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不必太计较
48177500000055

第55章 看淡荣誉和地位

俗话说:名誉及利养,愚人所爱乐。不计较的人,能摆脱名利的束缚,不受它的迷惑,心灵自然豁达、坦然。只有懂得看轻名利的人,才会不为名利所累,才会抵达生活的另一极。

唐建中二年,成德李惟岳、淄青李正己、魏博田悦与山南东道梁崇义四镇节度使联兵叛唐,形成“四镇之乱”。唐德宗李适下令调集兵马平叛。

公元781年和782年,唐河东(今山西永济蒲州一带)节度使马燧、昭义(今山西长治一带)节度使李抱真、神策先锋李晟两次大破田悦军。田悦收拾残兵,逃回魏州(魏博的治所),守城自保。马燧兵围魏州,但久攻不克。朝廷派马燧等军进击田悦的同时,命幽州节度使朱滔攻击德李惟岳军。李惟岳大败,逃回恒州(今河北正定)。部将王武俊杀李惟岳,投降朝廷。山南东道梁崇义、淄青李讷(时李正己已死,其子李讷统领军务)也都被朝廷派兵战败。梁崇义投水而死,李讷上书朝廷,请求悔过自新。整个平叛战局对朝廷很有利,官军一再取胜,进剿有功的节度使都争封地。

王武俊和朱滔认为朝廷分封不均,心怀不满,被困在魏州的田悦得知后,遣使前往离间。朱滔、王武俊素有异志,三方一拍即合,于是三镇联合叛唐。公元782年初夏,朱滔、王武俊率军救援魏州田悦。朱、王两支兵马抵达魏州时,魏人欢声雷动,田悦备酒肉出迎。第二天,朝廷派来增援马燧的朔方(今宁夏灵武一带)节度使李怀光,率步骑15000人也赶到魏州城外,马燧领将士列队欢迎。

朱滔见李怀光率军来支援马燧,立即出阵。李怀光有勇无谋,想乘朱滔、王武俊二军营垒未立就挥师出击。马燧建议说:先让将士休息一下,待敌情观察清楚后再战。李怀光刚愎自用,对马燧说:“等对方立成营垒,后患无穷,不可错过现在的大好时机。”于是挥军出战。两军接战,李怀光军勇猛冲杀,斩杀叛军步卒千余人,朱滔引兵败退。李怀光骑在马上观望,骄矜自得,任凭士卒们窜入朱滔军营争掠财物。

这时,王武俊率2000名骑兵突然横冲过来,把李怀光军一截为二。朱滔亦引兵反击。李怀光军大败,被逼入永济渠(今卫河)溺死、互相挤踏而亡者不可胜数,尸积永济渠,渠水为之断流。马燧欲出兵相救已不及,急忙命令本军严密守住营垒,才免于与李怀光军同时溃败。当晚,叛军又放水截断官军粮道和退路。第二天,道中水深3尺,官军被困。马燧大惊,被迫派人向朱滔等婉言求和,保证遣还诸节度使军权,并向唐皇保奏,让朱滔统辖整个河北。官军撤兵后,11月,朱滔、王武俊、田悦宣誓结盟,推朱滔为盟主,称冀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李讷称齐王。唐廷这次平叛遂以失败告终。

由于见利而不见害,李怀光败于魏州,这里是不能忍于利的诱惑而失败的。

人们大都喜欢名利,成名使人有成就感,精神振奋。得利能够使人有满足感,心情愉悦。一般的情况下,人们也惧怕灾难,灾难令人感情痛苦,心智受损。趋利避害是人的共同心理,无论是君子或是小人,在这一点上其实都是一样的,只不过追求名利、逃避灾害的方式不同罢了。愚蠢不知事理的人总是被眼前微小的利益所迷惑,而忘记了其中可能隐藏的大灾祸。只见利而不见害。

因此,聪明智慧的人看到名利,就考虑到灾害;愚蠢的人看到名利,就忘记了灾害。考虑到了灾害,灾害就不会发生;忘记了灾害,灾害就会出现。人不能过于贪图眼前的利益,更不能为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而忘记了做人的根本。

名利双收的事当然会有极强的诱惑力,但是有些东西是否应该得到,不应该以内心的欲望作为判断标准,而应追求心中的坦荡,那样不论是处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都会体味到生活的甘甜。

名,是一种荣誉,一种地位。有了名,通常可以万事亨通,光宗耀祖。名这东西确实能给人带来诸多好处,因而不少人为了一时的虚名所带来的好处,会忘我地去追求名。

然而,沉溺于名会让你找不到充实感,让你备感生活的空虚与落寞。尤为可怕的是,虚名在凡人看来往往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引诱你去追逐它。

尽管虚名本身并无任何价值可言,也没有任何意义,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为了虚名而展开搏杀。真正体会到生命意义和人生真谛的人都不会看重虚名。其实,实在没有必要为了得到一个毫无价值、毫无意义的虚名而去钩心斗角,弄得邻里打得头破血流,朋友反目成仇,兄弟自相残杀。须知:人的一生面临许多关卡,许多事情都是难以预料的。

人生重在胸襟宽阔,纵使身居陋室,亦能胸怀大千世界。但凡成就卓著的人,通常都是做人的典范,在他们身上积聚了无穷的能量,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不去计较生活中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