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城与乡:宁夏二元结构变迁研究
48446300000014

第14章 宁夏科学发展报告(7)

在21世纪初开始的新一轮经济增长中,东部地区正在从过度竞争性的轻工业向垄断性的重工业转型,以致形成了全国性的重化工业建设大潮,造成经济过热。国家要在生产力布局上更多地考虑在资源富集的西部地区多建设重化工业,东部地区要更多地发展知识经济。西部大开发中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工程,更多的是将廉价的西部资源输送到东部地区,西部地区要转变过分依靠资源开发的道路。

3.宁夏属于非重点开发区域

在西部大开发中,国家“十五”期间确立了“两带一区”重点区域优先开发战略,即重点开发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长江上游经济带、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而经过几年的发展证明,“两带一区”仍然是偏宽的范围。所以,确立了主体功能区概念,将区域经济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在《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确立成渝、关中—天水、环北部湾(广西)为重点经济区,成为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在西北地区确定呼包地区、关中地区、乌鲁木齐周边地区为重点开发区域。

从总体来说,我国西北地区陇海兰新线比京包兰线的经济和战略地位要高得多,这非常不利于宁夏的发展。实际上,近年来呼包银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在太原至中卫(银川)铁路建成之前,这一地区的运输能力已经成为瓶颈。宁夏要在呼包银经济区建设、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等重大项目上,加强与周边省区的合作,克服作为非重点开发区域的劣势。宁夏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来提高竞争力,要通过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影响决策。

(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宁夏的影响

宁夏经济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2002~2005年,宁夏投资率从70.4%提高到78.5%,投资对GDP增加额的贡献率为94.5%。宁夏经济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较大,2004~2006年,宁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平均为15.2%,而全国平均增长速度为25.4%,宁夏比全国低10个百分点。1997~2005年,宁夏国有经济投资比重从77.6%降低到,基本建设投资比重略有降低,但房地产投资比重却从提高到16.4%。虽然非公有制投资增加,但宁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仍然占较大比重,房地产投资增长过快。

宁夏投资以国家投资为主,所以每次调控后,投资会立竿见影地降低;而发达地区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对调控有个滞后期。往往是发达地区“感冒”,全国各地陪着“吃药”,宏观调整最终抑制的还是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三)国家产业政策对宁夏的影响

起始于2002年的经济增长被称为“全国重化工业化大潮”,经过经济紧缩时期后,中国经济需要结构升级。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被认为是沿着农业→轻工业→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的轨迹向前发展。在消费品过剩后,我国将进入重工业化时代,各地积极向钢铁、石油化工、汽车制造业等重工业投资,并迅速造成煤、电、油、运的高度紧张状态。宁夏作为一直以重工业为主的地区,加快发展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和太阳山基地,发展高耗能工业,具有比较优势,也抓住了加快发展的机遇。但在连浙江这样原来以轻(型)、小(企业)、加(工业)为特征的发达地区都加入到经济重型化的形势下,宁东基地的项目审批和投资也并不顺利。2006年1月,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有利于加快宁夏优势资源的转化利用,有利于尽快把宁东煤田建设成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实现宁夏经济跨越式发展。

宁夏高耗能工业受行业政策影响较大。晋陕蒙宁地区是我国电石、铁合金、焦炭、电解铝等高耗能行业重点地区,在当时电价优惠等政策支持下,高耗能产业一度成为暴利行业,我国也成为世界焦炭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鉴于高耗能工业造成能源、资源的高消耗和高污染,国家2004年做出限制焦炭生产和出口的决策。2005年,因电价偏高、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销售价格持续下降以及部分产品取消出口退税并征收20%的出口税等多种因素影响,宁夏高耗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持续下滑,亏损程度日益加重,企业开工率一度不足50%。宁夏采取“关小、改中、上大”的政策,努力提升宁夏高耗能工业的竞争力。2006年,全国人大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第一次将万元GDP的节能降耗与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削减作为两项约束型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节能降耗新政频出但仍难达预期目标,宁夏更是以万元GDP能耗水平全国最高而备受瞩目。2007年,中央以节能降耗减排为切入点对高耗能行业进行整顿治理,宁夏高耗能工业形势更加严峻。

四、宁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分析

(一)具有特殊资源配置效应的小国(地区)型式更有利于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个地区规模的大小对其经济发展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小省区反而更加有利于实现跨越式发展。小省区经济规模小,一项大投资、一个大企业、一次大机遇,都会使其经济发展呈现出跳跃式的特征,较少被人口因素稀释。从国际来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小国家和地区,一是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表现出外部资本流入水平非常高,以工业制成品和劳务出口为倾向,贸易依存度高;二是沙特、科威特等石油资源丰裕国家为代表。宁夏具有能源优势,关键是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而国家提高资源性产品价格将更加有利于宁夏的快速发展。宁夏又是一个贸易依存度高的地区,近年来资本流入已经开始加快,要克服区位劣势,优化投资环境,重视区外市场,实现产业结构的根本性转变。

(二)比较优势加后发优势是宁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宁夏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具有发展重化工业的比较优势,而重工业化是本轮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宁东地区具有煤炭资源优势、水资源优势、土地资源优势、环境容量比较优势、综合交通优势、综合配套能力优势,其总体布局是建设成为连接西部资源和中东部市场的一条主线,即沿太中银铁路发展“清洁能源和煤化工中心”及“新材料和新能源中心”,建设资源开发区、煤化工产业区、新材料园区、新能源产业区、商贸物流区、生态环境区。宁夏还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使宁夏成为世界重要的钽铌铍和碳基材料制品生产研发基地及国内重要的铝、多晶硅、镁及镁合金及其深加工产品基地。宁夏的数控机床、自动化仪表、大型精密铸件、生物制药等高技术产品已经在国内外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宁夏具有后发优势,完全可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学习先进制度来加快发展。

(三)经济全球化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空前的历史机遇

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全球化和信息化改变了封闭的发展模式,使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在国家之间的传播更加广泛和迅速。“十一五”期间,国家开工建设太中银铁路,缩短了宁夏与华北地区的运输距离,成为西北地区与华北地区一条便捷通道,大大改善了宁夏的交通运输条件。同时,固原机场和沙坡头机场的开工建设,也非常有利于宁夏旅游资源的开发。全球化给宁夏提供的发展机遇有:一是宁夏在重点领域可以瞄准国际技术先进水平,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技术创新,改变技术落后局面;二是加大对外开放力度,通过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获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尤其是要充分发挥向西开放的地理优势和文化优势,变边缘为中心;三是积极学习国外和国内先进的制度,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在改革方面也可以为天下先。作为小省区,宁夏近年来积极鼓励制度创新,探索区域可持续发展创新模式,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五、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宁夏经济跨越式发展

宁夏经济还存在许多突出的现象:一是产业结构以重工业化为主,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二是以政府主导型经济和投资拉动型经济为主,人均投资水平高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需要更加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三是高耗能工业和高耗水农业的消耗水平在全国最高,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艰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宁夏实现跨越式发展。

宁夏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衡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标志,就是经济增长是依靠投入增加还是依靠效率提高,必须实现增长方式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的转变。

(一)从比较优势战略向后发优势战略的跨越

从利用比较优势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到利用后发优势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宁夏要根据发展需要相机而动,要积极以后发优势抢占科学技术发展的制高点,当后发优势效应递减时,能积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要坚持把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就是以比较优势为基础,强化具有资源优势的地区在该产业生产力布局中的地位。宁夏在改革开放以后因缺乏比较优势而错过了全国轻工业化浪潮,没有借体制转轨给消费品的生产创造机会加快发展,致使宁夏从轻纺、制糖等行业节节衰退,与发达地区差距越来越大。过剩经济出现以后,发达地区面临产业升级的选择,各地掀起重工业化浪潮,根本不顾是否具有发展重工业的比较优势。强调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有利于宁夏发展重化工业。宁夏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就是由于抓住了重工业化机遇。

要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兹、克鲁格曼等人在总结发展中国家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后发优势的“蛙跳效应”理论,认为在一定的条件下,后进国可以直接选择和采取某些处于技术生命周期成熟前阶段的技术,以高新技术为起点,在某些领域某些产业实施技术赶超。目前,国际和国内产业转移更多的是将高污染行业或低收益环节迁移到欠发达地区。我们不能拘泥于比较优势理论,要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以后发优势提高比较优势,改造传统产业。

(二)从政府主导型经济向企业主导型经济的跨越

宁夏经济是政府主导型经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很大,其负面效应也逐步显现。正如胡锦涛总书记要求的那样:“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把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

1.要坚持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前提

有学者认为,西部跨越式发展中,政府和市场在不同阶段应该合理分工,初期应发挥政府先导作用,中期政府和市场应该良性互动,后期实行“大社会、小政府”模式(申晓梅等,2006年)。宁夏近些年来通过优化经济环境的大讨论等,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焕然一新。地方政府在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宁东基地、特色优势产业等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也存在经营城市所造成的负债问题、失地农民问题,还有政府号召农民种植农产品的卖难问题等。宁夏目前还处于跨越式发展初期,强调政府主导是对的。但要加速建设有效政府,更要建设有限政府,要逐步限制各级党政机关配置资源和进行微观干预的权力,要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

2.要坚持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后发地区应该对制度模仿和技术模仿同等重视。“内蒙古现象”是后发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典型,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宁夏与内蒙古在资源条件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方面有其相似性,只不过我们起步晚、规模小,在技术模仿方面略逊一筹。内蒙古却更多的是让我们记住了伊利、蒙牛、鄂尔多斯等品牌。面对强势政府,宁夏优秀企业家队伍显得尤其缺乏。宁夏必须加快培育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创建一批能经得起市场检验的全国性名牌。企业的发展才是宁夏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三)从以GDP 为中心向以人为本的跨越

宁夏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和人均财政支出水平在全国处于前列,人均GDP水平和人均工业总产值处于中下水平,而人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却在全国后列。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长期不能够转变过来,主要是政府拥有过多的配置资源的权力,并且受以GDP为中心的政绩考核体系的影响。宁夏经济的高投入、低收入问题,一是效益低下,二是分配失衡。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是要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