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不必太计较
48177500000075

第75章 放下计较需要智慧和勇气

人生短暂,为了不虚度光阴,使生命尽可能卓越,我们应该追求得到,努力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业绩。然而,我们也应该正确看待失去,学会忍受失去。为了成就一番事业,有时不得不失去一些感官的享受;为了更好地实现重要的人生目标,有时不得不“丢卒保车”……而这所有的失去都离不开放下和不计较,更离不开智慧和勇气。

有一位金代禅师非常喜爱兰花,在平日弘法讲经之余,花费了许多时间栽种兰花。一天,禅师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交待弟子要好好照顾寺里的兰花。禅师云游期间,弟子们总是细心照顾兰花。但有一天,弟子们在浇水时却不小心将兰花架碰倒了,所有的兰花盆都跌碎了,兰花散了满地。

弟子们非常恐慌,打算等师父回来后,向师父赔罪领罚。禅师回来后,闻知此事,便召集弟子们,不但没有责怪,反而说道:“我种兰花,一来是用来供佛,二来也是为了点缀寺庙,愉悦性情,并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故事中的禅师虽然喜欢兰花,但心中并不计较兰花的得失。也就是说,兰花的得失,并不影响他心中的喜怒。所以,他能保持一种惬意和幸福的感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习惯得到而害怕失去。尽管“有得必有失”的道理人人皆知,但人们依旧认为得到了可喜可贺,失去了则可惜可叹。每有所失,总要计较一阵,甚至为之痛苦。

从古到今,芸芸众生都是忙碌不已,为衣食、为名利、为自己、为子孙……哪里有人肯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忙来忙去为什么?多少人是直到生命的终点才明白,自己的生命浪费太多在无用的方面,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体会生命的真谛。

人生往往如此:拥有的越多,烦恼也就越多。因为万事万物本来就随着因缘变化而变化,有人却试图牢牢把握让它不变,于是烦恼无穷无尽。倒不如尽量放下,烦恼自然会渐渐减少。话虽如此,又有谁能放下呢?在生活中,要学会“得到”,需要聪明的头脑,但要学会“放下”,却需要勇气与智慧。普通的人只知道不断占有,却很少有人学会如何放下。于是占有金钱的为钱所累,得到感情的为情所累……

在飞速行驶的列车上,一位老人刚买的新鞋不慎从窗口掉下去一只,周围的旅客无不为之惋惜。不料,老人毅然把剩下的那只也掷了出去。旅客大惑不解,老人却坦然一笑:“鞋无论多么昂贵,剩下一只对我来说就没有什么用处了,把它掷出去就可能让拾到的人得到一双新鞋,说不定他还能穿呢。”老人的举动看似反常,却体现了他清醒的价值判断:与其抱残守缺,不如果断放弃。这是一种坦然面对失去的豁达心态。

与此相反,一个小男孩玩耍一只贵重的花瓶,他把手伸进去,结果居然拔不出来。父亲费尽了力气也帮不上忙,遂决定打破花瓶。但在此之前,他决心再试一次:“孩子,现在你张开手掌,伸直手指,像我这样,看能不能拉出来。”小男孩却说:“不行啊,爸,我不能放手,那样我会失去一分钱。”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像这个小男孩一样,由于舍不得放下一分钱,从而失去更多呢!

面对得失,故事中的一老一少截然相反的态度再次启示我们,患得患失堪称人的精神枷锁,只有放下一些无意义的东西,方能获取原本属于我们的,包括幸福、满足与自由在内的一切。

佛家劝人们放下,不是要人们什么事情都不做,是说做过之后不要执著于事情的得失成败:钱是要赚的,但是赚了之后要用合适的途径把它花掉,而不是试图永远积攒;感情是应该付出的,不过不必要强求付出的感情一定得到回报,更何况什么天长地久。如果我们学会了“放下”的智慧,那么不仅会利于周围的人,更是从根本上解脱了我们自己。

人生不会总是在失去什么,也不会总是在得到什么,有得有失是一种规律。所以,我们应该坦然地面对得失。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因为失去而郁郁寡欢,甚至是“看破红尘”,碌碌无为地苟活;也有很多人常常因为得到而欣喜不已,拍手称绝。这两种心态都是应该予以摒弃的。正确的态度是:胸襟更豁达一些,眼光更长远一些,经常为自己整整枝、打打杈,排除那些不必要的留念与顾盼,以便集中精力于人生的主要追求。这样做,大而言之,有益于社会;小而言之,有益于自己。

因此,我们要摆脱世间各种烦恼的缠缚,单纯地依靠世间的智慧无疑是不可能实现的,有时我们还需要一种勇气、一种敢于“放下”的勇气。比方说我们对某些事“求不得”时,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努力去争取实现其目的,而当这一目的被实现之后,新的欲求又将会接着产生,从而产生新的烦恼,如此则永无了期。此时此刻,如果我们心中能够产生一种“放下”的勇气,这个烦恼也就有了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