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感动中国的100位道德榜样人物
4815400000057

第57章 北塔山上的全能医生——李梦桃

第五十六章北塔山上的全能医生——李梦桃

【模范档案】

李梦桃,男,汉族,上海市人,中共党员。1948年出生,1964年支边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农六师奇台医院党委书记。

【无上荣誉】

李梦桃先后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2009年9月14日,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高尚人生】

牧民心中的救星

1964年李梦桃从黄浦江边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起初被分配到一○六团从事医务工作。由于北塔山牧场医生奇缺,1970年又被调到地处中蒙边境线的北塔山牧场。

北塔山,哈萨克语叫巴艾特克,意思是牺牲自己的地方。是新疆兵团最偏远的少数民族牧场之一,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400多公里,海拔3287米,紧邻长达120公里的中蒙边境线。

李梦桃被分配到乌拉斯台牧业二队当医生。当时牧场放牧点分散,牧民大都逐水草而居,毡房之间有的相隔十几公里。李梦桃只好骑着马背着药箱到各个牧点去看病。牧民常见的疾病不仅有肺炎、感冒、关节炎、肺气肿,也经常碰到摔伤的病人。每当李梦桃出现在一处毡房前,牧民们就像盼到了救星一样,把他团团围住。

那时候药品缺乏严重,有的牧民看到李梦桃的药箱空了,什么也不说,拖着病体赶着羊群就走了。尽管李梦桃对他们的身体充满担心,但也没有好办法。牧民们因生病而脚步缓慢的离去时,他们充满了失望,这情景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他认定:牧民需要我,我应尽全力为他们服务。

当一个全能医生

1970年的一天,有个叫努尔哈依夏的年轻产妇在毡房生孩子时难产,这家人向李梦桃求救。由于医疗条件太简陋,李梦桃又是第一次接生,他全力抢救,小孩终于生出,但产妇由于大出血,命没有保住。这个产妇才22岁,李梦桃也是22岁,他眼睁睁看着年轻的产妇死在眼前,自己却没有本事去救,产妇的亲人在哭,李梦桃也和他们一起哭。

这件事给李梦桃很大的震动,这促使他自学了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等各方面的医学知识。他不仅自修完了中专和大专课程,还晋升为副主任医师职称。李梦桃常和同事说,我们是“万金油”医生,在城市的大医院里,咱们不一定是一个出色的医生,但我们在牧区就应该当一个全能的好医生。

北塔山牧场没有血库,作为这里的医生,当病人需要输血救命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伸出胳膊为病人献血,对于看病交不起药费的牧工,他又常常主动解囊相助。这些年,他走遍了牧场的每道山岭,累计行程26万多公里,救治病人2万多人次,接生800多个婴儿,被誉为“哈萨克人民的好儿子”。

哈萨克人民的好儿子

当地群众对李梦桃有着深厚的感情。当年初到北塔山时,李梦桃不适应当地生活,头上还长满了虱子。热心的牧民帮他把头发剃光,用开水烫洗衣服。有一次巡诊,半路上胃溃疡犯了,是哈萨克牧民把他从马背上抱进毡房,女主人把家里很少的一点面粉为他做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而自己的孩子却在啃玉米面馕。他们把家里最好的棉被盖在他的身上,自己却只盖着羊皮大衣。

2004年6月,组织上考虑到李梦桃年龄大了,又在北塔山牧场工作30多年,将他调到农六师卫生局任正处级调研员。回到城里,李梦桃的心情怎么也不能平静,许多患者乞求治疗的眼神不停地在他眼前浮现。他毅然谢绝了组织上的照顾,“牧民对我有救命之恩,我要报答他们”,又返回北塔山。

然而,李梦桃却没有机会在父母面前尽孝,他觉得对妻子、女儿也内心有愧。他成家后,因为常年要出外巡诊,无法照顾家里。一次,他随转场的牧民巡诊,4个月后才回来,在外无法理发,他的头发好长,一岁多的女儿不认识爸爸了,挡着不让他进门。当年和他一起去北塔山还有来自北京、天津的几个知青,到20世纪80年代初都陆续返城了,而李梦桃就像一棵树,将根牢牢地扎在了北塔山。

他的故乡在上海。他有好几次调回上海的机会,但都他放弃了。在他心中,他早已属于北塔山。

【精神传递】

他的服务观令人感动。面对牧民企盼的目光,他说:“当医生,就要哪里有病人就赶到哪里,哪里有牧民哪里就是自己的岗位。”他的奉献观令人感动。他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无怨无悔地都奉献给了北塔山的各族群众,奉献给了边疆的一草一木。从他的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伟大的共产党员形象,更看到了一个扎根边疆、尽心为民服务、乐于奉献的榜样形象。有人会问:“以后还会有李梦桃这样的奉献者吗?”答案是肯定的,在榜样的激励下将会出现更多像李梦桃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