、械斗,因此这里也称禁寺。禁寺位于麦加城中心,经过几个世纪以来的扩建和修葺,总面积已到16万平方米,可容30万穆斯林同时做礼拜。它高达24米,有25道门,门上镶嵌着各种装饰品。此外,还有6道小门和7座尖塔。寺前是广场,朝觐者每天在广场上进行5次祈祷。

朝觐是伊斯兰教“五功”之一(其他四功是:念功、拜功、课功、斋功),包括四项内容:

第一项是受戒。朝觐者在进入麦加之前,必须换去平常的衣服,披上两块白布,赤脚穿草鞋,不理发,不修容,不剪指甲,不许争吵,不许伤害生灵,以表示穆斯林同舟共济,共同维护安拉(即真主)所创造的一切。

第二项是游天房。朝觐者汇成一股人流,按逆时针方向绕天房和玄石步行7圈。人们都争先恐后地靠近玄石,以便吻它,摸它。挤不进去的人,只好举双手致意。

第三项是在天房附近的萨法山和麦尔卧山之间疾行。近年来,沙特阿拉伯政府已在这两山之间筑起了一座长廊,朝觐者在长廊来回疾行7次。传说,先知易卜拉欣的妻子哈泽尔带着儿子伊斯玛仪初到麦加时,曾奔走在两山之间寻找水源。安拉出于怜悯,在天房附近放出清泉,后来叫做渗渗泉。朝觐者在这里疾行之后饮泉水,以表示对古圣先贤的怀念和对安拉的感恩。

朝觐者的最后一项活动是进驻麦加东南面的阿尔法特山,住在帐蓬里念经、礼拜一天,并举行隆重的仪式。第二天,即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宰牲开戒,庆祝古尔邦节。

◆慕尼黑啤酒节

600多万人喝掉600多万升扎啤,吃掉近50万根烤肠和5万多只烤猪腿。德国慕尼黑啤酒节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狂欢节,每年都有超过六百万游客参加。其中70%的游客来自于拜仁州,其他的游客来自世界各国,特别是意大利。

啤酒,清冽芳香、提神消渴,是许多人喜爱的饮料。在风景优美的德国古城慕尼黑,每年九月十月之交,都要举行大规模的狂欢活动,这就是欧洲游客们争先一赴的“啤酒节”,因为时序,也叫做“十月节”。

慕尼黑是举世闻名的啤酒城,那里出产的啤酒清香可口、气足泡密。慕尼黑人也是海量,平均每人每年要喝220公升啤酒。慕尼黑啤酒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10年。巴伐利亚加冕王子路德维希和特蕾瑟公主于当年10月完婚,官方的庆祝活动持续了5天。人们聚集到慕尼黑城外的大草坪上,唱歌、跳舞、观看赛马和痛饮啤酒。从此,这个活动便被延续下来,流传至今,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至10月第一个星期日就固定成为啤酒节。历史上,除因战争和霍乱中断外,慕尼黑啤酒节已整整举办了170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