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左宗棠发迹史下
4829100000007

第7章 (3)

第二章 (3)

瑞麟字澄泉,叶赫那拉氏,满洲正蓝旗人,道光进士。瑞麟居京时一直把官做到一品正黄旗护军统领,然后才外放陕西实授西安将军。但因西安气候太恶劣,他抵死不肯履任。今天拉肚子,明天屁股疼,还整天哼哼唧唧。

咸丰几次派人到他的府上了解实情,都没看出破绽。咸丰以为他当真阳寿尽了,就把西安将军放给了别人,却给他下旨,让他在家里好好养病。他原本就没病,接到圣旨的当天就开始四处打点,还把自己最得意的一位丫环送给一名王爷暖足。王爷的脚热了,就在咸丰面前替他美言了两句,得授直隶总督。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六月,英法联军犯天津,咸丰命其率京兵万人守通州。哪知刚一交手,不仅全军大败,他自己胯下的睾丸还被流弹干掉一只。多亏他咬牙拼死奔逃,否则肯定变成太监。咸丰一怒之下将他革职,但念他少了个睾丸,特批准他随自己北狩。北狩是咸丰自己给自己找的台阶,其实是向热河逃跑。英法联军一步步向京城推进,谁有闲心去打猎呀。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咸丰帝宾天,瑞麟看准机会,参与了“祺祥政变”。因表现积极,得慈禧太后赏识,再度崛起,赏头品顶戴授镶黄旗汉军都统管神机营,以后累官热河都统、广州将军直至两广总督。可谓一路扶摇,青云直上。

瑞麟不懂兵事,又为官贪婪,几乎一无是处。但就是这么一个蠢材,仗着慈禧太后的恩宠,竟然一贯瞧不起汉官,亦以与汉官共事为耻。与他交往最密的是一些满贵大员,能入他法眼的是一些像官文那样的人物,既是满人又得上头宠爱。郭嵩焘由两淮盐运使任上,被李鸿章密保升署广东巡抚后,郭嵩焘到任的第二天,就去拜访同居一城的两广总督瑞麟,其实是想和瑞麟搞好关系。

瑞麟依礼制不得不与郭嵩焘见过,然后就谈起时局与洋人交涉之道。因为广州是大海口,无论谁来做督抚,都免不了要与洋人打交道。

论起与洋人交涉之道,郭嵩焘自然要比瑞麟强上许多。郭嵩焘这样说道:“洋人也并非都不讲道理,关键也看我们怎么去做。”

瑞麟一听郭嵩焘讲起这话,当即手抚胡须冷笑两声说道:“老弟不要再说了吧。老弟这套大道理,老弟未来广州前,本部堂就已经听人常常讲起。本部堂姑且不论老弟的道理是对还是错,本部堂只是想问一句话,洋人无论怎样,偏生好抡拳便打,你又怎么办呢?你同他打,又打不过人家;同他讲道理,他又不肯听你的。老弟且说说看。”

郭嵩焘笑着道:“制军这话说得有些牵强,下官很想驳上一驳。”

瑞麟马上乜斜着眼睛问道:“你驳我什么呢?”

郭嵩焘便道:“下官想问大人一句,从古到今,讲求的都是先礼后兵,论过曲直后才打在一起。怎么可能两人一见面,话也没有一个,抡拳便打呢?他总该让人知道为啥挨打吧?”

瑞麟一听这话,愈发冷笑道:“老弟当真驳得好!老弟若不驳我这一下,本部堂还真不想多说话,想省省力气去对付长毛。老弟这一驳,本部堂倒想多说几句话了。远的姑且不说,就说咸丰七年,叶昆臣总督两广,他得罪洋人了吗?洋人进城后又是怎样待他的呢?竟然用一根麻绳把他捆走了!老弟,碰到这样的事情,你还坚持说洋人讲道理?”

郭嵩焘正色答道:“大人此言差矣。天下人尽知,洋人攻城之前,已约会叶昆臣举行谈判,而且不是一次再次,是三次!叶昆臣他是怎么做的呢?他竟然把洋人的照会,当成州县递过来的行文,不理不睬!还口口声声说什么,只要不理睬,洋人就不能攻城,亦不敢把他这个总督怎么样。叶昆臣说的话,换谁能够不生气呢?”

瑞麟气嘟嘟地抓起茶杯说道:“本部堂今年已经七十几岁,本部堂平生,最不待见那种,只会站着说话不能办一点实事的人。朝廷很会用人,把老弟这样的高才放到广东,想来广东从今以后,是再不会有是非了,本部堂也可高枕无忧了。”

郭嵩焘一见瑞麟动了真气,自己也觉得很是无趣,等于是两个人一见面,便开始有了隔阂。这虽是郭嵩焘最不愿的,但也没办法。

以后,每逢郭嵩焘要做的事情,瑞麟一定反对,弄得郭到任三月有余,却一件事也办不成,以致汪海洋进入广东镇平以后,不仅未被剿灭,反倒日益强大,成了洪秀全之后各省当中最大的一支。

这都是督抚不和所造成的恶果。

凭左宗棠的出身与资历,要节制三省之军,瑞麟怎么能买账呢?

贪污者

左宗棠恳请收回节制三省各军成命折拜发不过四十余日,圣旨便下到福州总督衙门。

朝廷仍按原议,命左宗棠节制三省之军,但多少有些变通:

“左宗棠即可不必入粤。唯各路将领必须有威望重臣节制调度,方足以一事权,不至各怀观望,致误事机。左宗棠唯当视贼所向,前往江西居中调拨,相机剿办,以期迅殄狂氛。俟此股贼匪殄除净尽,方能卸此重任。此次所请收回成命之处,着无庸议。左宗棠各折片着抄给瑞麟等阅看。”

也就是说,左宗棠可以不必赶往广东督军,可就近在江西居中指挥、调度。接罢圣旨,左宗棠默然良久,只好一面派出快马,召集在福州周围的各路将官到总督衙门议事,一面飞檄正在江西、广东两省征剿的各路大军统领,着将太平军动向快速禀报过来,以便对各路大军的进止做出部署。

当时在江西作战的官军有:江西提标军六营三千人,由江西提督席宝田统带;江西抚标军八营四千人,由总兵娄云庆统带;已革总兵王开琳原为刘松山旧部,早在左宗棠入福建前就已进入江西“助剿”。王开琳现有人马十营五千人,打老湘军旗号。另有一万余人是陆续援江的各省兵勇。江西现在有兵力约两万人。广东的兵力相对厚些,计有提标军十营五千人,由广东提督高连升统带;抚标军十营,分由总兵康国器、副将康熊飞分领之;督标军二十营一万人,由提督衔方耀、提督衔卓兴分领之。瑞麟又另募有十营粤勇驻广州附近,郭嵩焘亦募勇八营正随军征剿。如此算起来,粤军总数竟达三万余人。

同年十月下旬,左宗棠先遣刘典率二十营进入江西,遣抚标军十营进入广东,自己则亲统督标军二十营进扎平和琯溪。在平和琯溪,左宗棠飞檄粤境各路官军,向嘉应州靠拢,决意寻机和占据嘉应州方圆的太平军康王汪海洋决一胜负,以期扭转广东全省的局面。期间,长子孝威奉旨进京引见,得赏加主事衔,准在京师候补,因母病,孝威恳请离京侍母,恩准。孝威于是年底返回福建浙总督衙门。

当时汪海洋在嘉应州一带有军兵八万余人,分扎在各要隘关口;汪海洋居中调度,天国偕王谭体元、太平军先锋总统胡永祥分扎左右,与各军遥相呼应,其阵式甚合兵法。左宗棠此次进逼嘉应州,所能调动者,不过四万余众。其他各军,要么正屯扎在省界严防太平军互窜勾结,要么正在与太平军交战中,无法征调。

左宗棠到琯溪不过月余,便又拔营走山路向大埔进逼。琯溪距大埔三百余里,且全是险绝山路。

左宗棠放开大路,走此山路,无非是想让汪海洋意料不到而已。行前,为确保沿路粮草有继,左宗棠预先派员给永定县送银两六千两,饬其就近采办军米二千石,以供来往各军取用。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左宗棠确认诸事稳妥后,这才拔营起寨。但他此次却遭了一个人的圈套,这个人就是福建永定县七品知县李华秾。

李华秾原为文华殿大学士湖广总督官文的家奴,因将闺女送给官文为妾,得官文赏拔,出银为其捐了个七品知县出身,分发福建,不久补永定县。

李华秾做人本不老实,做官又最贪婪。他仗着官文的势力,不仅不将巡抚徐宗幹放在眼里,连总督左宗棠也不放在心上。

徐宗幹因为碍着官文的情面,不敢拿他怎么样,左宗棠因为以前曾与官文有过节,也不能过分刁难于他。何况他是地方父母,例归巡抚衙门节制,总督衙门不可能越级管他,他于是愈发胆大妄为。

永定本是小县,又经几年战火洗礼,人口更加稀少,落种时节,田里竟连个耕作的人都见不到几个,更不要提繁荣二字了。他却全然不理这些,巡抚衙门按人头下拨的麦种,他收到之后,拿到邻县去换成现银用来叉麻雀;上头发下来赈灾用的银两,他一不设粥棚,二不往下发放,全揣进自家腰包里吸烟(鸦片)用。境内百姓流离失所,靠挖野菜度日,县衙门里却整日灯火通明,不是李华秾同着妻妾躺在床上吸烟,就是一帮人围在一起叉麻雀,倒是好生热闹。

永定百姓安静到了极点,有时连徐宗幹都感到不解。这是什么缘故呢?这其实一点都不难理解,无非是百姓太穷了,太饥饿了,已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打官司,衙门自然要清闲。

李华秾收到左宗棠派员送来的六千两购米银子后,把差官打发走,便哈哈笑道:“本官这几日想银子正想得发疯,狗日的左季高,偏偏就送来了六千两的银子!这不是飞来的横财吗?”

他本想把这六千两悉数揣进腰包,但转念一想又觉不妥。这毕竟是购米军饷,比不得赈灾用的银两,上头当真怪罪下来,恐怕夫婿官文也不好替他讲话。他想了又想,决定留下三千两自用,只拿三千两去购米。若左宗棠问下来,只说当时收到的银子就是三千两,给他个死不承认。李华秾算计已定,转天就打发人拿着三千两现银去邻县购米。哪知派出去的这人胆子比李华秾还大,三千两银子到手,他先自留两千两,只用一千两购粮。

左宗棠统军未及行到大埔,前路各营已是飞函大告粮缺。

左宗棠急忙派员核对购粮数目,却原来只有三百石,离所需粮数相差甚远,不由大惊,急传李华秾到军前问话。

李华秾却托病不出。左宗棠再次派员去与他核对所收银两,他却开具了一张收到三千两奉差办米的字据;无论左宗棠派谁去查对,李咬死不承认收到过六千两的银子。当时军饷奇缺,六千两银子不是个小数目,李华秾一介知县,敢一口独吞三千两的军饷,不仅胆子大,魄力也大,大到连左宗棠都为之瞠目。

左宗棠一面上奏朝廷,请旨将李华秾革职拿问,一面派员飞赴永定县,先行将李华秾的顶戴摘下,押解至军前讯问,欲拿购粮差官,哪知早已跑掉;一面飞檄福州巡抚衙门,向徐宗幹通报情况,着徐宗幹速向永定派遣员缺。

李华秾离任前,自然背着官差派家丁给官文送信。

左宗棠见到李华秾后,自然免不了又是一番询问。李华秾却抵死不认收到的银款是六千之数,始终咬死是三千两。左宗棠气得将最初送银的差官传上来与他对质,他仍不松口,还大称冤枉。

差官无法,只好拿出他当时开具的字据给他看,以为李华秾见过后定然不会再有话说。哪知李华秾接过条子只看了一眼,便当堂撕碎,道:“这是个假的!”这回连差官也不知如何是好了。

左宗棠命人将李华秾押出去看管起来,接着便将亲兵营的参将衔统带李铭新传进来,吩咐道:“可恨李华秾,无赖之极!就算他收到的银子是三千两,如何只买三百石?本部堂已被他闹得没了办法。”

李铭新近前一步说道:“爵帅容禀,卑职早就听说,这李华秾是官相国的老泰山,不知是不是真的?”

左宗棠鄙夷地说道:“你听他说大话骗人!徐抚台信他的,本部堂可不信他的!他不过是把自己的闺女,送给官文个老犊子玩耍而已,连个姨娘的名分都不给,他算是什么泰山!本部堂已拜折请旨,将李华秾革职拿问,但本部堂仍是气愤不过。李华秾胆大妄为,目无王法,一次就敢吞我饷银三千余两,仅仅把他革职拿问,可不是太便宜他了吗?何况,就算将他革职拿问,押进京里去,用不几日,官文又能变个名目将他处分开复。若将他杀头,他又是朝廷命官。这个李华秾,他可真是恨死人了!李参将,你可有好一些的办法吗?”

李铭新压低声音道:“大人,您是想让这李华秾死,还是想让他活着呢?”

左宗棠瞪眼道:“你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让他活,本部堂何必愁成这样!据本部堂所知,他到任所一年有余,何曾办过一件正事?他把粮种换成现银揣进自家腰包,上头拨过去的赈灾银、米,他何曾分给百姓一文、一石?像他这样的官,留之何用?”

李铭新笑了笑,又点了下头,道:“大人只要有话,卑职就好办理了。前行五十里,便是一段大峡谷,深不可测。明日行军,卑职让人把李华秾扔进谷里也就是了。何况行军遇些险情是常有的事,失足落谷也时有发生。只要大人上奏朝廷时添上一句‘犯员李华秾随营行至山谷处不慎失足落谷身亡’可不就成了吗?不仅官相国无话可说,就是朝廷又能说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