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感动中国的100位道德榜样人物
4815400000086

第86章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第八十五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模范档案】

袁隆平,男,汉族,江西省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30年出生,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著名农业科学家。

【无上荣誉】

袁隆平曾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曾荣获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等。

2009年9月14日,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高尚人生】

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从1964年开始,他40多年如一日,全身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使水稻产量从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先后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并继续向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顺利推进。20多年来,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稻56亿多亩,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口,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新出生人口的总和。

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震惊了世界。1982年,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森由衷地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之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当之无愧的。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1980年,杂交水稻作为我国出口的第一项农业专利技术转让美国。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

美丽的禾下乘凉梦

袁隆平是一个爱做梦的人。1960年时的袁隆平是湖南安江农校的一个大专老师,正当三年困难时期,全国人民吃不饱,袁隆平也吃不饱。饥饿的袁隆平反复做着一个梦,他梦见自己培育出了一株超级杂交水稻,它长得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把还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

他深知做梦容易,但要把梦变成现实则需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和投入。于是,为了圆自己的杂交水稻梦,他几十年如一日,废寝忘食,殚精竭虑,苦心孤诣,攻关不止。为争取更多的研究时间,他像候鸟一样每年冬天从寒冷的长沙转移到温暖的海南岛,他一年中超过1/3的时间都在农田里劳作、观察和研究。从播种到收获,袁隆平每天至少下田两次,晒得又黑又瘦,像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袁隆平有句话广为流传:“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超然的财富观

袁隆平把科学成果当做全社会的共有财富,当刚刚发现“野败”的时候,他就毫无保留地告诉给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在我国,杂交水稻的成果基本上是无偿使用,这在很多人看来不可思议。

隆平高科是我国第一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2000年上市。袁隆平现任该公司名誉董事长,持公司5%股份。当别人问他“是否关注隆平高科股价”时,平静地说:“我从来不管这个事。”

袁隆平说:“我的主要精力是做研究。只要田里有稻子,从播种到收获,每天都要下田,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也是我的兴趣。”“钱是拿来用的,该用则用,不挥霍不浪费,不小气不吝啬。”

他的名字甚至已被估值超千亿,但他对这些名利淡漠超然。他说,人的身上,最值钱的东西,是脑袋里的知识!正如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所言,“重要的是能做什么才能让同胞们更加健康和富有”。

他是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袁隆平心里始终惦记着的是老百姓的肚子。领取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当天,71岁的他便飞到海南三亚,一下飞机就走进试验田,检查土壤,测算稻穗,丈量植株,像一个老农忙着查看自己的庄稼。“我的工作主要在实验田,越是打雷、刮大风、下大雨,越要到田里面去看看,看禾苗倒伏不倒伏,看哪些品种能够经得起几级风。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只要田里有稻子,我每天都坚持下田实验。”

袁隆平身上体现了一位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体现了改革时代的创新追求,体现了不为名利所累的精神境界。他举世瞩目的成就,源于他甘于寂寞、矢志追求、默默无闻的科研精神。他是我国当代知识分子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优秀代表。

【精神传递】

袁隆平的人生经历集中体现了我国当代优秀知识分子忧国忧民、造福人类的远大抱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奋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思想境界。他告诉我们,只有具备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具备认准一个目标执著追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科学态度,具备将满腔的爱国情怀化为日日夜夜、时时刻刻做好本职工作的坚强决心,我们才能成为最有价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