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卒保车,是一种“心机”、一种眼光、一种谋略。纵观天下,凡成就了大事的男人无不懂得选择和放弃。只有果断放弃某些利益,才能求得长远发展,有时放弃是为了更好的拥有!
1.赢在平台——成大事不一定要从基层做起
一屋不扫难道就真的不能扫天下?
很多时候,赢是赢在平台,胜是胜在起点高,成大事不拘于小节,起点高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平台好可以创造更多的机会,如果只拘小节,一切成功都会被小节所束缚手脚。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要想成大事,就要从基层做起,就要脚踏实地的从零开始,但真正有“心机”的男人却敢于打破这个“真理”,因为他们相信——赢在平台。
美国五大湖区的运输大王考尔比刚出来工作时,非常贫穷,最初是从纽约一步一步走到克利夫兰,后来在湖滨南密歇根铁路公司总经理那里谋了一个书记的职务。
但是他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就觉得这个职位的视野过于狭小——除了忠实地、机械地干活以外,没有任何发展前途可言——已不能适应其远大志向了。他也意识到,梯子底部不一定就安稳,上面随时都可能掉下东西砸到你,不如爬到梯子的上部,并一心朝上爬。
于是,他辞掉了这份工作,在赫约翰大使的手下谋得一个工作。大使后来成为国务卿、美国驻英国大使,而在此之前,考尔比就已经想像到,与前者在一起不会有发展,与后者共事则会有很大的成就。
成大事应从什么样的高度开始?不少刚开始找工作的男人认为从哪里开始都一样,先落了脚再说,并雄心勃勃地表示不会呆多久。但遗憾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进到那个层次后,便很难再出来了。对这个问题,著名的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有过很经典的论述,他说,这种从基层干起,慢慢往上爬的观念,表面上看来也许十分正确,但问题是,很多从基层干起的人,从来不曾设法抬起头,以便让机会之神看到他们。所以,他们只好永远留在底层。我们必须记住,从底层看到的景象并不是很光明或令人鼓舞的,反而会增加一个人的惰性。
惰性使许多人丧失了追求的动力,虽然只要多付出一点点努力,就可以有一个更高的起点,但是有些人就是不愿意去多付出那么一点点,一些男人甚至抱有这样的疑问:为了得到区区一份工作,真的有必要花那么大的力气吗?
对于这样的提问,答案只有一个:只要某种努力能够为我们带来提升,那么再多的努力也不算多余。有这样一个例子,李健刚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在母亲的帮助下,精心制作了一份《个人完全推销手册》,仅面试一次就被一家大公司录用了,并且获得了副经理的职位当然也获得了超乎想像的高薪水。
要实现成大事的目标,并不一定非要从最底层开始,有机会不妨从一个更高的平台做起。
假设李健是从普通的一名公司员工一步步做起的话,那么要得到副经理的职位要花费不下10年的时间,所以可以认为,那本《个人完全推销手册》实际上使李健节省了10年的宝贵时光。
从底层做起,一步一步前进,看起来很务实,但是也可能前途灰暗,使自己丧失最初的希望和热情,迷失了方向。我们称之为“陷入固定模式者”,就是指那些每天被一成不变的工作压着,马不停蹄的人,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已习以为常,就会慢慢地被这种僵化的生活吞噬掉,最终连从这种生活方式中逃脱出来的愿望都丧失了。
因此,一级也好,两级也好,总之在职位上努力向上攀登十分重要,对一个人的长远发展来说也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只要你能登高一个职位,就有机会将周围模糊不清的东西看得很清晰了。
因此,欲成大事的男人,如果有可能的话,请尽量从基层的上一步或上两步开始,这样你就会免去最底层的单调生活的折磨,避免形成狭隘的思想和悲观的论调,尤其是避开低层次的斗争。
有一位三十多岁在北大读MBA的人坦言,他这岁数还来读MBA只是为了越过一些层级。他原来的单位是个很保守的地方,论资排辈,他工作了几年,仍然是个小跟班,参与不了任何重要的事情,也得不到真正的锻炼,而对自己比较适合的中高级管理位置又是那样遥不可及。他的许多同龄人都逐渐变得懈怠和颓废起来,但他选择了离去,选择了越过一些也许是永远都难以“胜任”的层级,直奔“主题”。虽然MBA的课程读起来很辛苦,但他乐在其中,因为他知道山的后面是什么。后来,他做了一家大公司的高级主管,年薪超过50万,而他原来的年薪只有不足2万。
更重要的是,他坐在了最适合的位子上,自己舒服,别人也舒服。他也许不知道彼得原理,但无意中,他实践了彼得原理的三个重要推论,那就是:一、总有一些职位是你不能胜任的,你必须想办法绕过它们;二、坐在不胜任的职位上,不仅对自己是一种折磨,对人际关系和事业也是一种损害;三、职位越低,斗争越激烈,机会越少,人的消耗也越大,越往上,人的路越好走。
从什么样的高度开始更有助于成就大事,你现在应该很清楚了。
2.暂时的让步是为了更好的进步
很多时候,成功需要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这就犹如人跳高跳远,退几步助跑一段才能跳得又高又远。所以男人的一生中,为了日后翻身成大事,吃了暂时的哑巴亏勿须气恼。
暂时的让步不是吃亏,为了更好的进步,你就得拥有舍弃的心态去追求成功。赢,强调的是结果,并不是过程。
公元616年,李渊被诏封为太原留守,北边的突厥用数万兵马多次冲击太原城池。李渊遣部将王康达率千余人出战,几乎全军覆灭。后来巧使疑兵之计,才勉强吓跑了突厥兵。更可恶的是,在突厥的支持和庇护下,郭子和等纷纷起兵闹事,李渊防不胜防,随时都有被隋炀帝借口失职而杀头的危险。
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李渊当时是内外交困,必然会奋起反击,与突厥决一死战。不料李渊竟派遣谋士刘文静为特使,向突厥屈节称臣,并愿把金银珠宝统统送给始毕可汗!
李渊为什么这么做呢?原来李渊根据天下大势,已决定起兵反隋。要起兵成大气候,太原虽是一个军事重镇,但不是理想的发家基地,必须西入关中,方能号令天下。西入关中,太原又是李唐大军万万不可丢失的根据地。那么用什么办法才能保住太原,顺利西进呢?
当时李渊手下兵将不过三四万人马,即使全部屯驻太原,也要一边应付突厥的随时出没,同时又要追剿有突厥撑腰的四周盗寇,这已是捉襟见肘,而现在要进伐关中,显然不能留下重兵把守。唯一的办法是采取和亲政策,让突厥“坐受宝货”。所以李渊不惜俯首称臣。
李渊的退步策略获得了大丰收。始毕可汗果然与李渊修好。后来,李渊派李世民出马,不费多大力气便收复了太原。
而且,由于李渊甘于让步,还得到了突厥的不少资助。始毕可汗一路上送给李渊不少马匹及士兵,李渊又乘机购来许多马匹,这不仅为李渊拥有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骑兵奠定了基础,而且因为汉人素惧突厥兵英勇善战,李渊军中有突厥骑兵,自然凭空增加了声势。
李渊让步的行为,虽然有很大牺牲,不管是从名誉还是物质,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策略,它使弱小的李家军既平安地保住后方根据地,又顺利地西行打进了关中。如果再把眼光放远一点看,突厥在后来又不得不向唐求和称臣,突厥可汗还在李渊的使唤下顺从地翩翩起舞哩!这当初的让步可谓是九牛一毛了。
由此看来,有“心机”的男人暂时的让步,目的是为赢取对手的资助,以便使自己不断走向强盛,最终成就大事。不懂得“心机”的男人,只在乎暂时的胜利,而断送往后的成功。
3.不计小利,吃亏就是占便宜
欲想成大事,就不要盯着小利不放,把小恩小惠当作宝的人永远难以成就大气候。佛教有句话很耐听:吃亏是福。吃不了小亏,也许往后就要吃大亏。
男人活在世上是很累的,要承担起这个家,要承担起社会的责任,而这就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懂得放弃小利,心不为小恩小惠所动,这样才能达到一本万利。话虽如此说,但真正要做到就很难!
日本人坪内寿夫曾经被称为“电影皇帝”和造船大王,其实他的高明之处只有一点,就是敢于舍弃小利,让别人感到他可以给别人更多的利益。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陷入了贫困的深渊,人们对天皇的御旨已经不是那样感兴趣了,他们需要的是吃饭和穿衣,也就是脱贫,解决温饱问题。
当时,坪内寿夫刚刚从苏联西伯利亚的日军战俘营里被释放出来,早已饿得精瘦精瘦,不过有志不在“人瘦”,他很想发大财做大生意。当时成为亡国奴的日本可不是遍地黄金,反而是遍地要吃饭的人。要想发大财谈何容易,他只得跟着父亲经营一家很小的电影院。在当时的日本,物质需求难以满足,如何还有心思去看电影满足精神需求,不用说,每当电影开始,电影院冷冷清清,上座率很低,他们一家人的生计也很难维持。
怎样让观众来看电影,这是坪内寿夫天天都在反复思考的问题。他绞尽脑汁总算想出了一个办法:一场电影放两部片子。
一般的情况是一场电影放一部片子,现在坪内寿夫的电影院放两部片子,观众觉得占了便宜,很多人宁愿饿着肚子也不放弃占便宜的机会,本来不想看电影,这把也神迷鬼差跑到电影院来满足精神需求。不长的时间,坪内寿夫的电影院就赚了一笔很可观的收入。
随着日本经济的不断好转,文化事业也百废俱兴。坪内寿夫对这一趋势发生了很大的兴趣,决定在此方面大干一番。他拿出了自己的全部资产修建了一座电影大厦。他的这座电影大厦有四个放射状的影厅,可以同时放不同的四部电影,影厅里用红、绿、橙、蓝四种颜色来区别。四个影厅只有一个入口,只有一个放映室。这样不仅减少了雇员,还给不同兴趣的观众提供了选择不同影片的机会。
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他在电影院还专门开设了咖啡店、冷饮店、快餐店等,并且在这座电影大厦里还有美观整洁的卫生设施。在当时的日本,这样的电影院是绝无仅有的,有不少观众不是为了看电影,而是为了来参观和欣赏这座电影院的设施和服务。
只经过5年的奋斗,坪内寿夫就成为了当地赫赫有名的电影皇帝,口袋里的钱足够他进一步大展鸿图了,他的目光又开始四处扫射……
他的目光盯住了日本的四国岛。
在那个年代,四国岛的渔业生产一般都是夫妻店。一条小船,一对夫妻,虽然披星戴月,但还是难免贫困度日。他们希望能够打到更多的鱼,需要更换更好的船。
发现这种情况,坪内寿夫决定开办一个造船厂。此时正好有一家名叫“来岛”的很破败的造船厂准备出卖,坪内寿夫立即买下了这家造船厂。
要使一家破败的造船厂与其他大的造船厂在竞争中取胜,没有点新的招数是不行的。当时,日本政府对500吨级以上的船只审查很严,各种手续很多。坪内寿夫决定在这一点上做文章。他把渔船的吨位定在499吨,与500吨只有一吨之差,这样就可以为渔民减少很多繁杂的手续,又可以让渔民的船有足够的吨位。很多渔民都想买这种船。
坪内寿夫的这艘渔船很快就造出来了,可是很多人都想买船又一次拿不出这么多钱。坪内寿夫经过分析认为,这些长年在海上漂泊的渔民都是比较淳厚的,一般不会出现赖账的问题,于是他出了一个新招:分期付款。
方针一经确定,坪内寿夫立即动员全体员工趁渔民在家过年的时候深入家家户户,大力宣传购这种渔船的优越性和这种分期付款方式的好处。
经过一系列的工作,很多渔民都加入了买船的行列,买到船的渔民经济效益显著增加,又吸引着更多的人加入买船的行列。
一个小小的“来岛”造船厂,随着四国岛的渔业发展,一起发展起来了。8年时间,“来岛”造船厂异军突起,一下子就进入了日本五大造船厂之列,名列世界造船业的第22位。
坪内寿夫之所以能成大事,关键就是让顾客觉得在坪内寿夫那里自己占了便宜,他舍弃了一点眼前的小利,却获得了长远的大利,实在让人佩服。
4.放弃“公平”,先捞实惠再讲面子
生活中的一些事,不公平也是“公平”;刻意追求公平,生活可能对你更不公平。有“心机”的男人会选择放弃追求所谓的“公平”,一定的坚强和忍耐是成大事的资本;不懂“心机”的男人处处追求公平,结果只能摇头晃脑地感叹社会对他不公平。
请看一则听来的故事:
茶余饭后,我的老师戴上老花镜,跷起二郎腿,速眼看起简报来……
“××市××厂一青年技术员,刻苦两年,发明的专利为技术厂长巧取豪夺,青年据理力争,倍受迫害……”。
“唉!”我的老师长叹一声,“年青人真是不经事。厂长固然可恨,青年也是可气,年轻人早遇着我老人家就好了。”
是的,这样的事也一样发生在我的老师身上,效果却天差地别。
30年前,我的老师毕业被分配到一家研究所工作,正值青春年华,满怀豪情壮志,他三伏九寒勤耕不辍,一年半过去,嘴巴两边长长的胡须掀动着自豪——他终于设计出一台简易降耗的减速装置!
然而,欣喜却被不平代替,研究所所长技术平平却手腕通天。为了获取“名誉”暗渡陈仓,对他恩威并施。要以发明的主要技术负责人自居。条件是利益共享,我的老师将很快被提级重用,工资加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