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感动中国的100位道德榜样人物
4815400000008

第8章 蓝领专家——孔祥瑞

第七章蓝领专家——孔祥瑞

【模范档案】

孔祥瑞,男,汉族,天津市人,中共党员,1955年出生,高级工人技师,现任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煤码头分公司操作一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先后在天津港一公司、六公司固机队当司机、任队长。孔祥瑞同志是伴随天津港建设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新时期知识型产业工人。

【无上荣誉】

1998年度天津市劳动模范;

2000年度市特等劳动模范;

2001年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等;

2009年9月14日,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高尚人生】

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

孔祥瑞17岁走进港口,成为天津港第一代大型门吊司机。师傅金贵林是著名的劳动模范,是一位爱岗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的老工人。师傅的言传身教在孔祥瑞心中打下了很深的烙印,他决心要做师傅那样的人。当时的天津港自动化程度还不太高,开上大型门式起重机的孔祥瑞特别珍惜自己的岗位,这是当时最先进的装卸设备。他要把门机变成港口工人的钢肩铁臂。

孔祥瑞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可以没有文凭,不可以没有知识。别看孔祥瑞只有初中文化,钻研起技术来,却如饥似渴。孔祥瑞有记工作日志的习惯,每天设备出现哪些故障、什么原因、修理过程、注意事项等都一一记录在案,不漏掉任何有价值的细节。在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中,十几年下来,他对自己掌控的多种设备从工作原理到技术参数都已烂熟于心。

岗位是最好的课堂

1985年,已经开了十几年门式起重机的他,参加了职工大学的考前培训班。那时候,孔祥瑞已经是值班队长,是队里的技术骨干,上学就要占用工作时间,但岗位上离不开他,他人在课堂,心里却惦记着生产。上课第三天,孔祥瑞做了决定:告别课堂,重新回到他最牵挂、最热爱的工作岗位。他认为,生产实践这个大课堂照样能培养人。

短暂的求学经历虽然停止了,但孔祥瑞的求知欲望更加强烈。孔祥瑞把工作岗位当成课堂,把生产实践作为教材,把设备故障作为课题,把身边拥有一技之长的工友当做老师,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他找来设备说明书,一页一页地学,一项一项地啃,不明白的找资料,不懂的找人问,直到把厚厚的说明书弄通弄熟。孔祥瑞的家住在天津市区,到港口有50多公里的路程。那些年,他每天上下班都要坐汽车、倒火车、再换汽车,来回要走5个多小时。孔祥瑞总是带着书,如饥似渴地学习。岗位上的刻苦钻研,使孔祥瑞逐渐成长为一名专家。

最著名的蓝领专家

孔祥瑞对所在岗位的各项设备了如指掌,对操作技术参数烂熟于心,他不仅克服了自身的“知识屏障”,而且练就了“听音断病”的一手绝活,成为“门机大王”和“排障能手”。近年来,由他主持的技术创新项目180多项,为企业节约增效过亿元。

2000年,他带领队里的技术骨干解决了门机因变幅螺杆与螺母摩擦热量过大而“抱死”的技术难题,直接为公司节约资金180万元;2001年,他发明了“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门机每次作业可节省15.8秒,当年创效1600万元;2003年,他主持的“门座式起重机中心集电器”技改项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从2004年起,他还带领科技人员先后完成了翻车机、摘钩杆等80多项技术革新;2006年,改进设备电缆,节约维修成本100万元;2007年,攻克“大型机械走行防碰撞装置”难题,创效181余万元,主持研制的“大型机械电缆防出槽技术”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并创效990万元;2009年,他主持完成的“降低皮带机万吨故障时间”攻关项目,把皮带万吨接卸故障时间降低近六成,填补了我国港口系统设备接卸煤炭的一项技术空白。

【精神传递】

孔祥瑞成为新一代工人的楷模。面对赞扬,孔祥瑞说:“我是个工人,干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不过就是有一种责任感,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一点一滴地做,忠诚老实地做,最大限度地做。”知识经济时代的产业工人,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以怎样的状态、怎样的方式在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同时,创造和实现自身的价值?孔祥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令人振奋和信服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