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不必太计较
48177500000029

第29章 少些牢骚多些体谅

在现实生活中,人之所以发牢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过分计较而引起的。因此,我们要多些体谅,如果你实在想不透,只想去计较一些事,那就把那些让你计较的事写下来,然后把那些让你计较的事情一项项画掉,或是将纸撕掉、烧毁,相信你的心会在一定程度上变得开朗些。不管计较之心是怎么产生的,我们都必须合理地处理,及时摆脱计较之心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

娟是一家网络公司的职员,她待人一向温和,脸上总是带着笑意,可是由于最近工作压力加大,她变得烦躁,遇事爱较真,对同事和丈夫都失去了耐心,内心焦虑,动辄就会因某件事计较半天。后来,她静下心来发现自己的这种计较心态来自于她对自己工作中一个失误的担心,尽管经理告知她不用担心,但她心里仍感到隐隐不安。

于是,娟周末时将内心这些的焦虑用语言明确地表达了出来,还把自己计较的根源和担心发生的事情写在了一张纸上,最后她发现,事情并没有那她想象的那么糟糕。了解到了自己不良情绪的来源后,她便开始集中精力对付它,而且一步步克服了那些担忧。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工作上,结果,她不仅消除计较的内心,还由于工作出色而被委以重任。

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人不经历一些情绪的波动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总是要背着沉重的失意情绪和失意包袱过一种焦躁、愤懑的生活,不仅对自己无益,还会白白浪费眼前的大好时光,甚至影响到自己的前途和未来。

很多人在繁忙的工作与生活中,总会有这样的烦恼:得不到领导的信任和下属的尊重,朋友交流减少,夫妻吵架频繁,亲子关系紧张……为此,他们指责、抱怨直至失落,结果,情况不但没有改善,反而可能更差。其实,只要多些体谅,一切都会好起来。

牢骚、抱怨往往是计较的极端表现形式。因为指责、抱怨你会更计较,因为计较你便不顾一切的指责和抱怨,导致恶性循环。指责、抱怨不但阻碍了你的事业,扰乱了你的生活,而且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其实,指责和抱怨并不能改变什么,没有人愿意谁责备自己,任何人做任何事都认为自己当初是做了正确的选择:过激者认为自己是迫不得已,懦夫认为自己非常谨慎,而守财奴则相信自己很节俭。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行为有着自认为合理的解释,即使他是完全错误的。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孔子说:“算了吧!我没有看到过能发现自己的过错就在内心责备自己的人呢。”可见,能够大胆承认错误的人寥寥无几。

一个人在内心深处是不愿意责备自己的,谁愿意承认自己是错误的呢?每个人都能够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找出一大堆的理由。即使一个人知道自己犯了错,也不愿意在公开场合承认这一点,更不愿意别人当面指出。如果有人当面指责,他会立即调动全部的智慧和力量来辩解。所以,指责和抱怨他人是没有用的,除非他自己想明白。

在日常的人际关系中也是如此,无论别人错得多么离谱,都不要指责和抱怨,先抽出哪怕一分钟的时间,问问对方为什么这么做。全然的了解,就是全然的宽恕。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生活着各种不同肤色、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哪怕是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即使是同一个人对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时间来看,也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其背后的原因往往是复杂多样的,需要了解和分析才能得到答案。有时,是个人掌握信息多少的原因。

正如卡耐基所说:“一百次中有九十九次,没有人会责怪自己任何事,不论他错得多么离谱。我们用批评和指责的方式,并不能使别人产生永久的改变,反而会引起愤恨。不要责怪别人,要试着了解他们,试着明白他们为什么会那么做,这比批评更有益处,也更有意义得多。”你忽略了背后的原因,这个世界的一切结果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有他的原因和理由。你之所以批评和指责他,往往是因为没有搞清楚其背后的原因。

例如,手下与领导的看法不同,多数情况是领导掌握的资讯更全面,所得出的结论大都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有时,是因为个人理解能力有强弱之分。比如,你让小孩子去做大人的事情,有时不会令你满意,因为他还不懂得大人的做事规则。有时,是由于民族和风俗习惯的不同而造成的。

有人说,牢骚太甚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牢骚和抱怨最容易毁掉我们的生活,使我们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让我们心中充满了阴霾。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远离牢骚抱怨,不要无端指责别人。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充满阳光,我们的人生之路才能走得更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