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世界科普故事精华·科学探索故事卷
48244100000015

第15章 地球篇(1)

残忍的魔鬼地火

在景色迷人的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上,有一座海拔3900米的高山,名叫通博罗山。千百年来,它无声无息地矗立在岛上,温顺地向人们奉献着财富。然而,就在1815年4月5日夜晚,它仿佛从沉睡中突然醒来,从胸中喷出炽热的岩浆,上演了一出火山大爆发的悲剧。

地下的岩浆在地球巨大力量的作用下向上奔涌,脆弱的地壳显得那样不堪一击,巨大的轰鸣声响彻东南亚、爪哇、苏门答腊、婆罗洲和摩鹿加群岛。大片海域的人们都为巨大的响声而震惊。岩浆从火山口中向八方流溢,在很短的时间内,整个山体便到处流火,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火焰山。爆炸后的火山口不仅喷出火红的岩浆,而且不时发出一阵阵的奇怪啸叫,火山灰和大小石块向天空飞腾。在以松巴哇岛为中心的40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浓密的火山灰完全遮挡了阳光,整整3天内伸手不见五指。

松巴哇岛上居住着1.2万多居民,有通博罗、坦波、佩卡特等3个小镇。无情的魔鬼地火毫不留情地吞噬了所有的村镇,岛上的人们也几乎全部死于这场灾难,只有26人忍受着严重的烧伤,驾船逃离岛上而幸免于难。

地质学家们在事后调查发现,通博罗火山的喷出物之多实属罕见,松巴哇岛及附近几个小岛上,火山喷出物的堆积厚度平均达1.5米。距松巴哇岛160千米远的通博科岛,由于火山灰的掩盖,农作物全部枯死,岛上数万名居民死于饥饿。

火山岩浆淹没圣皮埃尔

1902年4月下旬,位于圣皮埃尔港旁边的培雷山不时地吐出缕缕烟雾,空气中弥漫着少许的硫磺味,而且从天空中飘落的灰烬越来越多。开始时,人们并没有太多的惊慌,但随着地下传来一阵紧似一阵的轰鸣和地面的颤动,人们开始害怕了,也意识到身边的培雷火山大概要发怒。

5月7日傍晚时分,山上的爆炸声仿佛连天的炮火,震耳欲聋。一股股浓烟夹杂着炽热的岩浆和石块冲天而起,天突然暗了下来,伸手不见五指,大地剧烈地晃动着。

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带着令人恐怖的啸叫声向周围溢流着。一次次的爆炸在火山口处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其方向正好朝着圣皮埃尔城。顷刻之间,岩浆、石块夹杂着浓烈的烟尘铺天盖地的向城区涌来,只见雄伟的教堂和一幢幢房屋像积木一样倒了下去,永远熔铸在岩浆当中。在很短的时间内,圣皮埃尔城就整个地被岩浆吞噬了。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城中3万余人丧生,幸存者寥寥无几。

埃特纳火山激烈爆发

坐落在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埃特纳火山沉睡了多年,突然苏醒了。1983年3月28日,它像一个愤怒的巨人,发出雷鸣般的咆哮,喷吐出赤红的巨石和岩浆,炽热的灰渣与浓烟向上冲到几千米以外的高空。在一系列阵发性的喷射中,上千度高温的熔岩流像一条条火龙,沿着沟谷分几路冲下山去,摧毁了沿途的公路、住宅、别墅、旅馆、缆车道,吞噬了大片森林、耕地和果园。

其实,埃特纳火山早已将自己的行动告知了人们。早在1979年9月12日,埃特纳山曾在海拔3200米处爆裂出一个新的口子。当时有一群游客正在那里攀登,突然,大地在他们的脚下裂开。几秒钟后,炽热的火山砾和灰渣从天而降,熊熊燃烧的巨石四处飞滚,9名游客当场毙命,30余人受伤,1981年3月,火焰和岩浆又一次涌出,一直冲到山坡上的小镇兰达佐的墙边。就在最近这次大爆发的前两天,埃特纳山区也发生了一系列地震,好几次达到里氏5级。这些都是埃特纳火山爆发前发出的一连串信号。

埃特纳火山的这次活动,是现代人目睹的一次激烈的火山爆发。

大陆为什么会消失

好端端的大陆,怎么会突然消失?

博物学家兼地质学家路易·阿加西在综合各种研究成果以后,于1837年首先提出了冰河期的概念。

地球自转在重量不平的两个冰帽影响下,产生了一种离心力,而离心力的力量又传达到了坚硬的地壳上,强度不断地增加,聚集到一定的力量后,便会制造出一种地壳与地球本身之间的反动,从而造成两极的地块往赤道方向移动。

地球的引力与冰河期的开始与衰退有什么关系?原来,在南北极的地块突然移向气候比较温暖的低纬度地带时,冰块迅速溶解。同样的道理,原来在温暖的低纬度地带的土地,突然之间被移至南北极地带时,气候异变,很快便钻到冰原之下了。

因此,在上一个冰河期时,北欧和北美的大部分土地,并不是因为某种神秘的因素使得天气逐渐转寒而被覆盖于厚重的冰块之下,主要还是因为当时的地块离北极圈比今天要更近,所以才冰雪遍地。仍然是基于同一道理,威斯康星和乌姆冰河期于公元前1500年开始融化时,并非地球天气变异,而是因为冰原移动到温暖的低纬度地带所致。

在亚特兰蒂斯岛文明时,曾有好几百万居民,并孕育出地球历史文明迄今为止的最高峰,可是它怎么会突然之间沉没于海,并且消失得无影无踪呢?看来,我们把关注的重心落在南极洲也许正是解开这样一个谜底的关键。

南磁极为什么能变成北磁极

地球是个大磁体,它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磁极,一个是南磁极。一个在北极,一个在南极,但它们并不在两极中心,而是在极点附近。也就是说,北磁极并不位于北极点上;南磁极也并不位于南极点上。所以指南针指的方向并不位于真正的南北方向上。

但奇怪的是磁极并不是不变的,它一直在忙着搬家,在地球的历史上,它已经搬过无数次家了。

就拿现在南磁极的位置和40年前相比吧,它的位置就移动了300千米。而在过去的350年中,南磁极的纬度曾经变动14°,经度变动29°。

如果它的移动令人惊奇的话,那更使人不可思议的是地磁两极还会颠倒,互相对调住处,即地磁北极变成了地磁南极;地磁南极变成了地磁北极。在过去的450万年间,这种情况发生过3次。这种神秘的自然景观引起了一些科学家的关注。

1967年,科学家斯蒂纳提出,地磁场极性的变化与地球追随太阳作环绕银河系中心的运动有关。他指出,银河系中心也存在着一个磁场,它集中在银道面上,并在银道面上下呈现相反的方向。当太阳在环绕银河系中心运行时,会在银道面上下作波状起伏运动。如此不断往复三次多,平均往复一次的时间为0.77年。

但不容置疑的是,地磁搬家和倒转的这种古怪脾气,会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影响。当地磁处于反向的转折阶段,磁场强度会逐渐降低到零值。这时期由于地球缺少了磁保护伞,大量的宇宙粒子便乘机溜到地面上来。这曾经给好多动物带来灭绝之灾。

所以现在科学家正极力关注着磁极的变迁,努力试图揭开它的疑谜。

死神岛是怎么回事

在距北美洲北半部加拿大东部哈利法克斯约百公里的北大西洋上,有一座令船员们非常恐怖的小岛,名叫“塞布岛”。

最初它是由沙质沉积物堆积而成的一座长120公里、宽16公里的沙洲。在最近200年中,该岛已向东迁移了20公里,长度也减少了将近大半。全岛一片细沙,十分荒凉可怕,没有高大的树木,只有一些沙滩小草和矮小的灌木。

此岛位于从欧洲通往美国和加拿大的重要航线附近。历史上有很多船舶在此岛附近的海域遇难,近几年来,船只沉没的事件又经常发生。估计先后遇难的船舶不下500艘,其中有古代的帆船,也有现代的轮船,丧生者总计在5000人以上。因此,一些船员对此岛非常恐惧,称之为“死神岛”。为了找到船舶沉没的原因,不少学者提出了种种假设和推断,例如,有的人认为,由于“死神岛”附近海域常常出现威力无比的巨浪,能够击沉毫无防备的船舶;有的人认为“死神岛”的磁场不同于其邻近海面且变幻无常,这样就会使航行于“死神岛”附近海域的船舶上寻航罗盘等仪器失灵,从而导致船舶失事沉没;较多学者认为,由于此岛的位置经常移动而它的转移也在不断变化,岛的附近又大都是大片流沙和浅滩,许多地方水深只有2~4米,加上气候恶劣,常常出现风暴,因此,船舶很容易在这里搁浅沉没。关于“死神岛”之谜,仍需要今后继续地深入探索和研究。

幽灵岛失踪之谜

所谓的“幽灵岛”指的是海洋中行迹诡秘、忽隐忽现的岛屿,而并非是那种由于涨水或暴风雨冲走部分河岩或沼泽地而形成的漂浮岛。

1943年,日本海军、空军在太平洋和美军交战中节节失利。设在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拉包尔的日本联合航洋总部遭到美国空军猛烈轰炸。为了疏散伤病员和一些战略物资,一日本侦察机发现距拉包尔以南一百多海里的海域有一个无人居住的海岛。这岛上绿树成荫,有小溪流水,几十平方公里的面积,又不在主航道上,是一个疏散、隐藏伤员的好地方。于是日军将一千多名伤病员和一些战略物资运到这荒无人烟的海岛上。伤病员安居后,日军总部一直和这里保持联系,经常运来食品和医疗用品。谁知一个多月以后,无线电联系突然中断。日军总部担心美军袭击并占领该岛,马上派出飞机、军舰前来支援,但再也找不到该岛。一千多人和物资也随小岛一起消失了。美国侦察机也发现过该岛,并拍了详细的照片,发现有日军躲藏,等派出军舰前来搜索时却发现这里水域茫茫一片,什么也没有。

这海岛和岛上的一千多人哪里去了?战后,日本、美国都派出海洋大型考察船前来这一海域搜索,并派出潜水员深入海洋底部找寻了较长时间,未发现任何踪影。

蛇岛为何只有蝮蛇

在我国辽宁省旅顺西北的渤海中距老铁山角约30公里处,有一个面积约1平方公里,由石英岩、石英砂岩等组成的岛屿。这里地势险峻,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海拔215.5米,有很多海蚀洞穴和灌木丛草。由于在这个岛上有许许多多的蝮蛇,因而,人们把它称为蛇岛,也称小龙岛。

蛇岛以蝮蛇的数量众多而驰名中外。当你踏上蛇岛,你就会发现,无论在树干上或草丛中,也不论在岩洞里或石缝内,处处都有蛇。它们有的盘踞在那里,有的正在爬行,还有的张口吐舌,好像要吃人似的,露出一副凶相。这些蛇会利用各种保护色来保护自己,当它们倒挂在树干时就像枯枝,趴在岩石上时又好像岩石的裂纹,蜷伏在草丛间时活像一堆牛粪。

目前据统计,蛇岛上的蝮蛇有14000多条,并且每年增加1000多左右,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它们的种类只有蝮蛇一种呢?

有人认为,蛇岛的面积很小,可供蛇类吞食的东西有限,捕食鸟类也并不容易,往往还会遭到老鹰的袭击,对于那些食性狭窄、自卫能力又很弱的一般蛇类来说,难以在岛上生存,而蝮蛇的食性相当广,猎食和自卫能力也很强,在长期的自然演化中,蛇岛上只留下单一的蝮蛇。

但也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来反驳,蛇岛周围海域共有5个小岛,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又差不多,为何其他4个岛上没有蝮蛇,而只有蛇岛上有这样多的蝮蛇呢?看来,这个谜还有待于科学工作者的进一步探寻。

罗布泊是游移湖吗

罗布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人们虽经多次考察,但还是没有找到罗布泊的确切位置,于是科学家们对罗布泊是否是游移湖产生了争论。

公元1876年俄国探险家H·M·普尔热瓦斯基曾到罗布泊考察,发现罗布泊位于塔里木河口的喀拉和顺境内,比我国地图所记的位置还要往南。而中国地理文献所记载的罗布泊的水,都已干涸,变成了盐滩。

德国的李希霍芬持反对意见,他认为普尔热瓦斯基所考察的也许并非是中国清朝地图上的罗布泊,真正的罗布泊还在普氏考察的北部。

后来,英国的斯坦因、瑞典的斯文赫丁等先后到罗布泊地区考察,认为争论的双方都没错,真正的原因是罗布泊发生了游移。斯文赫丁还推测了罗布泊游移的原因,他认为罗布泊游移是由于进入湖中的河水(塔里木河)夹带着大量泥沙,泥沙沉积在湖盆,使湖底抬高,导致湖水往较低的方向移动。过一段时期后,被泥水抬高露出的湖底又遭受风的吹蚀而降低,这时湖水又回到原来的湖盆中。罗布泊像钟摆一样,南北游移不定,而且游移周期可能为1500年。

我国地质学工作者认为是河流上游的农垦引水灌溉造成了罗布泊水源枯竭,而并非是罗布泊游移他处。

同时有考察报告证明:罗布泊最低处为778米,喀拉和顺最低外为788米,相差10米,水往低处流,不可能发生罗布泊倒流喀拉和顺的现象。

由此看来,罗布泊曾是否是游移湖又成了一个不解之谜。

“死亡谷地”的可疑迹象

死亡谷在巴基斯坦信德省的印度河流域。

1922年,印度考古学家班纳吉带领考古队渡过暴涨的印度河,来到河心一个草木葱茏的小岛考察。

他们在土层下发现了一块熔点约15000℃、残留着放射能的奇怪的熔岩,人们在厚厚的土层下找到了史前文明遗迹。在遗迹中,人们发现了一些精致的象形文字。这些文字证明生活在公元前4000年的印度人民已拥有高度发达的畜牧业和农业,懂得金属加工,如炼铜、炼锡、炼金和炼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