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净空法师讲《金刚经》
48197500000010

第10章 卷五

学佛最要紧的是要能得到实在的受用,那么真实的受用,不仅仅是现前能够帮助我们“离苦得乐”。苦乐不是我们一般观念上的苦乐,相对的乐还是苦。所以离苦这个苦里面,就包括我们观念当中的苦与乐。为什么呢?经上讲得很多,世间人之所谓乐,佛告诉我们,那叫坏苦。是你那个苦暂时停了一下,你感觉到很乐了,其实那还是苦。真正的乐,是苦乐两边都离开了,那才叫乐,那是真乐。破迷开悟,那个“迷”里头也是这个意思,悟了,悟了还是迷!没悟!这个《般若经》上讲得透彻,为什么呢?你这个念头还在动,起心动念就是迷!尤其是本经教给我们这个要领,假如我们能够跟《无量寿经》合起来看,那个意思就更清楚,更明白了。首先,经上教给我们要觉悟,什么叫觉悟呢?真正知道生死轮回的可怕,这是真正觉悟了,决定不再搞轮回了,这个要紧!否则的话无论你怎么修,你修定也好,修福也好,都出离不了三界。出不了三界就不算成就,那哪里算成就?这个佛法修学的成就,最低限度是要超越三界六道轮回,这个很重要很重要!如果见不到这个地方,哪里能算是觉悟了呢?这些事情,学佛的同修我想多少都会想过几次,也动过这个念头,可是问题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我们很想解决问题,可解决不了!因为解决不了,也就因循苟且过日子了,不肯再认真去追求,这是我们的大病!

我们从《无量寿经》、《金刚经》里面去探讨,得到一个结论,只要清净不染,平等不邪,正觉不迷,则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莫非道场,凡所造作就是佛事。这一条路呢,总算是找到了!换一句话是你真正在学佛了。《无量寿经》题上标示的修行总纲领是清净平等觉,三桩事情实在讲,是一而三,三而一。我们净宗着重在清净心,本经佛教给我们“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是什么呢?就是禅宗里面所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信心清净才能达到!那个清净的标准就在《金刚经》上,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就无济于事!那你一生修行的果报,只能换个来生人天福报而已,还是不能解决问题。诸佛菩萨教导我们要求生净土,我们这才恍然大悟!非求生净土不可,这一生当中一定要往生净土。如果我们有这样的觉悟,就可以称得上是真的觉悟了。彻底觉悟了,那么我们能保证这一生决定得生吗?念佛的人再去打听打听,都不敢肯定!都没有把握!不能肯定,没有把握,这个往生就打了问号了。

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跟我们讲得很好,他说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那个信要像《金刚经》上所讲的这个标准,那个高的标准不能谈,最起码的标准是信心清净。达到这个标准,要没有怀疑,没有夹杂,没有间断,这个信心算是清净。这一句话的意思也是深广无边,我们只要沾到这一点边就能往生,如果不求往生,要出三界,那这个条件还不够,必须断惑才行。这个求生净土就不必断惑,我只要有这个清净信心,有恳切的愿望,就决定得生。愿只能有一个愿!不能有两个愿!有两个愿那就有了障碍!又愿往生,又愿在人间修福,那就不行了。这个恳切之愿就是一个愿望,除这个愿望之外,决定没有第二个愿望。具足这个条件呢,往生西方净土那就够了。只要你真的具足,怎么能说没有把握呢?那么由此可知,凡是还说没有把握,就是信愿不具足!

如何达到清净信心、恳切的愿望,《无量寿经》上讲得很多。可是,我们自己无始劫以来烦恼习气太重,这些东西障碍了我们,使我们虽有心修清净心,有愿求生极乐世界,却被这些烦恼习气阻碍了。要怎样把这些障碍排除?《金刚经》提供了最好的方法。一部般若不仅仅是《金刚经》,大家都晓得,金刚般若是大般若的纲要,大般若实在讲也可以称为三藏十二部的纲要。所以读这一部经,等于读全部的六百卷《大般若经》,也等于把整个大藏经都念到了。在佛法里头不仅这一部经如是,而且所有一切大乘经都能贯全部的佛法,真所谓是“一即一切,一切皆一。”那个一不是专一,部部经都第一,没有第二的。它这个教义能够通一切经,能够通一切法。因此讲哪一部经,学哪一部经,就赞叹哪一部经,你若不赞叹,何必要学它?

所以这个第一是门门第一。我们看《楞严经》,你看二十五圆通章二十五位菩萨,都说第一,没有说第二的。个个都是第一,诸位一定要懂这个道理。《金刚经》的方便,就在于它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我们下手比较方便。般若的精髓,六祖大师在这个经上开悟,不能说是没有道理。它的精髓就是无住生心,无住生心落实在修学上,就是持戒修福而不着相,不着相就是无住!生什么心呢?持戒修福就是生心。所以,般若是双遮、双照,两边不执着,既不执有也不着空。它持戒修福,它不着空;心里面不取于相,它不着有。所以说是空有两边都不着,一定要懂这个道理,佛为什么教给我们这样去做?这样做才与性德相应。我们学佛没有别的,终极的目标就是求明心见性。像佛在这个经一开端就说:“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这个就是成佛,无余涅槃就是成佛。成佛就是见性,成佛就是证实相般若,也就是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名词术语很多,所说的其实都是同一桩事情,我们讲真如本性、真性,就这桩事情。真心本性,体是空寂的,所以你要想见性,要与空寂的体性相应,就不能执着。有执着呢,那就不相应了,你就着了有了。体一定有用,有体一定有用,体它会现相,它会起用,所以它不是没有,不是空无!

因此佛教给我们持戒修福,这样与体性作用完全能够相应,这才见得了性,本性里面本来具足的智慧德能才能够开显,才能得其受用,道理在此地。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应该依照佛的教诲,认真努力地去做。如佛在这一部经里面,再四地劝导我们,要应无所住,清净心里面一丝毫的染着都不能有。我们今天最大的困难就在此地,我们的污染去不掉,纵然去掉了,那个习气还在。这个不太好懂,古德有个比喻,譬如这个酒瓶装酒,装了很长时期的陈年的老酒,那个酒倒得干干净净,瓶子也洗得干干净净,洗了多少遍,闻一闻还有味道,有这个味道在,它还是不干净。诸位要晓得,那个倒得干干净净,确实没有了,这一个标准,就能够了生死出三界,但是不能够圆满菩提,为什么呢?它里头还有味道,那个味道叫什么呢?叫无明!所以,统统干净了,真的没有了,在《金刚经》上讲,四相没有了,四见也没了,圆教初住菩萨,比阿罗汉高明太多了,但是圆教初住到究竟的果位,还有四十一个阶级,这四十一个阶级修什么呢?就是把那个习气断掉!那个习气好难断!

所以,证得圆初住之后,接着要破根本无明,根本无明就像习气一样,你才知道这个东西真难,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大菩萨们,包括文殊、普贤,都要求生极乐世界的原因,这个我们读《华严经》决定不能放过。文殊、普贤是什么人?圆教的等觉菩萨,毗卢遮那的左右手,他还要发愿求生净土,求见阿弥陀佛,我们这才晓得净土确确实实是第一殊胜。这样的大菩萨还要求往生,何况我们呢?为什么要求往生?这就说明极乐世界断惑容易,他方世界要想断惑就很难很难。实在这一桩事情,我们《无量寿经》读熟了就很容易明白,西方世界修行的环境好!那个环境没有污染,不但是物质环境,还有人事环境!俗话常说,做事难,处事难,处人更难!所以,首先要有一个很好的人事环境,那对我们的修学帮助就大了。西方极乐世界人事环境里面,大多数都是等觉菩萨,跟这些人在一起,我们还怕不能成就吗?

物质环境也不可思议。在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六根所接触的境界,全是佛法!这才真正做到了不夹杂不间断,那它成就当然就快!他方世界纵然很清净,要真正做到这样的净念相继,都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道理在此地。我们把这些理搞明白了,事实真相搞清楚了,往生的意愿才能够生起来。愈清楚这个愿力愈强,信心愈清净愈坚定,这就是世尊当年在世,为什么要四十九年说法,无非是帮助我们建立信心愿心而已!我们要能够体会佛的意思。读经最忌讳望文生义,不晓得它意在言外,我们要向深处广大处去体会。无住,有,不能住;空,也不能住。凡夫住有就是心里头有,我们世间人常讲有牵挂,这个东西就麻烦了,有执着有牵挂,这是六道轮回的根本。只要有这个东西,念佛也不能往生,佛也不能把你拉去。尤其是世尊常常警告我们的,财、色、名、食、睡叫地狱五条根,如果你有这些东西的话,一天念十万声佛也不能往生。为什么呢?这个地狱五条根把你绑在那里,佛拉也拉不动。

我们把业力,把我们的心力跟佛力合起来,这两个力量才能抵得过业力。它三个力量是相等的,心、佛、众生,我们的心跟佛集合起来了,那就能够抵过业力。今天我们这个心是跟业力合作,所以佛的力量无可奈何,佛想帮我们都帮不上!因此我们心里头要有佛,要把世缘放下,不能放下,不能放下也得放下,要晓得这利害关系太大了,你放不下就没成就,就去不了,就解决不了问题。果然放下了,你才能够度自己,才能够帮助众生,既然能度众生,当然包括你的家亲眷属都在其中。那个你就是真的做对了,你没做错了,这一生没有空过没有白来,所以这个要紧。

无住的意思很深很广,不仅仅是世间有为法。这个有为法里面,像百法明门里面所说的,那都是讲的纲领。心法是有为法,八识心王、五十一心所也是有为法,十一个色法、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统统叫有为法。分别、执着、有为法是着有,就是本经里面讲的取法相。佛为我们说的这一切法,给诸位说也叫有为法,也不能取!你要取就错了!所以,佛在这个前半部经文里头说:“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就是叫你不能执着,无为法也不能执着,执着无为法就落空啦!百法后面六个是无为法,六个无为法里面,前面五个叫相似无为,只有最后一个是真的,叫真如无为,真如就是真如本性,本性能不能执着?不能执着。为什么?你一执着,再问你谁执着?我执着。你看,我相就有了,既有我相,那四相就都具足了。所以空有两边都不能执,执,四相就具足。好,两边都不执着了,谁两边都不执着,还是我两边不执着,这是《般若经》里面给你讲三空:有,空虚;无,也空虚;法,也空虚;空,也空掉,空也不能执着,人空法空,空亦空,这才干净!在这个境界里面,这个信心才叫清净。

所以,我们这才认清楚,《金刚经》里面讲的信心清净的标准,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是要我法二空空亦空,这才达到它的标准。刚才我说过了,圆教初住菩萨的标准,要这样不住相布施。布施,世尊在这个经上,用这两个字做代表,用它来代表六度,六度代表万行,万行代表我们日常生活所有的活动。所以,你不能呆呆看到布施,那怎么布施法呢?一定到寺庙道场去送一点钱供养,这叫布施,你说那不是大错特错?所以,就用这两个字代表所有一切生活活动,不住相就对了。统统不要放在心里,事情来了去做,会做得很好,做得很认真,做得很圆满,做得比从前自己做得还要好。为什么呢?从前迷惑颠倒,甚至于很多事情做得不甘心不情愿,现在明白了,会做得比从前更好。为什么呢?现在晓得应该做的。这个就是修无上菩提,这个就是修成佛之道,非这么做不可。不这么做不能成佛,不这么做不能够破迷开悟,不这样做不能离苦得乐,那完全不一样。所以,你做事情会心开意解,在生活里面充满了智慧,充满了乐趣。这个乐趣,佛法里面讲法喜充满,整个的人生改变了。所以在这个经上,不住相布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话说得很简单,里头的意思却是无限的深广。

《金刚经》分量虽然不多,它所讲的,还有体系章法结构却相当的精严。江味农居士依清朝初年的溥畹心印疏分科的方法,把这一部经正宗分里分成四个大段落:信解行证。《金刚经》经文里头,确确实实有“信解行证”这四桩事情。早年把经分成信解行证四部分,最初是清凉大师分《华严经》,所以,这个经也清清楚楚具足信解行证四个部分。你看那个体系多完整,首先叫我们要明白事实的真相,这个事实,就是我们常讲宇宙人生的真相。换一句话说,要认清楚我们自己跟自己生活的真相,宇宙是我们的生活环境,人生就是本人,要把自己跟自己的生活环境真相搞清楚。从这里建立信心。

那么说到布施,也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世间人希求福报,《金刚经》上讲福报讲得很多,我们仔细读这一部经,前后讲了五次之多。但是世尊的意思,是不是叫我们求人天福报呢?不是的。如果叫我们求人天福报,与《金刚经》的宗旨就不符合了。你有求,你心就有住了,你就着相了。所以每一次的比较,这个福德的殊胜,愈往后去愈精彩,愈往后去愈有深度,实实在在告诉我们,世间人所讲的福,是个假相而已!所以,在第一次说的时候,后面就没有了,第一次的时候,它这个福德,底下加个字:“福德性”,后面没有,我们要晓得那是省略。性跟相是相对的,世间人着在福德相上,那不是福德性!性是能生福!能生;相是所生。那么由此可知,明心见性那个福报多大,那个福德是无有穷尽的,自性本具的,六祖说得好:“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那福德就在万法里头。

所以,佛教导我们,自始至终要见性,这才是重要的。而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见不了性,这才求生净土。正如古德所说的:“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这个开悟就是见性,只要见了阿弥陀佛,还愁什么不见性?在这个地方我们见性见不了,这一见阿弥陀佛就容易了,这就是为什么要求生极乐世界。佛法修学在理论上讲是平等的,但是在我们业障习气上来说,不平等,所以,在众生份上根性不相等。佛的法门是平等的,在理论上、在方法上、在境界果报上,都是平等的,我们众生根性不平等。所以净宗法门,带给我们就很大的方便。净土不难生,难在我们自己肯不肯,愿不愿,肯不肯放下,愿不愿意求生,要在这个地方觉悟!

世尊每一次劝导我们提醒我们,说得都非常恳切,他自己做出一个样子给我们看,这是身教,以身作则。他教这些菩萨们,应如是生清净心,就像他这个样子生清净心。然后又说,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这一句就说得很详细了。色声香味触法,这就是我们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假如我们还会被外面境界所动,还会被外面境界所诱惑,这是凡夫,这决定不是菩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放下,放下的什么?不是放下这些事,事没有妨碍,《华严经》上讲得很好,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可是对初学人来说,因为烦恼习气太重,经不起外面境界的诱惑,那怎么办?把这些诱惑减到最低的程度,等到自己功夫成熟了,也就是说定慧成就了,不受环境干扰了,才可以。自己没有定力,没有智慧,还会受外面境界诱惑,对于境界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谨慎。远离有好处没有坏处,这个是属于菩萨自度先度自己,自己得度了。什么叫自己得度呢?很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色声香味触法摆在我面前,我已经不动心了,我已经不被它诱惑了,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度人了,你就可以帮助别人而不被诱惑。

但是自己要晓得,决定要求生净土。不求生净土,纵然是你能够了生死出三界,证到初住菩萨的果位,向无上菩提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长到什么程度?我们常常听佛在经上讲,修行要三大阿僧祗劫才成佛!这三大阿僧祗劫怎么算呢?第一个阿僧祗劫完成三贤菩萨的果位,三贤是十住、十行、十回向;第二个阿僧祗劫是从初地到七地;第三个阿僧祗劫是八地、九地、十地,这个世尊在经上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假如我们有这个本事,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地位呢?上品上生。上品上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到那里就花开见佛,这个地位你看经上讲的:“阿鞞跋致菩萨”,那不是假的,是真的,一下就提升到八地、九地。你看看,岂不是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比他方世界的菩萨超过两个阿僧祗劫,这才晓得为什么那些大菩萨要到极乐世界去,时间缩短了,这个幅度太大太大了!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我们仔细观察,在经典里面看看,仔细来算一算,大概只要三劫、四劫就成功了,就圆满成佛了,这是西方世界无比的殊胜。

有同学们问,净土宗供养的西方三圣,大势至菩萨代表的是什么?诸位要看看经里面,世尊对大势至菩萨的介绍,你会感到非常惊讶!这一位菩萨无论到什么地方,他行动他坐下来,都六种震动,说明这个菩萨智慧威力不可思议。他代表的是最高的智慧,选择最殊胜的法门。大势至菩萨选择的念佛法门,自始至终就一句佛号:“不假方便,自得心开。”真的叫一门深入。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他慈悲什么?就是把净宗法门介绍给一切众生,那才救苦救难,才救得彻底!那才叫大慈大悲!如果这一生不能成佛,纵算慈悲也不能叫大慈悲。大慈悲是要帮助众生在这一生当中圆满成佛,圆满成佛就是叫你念阿弥陀佛。那么由此可知,大势至菩萨代表我们自行,我们自己老实念;观音菩萨代表我们劝一切大众老实念,这才叫真正彻底的救护众生。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如来善咐嘱诸菩萨。”这两句话呢?要用观音、势至来代表也很恰当。善护念/观世音菩萨;善咐嘱/大势至菩萨,嘱咐你,教导你,一门深入。所以,这个法门充满了智慧,不是普通智慧,而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所以,般若全体的显露是在西方极乐世界。不到西方极乐世界,圆满的般若你就见不到,也体会不到。佛说这个法,经文文字几乎完全一样,重复很多遍,但是诸位要晓得,重复的前后意思有浅深不同。像“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这样的句子重复了很多遍,因为重复遍数多了,我们这个经读下来就记得很清楚,印象就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