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中华饮食风俗教程
48115900000039

第39章 禁忌与饮食禁忌

禁忌是关于社会行为的某种约束限制观念和做法的总称。禁忌习俗通过口头传承及行为示范,在我国民间已流传数千年之久。《礼记 ·曲礼》载: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禁忌事象五花八门、千奇百怪,渗透到生活、生产、娱乐等各个方面。在科学知识匮乏的时代,人们又生活在一个动荡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为了能平安地度过生活中的种种艰难,就试图依靠各种禁忌来趋吉避祸。饮食历来都不是单纯的生理需要,也与精神需要联系在一起。人们赋予饮食种种文化内涵,饮食禁忌即为其中的一部分。饮食禁忌就是饮食生活中的各种禁忌事象。

饮食禁忌与现代科学地禁食或因习惯原因不食某物有所不同。科学地禁食是指禁止食用那些从科学的观点来看是有毒、有害的食物。如禁止食用河豚、不明死因的肉类、有毒蘑菇等,以及特殊生理时期的禁食:如产妇忌生冷食物、腹泻忌荤腥等。另外有些人对某些本可以食用的原料不食或不喜欢吃,如北方一般人喜欢面食为主食,而南方人喜欢稻米为主食,等等,这是由于长期生活习惯形成的,这种不喜欢食用的现象不能称为饮食禁忌。

作为饮食禁忌,从食物本身来讲,是指原本可以吃,但出于某种主观原因 (宗教的、巫术的、崇拜的、礼仪的等 )而禁食,恐食后有危险或遭遇报应。饮食禁忌从主观内容看,它带有宗教、迷信色彩;从客观存在来看,具有限制人们饮食自由、规范人们饮食行为的功能。

饮食禁忌的起因大体上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是对神灵的崇拜和畏惧。神灵具有所谓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人类最初的观念认为,无论动物、植物都是有神灵的,自然界的各种奇异现象都是神灵作用的结果。神灵既可以给人类带来福分,也能降灾于人类。为了免除灾害而获得安康,就要祈求万物神灵,谨慎自己的行为,以免触怒神灵,由此而产生了各种禁忌。饮食禁忌是其重要的内容之一。如苏北称黄鼠狼为 “老太爷 ”,奉若神灵,捕捉不得。

(2)是对教训的总结和记取。由于古代人类的愚昧和科学文化的落后,人们常把一些偶然现象误认为是普遍适用的内在规律。一人传开,众人相随,自此形成了共同的禁忌。如螃蟹与柿子不能同食。

(3)是对礼制的恪守和尊重。中国几千年来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儒家文化要人们遵守礼制,信守承诺。礼制规定的无论尊卑贵贱都要执行。一般统治者都把儒家文化作为正统文化。

(4)是由同类事物的联想而产生恐惧和担忧。人类总是对未来寄托着美好的期望:播种时希望丰收;分娩时希望生一个健健康康的孩子;人类在产生美好期望的同时也随之产生了许多恐惧和担忧。为了趋吉避凶,常采取回避的态度,于是就产生了一些禁忌习俗。如一些地方禁止孕妇吃姜,是因为人们把姜的形状同孩子的手指联系起来,担心生出的孩子会长出六指。再如有的地方吃年饭时,故意留一点饭在碗中,吃光则来年可能会断粮,不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